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6376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 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前771年 周 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年 东周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前207 年 汉 (西汉、东汉)前202220 年 三国 、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220589年 隋 581618 年 唐 618907年,中国古代朝代沿革表,五代十国 907979年 北宋 9601127年 宋 南宋 11271276年 (辽、西夏、金与宋并立) 元 12711368年 明 13681644 年 清 16361840(1644年入关;鸦片战争以前 1912年统

2、治结束),(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分封的核心:授民授疆土(土地和人民) 分封办法: 诸候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忠于职守,镇守疆土、保卫王室、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A、王族(姬姓贵族)主体;B、功臣; C、先代贵族等 D、姻亲 E、少数民族附属国 鲁、齐、燕、卫、宋、晋,1、原因: 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基本内容:,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一、分封制,体现特点: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3、评价,3.评价,积极

3、: 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维系了宗法制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拱卫周室,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 传播周文化 消极:诸侯势力强大,潜藏着割据隐患(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名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思考: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受封诸侯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根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强国兼并弱国,形成割据混战局面,血缘的疏远,周王室的衰微,二、宗法制,1、目的:,2、核心内容:,3、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B、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

4、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严格的等级。 主要等级: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大、小宗有相对性)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使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5、影响:,4、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确立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巩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初年确立了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

5、表(分)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宗法制通过分封制得以维系)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探究活动1】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亲情浓厚,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缺乏普世的博爱及平等意识,这与现代的民主和法制意识有些违背。,探究思路和方向: 1.

6、“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谱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三纲五常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1)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专题一,(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概念辨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

7、制度。 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层含义。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一、“始皇帝”的来历,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权力的不可转移,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1.特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8、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本质:君主专制,2.本质,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上传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位低权重),(虚有其位) 设置头衔 无人担任,二、三公九卿制,1.三公,秦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皇帝,直接控制,2.九卿,3.秦官僚机构的特点:,三权分立:“三公九卿”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失误;而又互相牵制,避免大臣专权,保证皇权至上; 军权皇控: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内外兼管: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征 影响深远: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只是名称和职掌有所变化,比如西汉基本照搬秦之制(汉承秦制),

9、元代的行省制就是对秦郡县制的发展),体系完备; 位高权重 不得世袭;,1.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三、郡县制,县,道(少数民族地区),里,乡,亭(十里设一亭,负责 地方治安),皇帝,中央机构,亭长,里正,秦朝政府地方组织系统表,2.机构,进步作用: (1)有利于国家统一,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2)有利于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 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 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形成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对后世: 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沿用与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质

10、: 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统治人民的工具,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腐败现象;土地兼并和盘削,造成阶级矛盾激化 (2)文化专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近代科技与民主思想的发展 (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近代化),三省六部制,唐朝:,西汉:,(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刺史,元朝:行省,A、秦朝:,中央:,地方:,B、汉朝:,中央:,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2.评价,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其作用与封建君主个人的素质关系密切未能杜绝腐败现象,实际效能有限,

11、B、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实际效能是有限,A进步性: 澄清吏治,促进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监察地方,打击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中央政府机构,政事堂,决策,审议,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财政、户籍、 土地、赋税,作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失误;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削弱相权,避免权臣专断,加强皇权;但三省长官常常意见不一,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12、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中书和门下省的长官及其皇帝,台湾:,澎湖巡检司,元朝行省的设置,内容:行中书省及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监察机构监督 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影响: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于皇帝:,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

13、繁多,促使内阁制产生,(2)设立内阁制(明成祖):,影响:,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解决,皇权空前强化,内阁的性质:,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朱元璋罢相的原因:历史上丞相多是“专权乱政”,危机君主的统治; 胡惟庸,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强化皇权、巩固统治(根本原因),1.明朝内阁,“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内阁的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

14、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无决策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清朝军机处,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皇权,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特点:亲信充任,品级较低;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简、速、密),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积极作用: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国家统一 ) 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康乾盛世)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消极作用: 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阶级矛盾激化;明清时期阻碍生产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的民族危机。文化专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民主思想及科技发展,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宗法血缘关系贯穿始终; 神权和政权结合;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儒家思想贯穿始终; 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趋势:,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主要特点:,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