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1245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与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一起分析我省2010年和2011年的中考题 二、说说如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就中考而言,它与高考不同,它的性质是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的目标是检查初中教学的基本情况,同时给实际的教学开展以恰当有效地引导。,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中考成绩是高中招生的主要成绩依据,所以,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业水平考试性质,某种程度上具有选拔的功能。这是一线老师如此重视中考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考试题就担负着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考查哪些知识,考查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效反应出各地的教学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什么样的试题形式和内容才能有效地发挥它对实际教学的正

2、导向功能?,两个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前者是基本要求,后者反应出提高和改善物理教学的方向。 可见,这两个方面都是大是大非问题。,一、2010年我省的中考试题分析,一、填空题 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的振动而产生的。,说明:本题是比较具有物理学特点的,首先它是把一个实际的制作抽象成一个物理化的问题,其次是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物理知识化的分析,即柳笛发声的物理原因,或者说是本质原因。 但是,很多非物理观点就可以不这么分析,

3、他们多是从工艺方面着眼的。,2.大到核电站、火力发电厂,小到小汽车,都是用水作为散热的物质。用物理知识来说明,这是因为水的_比其它液体物质大得多的缘故。 说明:这一题也具有上题一致的特点。本来,用水作为散热物质,还有一个原因是其量多、使用方便,而这不是物理的原因。物理的原因是其散热的效率高,即水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所以,本题要求从物理知识的方面思考。,3.用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给小灯泡供电,电压是3V,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工作0.5min消耗的电功为_J。 说明:本题知识方面是考查欧姆定律和电功的计算,即是对基本电路知识的考查。但是也提供以下的知识,即两节电池串联

4、后,总电压是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与其工作状态有关的。,4.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这是因为它有尖而硬的喙。我们有时就能看到它用喙将树木啄破,吃掉害虫的情景。粗略估计喙啄树木时施加力的大小约为0.5N,喙与树木的接触面积约为10-6m2,则喙啄树木时产生的压强约为_Pa。 说明:本题就是考查压强的简单计算。但是具有初中生所具有的知识特点。其实,物理知识对此现象的认识是很表面化的。或许,从生物学的层面对它加以解释可能更符合事物的本来特性。,5.现在地震时有发生,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加固维修房屋,常常可以看到图示的情景。假如该工人通过滑轮把50kg的水泥缓缓提升4

5、m到房顶,所用拉力约300N。该机械的效率约为_。,说明:本题是考查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这属于基本的物理知识。其中有个物理化的描述,即“缓慢提升”,近似就是匀速上升的意思。不过,效率与功率不同,机械效率应该不是什么重要的知识点。,6.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使滑片P向左不断移动,则电流表的示数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说明:本题定性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点。定性分析,包括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逻辑,都是物理学习目标的一个基本方面。,7.如图所示,把漆包线密绕在一圆柱形纸筒上,就成为一个螺线

6、管。把线两端的漆刮掉,通过滑动变阻器与电源相连。闭合开关,就有电流通过密绕的线圈,请在图上标出此时螺线管的N、S极。,说明:我认为本题的表述是符合物理学规范的。我认为首先必须是将一个问题物理化以后才成为物理题。包括一个具体的要求,也必须通过细致而准确的物理处理之后才可以。这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致的。 后面我将结合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说明,比如,物理定律关系式,变形式,杠杆、力等。,8.如图所示,AOB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杠杆(自重不计),已知AO=2OB。固定O点,使OB处于水平位置,此时B端挂一重为40N的物体,要使杠杆不发生转动, 至少需在A端施加F=_ N的力,在图上画

7、出此时 力F的方向。,说明:杠杆平衡、力和力臂之所以作为基础知识,是因为杠杆平衡是转动平衡的特殊情况,力乘以力臂是力矩概念的基础。所以,本题的要求是很恰当的,再“深入下去”,就失去意义。因此,我认为必须考查该知识点,但是没有要求“很难”的必要。其中,前面的表述是由意义的,即杠杆是一种物理模型,而不是什么具体的工具。,9.图为我们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当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带动指针偏转。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_。,说明:本题的考查要求有些“能力”的层面,即不是直接对知识的考查。它需要首先知道电流表头的结构,然后才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但是,电流表的结构在初中阶段是不要求学生知

