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6260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8.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婴儿的认知发展,For Example,这天,文清一家和珍妮一家相约来到动物园游玩。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风景不仅让大人们放松心情,也让我们的天天和小土豆和大人们一样玩得尽兴无比。他们最喜欢看海狮表演了,还有机灵的猴子在山林间穿梭跳跃。天天大声叫着:“Monkey!Monkey!”这是她上周在幼儿园学到的新单词。晚上大家围桌吃饭的时候,天天更为大家复述起了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虽然讲得不连贯而且还结结巴巴的,但还是把大家逗得开心极了。,内容提要,思维和记忆 的发展,认知社会化 的发展,言语 的发展,本章讨论婴儿期认知发展的问题,重点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期的思维和记忆的发展、社会认知发展以

2、及婴儿的语言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 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理论,遗传 vs 环境,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轨迹,1896年生于瑞士 1907年发表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于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 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研究轨迹,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开始创立自己的“发生认识论”。结婚。 1925年1931年三个孩子出生,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实验,提供了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

3、。 1955年他建立了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这个机构集合了各国的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控制论学者,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发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展开(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发展) 认知发展四阶段 人脑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让皮亚杰(1896-1980) 瑞士人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认 知 发 展 阶 段,认 知 发 展 的 阶 段,心理发

4、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该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感知运动,儿童借助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为对其日常生活

5、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屏幕效应”、“隧道效应”,阶段2前运算阶段,返回,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直觉思维阶段(47岁),主要智慧特点,自我中心(egocentrism) 不可逆性 直觉性 泛灵论(Animism) 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 自我中心言语,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

6、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 例: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3+2=5 or 5-3=2,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

7、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获得了守恒性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群集结构的形成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8、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返回,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返回,长度守恒(78岁),返回,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

9、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返回,重量守恒(910岁),返回,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

10、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一样高” (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返回,群集结构,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具体运算阶段:总结,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

11、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发展阶段观点总结,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简评-认知发展理论,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 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过多

12、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Thank You!,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思维的影响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该如何理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感知觉:红卫兵、毛泽东、林彪、喊口号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出这是文革时期的照片。,思维是对人

13、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思维:概括为交通工具,第一节 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 (一)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二)思维的发生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 间接性:思维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关系的过程。 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 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 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觉,基本上没有思维。 1.5-2岁,随着语言产生,思维开始萌芽。,二、思维在儿童心

14、理发展中的意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 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WHY?,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 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动作的概括-表象概括-概念概括,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 幼儿的思维经历了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一)直觉行动思维 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

15、上表现最为突出。,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2.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3

16、.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直观性和行动性 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思维的狭隘性,直觉行动性一,直觉行动性二,尝试错误,(二)具体形象思维 1.定义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2.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

17、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具体形象性 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三座山试验,三、抽象逻辑思维 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如有

18、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 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下面这些都是什么人,见面后我们用什么称呼比较合适?,守恒的概念 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 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守恒,不同年龄幼儿用三种思维方式完成任务情况的比较(),简单了解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

19、。,第三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如:树、桌子、花、椅子、床等,通过接触各种实物或图片掌握各种概念。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可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概念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劳动实践和社会经验积累概括的结果。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把认识到的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并用词标示出来,就成为概念。 概念的掌握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它是指儿童掌握社会上业已形成

20、的概念。,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各种事物,其中有些就被成人作为概念的实例(变式)而特别加以介绍,同时用词来称呼它。儿童就是这样通过词(概念的名称)和各种实例(概念的外延)的结合,逐渐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让2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问:这些兔子一样吗? 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 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儿知道了“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体兔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在较正规的学习中,成人也常用给概念下定义,即讲解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概念。在

21、这种讲解中,把某概念归属到更高一级的类或种属概念中,并突出它的本质特征是十分关键的。儿童只有真正理解了定义(解释)的含义才能掌握概念。,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举例: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1、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2、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概念“动物”。,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期开始向本

22、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三、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一)分类法 儿童的类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 从以物体的感知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发展到以物体的功用为依据,进一步向以物体的本质属性为依据进行分类发展。,分类材料,概念分类的年龄特点,4岁以前基本不能分类 5岁儿童主要按感知特点和具体情景分类 67岁主要按物体的功用分,并开始注意到物体的本质属性。,(二)排除法 (三)解释法 (定义法) 试一试:外星人 弹珠 积木,儿童解释概念可分为五种水平: 1.“不能理解”和“原词造句”以及其他调查中发现的“同义反复”,都属于不能对概念作解释的水平。 2.“具体实例”水平的

