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6318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与实践--10年8月.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本教育理念 学习与实践,木头凳总校 王庆丰 2010-7,要交流的问题?,为什么要先做后学? 为什么要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 怎样开展教学实践?,关于先做后学:,传统教学思想对教与学的看法? 先做,能做好吗? -关于人的本能? 为什么先做后学? 如何“做”?,关于先学后教、 教少学多、以学定教:,教与学的关系? -客观认识人的天性 如何认识学习? -学习是精神生命生长! 如何实践? -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教学实践:,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利用 常规工作意见 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意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评价,主题素材:,审视我们的教育观 走进生本教育 理念体系 理念解析 教学实践,心理发展阶段

2、特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一、审视我们的教育观,传统教育思想 传统因素: 1、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观 2、师道尊严思想 3、儒家“上尊下卑”思想 凯洛夫教育思想: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 五环节教学理论即“组(组织教学)复(复习旧知)新(传授新知)巩固(巩固练习)作业(布置作业)” 计划经济时代不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强调人的行为可以外部控制 把师生间的行政监护关系与师生间精神生命活动的平等关系混淆,认为教育教学是老师对学生认识的加工。,凯洛夫教育思想对

3、中国教育的影响,哲学立场:教学的本质是“特殊的认识”论。 叶澜教授说:“已有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际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对手。它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这种传统教育理论不仅仅给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困难,更深层次上是对儿童自然生命本性的漠视,它严重的忽视了精神生命的客观存在。以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严重的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是违背规律的行为,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所面临的许多学生问题,譬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都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不利反映。,流俗的(习惯性的认识

4、)教育哲学,功利性 教育向着容易展示、评价的方向发展。 例:硬件、环境、档案资料、各种评比、升学率及一些可竞赛性的内容 物质化 受感知规律的支配,教育向着物化方向,而不是向着人化方向发展。把可观照物的认识迁移到对教育的认识上来,是对教育简单化和浅薄化的理解。具体表现在-,物质化认识的具体形式,把教学效果视为物质产品。 例如:评课者经常拿容量多少评课的现象。 对教育过程的认识是:“倒满水缸”,是学生为装知识的容器。 对知识结构的建立类似于建筑方式的搭建,即知识是由局部到整体的构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等同于企业管理(工业思维方式) -夸大教育的功能,忽视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认识。,二、走进生本教育-

5、理念体系,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儿童观:儿童起点非零 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 儿童潜能无限 儿童的独立性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资源论 生态论 现状论,理念体系,课程观:从符号(语言)研究回归到符号(语言)实践上来或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基础观:发展人的悟感和情感 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方法论: 先做后学 先会后学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讨论是常规 读和做 缓说破-促进感悟 开发潜能,理论基础-理念解析,(一)、本能论 人类进化的结果-存在即合理 生命不仅仅是现实的存在,更是百万年历史延续到今天的存在。人的生活不过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从人的本能-语言的、思维的

6、、学习的通过遗传基因的方式与万古相连,儿童就是携带强大的本能走进世界。 近现代心里研究的发现-高层次需要的本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对人的意识的认识,儿童与成人的生命年龄关系: 500万岁+10岁500万岁+30岁,儿童是携带着强大的本能走进世界! 教育是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教育的本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生产性的爱、高峰体验),关于意识:,人的高级本能的特征与启示:,特征:人的高级本能难以直接检验,它只在交流、沟通、创造和学习等精神生命活动中起着支配作用,并借此来显示它的存在。 启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儿童有效地自主学习和提升,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

7、机制才能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真正替代。,(二)、学习精神生命论,学习具有生命的特征-情感与悟感 生命不是可以灌注的容器。 生命的生长主要靠自身,别人无法替代。 生命的生长是以漫长的生长为基础,然后才能到成熟期。,专家观点:,叶澜教授说:人的自然生命存在的基本表征,就是他能自动的呼吸但当问题扩展到精神生命发展等领域时,这一结论却常常被人遗忘、丢弃,甚至违背、践踏。学生的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被剥夺,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教育应该是激扬生命,而不是“注满水缸”。 课堂要从短期效应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来。,(三)、整体认知论,1、有关认知活动的整体性理论 教育心理学对认知

8、方式的划分: 场依存独立型(美 H .威特金) 冲动-慎思型 整体-序列性(美 帕斯克) 整体型:个体在研究一篇材料时,通过使用说明性例子和类比方法,达到对学习材料的整体把握。信念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表现出领会性学习特征。 序列型:个体在研究一篇材料时,通过连续地或相继地注意一系列材料细节,达到对学习材料各部分的把握。信念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准确把握部分,尤其是把握细节间承转启合的方式,就必然能准确的把握整体意义,突出显示出操作性学习特征。,现代认识论:,格式塔心理学 又称完型心理学,论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变易理论 学

9、习和获得知识并不是从简单(或部分)到复杂和高级形式(或整体)的过程,而是从对整体和部分的理解由模糊、零散到逐渐清晰、完整的过程。,2、生本教育理念的整体认知论,知识的整体性和人的生命整体性,整体性的知识是有灵魂的,拆解性的知识没有生命意义;人具有整体生命,突出表现在不仅有智慧,还有情感。人的思维活动同样表现了人的整体性。 思维的发展是胚胎式的。 教学要由“一点一点学”的专家整理路线转变为“整体把握领先”的学生学习路线。人在学习知识时的整体领会是获得自主的关键。,(四)、成人与儿童认知上的差别,成人演绎为主律,儿童归纳为主律-先做后学的道理。 认识过程: 具体-一般-抽象-具体,归 纳,演 绎,

10、再认识,认识总是首先收集基本事实,然后上升为抽象物,再用抽象物进行理论领域的深入认识,接着再回到实践中去,也就是两次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应该是“源流”而不是“截流”。,成人知行律,儿童行知律。,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认识都是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产物,因为成人与儿童的心理品质稳定性不同,所以表现出认识上的差异。 教学中要努力培育和谐幸福的情感基础。 人文关爱,教师美好的期许。 罗森塔尔效应。 生产性的爱是最有力也是最持久的积极情感。接受性学习与生产性学习对记忆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记忆与学习方式的关系:,课程观-回归到符号实践上来,符号研究现象的普遍存在: 操作教条话;行动

11、技术化;过度的分析;题型归类;解题技巧描述等。 符号实践的策略-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就是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的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语文:听说读写,阅读思考表达。大阅读 数学: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源流式教学。大感受。,怎样精简基础知识?-整合课程,基础知识具有普适性,即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基础知识。一般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种是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的工具知识,如汉字,认数、写数、数数等。是必教的知识带有“硬性”,教师是教学者。 第二种是人类发现的规律。与第一种必备工具性知识不同,首先是出现的频数没必备的工具性知识高,而且约定性不如必备的工具性知识强烈。其中一部分知识仅仅是在理想状态下成立,他必须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情境下使用。教师是引导者,相应知识的教学带有“中性”。 第三种是经验性知识,例如,如何写景,如何写文章,解题技巧等。教师是启悟者,相应知识带有“软性”。 第四种应考的技术性知识。这类知识尽可能的删除,理念精髓:,儿童携带强大本能来到世界; 学习是精神生命生长; 源流式教学; 生产知识; 感悟学习; 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源于美好的学习生活。,什么是以生为本?,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生命自然,是最高层次的也是最为根本的以生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