8、道的,所以,在图上必须给出提示。当然这种定性的考查从高中学习的要求看,应该有些价值。,10.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 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的光路图。,说明: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体会作透镜成像光路图是很基础的要求,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一般学生都应该能掌握;而在大学阶段,作光具组的成像光路图则是基本的要求,但却是很困难的。 从初中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单靠记忆去学习透镜成像知识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基本上无法记住。这说明这种方法是

9、不恰当的。,而通过作光路图来学习、认识透镜成像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合理基础的,正如题中所述。也就是说,从知识和可行性两方面来看,这种要求都是合理的。 但从考查的角度来说,这种试题是处在能力的要求层次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具备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潜能。这是我个人判断问题的一种物理知识逻辑。,二、选择题 1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

10、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说明:本题是很难以回答的,从中可以发现,表述中有文字游戏的成分。另外,问题本身也存在不少非物理的地方。比如,脚踏和轮胎的形状就不完全是物理问题。,12.下面各组材料中,均为导体的是 A.塑料和铁 B.盐水和铜 C.铝和煤油 D.空气和石墨 说明:这是个一般的物理问题,在初中是适宜的。,13.图中的四副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 B.乙图中,列车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了 C.丙图中,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了 D.丁图中,飞机升空后重力势能增加了 说明:本题对几种能量形式的考查是比较有效的,虽在定性

11、层面,但比较深入。符合初中知识的特点。,14.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A.风的形成 B.烟从烟囱中冒出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D.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动理论是物理学从本质上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运用该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是个比较高的要求,也是一个逐步的学习目标。在这个知识的认识上,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观点。,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但过了一段时间,小灯泡发生断路,这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

1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说明:我实际上是不太认同这 种考查思路的,因为其中有一 些问题,比如断路后,电流表 示数应该为零,而电压表电阻 无穷大,因此,电压表示数表 示什么呢?这在初中都存在知 识上的不够。,16.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说明:本题试图将所学的一点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现象的分析,我认为这种联系或者说是结合比较恰当,即物理知识能

13、反映该问题的实质,但我不主张把物理知识都与实际进行联系,“能联系起来”并不说明该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17.下列现象中,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风吹过,人便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 B.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升华要吸热 C.物体的温度高,是因为它具有较多的热量 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说明:这种物理题在考查效果上是非常有效的,尽管此处的几个问题主要都是物理现象,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实际中的问题往往都不是纯物理性的,很多问题的实质也不是物理知识能解释的;再就是,使用恰当的知识对现象加以解释,这是能力层面的要求。以C.选项为例,温度、热量都是

14、很严格的物理概念,与人的生活常识有很大的距离。D.选项也存在这样的想法。,现在,有些老师认为单纯考知识的题不好,我认为这是一种表面化的观点,我认为初中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就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等,能运用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分析和定量计算,而不是结合实际学物理。知识是对实际的本质说明,是一种体系,是需要克服感性认识,努力改变固有的思维感受,逐步形成一种知识化的科学认识和思维逻辑。,在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上面所说,至于其它的教育观念都是重要的,但不是在中学阶段,甚至在大学阶段也重要的。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物理就是逐步具有能从实质方面思考问题、能针对具体

15、的情况用恰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与完成任务、很好地完成工作基本是一致的。,三、实验题 18.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g。 (2)把金属块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kg/cm3。,说明:这是很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的,我想在初中阶段,学生能动手按照实验规范做一些实验,对实验与理论间的关系有一些体会,就可以了。我想物理实验也是物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19.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

16、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 说明:这种考查其实并没有 什么用意,只是考查一下折 射问题而已。从考试的层面 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我 们教材上的该实验是定性的 要求,但是你应该做这个实验,你也应该准确地记录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也是应该的。,你说教材上没有这些要求,我认为分析一下,并

