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456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文字与书法.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 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 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古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古印度文(梵文),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原始社会 结绳记事 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仓颉,文字的发明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起源:,神话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原始社会: 结绳记事 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

2、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 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金文,甲骨文,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蚕,桑,丝,裘,衣,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金文、铭文 钟鼎文、籀文,西周毛公鼎铭文,大盂鼎铭文,大盂鼎,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金文,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成熟的 文字)、金文(籀文) 4、春

3、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秦 李斯 峄山石刻,泰山石刻,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的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6、东汉:许慎总结“六书”造字规律,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

4、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什么是书法?,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

5、,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一)条件: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魏晋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特点:笔墨的黑白 空间、线条的刚柔枯润,自发阶段,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实用性,艺术性,书法的发展脉络,李斯泰山刻石,汉隶,魏晋时期书

6、法艺术性出现的原因?,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2.文具的发展改进。,秦汉时期,魏晋时期,(三)发展历程:,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小篆,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笔画粗细均等、讲究均匀对称、能给人以整齐美,隶书的出现可以说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烦索。相传是一位当时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因当时写公文的小官叫“徒隶”于是这种字体就被称为“隶书”。,秦绎山刻石(小篆),东汉曹全碑(隶书)

7、 结字讲究、雄健、体势挺秀 给人以疏阔大度之感的独特 字体,31,汉代蔡邕熹平石经(隶书),熹平石经,又称汉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学经本石刻,立于东汉洛阳城南郊太学。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人正定儒学经书文字,汉灵帝命蔡邕等人书写经书并刻于碑石,至光和六年(183年),历时9年,刻成46通碑,均为隶书体。汉末战乱殃及太学和石经,故少有整石存在。自宋代以来,时有残石出土。,汉隶书,隶书的出现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境界。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构体扁平、工整、精巧。,32,隶书,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一)条件: (二)特点: (三)发展历程: 1、自发

8、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 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追求“神韵” 代表:东晋王羲之 “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王羲之像,王羲之故居洗砚池,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兰亭序,兰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 平安帖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归复悉口口由同增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书以鸭头丸帖、中秋

9、帖最著。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王献之(344-386),作品:中秋帖,二、书法艺术的发展,(一)条件: (二)特点: (三)发展历程: 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虚玄的时代特点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 代表:草书张旭、怀素(“颠张狂素”)狂放不羁,张扬个性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10、注重规范 、雍容大度 (“颜筋柳骨”),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张旭 肚痛帖 ,怀 素千金帖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零陵(今湖南长沙)人。自幼出家为僧,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秃笔成冢,经禅之馀,从事艺文,喜好草书。好饮酒,酒酣与发,於寺壁裹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史称“草圣”。,怀素食鱼帖,欧阳询化度寺碑,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据史书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明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

11、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欧阳询,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颜真卿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欧阳询化度寺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筋柳骨,4、宋代: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理学的兴起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

12、家、 赵佶(瘦金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均感情豪迈奔放,流畅洒脱。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四川眉山市。,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13、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宋徽宗书法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瘦劲;;结体笔势取大字楷书,舒展劲挺。,4、宋代: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代表:苏、黄、米、蔡四大家、 赵佶(瘦金体) 5、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代表: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唐寅,祝枝山,祝允明草书,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法度有余、文雅严谨,唐寅的行书真迹飘

14、逸瀟洒,风流问世,4、宋代: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代表:苏、黄、米、蔡四大家、 赵佶(瘦金体) 5、明代:强调个性化创造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代表: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唐寅 6、清代:“馆阁体”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包世臣、康有为崇尚变革,馆阁体,色泽乌黑、大小一律、形体方正、线条光洁的官场书体,汉字的演变,写,铸、写,铸、写,铸、 写、 刻,刻,刻、画,书 写 方 式,小篆 隶书,大篆,石 刻,帛书 书简,金 文,甲骨文,陶器 符号,文 字 类 型,东汉 楷书 行书 草书,秦,先秦,周,夏商,新石器 时代,时 间,

15、总结:,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 草 - 甲 - 金 - 篆 - 隶 行 - 楷 -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 线条 - 笔画) 日益规范化、稳定化;,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 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 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 顶峰。,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中国的印章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以小篆为基础,融合隶书风格。到明代与书法、绘画合为一体。,三、篆刻艺术的发展,篆刻:顾名思义即用

16、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 以下和民间私用印统称“印” 1、秦汉时期:篆刻艺术一个标志性时代,后世一般以秦汉篆刻为宗,即“印宗秦汉” 特点:秦印 汉印,秦安台丞封泥,秦御府丞封泥,秦少府封泥,秦西共丞封泥,秦郎中令丞封泥,秦郡佐邸封泥,西汉滇王之印金印,三、篆刻艺术的发展,1、秦汉: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文彭(14981573)文徵明长子,明篆刻家、书画家。他继承家学,亦善书画

17、,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文彭之印,文彭篆刻作品:长生,三、篆刻艺术的发展,1、秦汉: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特点:秦印 汉印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吴昌硕、邓石如、 齐白石,邓石如,淫读古文 日闻异言,疁城一日长,灵石山长,吴昌硕,千寻竹斋,齐白石,天涯亭过客,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悔乌堂,福州 寿山田黄石 浙江 青田石 昌化 鸡血石 内蒙 巴林石,中国篆刻四大名石,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中国人写字用毛笔; 汉字是象形字; 跟绘画有联系; 中国有宣纸,力挽颓风、矫枉过正,包世臣、 康有为,精润美媚, 抱残守缺,“馆阁体”,世运转衰,清代,强调个性化,祝枝山、文徵明,社会平民化、世俗化,明代,有意无法,宋四家、赵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宋代,注重规范法度,颜真卿、柳公权,狂放不羁,张旭、怀素,盛世气象,隋唐,虚玄灵动,王羲之,社会危机及文具的改进,魏晋南 北朝,艺术特色,书法名家,时代风貌,朝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