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5132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语义的聚合华师版.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语义的聚合 主讲 肖青青 2013 11 16,本讲稿拟从西方语法化理论在我国的译介 和传播、汉语和英语语法化研究现状和国 内维语语法化研究三个方面对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维语界语法化研究的成果 加以梳理,以期为当前维语语法化研究 提供借鉴。,“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or grammaticization)通常是指语言 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 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 过程或现象, 如现代英语中助动 词do在古英语中原是实义动词,有 “行动”之义。,最初由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 提出来并在语法形式的演化中(1912)中使用。他认为研究语法

2、化就是研究“自主词向语法成分之作用的演变”,一般认为:语法化最初由法国语言 学家Meillet (梅耶)提出来并在 语法形式的演化中(1912)中使用。 *他认为研究语法化就是研究“自主词向 语法成分之作用的演变”,最初由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 提出来并在语法形式的演化中(1912)中使用。他认为研究语法化就是研究“自主词向语法成分之作用的演变”,一般认为:语法化最初由法国语言 学家Meillet (梅耶)提出来并在 语法形式的演化中(1912)中使用。 *他认为研究语法化就是研究“自主词向 语法成分之作用的演变”,国内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最早在1994年 由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开始的。

3、此后孙朝奋(“虚化论 ”评介J.国外语 言学,1994(4) 1994)、文旭(语法化 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1998) 等相继发表文章介绍了国外的语法化理论,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语法化为“实词虚化”。 因此,国外有一种说法认为,语法化研 究最早始于中国。如Harbsmeier(1979) 指出,语法化的概念在中国13世纪就提 出来了,其根据是元朝的周伯琦在 六书正伪中说: “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在1994年之前,我国汉语“语法化”研究 主要关注“语法化”过程,既从历时的角度 将语法化现象作为语言变化的一种类型 来研究 ,注重词语的历史发展演变。 如蒋绍愚(2002)所举之例

4、:“给1” (给予)“给2”(让,叫)“给3”(被)。,最近十余年来,汉语语法化研究 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的: 一方面: “基于词汇/句子”的历时语法化研究 *研究词汇语素是如何演变为语法 语素的词汇语法化(如“着”、“了”、 “是”、“来”等)和 句法结构式(如连动式、双宾语 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字 句、使役句)自先秦以来的语法 化过程。,另一个方面是“基于话语/语用”的 共时语法化研究,即研究篇章成 分或语用法是如何凝固为语法成 分的。 如方梅“从空间范畴到时间 范畴说北京话中的“动词-里” 一文,讨论了该格式的意义、 用法和“里”的性质和虚化轨迹 (空间时间)及篇章动因(第

5、一, 高频使用率与语义泛化;第二, 单一新信息限制)。,国外研究语法化问题的学者分为 形式学派和生成学派。 *形式学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式学派的 学者开始尝试运用生成语法理论 和研究模式来研究功能范畴的语 法化,以求“对语法化现象作出真 正的解释”。有关这方面主要有 Roberts、Warner、Simpson、 Beths、Roberts、Roussou、 Wu、Gelderen、Kayne、 Simpson等人的论著。,生成学派的语法化研究以乔姆斯基 语言学中的功能范畴、中心语移位 理论以及修改版乔姆斯基最简方案 的句法研究模型为理论背景,以 Lightfoot的历时句法理论为基本

6、 框架试图对文献里经常提及的若 干语法化现象作出形式主义的解释。,11语法化研究的定位问题 虽然语法化问题的讨论在中国 和西方都有很长历史,但作为 理论问题的提出是在近几十年, 定义不只一种。,*沈家煊(1994)指出,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 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 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被称为共时语法化论者; *Hopper & Traugott则从共时和历时 结合的角度指出,语法化是词汇单位和 结构形式在一定环境中来表示语法功 能的过程,语法化之后,继续发展出 新的语法功能。,当今一些国外认知语言学家已将语法化 研究范围从实词虚化的词层面扩大到了 句层面和语篇层面,即上