17、明确地指出来并没有什么不合适,只不过不要要求学生记住折射定律公式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我在中考刚要上使用了反作用力的说法。我们的老师在审查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改成“相互作用力”。事实上我也知道标准上是这么写的。 我想直接使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表述问题即方便,又简单、准确。那么,你又何必照搬什么标准呢?你应该在教学过程怎么做,是你的知识水平的反映!,在标准中,类似的问题都存在。比如,液体的压强,在实验版的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但也没有明确说不能出现定量关系式。 因此,所有的初中老师都坚持认为不能考这一知识点。那么,原来一直都有这一部分,现在为什么就不能安排呢?当然现在的标准,对此又作要求了。所以,

18、到底在教学中如何做,是你的知识观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决定的。,20.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R0阻值已知。 (1)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a.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 b.闭合开关,_。 c.断开开关,整理器材。,(2)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x =_。 (3)写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_。,说明:这种对实验的考查比较符合老师对实验的理解,我也认为这有利于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但是,这种试题多少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每年如此,势必加重学生不应该有的学习负担。 我认为初中生对实验的学习是很初步的,我们应该

19、鼓励和调动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而不应该把实验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是高中,对学生的考查也不能作过高的要求,因为,实验是相对独立的,也是更专业化的。,当前的实验试题,大多是不合适的。其中,有许多非知识性的要求。在我们实际的复习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实验题分析实际上是变形的理论处理题。当然,二者之间也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不同。但这种做法是需要我们思考和作出实践的。,四、计算与推导题 21.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104 W,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在额定功率下,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求: (1)发动机所提供的牵引力大小; (2)行驶速度的大小; (

20、3)行驶5min牵引力所做的功。,说明:本题直接看来是考查功、功率等的计算,实质上是考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受力的分析。我认为后者是更基本的。 当然,(2)的计算可以有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我们不需要考虑得过于细致。,22.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当水平拉动物体A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的拉力)就表示物体A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即F = f

21、。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说明:这种做法在过去 的国家高考试题中经常 出现,是在能力层面对 学生提出的要求,这是其一。 其二,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牛顿力学的核心,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它是贯穿学习阶段始终的一个任务。其三,它介于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处,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我有个基本观点,即什么是基础知识(或基本知识)?要看它是不是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比如杠杆,从物理上看,它就不应该是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就不要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纠缠于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再比如,参照物,它是过渡到参照系的一个生活说法,当然有意义,但它是思想层

22、面的,不适合在习题、考试中作生活常识性的要求。,23.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和电阻r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在图乙中R1=14,R2=9。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I1=0.2A;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把电源按图甲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和电阻r。 说明:直接看,就是考查串联电路的计算,但是,本题的语言表述是纯物理式的,这就有了难度,因为能读懂物理语言,并能运用物理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是能力层面的要求。,前一题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只不过,它与教材的距离不大,而

23、本题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我想学习能力的反映是多方面的,但是本题所表现的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它与前面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即这也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继续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我们在高考的试题方面也有同样的观点!),当然,后面的两题在初中阶段要求都相对偏高,但我觉得非常必要,否则初中的教学若只是在“较低”的层面进行,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是没有帮助的!此即中考的导向功能表现的一个方面。 做一个小结:我们的中考是从基本知识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来思考而进行的。我认为知识水平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水平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现。,二、2011年我省中考试题分析,一、填空题

24、1.写出下列事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 (1)自去年冬天一来,我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有关部门利用干冰升华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进行了人工降雨。 (2)夏天的晚上,为了驱赶蚊虫,小敏在房间里使用电蚊香,过一会房间里就充满蚊香的气味,这是因为_。,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以的,但有点需要注意之处,比如升华吸收热量,但熔化也需要吸收热量,那为什么采用升华的方式呢?第(2)题也不好回答,到底是什么分子作无规则运动呢? 从题干看,我倾向于“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而不说“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2.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

