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6602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小城镇因为规模较小,其交通问题未能够引起重视,而小城镇大部分依赖于过境公路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用地形态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般而言,城市越大,与外界的联系越多,区内交通、区际交通越多,过境交通较少;相反,城市越小,对外的联系越弱,区内与区际交通越少,而过境交通量越大。 根据统计,一般100万人以上城市,过境交通只占1%-9%,50-10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8%-14%

2、,10-5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12%-28%,2-10万人的城镇,过境交通占14%-47%,而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过境交通高达60%以上。 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1 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历史成因及其正负效应 1.1 成因分析 过境公路穿城在我国的城镇当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由此影响到城镇的布局和发展;穿心式布局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1) 与我国长时期较低的机动化水平相适应 2) 长期存在以路兴商、以路兴镇思想,1.2 穿心式布局的正

3、负效应 所谓正效应,是指穿心式布局在一定时期对城镇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过境公路穿城的城镇发展快于其他地区,而用地布局与交通的矛盾则发生在可容忍的范围,未对城镇的发展造成大的影响。 所谓负效应,是指随着机动化的发展,用地和交通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沿路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 一般来讲,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正效应逐步下降,负效应渐渐上升;当负效应达到或者超过正效应的时候,就应当考虑过境公路外迁。,然而,也应当看到,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过境公路穿城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下降,而过境交通与用地布局的矛盾则显得突出,对城镇的进一步发

4、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以永嘉县瓯北镇为例,老104国道穿越,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工厂企业在老104两侧呈带形分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道日益拥挤,过境交通与城镇布局的矛盾凸现出来,不得已只能将国道外迁,而将原穿城部分改造为内部干道。 过境公路穿城的负效应还体现在对城镇内部道路系统的影响上,下面将结合城镇现状调查中凸现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论述。,2 小城镇道路系统现状 2.1 道路网现状问题特征 1) 密度较高,但干支结构不尽合理 一般小城镇只有干支两套道路系统,而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大多数城镇仅仅有一两条穿城干道,其它道路相对狭窄;在发展过程中,支路间距不均匀,有的间距几十米,有的间距数百米,

5、造成道路系统的先天失调。许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开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曲折、错位的小路多,机动车难以通行。 而今城镇道路建设又出现贪大求洋的倾向,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实际需要如何,一律采取干道的做法,宽宽荡荡,而旧的道路依然狭窄、拥挤,形成旧城条条是支路,新区路路是干道的局面。,2) 除了少数道路外,大多路况较差,不能适应机动化的发展 在低机动化时期,城镇机动交通以机动三轮车、拖拉机以及少量小型货车为主,车型小,速度慢,运量低;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在城乡所有道路上均可通行;而进入机动化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货运汽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车辆速度快、车型大、运量高,对道路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6、,城镇旧有的道路难以满足。还有许多道路桥梁的瓶颈,车辆难以通过。速度的提高打破了城镇原来的节奏,交通危险性增加;运量增大,旧有路面难以承载,造成道路的严重破坏。,3) 缺乏管理,道路资源被侵占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 先确认是否肾阴虚区分阴阳的方法 1.看性功能。阴虚的人早射、遗经的比较多;阳虚的人阳萎的比较多。 2.看冷热。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是阳虚;五心烦热、容易盗汗的是阴虚。 3.看二便。小便发黄、便秘的人多属于阴虚;小便清长、大便溏稀的人多属于阳虚。 4.看年龄。一般来说,中青年人容易肾阴虚,中老年人容易肾阳虚。中青年人负担重,身体物质消耗多,很容易出现物质匮乏的状况,所以多出现阴虚;中

7、老年人就不同,他们身体物质消耗小多了,但他们身体器官逐渐衰老,功能往往不好,所以往往出现功能性肾虚,就是肾阳虚。如果你还是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肾虚,可以加老中医的徽|亻言msdf003来咨询吧!,马路摊贩侵占。摊贩占路现象大中小城市均有,类型以小商品、副食品、小吃、水果、修理摊为主。城镇因为过境公路穿城、过往人员杂、管理的力度小等原因,因而现象要比大中城市严重的多。摊贩一般占用人行道,导致行人通行的不便,甚至被挤到车行道上去,严重阻碍了交通,并且带来事故;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和穿城公路上则沿路摆放,有的搭建摊位的竹竿、木棍之类甚至伸出路面,形成路障,给往来车辆带来事故隐患,也危及摊贩本人的安全。