7、个世纪80年代 兴起的话语标记(discourse)研究, 或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考察汉语标记在 话语或篇章组织中的衔接和连贯功能, 或是从汉语交际的角度考察话语标记 在话语理解中提示、引导或制约作用, 即广义语法化 :,“话语标记,也称语用标记(discourse markers)、 话语小词(discourse particles)、话语连接词 (pragmatic markers)等,是话语或篇章中常见的 一种语言形式,其只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话语 流中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言谈事件中受话人 角色的态度、视角和情感。常见的话语标记是一 些语法词,如副词(indeed ,actually,

8、instead(of), in fact)、连词(but ,as, therefore, because,so) 感叹词(well),以及某些带有插入语性质的短语 或小句(let alone, I know, you know, I think, I promise you, if Im not wrong).,12 语法化的动因和条件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当代语言学 (包括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法化的机制。 Bybee(2002)认为主要是认知过程, 而不决定于语言问题。 Givn, Charles Li和Thompson等人认为语法 化是通过话语策略(即章法)固定。

9、Hopper & Traugott在其语法化 (Grammaticalization) 类比与再分析 (reanalysis)。,综合各家对“语法化”诱因的研究,有 词义特点(Bernd ,Heine)、语用 句法位置(Givn)、语境影响 (Heine) 、认知心理(Bybee)、 认知语用(Heine、熊学亮)影响 等方面,还有人提出高频率重复 (Haiman)、惯常化(Haspelmath)、 语言接触(Gerritsen & Stein)、 重新分析和类推(Hopper & Traugott)、 创新用法(Harris & Campbell)等语法化机制。,*一般认为语法化的一个重要规

10、律 就是它的单向性,即一个语言成分 的演化总是意义从实到虚,功能从 词汇成分到语法成分。指的是语 法化的演变是以“词汇成分语法 成分”或“较少语法化较多语法化” 这种方向进行的。 *语法化的单向性由Givn首先明 确提出并作出解释,语法化研究给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为共时变异从历时的角度能得到最好的解释; 语言变异的规律用语法化的观点 能得到很好的说明。 共时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结合,打破了自索绪尔以来共时语言研究和历时语言研究各自为政的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语法化研究致力于语言共性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语言 演变在假定的同质演变的状态下进行的观点。,2.维吾尔语语法化研究 有关这方面的论文

11、有: 王元新:突厥语族语言方位词的语法化趋势及其语义特点民族语文2003.1 张定京:哈萨克语虚词的成员及其语法化进程民大学报2002.2 彭嬿:维吾尔语动词条件式-sa/s的语法化,民大学报2011。3,2.1维吾尔语动词条件式-sa/-s语法化 -sa/-s -sa(r)/-s(r)d 语法化具有 明显的层级性,遵循着从实语素 虚语素派生语素(词缀)屈折 语素(屈折形态)的层级,即从表 实义的实语素“想”虚化为将来时形 动词,然后进一步虚化构成动词的 词缀,最后继续发展,到条件式中 演变为构形词缀。,2.2.1-sa(r)/-s(r)sa-/(s-)“想”+ r (形动词词缀) : 以形动

12、词的形式充当限定语。 sa-/(s-)曾作为独立动词使用。如在满语中为 se-“说,进行,做”,在朝鲜语中为xa-、da-。 -sa(-s)的核心意义是“想”。现代突厥诸语言和 蒙古语族语言中仍然有表示同样意义的词族。 如维吾尔语的sein- ,哈萨克语的san- , 图佤语的sakd, 蒙古语的sana-/san-, 西部 裕固语的san,东乡语的sana- sumula-,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形式“sa- (s-) 出版社,2001.182.,-r-为形动词附加成分。著名突厥语言学家 谢列布连尼科夫曾指出:“原始突厥语时期 的古代形动词实质上是不同于我们习惯视之 的现代突厥语中的形动词的。

13、它们不具有时 和态的区别,很可能是一种来自动词的形容 词。” 换言之,形动词的首要功能是在句中做限定 语,而不是做谓语,充当谓语是形动词的一种 派生功能。,-sar/-sr充当限定语是其走向虚化之路 的开始。因为在这一结构中,动词sa-/ (s-)“想”动作性减弱,它虽然还表示动 作意义,但动作意义已大大减弱。这也 就使sa-/(s-)“想”有条件摆脱实义,成 为表达较虚的“愿望”意义的语法成分。,222-sa(-s)”“想”作词缀, 后接静词做动词使用。 如:vsv(家)+-s “想家”, krkskrk (看见)+-s “想看见” 在早期突厥语中(回鹘语和中世纪 突厥语)有许多-sa -s