25、出声音的的音调最高的是 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第2题图,说明:从知识上看没有问题。但是,问题的提问有些可以讨论的地方。因为,从知识的角度看,是周期性驱动力使纸片发生受迫振动,纸片的振动频率是驱动力的频率。纸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并不是纸片的固有频率的反映。因此,作为物理题,还应该作些说明。比如:当硬纸片贴着齿轮时,就发生振动,振动的频率与齿轮上的齿撞击纸片的快慢直接相关。那么,。此即所谓题目的物理化过程。,3如图所示,某物体(可看成一个点)从坐标原点O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2s,然后以4c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s到P点(图中未标出)。若物体直接

26、从O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也为2s,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cm/s。,说明:本题是一个标准的直线运动物理题。它其实反映的也是一个初中、高中的衔接。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尝试和引导。,4图示的电路中,R1=6,R2=12,电流表示数为0.4A。则AB两端的电压U= 。,R1,说明:这与上一题一样,是一个规范的纯物理试题,能准确考查电路的相关知识。,5研究表明,太阳光对被照射的物体也具有力的作用,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太阳帆可以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设一个太阳帆的面积为1104m2,正对太阳时受到光的压强为910-4Pa,则太阳帆受到光的压力为 N。,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

27、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 。,说明:这种试题没有什么意义!,7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说明:这是上一年类似试题的变形,从物理题的角度看,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从处理问题的角度看,似乎不顺畅。,8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第8题图,说明:这只能是作为学习过程中

28、的一个趣味问题,本身不是一个物理问题。另外,参照系是一个物理观念,不是一个知识点。另外,题中的事情也不需要在物理的层面进行讨论。,9在原子内部,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会形成一种环形电流,该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使物质微粒(原子)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若图中箭头表示的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向,则环形电流的左侧应该为 (选填“N”或“S”)极。,说明:这是安培分子环流的磁本质假说的微观图像。虽然有些抽象,但是在初中阶段还是适宜的。能考查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即是否适合继续高中阶段及以后更高层次的物理专业学习。不过,试题的表述和提示性解释都有些不够,比如,此处的安培定则教材上是没有要求的。你可以参照螺线管

29、安培定则进行相应的使用说明才好。实际考查结果学生得分率很低!,10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 N,液体的密度为 _ kg/m3。,说明:这是一个“秤重法”浮力实验过程的知识分析。虽然普通,但是对该知识的考查是有效的。因为,其中包含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等物理知识的要求。,11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讯是依靠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在通常

30、情况下,铜、碳棒和陶瓷都属于导体 D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说明:这种命题的思路是可以的,但是,部分选项描述的不是物理问题,什么可再生能源、信息的传递等,都不是物理的内涵。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并进行恰当地处理。,12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

31、,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这是一个物理问题,但是是一个很综合、且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些知识,比如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变化关系等在初中阶段是不作过高要求的;而且其中还需要从压强到受力分析的过渡。,13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 】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说明:本题是考查受力分析和二力平衡 等物理知识点的,应该是可以的。若是 我,就直接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上一个 重物,这样才像是一个物理问题。,1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 】 A电

32、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变亮,说明:本题的电路图是比 较规范的,也很简单。但是, 对电路知识的考查是很好的。 尽管每年都考,我坚持认为 没有什么不妥。,15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若将一根长导线沿一个方向绕成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关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无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无关 C导线绕成螺线管后,每匝线圈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故磁性减弱 D导线绕成螺线管后,每匝线圈产生

33、的磁场相互叠加,故磁性增强,说明:本题选择的视角很好,因为电磁铁是一种专门的物理仪器。对它的结构、工作机制有知识性的理解是有意义的要求,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的表现。不过,题中的几个选项距离物理知识的内涵有较大差距。比如,可以在为什么插入铁芯、密绕线圈有什么作用等几个方面,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合成等进行设计就比较恰当了。,16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 】 A25V B35V C17.5V D12.5V 17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V升高到10V,通

34、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 】 A1.6W B4.0W C0.4W D3.4W,说明:虽然只是简单的电路计算题,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注意,即语言的说明应准确、规范。比如:应指明是灯丝的电阻,是电阻消耗的电功率等。,18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距离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