8、停车、行人侵占。由于停车场地少,管理力度小,车辆乱停乱放也侵占了大量道路资源。机动车停车占用车行道、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占用人行道,在车辆多的路段更为突出,造成道路有效使用路面减少。行人侵占则表现为交通意识差,有人行道不走,或者不靠路边行走,而在路中间荡来荡去,对来往的车辆视而不见,对身前身后的鸣笛声充耳不闻,阻碍车辆通行,带来事故隐患。,2.2 道路设施现状问题 1) 静态交通设施匮乏 停车场地少。尤其是沿路布置的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配建的停车场地,汽车、三轮车、板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占路停靠,带来事故隐患。 交通站场少。许多小城镇没有专门的车站、维修站等场地,公交、小巴、出租车等

9、沿路停放待客、争抢客源,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门店式的维修点更是占路经营,待修的车辆沿路摆放,严重阻碍交通。,2) 路灯、绿化、交通标志牌等附属设施不足 林奇在城市的印象一书中描述道:“一个可识别的城市就是它的区域、道路、标志易于识别并且组成整体图形的城市”, “道路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其它环境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而在小城镇建成区环境当中,道路普遍缺乏路灯、绿化等附属设施,交通标志牌设置的也很少,千街一面,千镇一面,缺乏特色和识别性,对道路交通的使用者也非常的不利。在某镇的现状调查中,由于没有指示牌,我们的调查人员常常误入死胡同,并造成多人调查工作的重复。,2.3 解决问题

10、的对策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结合城镇用地布局,配合公路部门,将过境路外迁。 结合镇区改造,理顺道路系统。 道路建设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遵守规范,不能只搞形象工程。 规划建设中配建停车场地和交通站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设施。,3 小城镇交通方式特征 3.1 现状交通方式特征 小城镇作为城乡过渡的一种实体空间,其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别,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讲,小城镇用地规模小,用地混合度较高,居民出行距离短,出行方式以步行、自行车、摩托车为主,在城镇内部的出行中,步行占一半以上,自行车、摩托车出行占30-40%,公共交通比例不到10%。在镇域的出行中,

11、以公共交通和私人摩托车为主。据对上海郊区城镇的调查表明,居民日常出行中,步行方式比例高达35-40%,自行车占25-30%,摩托车占15-25%,公共交通在日常出行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在长距离出行中才有优势。,3.2 交通方式构成发展趋势 1)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出行时间的长短、出行者的年龄、公共交通发达的程度及服务水平和票价、道路交通状况;自行车拥有量、地形、天气、季节等等都能使之发生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的形态生长和机动化的发展,是从更深层意义上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以收入水平为例,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交通快速性、舒

12、适性、安全性的要求越高,而对经济性的要求则降低;对上海小城镇有关调查显示,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出行中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降低,而摩托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小汽车)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时,小汽车出行不到1%,而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时,小汽车出行超过5.2%;在休闲娱乐出行中,从人均收入500到2500元,步行比例由58.7%下降为27.5%,而摩托车由11%上升为22.5%,小汽车上升为11.8%。,2) 发展趋势 城镇的扩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化的发展,将对居民出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城镇主要交通方式未来将产生以下变化: 步行出行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向购物、休闲集中,向老年人群集中。 随着经济和机动化的发展,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并且向老年以及弱势人群集中,中青年部分向机动化转化。 摩托车若无政策限制,一定时期内还将有比较快的增长,尤其对于镇际和镇域的出行,增长集中在那些工作在城镇,而居住不在此的中青年人群。 小汽车将逐步进入家庭,但近期增长有限,原因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限制。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镇域经济发展以及联系的加强,公共交通的比例将有所上升,镇域和镇际私人经营车辆增长快,须加强政策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