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3987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复习(自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作者简介,吕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踪。,诗意理解,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传来了牧童悠扬的、时续时断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重点词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

2、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铺” :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弄”:写出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和情趣。 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铺” :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弄”:写出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和情趣。,“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

3、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特点,情景交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看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会想到什么?,拓展思维,看图想象,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

4、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舟 过 安 仁,作者简介,杨万里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诗意理解,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重点词句,“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

5、作所为。,“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怪生”一词看似平常,却把诗人恍然大悟后哑然失笑的神态和小童子的聪明、童真和稚气呈现在我们眼前,特点,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拓展思维,你觉得两小童在“张伞使风”时

6、心里会想些什么?,看图想象,杨万里诗作特点,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如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知识链接,田园诗特点 :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

7、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代表人物,孟浩然 代表作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 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仿写,收篙 停棹 张伞 使风 动词+名词,表示动作,具有动态美,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

8、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作者简介,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诗意理解,诗意: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青青的草。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最让人喜欢的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他趴在溪边剥莲蓬。,重点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

9、”,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 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其中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最喜” 的“喜”字不单解作“喜欢”

10、,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特点,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不同于以往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拓展思维,你喜欢词中的“无赖”小儿吗?为什么?,看图想象,小结,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随堂作业,背诵古诗词三首 完成课后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