35、效率的表达式为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从实验题的角度看,因为杠杆是一种模型化的简单机械,因此,研究其机械效率应该是可以的。 虽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些复杂,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这时应该是从应用杠杆平衡知识的层面去思考相关问题,而可以不从实验的角度去评价它。,19在伏安法测量电阻R阻值的实验中: (1)为了完成实验,请将右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并使滑动变阻器连

36、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R的阻值,要求在横线上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说明:我认为本题是非常好的一种实验题的尝试,对我们的实验教学应该有所启发。,20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 木板的质量m1 滑块的质量m2 砝码的质量m3 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2)滑块的滑

37、动摩擦力表达式为 f 。 (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 。,说明:本实验题命题者是从探究的层面进行设计的,有点类似前两年全国的高考题。一是实验本身是想当然的;二是题本身是一种计算题的变形。我们看最后一空的答案: “难以控制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或砝码的质量不连续) ”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样的实验呢?我想表达的是:该实验设计本身就不符合探究的原则。,21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图示为倾角=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将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上斜

38、面,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1)求拉力F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一定,倾角可以改变,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顶端,越小,F越小。,说明:本题是完全人为设计的一个计算题,我感到有点象小学阶段的奥赛 训练题,即把中学阶段的数学 题下放到小学,要求不用方程、 只通过记住一些什么等比、 等差数列公式等进行处理,即 所谓技巧性的处理。因此,我不太赞同这种考察方式。,从物理上说,功能原理是一种思想观念,不是用于考试的知识。,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百姓人家。一辆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小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

39、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20 kW。若小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0km,汽油的热值q=4.6107J/kg,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 求小汽车在这段路程中: (1)运动的时间; (2)发动机所做的功; (3)消耗汽油的质量。,说明:本题没办法评价。 23实验室有一种小量程的电流表叫毫安表,用符号 表示,在进行某些测量时,其电阻不可忽略。在电路中,我们可以把毫安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通过它的电流可以从表盘上读出。利用图示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毫安表的电阻,电源的电阻不计,R1=140,R2=60。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毫安表的读数为6 mA;当S1、S2均闭合时,毫安表的读数为8 mA。 求

40、毫安表的电阻RA 和电源的电压U 。,说明:这是近两年一直坚持 的做法,基于前面我们的讨论, 我认为该题是恰当的。 如果想对它进行一些改进,是 否可以这样:“在电路中使用时, 它表盘上所显示的电流值既是 它所在电路中的电流值,当然 也是通过自身的电流大小。”这样更明确些,对初中生也是必要的。,三、关于初中物理中考的一些理论思考,也就是对前面各种做法的一些观念性的提炼。 1.普遍考查初中阶段的所有物理知识 我们物理知识有基本知识和一般内容之分,当然都只是相对的说法。但是,它们在我们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对于基本知识,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正确的讲解,改变学生可能存在的“生活性”的、但不恰

41、当的认识;而一般内容是可以引导进行自主学习的。我们力图对所有基本知识每年都要考查,就是为了帮助老师提高认识和改进教学。其中的一条就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日常的知识教学。,基本知识,当然包括实验内容,即实验内容也有基本与一般之分。 试题的形式和表述本身,我们不过于追求新颖,重点是物理知识的内涵。我们不强调试题与实际的联系,因为这在初中没有多少可行性,而且容易产生对教学的错误导向。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不需要赋予知识以外的目标,因为他们都是孩子,形成对科学学习的正确认识是第一重要的!,2.实验的考查 现行课标没有对物理实验的专门要求,而是在科学探究的范畴内对实验提出要求的。新的正式颁布的课标明确了学生实

42、验的内容。 在前一些年,我们试图在试题中体现我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命制了一些所谓的探究题。 在许多省,他们都考查的是探究题,而不再使用实验试题;我们省尽管没有走到这种极端,而只是在一般试题中体现,但是,我们依然发现了这种做法对实际教学的影响。比如:,老师们普遍感到科学探究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而学生实验也实际消亡了!这严重影响了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我从2007年就开始有意识地改变我省中考的这种试题形式。 再比如,许多老师都问: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应对探究的考题?当然,他们的意见主要是针对地方的一些统考。 所以,我明确我省的中考就是考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这已经对实际的实验教学产生