23、解释仅仅涉及到概念的外延,而对其内涵未作说明。 3.“直观特征”水平对概念的解释只是一些可感知的外部特征。 4.“基本特征”水平。 5.“正确定义”水平。,(四)守恒法 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第四节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句表述。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人脑根据已有判断推导出新判断。 水果是水分多的果子,苹果也是水果,苹果水分多,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一、学

24、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 表现: (一)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二)判断依据的客观化 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根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三)判断依据的明确化 小明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推理的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 1.抽象概括性差 2.逻辑性差 3.自觉性差,(一)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导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普遍具有该属性。 归纳推理必须以概括为基础,首先要把个别事物或现象归属到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鸽子长着两只脚,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25、,大雁长着只两脚,鸟长着两只脚,(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推理形式:三段式。 鸟长着两只脚(大前提)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小前提) 猫头鹰是小鸟(结论) 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式逻辑推理。,练习:三段式逻辑推理训练 1. 鱼是用鳃呼吸的,鲸鱼不用鳃呼吸, 所以鲸鱼 2. 鸟是有羽毛的,蝙蝠没有羽毛, 所以蝙蝠 3.一切果实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 所以,萝卜,(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类比推理的测验材料可以是几何图形、实物照片、语词,也可以是数字。,推理材料,类比推理的六种基本关系 (1

26、)工具和功用关系(如笔/写字,?/切菜); (2)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3)对立关系(高/矮,粗/?); (4)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5)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6)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Thank you!,第三部分 0-3岁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0-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具体年龄特点 第四节 婴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最强大脑 part.1,最强大脑 part.1,最强大脑 part.1,最强大脑 part.2,最强大脑 part.2,最强大脑part.3,观看欧

27、美经典动作电影碟中碟部分,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等以映像形式在人脑中保持,以后再一定条件下重新得到恢复。 2、记忆的3环节: (1)识记 (2)保持 (3)恢复(再认和再现或回忆),基本概念:,短时记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划分依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相对概念),1.感觉记忆:,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

28、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请同学根据自身经验举例!,3.长时记忆 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 有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组织方式,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

29、的发展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

30、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这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记忆发生的指标,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2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3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31、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2岁左右出现回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为什么? (结合之前的思维知识进行思考) 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三)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小的,随着年龄增长,

32、记忆容量逐渐增加。,1记忆广度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JAMiller,1956)。 71863945284 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 被试年龄(岁) 信息单位(个) 3 3.91 4 5.14 5 5.69 6 6.10 3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2记忆范围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而越来越扩大。 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三、记忆策略的形成,常见的记忆策略:,第三节 0-3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NO.2,NO.1,NO.3,NO.4,新生儿

33、,1-3月,3-6月,8月左右,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1岁前儿童的记忆,二、 13岁儿童的记忆,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 再认

34、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1岁半至2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出初步的回忆能力,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 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 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延迟模仿: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延迟模仿也是记忆的一种明显表现,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

35、有记忆。 (二)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二、根据遗忘的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 (一)什么是遗忘?就是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二)遗忘的规律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三)婴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1.借助物体 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开展游戏 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3.多种感官 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

36、记忆效果。,4.动作演示 利用动作演示,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有些知识,幼儿就会准确记忆下来。 5.善用比喻 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 6.找准异同 比较记忆在引导幼儿认识类似的事物时,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幼儿比较记忆。 7.发散思维 创造记忆发散思维是思维者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其特点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Thank You!,第四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 P88,vs,基本概念辨析,言语,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它以语音

37、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语音和字形: 能被人感知 词汇:代表了一定的事物 语法:反映了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Q: 试想一下少了三者中的其中之一会是什么景象。 所以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的。,语言,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听、说、读、写的活动,因此又被叫做“话语”。(谨防掉入误区) 所以说,言语既是说话行为的产物,又是听话行为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演说,也可以简单到一个词;它联系着特定的说话者,有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交际目的。,言语,1.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言语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工具

38、与工具使用的关系 3.整体性与个体性(举例:看电影) 4.稳定性和多变性,语言和言语的区别,Part 1. 婴儿的言语,言语活动是由听(阅读)和说(书写)共同构成的,但在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过程并不完全同步。 一般来说,接受性言语活动(感知、理解)先于表达性言语活动出现。,补充: 人们常常将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作为语言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 语言准备期(0-1岁)和语言发展期(1岁以后)。,Part 2. 言语发展的代表性理论,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相互作用论,各种理论的分歧 “ 对语法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一)模仿说 认为儿童

