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400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212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亲,该文档总共2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语言形象.ppt(2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赏心亭,瞭望台,一、复习定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 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 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透过作者的情感世界的窗口调 整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和一定的表现 手法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 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

2、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二、命题趋势 1考查重点:山水景物诗,以考查景物诗为重心;咏怀咏史诗,以考查咏怀诗为重点;名家作品,转向以非代表作为考查重心;非名人作品,则以迁移阅读鉴赏为考查重点;对比鉴赏,以求异寻同为重心;迁移鉴赏,以课内外结合为重心;诗词并重,以诗词联姻为选材重点;关注曲词,以类比联想为核心;考查角度,以语言手法、情感为考查重心。,2考查形式:就一首古诗从理解和赏析两个层面各拟一道简答题;对一首古诗就其内容或形式方面写一段百字赏析短文;提供对一首古诗的两种不同看法,要求考生对自己认同的看法阐述相关理由。试题的考查点之间,不但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

3、彼此间有层进关系,即假如题干是两问,则前一问的解答往往是后一问解答的前提或基础,后一问的解答也往往是前一问解答的跃进或深入。 3对领悟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将进一步加强,即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要注意领悟倾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诗歌意象和人物形象,炼字和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总之,“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将在考题中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并采用“有限开放”(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否则,考生将满纸涂鸦,不 知所云,或者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命题形式来加以考查。,菁华苑,(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4、 答: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1)此题考查对古诗中形象的鉴赏能力。作为一首咏物诗,鉴赏形象的关键是整体感受诗句对竹的描绘,尤其要从字里行间捕捉到集中体现竹的特征的字眼,即“新”“凉”“净”“香”。 (2)此题考查对古诗语言的鉴

5、赏能力。对于一句诗的赏析,关键是联系整首诗的形象特征和情感倾向,描述诗句的画面,并深入体味句中“侵”“晚”两个字的美感与妙处。 (3)此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创作背景,由表及里,深入品味咏物诗所寄托的情怀。此题具有开放性。,讲评: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

6、,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7、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与“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

8、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意思答对即可),解析:第(1)题,要把握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

9、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关于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要结合注释来理解,“安史之乱”是背景,“曾困居于此”是提示。本诗写的就是诗人在战乱时期,流离失所,困居他处,见月思乡的孤苦之情。答题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感情特点。第(2)题,要求分别简析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题之前要读懂诗歌内容,而读懂诗歌内容,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诗的理解是关键。首联“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其中的“万里”是指什么?如果本诗的主题为“月下乡思”,那么可以理解为与故乡有“万里之遥”。“六上弦”,第六个上弦月,,点明已是春季时节,又暗指困于瞿塘已有六月之久。颔联“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大意是月光

10、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清辉常常弥满青天。颈联“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意思是天气清爽无风,衣襟配合着静止不动,月亮高挂天空,正对着泪脸高悬。尾联“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一句,写夜深了,诗人看到一只“南飞”的乌鹊停落在江边。,讲评: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 “万里”,体现了杜甫颠沛流离、四处漂泊的生活境况。“夜久”,寓意着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独、凄凉,惟有那高悬的月亮陪

11、伴着诗人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月是他的精神伴侣和理想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可以说,月是诗人坎坷岁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见证者,是杜甫一生经历的反映,折射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种种风貌,体现了一代诗哲的情感波澜。,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诗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

12、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_,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讲评:“端午”,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一到端午,人们忙着准备“碧艾香蒲”,一个“忙”字,写出了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热闹景象。“细缠五色臂丝长”,写出楚地端午风俗。这描写,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13、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位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下片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4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

14、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_,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帆船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讲评:这是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写景即兴之作。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

15、的那段。作者把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新月、鸿雁七种景物,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又组成了一幅秀美河山的秋光图。,开篇伊始,气势不凡:纵目远眺万里长江,一条白色如练;放眼遥望淮上远山,无数青色似染。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伟壮丽。这两句写的是远景。三、四两句移近了视界。江上轻帆数片,乘风顺流,疾飞如箭;江岸的近山崖壁上瀑泉直泻而下,奔流如电。这两句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说明这是一组近景。一、二句是静态画面,三、四句是动态镜头,动静变换,错落有致。,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傍晚,天空的云气慢慢变成

