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1079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弟:通“悌”,应该读成t。,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兄道友”:兄,是兄长,泛指年龄大的哥哥姐姐,应友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不能欺负、打骂他们,甚至抢夺他们的东西。 “弟道恭”:弟弟妹妹则要恭敬哥哥姐姐,对他们要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打架。长 幼之间要互相友爱、和睦相处。,兄弟姐妹若能和合、没有争执,就不会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所以,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但我们这个时代,独生子女居多,自己也觉得“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人敢惹、没人敢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生活能力往往很差,不能很好的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往往不好。,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

2、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共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直;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 然而现在的人,说还是这样说,但行为上却充斥着自私自利,助人的心少得可怜。,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除了钱财以外,语言也常成为争斗之因, 语言若能包容忍让,别人 说了刺耳挖苦的话尽量忍 下来,不必要的冲突自然 会销声匿迹。,孩子小时候会为了玩具打架;大了会为了钱财杀人。现在社会上这种现象特别多,有些人打麻将仅仅为了五元钱, 坐出

3、租车为了省一元钱,就会杀人夺 命,非常可怕。若能从小断除对财物 的贪执,就会止息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兄弟之间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言语忍,忿自泯”:兄弟姊妹之间说

4、话不能过激,否则,一旦说了刺耳难听的语言,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古人言:“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用利刃割伤身体,伤痕容易愈合,而用恶语伤了人心,别人就会一直不忘、耿耿于怀。 当然,对他人所说的难听之语,我们没必要记在心上。弟子规后面也说:“报怨短,报恩长。”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报怨的时间越短越好。,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吃东西或喝饮料,都要请长辈先用;就座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可能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吧!现在人人都是平等的,长幼可以一起吃、一起走、一起坐。”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可现在人不注重这些,一家人吃饭时,都是先让孩子吃,这完全是错的。

5、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让老人先坐、让老人先吃。假如从小懂得尊重老人,自己老的时候,子女也会孝顺他。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荀子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若没有礼节,则不会有立身之地;做事不依礼节,那不可能成功;国家没有礼节,就不会有安宁之时。,礼记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在这个世间上,人和动物怎么区分呢?很多人以能不能说话来分,实际上并非如此。鹦鹉会学人说话,但终究是飞鸟;猩猩会学人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人如果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是禽兽之心吗?如同所谓的“人面兽心”、“衣冠禽兽”,

6、外表上是人模人样,内心却犹如禽兽。人不知礼的话,久而久之,就没了父子的差别,也没了老师与学生的差别,长幼之间全部平起平坐这跟动物又有什么两样呢?,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长辈叫人时,自己听见了应及时回应,并帮着去呼唤人。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应当回来禀告长辈,并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需要自己帮 忙的事情。 这个字面意思比较简单,但你能否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时助人为乐,对长辈不离恭敬心?这还有待于观察。遗憾的是,这么小的一个行为,现在人也很难做到。,其实从有些行为上,能体现出更深层的东西。譬如打电话,大人不在家,是小孩接的,从他接电话的态度,就能看出这家人的素质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倘若他对你很

7、恭敬、很尊重:“我爸妈不在,也许过一会儿回来。假如您有急事,我可以代为转告。”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如果说一声“他不在”,“啪”一声把电话挂了,那就很没有教养了。倘若从小养成这种习惯,长大后就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上,只要不牵涉到他个人,身边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伸出援手。这一点,看看现在的社会就知道即便是临近饿死、快要崩溃的人倒在身边,许多人依然漠不关心、置之不理。这是为什么?就是 从小没有受过道德教育。,为他人做事,不能怀有图报之心,也不是为了在人前表现。现在社会上,有身份的领导、有钱人才有人恭敬,而无依无靠的可怜人,不管在哪里,都少有人眷顾。所以,我们应不分地位、不分权势,以恭敬心来帮助所有的人

8、。,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 可现在的世间人都直呼名字,对老师不在乎,对父母也没大没小,这样非常不好。对老师就应尊敬地称呼“张老师”、“李老师”,否则,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你没有修养。,在长辈面前,千万不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大肆宣扬自己的本事。有些人跟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半都是讲自己的经历,如果人家没问你的经历,就不必处处自我宣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个相国晏婴,他的车夫就喜欢在大庭广众中招摇,驾车的时候傲气冲天、神气活现。他的妻子很懂礼,见此情景,对他说:“你看我们相国,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始终谦恭有

9、礼、毫不张扬。你不过是一个车夫,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天天趾高气扬、洋洋自得,你有什么好炫耀的?”他听后深感惭愧,自此以后,变得谦逊谨慎起来。晏婴对车夫的变化感到奇怪,追问之下,对他勇于改过的态度感到满意,后来推荐他做了大夫。,一个人若常常自我炫耀,尤其在老师、长辈面前,宣扬自己如何出色,是不符合道德修养的。因为这种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傲慢。所以,我们平时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否则很容易自以为是。 此外,对尊长说话也要用最恭敬的词。在古代,古人对长辈说话也多用“请”,但如今,只有在一些星级宾馆或大餐厅,才听得到“您请坐”、“您请用”,在其他场合里,“请”字几乎销声匿迹了。“请”字用得越少,说明人