14、接动词词 干(-ysa igs)构成的词例。,如-i(g)s:动词愿望式附加成分, 有-()gsa,-(i)gs,-()qsa, -(i)ks等变体,加在动词词干之后, 表示愿望色彩,后加人称词缀,可以 有不同的时态。如: (1)Ani n taluyqa kirigsr mn tp tndi. 他请求,为此我要入大海。(善恶两王子的故事) 这个过程极其重要,其他学者也提到这一点, 但都没有把这一用法与条件式意义联系起来。 从语义关联上看,从形动词转化为条件式从 句谓语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是-sa(-s)”所表 示的“想、希望”等意义,其中介形式则是充 当动词词缀这一用法。,语言单位的语法化途径

15、并非直接从词汇 发展到形态成分。 *首先词汇或短语要在某些高度受限制 的局部环境中使用; *其次该词汇项在语义上要概括,能承担 所谓的话语功能,在句法上逐渐固定下来; *最后实现了以上几个条件才可能在形态 上发生合并. 。,语法化理论实词虚化规律中有一 条“保持原则”:实词虚化后,原义 在虚化成分中仍有遗留。“因为语 法化的趋向是虚词的意义越来越 抽象空灵,使虚词的信息量逐渐降低”,2.2. 3.构成愿望句。 现代维吾尔语中有很多表示愿望的句式。 但在古代突厥文和回鹘文中这样的句式 就少一些。冯加班特别提到突厥语一种 愿望句形式。举例如下: (2)otn qatunsar.(TTI194) 愿

16、其用火来变硬吧.,一些语言的语法化过程表明,频繁出现 的组合形式往往会被人们用作一个固定 组合使用。固定组合的不断重复又导致 它们从原来语境中获得“释放”或“解放”, 其语义和功能变得越发模糊。也就是说 ,它们被使用于更广泛的各类语境中, 语义更为抽象,语法功能更为虚幻。 愿望句的用法进一步强化了-sa(-s) 的构形功能,而且由于缺少人称形式, 其语法功能的信息增加,词汇意义淡化, “要想”义随着语境“将来的意图”变得更为 抽象,增加了新义“要是这样想的话”, 并触发了后来的用法“假设”等条件 关系意义。,2.2.4-sa(r)/-s(r)成为条件式词尾。 -sa(r)/-s(r)条件从句自

17、古突厥语时代就存在。如: (7)saqntm:tutuq buqal smiz buqal raqda blsr, smiz buqa turuq buqa blmz rmi tiyin ( 暾欲谷碑西5-6) 我想:如果在远处区分瘦公羊和肥公羊,人民就不 知道哪个是肥公羊,哪个是瘦公羊, 句中-sar/-sr表示假设、条件义-“如果”。这和前 面所表示的“愿望、想、希望”义,似乎还缺乏直接而紧 密的语义联系,但可以从语法化的“分化”和“更新”机制 得到说明。 .,一方面,语法化过程中会出现分化,即特定潜在语法环境中的固定词汇形式,在获得新意义经历语法化时,将同其他环境中的其他词汇形式一样,同

18、样经历语义和语音演变,甚至还有可能被废弃 另一方面,在语言的特定范围内,总是存在形式的共时多样性,某一种形式的完全形式和缩减形式共存,虽然它们形式相关,功能却存在差异。 在共存阶段,二者在特定语境中语用差异明显;但在另一语境中,两者之间的语用差异就不那么显著。当其中一种形式被另一种形式更新时,语法化形式就会与那些功能相近的其他形式展开竞争,225-sar/-sr充当条件关系从句 谓语动词词尾,并继续语法化。 在古代突厥碑铭语言中,-sar(-sr)是 无人称动词形式。如上例和下例: (3)taba ouz qtan bu g qabsar,qalta biz( 暾欲谷碑南12-13) 要是唐人