16、露气,笼罩在江面上空,初月冉冉升起,就像一把半圆形的团扇。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和前四句相比,这两句笔势由急渐缓,由刚转柔,显示出一种朦胧和凄迷的意境。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不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雁阵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面,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热点一:鉴赏诗歌形象 古典诗歌的“形象”是作者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歌形象 与作者的心思、情愫、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

17、种相对固定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诗人感情的形象,已成了古典诗歌里面失意的“秋士”与“漂泊的客子”的形象代称。,(一)事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即托“物”言志,其所托之物就是“物象”,即所谓的“事物形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另外,古典诗歌中的乐曲往往有特定含意、情感,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形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著名的有“关山月”“梅花落”“霓裳羽衣曲”“后庭花”“行路难”等。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8、。”梅花落就是曲调名。作者由梅花落笛声想像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备选例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分析画眉鸟的形象特点。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答:_,答案画眉鸟是追求自由的美好形象,它不愿被供养在金笼里,愿在山林中自由地啼叫,自由地飞翔。,讲评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

19、吗?,赏析全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鸟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

20、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例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简析“官仓鼠”的形象特点。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注:健儿:指战地士兵。,答:_,答案官仓鼠比喻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它们个儿大,胆子也大,有恃无恐,是军民的死敌。,解析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

21、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用“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赏析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特征和习性。谁都知道,老鼠历来是以“小”和“怯”著称的。它们昼伏夜动,见人就跑,所以有所谓“兽之大者莫勇于虎,兽之小者莫怯于鼠”的说法。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大”“大如斗”;而且“勇”“见人开仓亦不走”。官仓鼠何以能至于此呢?这一点,诗人并未多说,但读者稍加思索,亦不难明白:“大”,

22、是饱食积粟的结果;“勇”,是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是谁把官仓里的粮食日复一日地供奉到老鼠嘴里去的?,至此,诗的隐喻义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又是谁在作后台呢

23、?“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二)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同时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丰富人物形象。鉴赏这种形象要注意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交代、情节的展开以及塑造人物用到的各种手法,同时也要注意鉴赏视角总结人物

24、形象,挖掘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有: 1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多着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如崔颢长干曲其一:“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 相问,或恐是同乡。”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人公的音 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如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 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 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

25、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烘托:如柳宗元江雪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 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白居易夜 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分别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侧面烘托雪之大。其中选“折竹”这一细节烘托出雪之“重”,别有情致。 3对比衬托:如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本是借咏秋日之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但诗人却先写它在春日的情景。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4比兴手法: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26、。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全词巧妙沿袭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 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长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 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 5抒情方式:抒情主人公可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事。例子分别为上文白居易的长相思,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备选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项羽的形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答:_,答案项羽是一位战败了宁愿自杀也不苟活的英雄形象。作者借之责骂了宋王朝懦弱无能的昏君庸臣,表达了坚持抗战、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之情。,讲评项羽突

27、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28、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29、: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_,答案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解析本诗刻画的渔翁形象,可联系相关语句进行总结

30、,诗歌前四句主要是写景,写景为了侧面烘托;而后四句直接描绘,表现出渔翁顺适之情,随遇而安之态。,赏析本诗的前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写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了一名生活在巴陵

31、地区的渔翁,这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三)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歌中的景物主要有季

32、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是诗中赏画,二是画中品诗。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的形(组合方式)、色(彩)、动(态)、静 (态),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 的特征,欣赏其画面美,主要就从这四方面着手。鉴赏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如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一是要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二是要把握画面,描摹图景;三是要分析景物,概括作用。,画中品诗,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 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种怎样的 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

33、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 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鉴赏的基本思路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要善于借助意象,体味情感。体味情感要注意两点,一是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二是乐景衬哀情。,备选例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34、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讲评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赏析这一首写于成都草

35、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 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 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

36、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燕子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暖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

37、,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例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

38、的?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并由此想到百姓的生活之苦,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技巧和思想内容,也是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词的上片写景,“万顷”“游八极”“天青海碧”描述太空的浩瀚、澄澈;下片写月宫“飘香”,霓裳表现月宫的欢乐祥和。词的最后两句,词人抒发情志。,赏析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