10、的素质越差,对秉持传统礼节越不重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老祖宗的传统,而让这些礼节在社会人群中消失,这是非常悲哀的。,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主动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有什么吩咐就依言奉行,没有吩咐就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古人的传统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人人能对师长如是恭敬,那么试想,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反之,假如人人都不能行持,又会变成什么情形?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路上碰到长辈,根本不知恭敬问询,甚至还会瞪他一眼。所以,该如何做,大家 自己心里应该好好想一想。,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如果骑马或乘车时遇到了长辈,不能视若无睹地径直驰过,一

11、定要下车跟长辈问讯,恭敬地站于一旁让长辈先过。即使他已走过去了,也要目送他离开百步以外,或直到看不见为止,自己才可以乘着坐骑离开。 有些人认为:“当今时代,在大城市里,此举完全没有必要。” 这种说法并不对。平时遇到师长,不管你是坐车、骑马,还是走路,都不能不闻不问,连个招呼也不打, 应该看到师长就恭敬对待。,古人特别讲究“目送”,这是很重要的待客之道。比如客人要走的时候,你在门口或楼梯口目送他离去,他心里会很舒服;否则,他前脚刚走,你后脚就把门“砰”一声关上,好像巴不得他离开一样,客人心里肯定不痛快。如果一直目送着他,嘴里也说:“慢走啊,有空再来玩!”那他也觉得:“主人真是热情,对我很好啊。”

12、一路上,心里会一直回荡着这一切。 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这些礼节。,可现在人不是这样:客人坐车准备离开时,主人关车门会夹住他的脚或衣服,好像急不可待地想他快走;或者,客人刚上了车,回头想打个招呼,主人早就回去了。这些都是不恭敬的行为。古人常讲:“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若不注意待人的态度,渐渐地,自己也不会受到别人尊敬。 表面上看,路上遇到师长要下车,等他走远自己才可以走,好像是多余的事情,在大城市里也难以做到。但这确实是很好的传统,即使实在做不到,心中也要存有一分恭敬。 宋代 程门立雪,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长辈若还没有坐下,晚辈不能坐下来,否则就是不懂礼节。即使长辈已经坐下,晚辈也

13、不能随便坐,只有长辈示意大家就座后,才可以坐下。 这个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德行。 作为孩子,从小要对长辈有尊重心。但现在的孩子不是这样,家里不管来了长辈还是客人,他都“目中无人”;而长大之后,不管在什么单位,对领导、同事也不理不睬, 他的前途必定堪忧。所以, 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很有必要。,孟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个层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人伦,涵摄了人类所有关系的准则。 一、父子有亲: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亲情。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彼此之间才能和谐。 二、君臣有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要有道义。领导者不能压迫被领导者,应

14、以爱心和仁慈来对待他们;被领导者也不能故意欺骗领导者, 而要诚实、忠厚,对份内 的事情尽心尽力去完成。,三、夫妇有别:丈夫和妻子之间要分工。在古代,丈夫主外,负责家庭的经济来源;妻子主内,负责家务及孩子的教育与成长。 四、长幼有序:长幼之间要有次序。哥哥姐姐对幼者应慈爱、关心;幼者对哥哥姐姐要恭敬、听从,这样才能和合。 五、朋友有信: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也要有信义,不能欺骗对方。,在人际关系里,人对人的关心、尊重是必需的。可惜现在道德教育越来越被人漠视。因此,很多人即使读到大学乃至博士,但由于缺少爱与慈悲的教育,毕业到社会上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特别糟糕,甚至生存都面临危机。他们或许认为:“不管我

15、到哪里都特别倒霉,人人看不惯我!”其实别人看不惯你,原因在你自己,若认识不到这一点,还觉得“别人都坏,我最好”,不懂得自我反省,那就无药可救了。,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师长面前说话,声音要小、音量要低,不可大肆喧哗。有些人讲话像高音喇叭一样,比雷声还大,在长辈前面,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也会影响旁边的人。故在不同场合中,应该考虑声音的大小。 讲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若小到对方没法听清,这也不合理。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工具,假如所说的内容别人根本听不见,那又如何沟通呢?讲话要清晰明了,该说的要表达清楚。不该说的,也没必要夸夸其谈、喋喋不休。 在师长面前必须有恭敬心,以柔和

16、的语气来表达,不能得理不饶人, 自认为了不起,一开口就像 下命令,这是很不礼貌的。,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拜见长辈时,不要慢吞吞,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而应快步上前,以示对长辈的尊重;从尊长身边告退时,不要转身就跑,好像巴不得快点离开,而应缓慢地退出。所以,来要快,但也不能太快,像小孩一样冲过去,会把别人吓一跳;去要慢,要有恭敬之心。 拜见的过程中,当长辈问话时,应起身恭敬回答,目光注视着长辈,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视勿移”,体现了细微礼节的重要性。若能做到这点,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否则, 跟人说话时,眼睛东瞟西瞅, 即使只是短短的接触,也会让人生厌。,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待年纪与父亲相近的长辈,如叔叔、伯伯、舅舅,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敬重。对待年龄和兄长相仿的人,也要像对待家中兄长那样尊敬。 概言之,应把所有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把所有年长、年幼、同龄的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