43、了正面的影响。,3.物理中不考查什么专门的“过程和方法”。 当然,物理知识中内涵有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但它们是知识的一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去年的全国物理教学年会上,就有老师介绍“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说这是全国一个专家的研究课题。我对该专家是很尊敬的,我一直觉得该人专业水平很好。我试图从他的思维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但感到与我的知识认知无法融合。,4.在计算题中逐步与简答、推导等结合起来,以帮助和引导大家高质量地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形成对物理课程正确的认识,有利于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的学习。 在物理中,上面所说的三个方面总是整体出现的,这在高中阶段是很清楚的。但是,基于初中知识的特

44、点,我们采取了适合初中水平的提法和形式。实际上,并不适合说什么是推导题、什么是证明题、简答题等。计算题实际上是应用物理知识定量处理物理问题(经过物理模型化的实际问题)的一种考查形式。,5.试题的语言表述,我们力求在初中生的知识水平上,做到简单、清楚、符合物理习惯。 这也正是我们实际教学应该遵守的,我们不能追求语言的生活化、通俗易懂等。因为,前者也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的目标。,需要指出,以上所有观点都只是一种我个人认识物理知识、看待物理问题,以及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思考。也许它的价值就在于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考、反思的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指导性。 我想我们大家愿意去考虑别人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

45、作去思考,可能的话,用于改进个人的学习和工作,这大概才是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也是目的! 我们不需要统一观念、统一认识,这是没有意义的!,四、举例说说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两个课例 一是“奥斯特的发现”; 二是“力”,内容2: 奥斯 特的 发现,这节课是很多教师喜欢选作示范观摩课的素材,因此,我听的就比较多。大致的情况是: 首先提出,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和磁之间是应该有联系的,其中奥斯特则做了大量的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然后老师演示典型实验,即在一段直导线的正下方放一枚小磁针,发现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和磁体一样,通电导线周围也存在着

46、磁场;有的老师还做改变电流方向的实验,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从而说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接着提出:一根导线的电流的磁场很弱,我们做成螺线管,可以增强电流的磁场,那么,就来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做实验,会清楚地观察到它外部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相似,且通过小磁针可以找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改变电流方向,会发现其极性发生改变。 关于右手螺旋定则的学习,重点放在“电流的环绕方向”上,再示范如何使用正确该定则。,我总感到这种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用了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做螺线管并研究它的磁场分布?右手螺旋定则是如何提出的?

47、等。对此,我作了以下思考: 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并体验电流的磁效应现象。 (2)知道螺线管是一种专门的电磁器材,其内部能产生较强的磁场,其外部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相似。,(3)能通过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4)能正确表述右手螺旋定则,并能正确使用定则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进行判定。 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以下的知识及其逻辑关系: (1)我们物理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对于磁和电现象也一样,尽管它们各有特点,但却有着更重要的一致性的表现,即相互作用力特点。于是,我们就应该观察并研究电流是否能表现出磁效应,或者是相对应的情况。,(2)奥斯特做了很多

48、实验,来观察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但是都没有观察到。那么,它的实验设计是怎样的呢?其实与现在我们做的实验仅有很少的不同,即他总是把小磁针放在导线的延长线方向,而不是正下方。那么,我们一起来重复他当时的实验:确实观察不到电流的磁效应。 (3)他是有一次讲座,无意中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的正下方,突然发现了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使他大喜过望:不仅是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更重要的是他头脑中的物理观念被突破了。在那个年代,人们观察到的,以及思想观念中认为力的相互作用都是沿着纵向的(吸引力或者排斥力),而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却是横向的。 关于此还有一个故事: 就是上面简单的实验现象,在当年却使一位著名人物感到震惊,此人即恩斯特.马赫。在他看来,载流直导线、磁棒、地磁场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对此平面是镜像对称的,然而磁针的偏转破坏了这种对称性。马赫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用现在的观点看,就是他认为“电磁现象宇称不守恒!” 当然,现在从微观结构看,磁棒内部有分子环流。上述系统本来就不存在镜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