39、切。 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这境界多么美丽而又神奇!三、四句想象醉后跨上玉龙遨游太空的幻景。气概豪迈,感情奔放。而刘克庄这句出新之处在于一是“醉跨”二字生动形象,将酒后狂放不羁的神态活画了出来;二是“玉龙”色彩鲜明。玉色洁白润泽,用来修饰“龙”字,与本词前二句所描绘的光明世界配合起来,不仅色调谐和,而且给全词增添了神话色彩。“八极”指宇宙间最邈远的地方。“历历天青海碧”写遨游八极所见景象。这时作者精神上已超越尘世,来到广漠无垠的八极,茫茫寰宇,湛湛青天,沉沉碧海,历历在目。 过片由太空进入月宫:“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40、。”仙乐飘飘,仙女们按节而舞,不禁让人心驰神荡。,最后二句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 酷暑难熬,当仙女们在凉爽的水晶宫殿里轻歌曼舞的时候,人世间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所以作者设问说:还需化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刘克庄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全篇无一月字,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练练吧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岁暮到家 蒋

41、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诗中通过_等细节,表现母爱之深,刻画母亲形象。 (2)根据诗末两句,分析“儿”的形象特点。,答:_,答案:(1)缝寒衣、家信、怜清瘦、问苦辛 (2)因长期漂泊在外,未能承欢膝下,尽到照顾和安慰母亲的职责而十分惭愧,连颠簸之苦也不敢在母亲面前提及的儿子形象。,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宋)醴陵士人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注:“宰相”:

42、此指贾似道。“经量”:指贾似道“经界推排法”丈量田地。 “山东、河北”:代指中原失地。词人以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赏析。,答:_,答案:词的上片描写“宰相”“说着经量,便要经量”,“说着”“便要”词语简单,但于此生动地刻画出了他凶狠毒辣而又极端蛮横的丑恶形象,而他的“臣僚”“头说”“尾说”为其呐喊,阿谀逢迎;地方官员却才“闻说”便“星夜”执行,跑东奔西,到处叫喊。其轻薄的举动,癫狂的劲头,真令人可笑而又可恨。所以说,词人用漫画的手法,完成了对宰相、臣僚、太守三种丑恶形象的刻画。,热点二:鉴赏诗歌语言 如果说鉴赏诗歌形象是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必

43、由之路,那么鉴赏诗歌的语言是理解形象的必要手段。诗歌鉴赏只有对诗歌语言进行品评、体味,才能领悟诗歌中景物的形象和寓意,明晓诗歌中人物的情态和精神。因此,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基本功。怎样提高自己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呢?,(一)关注“诗眼”,重视“炼字”。 名词。名词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与诗歌意象的关系。古代诗歌的很多意象都是通过名词表达的。例如韦应物闻雁中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赵嘏寒塘中的“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都是借助“雁”这个名词,这个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重要意象,来生动、含蓄地表达出了思乡之情。古代诗歌中的松、竹、梅、菊、荷、长亭、秋水、寒蝉、晓月、杨柳等名词,都是

44、重要的意象,鉴赏时不能忽视。,动词。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赏时要注意发现并深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例如陶渊明 饮酒(其二)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此大加赞赏,称之写出了“无我之境”。正因为“渭城朝雨浥轻尘”,才会“客舍青青”,才会“柳色新”,一个“浥”字(动词,润湿。尘土因润湿而不能飞扬,空气才清新),创造了诗歌意境,鉴赏时通过想象可以更好地把握。,形容词。那些用得精彩的形容词,有的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

45、态行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把景物写得色彩鲜明而绚丽。“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个“漫”(胡乱地)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鉴赏时更是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诗歌表现的情景,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悟。,数量词。数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著名的“一字师”故事,说唐代诗人齐己早梅诗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郑谷将其中的“数”字改为“一”字,使诗句表达更为准确,致使齐己倒身下拜。古代诗歌中有些量词由名词充当,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例如“一叶扁舟”,

46、以“叶”为量词,既言其小,又使人联想到树叶的形象,很生动。鉴赏时要注意推敲。,备选例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归附曹操后,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结合诗的意境,谈谈你对颔联中“应”字的理解。,答:_,答案(1)“应”字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2)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这正反映出他当时的寂寞心情和“举世无知音”的沉重悲慨。,讲评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来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已故前人身上,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赏析“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