39、学习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临摹,儿童的言语只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 阿尔波特(Allpport, 1924) 20世纪50年代,一直很流行。 但早期言语模仿研究往往将结果和过程混淆。,Part 2. 言语发展的代表性理论,1.机械模仿说 Point: 儿童的言语主要来自对其成人(父母)言语的机械模仿 忽视儿童在言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核心point: 儿童言语是其父母言语的翻版,近20年来,反对者的声音,着重从模仿对于儿童语法获得的作用进行观察研究。提出两方面的相反论据 : 1、事实证明,当要求儿童模仿某种与其已有语 法水平距离较大的语法结构时,儿童不能模 仿,而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去改变

40、示 范句的句型,或顽固地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Nobody dont like me nobody likes me,2、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 解许多新句子,具有创造性,而且按言语能 力的发展顺序说,理解总是先于产生,即在 说出某类句子之前,已能理解该句子,也就 是说理解是产生的基础。,老师:“鸡妈妈会孵出鸡蛋鸭妈妈会孵出鸭蛋!” 小盆友:“老师,狗妈妈孵出的是狗蛋!”,支持者的改造“选择性模仿”,2.选择性模仿说 Point: 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用于新的环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

41、不仅不而且还”“既然那么”,(二)强化说 强化依随(斯金纳1974):指强化刺激紧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 Point: 最初被强化的语言学习是偶然发生的行为 强化依随是渐进的,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言的。,操作性 条件反射,操作性 条件反射,Part 2. 言语发展的代表性理论,60年代以后,强化说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动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渐进的、累积的过程如何解释儿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 成人并不介意儿童语句中的句法错误,关心的是语句内容的含义。,二、先天决定论:先天禀赋,(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乔姆斯基 (N. C

42、homsky) 60年代 认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语言知识,普遍的语法知识。,先天说的根据:,儿童获得语言是在4岁内完成,时间有限,掌握本族语言语法不可能是归纳过程的结果。 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即先天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语言获得过程是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Language acquire device,(二)自然成熟说 勒纳伯格(E. H. Lenneberg)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

43、为基础。 3、语言既是大脑成熟的产物,语言获得必然要有个关键期,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一)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尾,即约1.5岁到2岁之间。 认知结构是言语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动作协调即感知运动智慧是认知结构的基础,也是言语的基础。,(二)社会相互作用论 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语言输入的作用。 儿童和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儿童在这个整体系统中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参加者。,思考题: Q:为什么说有关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纷争还将长期继

44、续,你对各派学说作何评价?,Part 3. 婴儿言语的发展的年龄特点,0-3岁,0-1岁 前言语阶段,1-2岁 言语发生阶段,2-3岁 基本掌握口语阶段,概况:,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被称为“前言语阶段”。在该阶段中,婴儿言语的知觉能力、发音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出现的诸多特殊言语现象称之为“前言语现象”。 经过1年左右的言语准备,1岁左右的婴儿已能模仿发音,并能听懂成人简单的语言,此时他们正式进入了学习语言的阶段。3岁左右的婴儿初步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语言。所以说13岁是婴儿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0-1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简单

45、音节阶段(0-3个月)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婴儿首先学会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婴儿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2.与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婴儿产生交际倾向,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3.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两个月婴儿的发音,二、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一)语言发展特点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婴儿发音较多的是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的反应 发音内容大多是以辅音和元音互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渡到重叠音节发声的过程,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 3.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 4.懂得简

46、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 5.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三、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一)言语发展的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话语反应判定法) 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 一定的语音能力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 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4.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1-2岁婴儿言语的发展,一、单词句阶段(1-1.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呼应、叙事、叙意 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 会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等现象 3. 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

47、重叠音,二、双词句阶段(1.52岁),(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赐予理解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 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 处于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23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2-2.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语言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 4.疑问句逐渐增多 5个“W”,二、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2.5岁3岁),(一)语言发展特点 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2.

48、基本掌握抽象句子规则,能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 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 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 5.语言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161,Part 4. 婴儿语言的启蒙,A、01岁是言语的准备期,13岁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其中23岁是口头言语的关键期,大脑皮层的语言区特别敏感,容易对听到的语言进行记录和整理。 B、语言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包括口头语、书面语和体态语。,162,Ps : 哺乳期婴儿体态语,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 瘪嘴、撅嘴表示要小便; 红脸皱眉,表示要大便; 宝宝的腿屈曲与腹部,双手握拳、手脚冰凉表示肚子痛; 玩手吐泡泡表示不需要别人打扰。,163,PS: 宝宝的哭声含义,消化不良、肠胃病:大声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