19、、乌古斯、契丹三者联合起来, 我们将无救,我们将腹背受敌。,但也就在这个时期,-sar(-sr)之后开始出现人称形式 (9)trim siz trszn dszkt knt yaznsarsiz tr qama ilingiz buanghay. (此句主语siz用主格,人称形式为-siz)(TTTA89) 我的神啊,如果你毫无法规,不时犯罪,那么你的整个汗 国就会混乱。,-sar(-sr)后人称形式从零形式到完整人称 形式和简缩人称形式的历时变化,是-sar (-sr)功能日益虚化的结果,限定语谓语 词尾形式的转变已完成,表明-sar(-sr) 已经不是一种动词限定语,而是获得了 做谓语动词

20、词尾的资格。,225-sar/-sr充当条件关系从句 谓语动词词尾,并继续语法化。 在古代突厥碑铭语言中,-sar(-sr)是 无人称动词形式。如上例和下例: (8)taba ouz qtan bu g qabsar,qalta biz( 暾欲谷碑南12-13) 要是唐人、乌古斯、契丹三者联合起来, 我们将无救,我们将腹背受敌。 但也就在这个时期,-sar(-sr)之后开始 出现人称形式 (9)trim siz trszn dszkt knt yaznsarsiz tr qama ilingiz buanghay. (此句主语siz用主格,人称形式为-siz) (TTTA89) 我的神啊,如果

21、你毫无法规,不时犯罪, 那么你的整个汗国就会混乱。,在突厥语和回鹘语文献中,-sar(-sr)与 疑问代词组合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比比皆是。 如qaan na rsr,“不管怎么样”。 (11)aru slmsr, qaan na rsr , ol bizini qaan alp rmi,ayus bilga rmi.(暾欲谷碑东20-21) 如果不向他们出兵,早晚他们要把我们 消灭,因其可汗是勇敢的,其顾问是英明的。 与疑问代词n呼应,构成n rsr结构, 表示“无论怎样,都”(无条件句)。 (12)n yrdki qaanl bodunqa bintgi bar rsr,n bu bar r

22、ti rmi? (暾欲谷碑东56-57),值得注意的是,在突厥语碑铭中, -sar(-sr)已经开始表达“条件”以外的意义。如: (5)trk qaan tkn y olursar,ilt bu yoq.(阙特勤碑南3) 突厥可汗住在于都斤山,国内无忧患。 此处的-sar(-sr)用来说明情况,带有某种 背景信息的状态,背后的思维逻辑是“在这 样的条件下,在这样的情形下”。 (6)y(a)uq il rsr ,amtqa rig yirt rsr ana rig yirt bg ta toqtdm, bitit(d)im.(阙特勤碑南13) 由于这里是邻近的地方,(于是)我就 让人在这来往行人

23、多的地方建造了永久的石碑。,在回鹘文献中,这样的组合更多。如: nrsr呼应,表示“无论怎样,都”(无条件句)。 ()n yarlghnng rsr ol yarlghn n btrgli anuq turur-biz. 无论你有什么命令,我们都准备完成。 (恰希塔那(折咤)王的故事 100 ng kim bolsar呼应,表示“倘有”。 ()borluqn ng kim salq bolsar mn tmii bilrmn. 葡萄园倘有赋税我台迷奇负责。,2.2.-sar/-sr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根据语法化理论,时间关系句最容易语法化为条件关系从句。 *假设句的从句总是提出或设定某种条件,

24、当这种条件出现时,就会出现主句所述的结果,因此假设句大多包含或隐藏着时间因素。 *吕淑湘也指出,时间关系句往往含有条件关系,而且有些时间关系句兼有假设之意,如英语的when常兼有if 意,这反映人类在时间 与假设关系上的认知动因。,语法化往往还伴随着语音弱化。 -sa/-s就是-sar/-sr r音脱落的一种表现。 -sar/-sr的语法化过程如刘丹青所说: “一个实词一旦开始语法化,那么它就开 始踏上了语义虚化、句法泛化、语用淡 化、语音弱化的不归路,由不足语法化, 到充分语法化,到过度语法化,直到表 义功能趋向于零,句法功能似有似无, 语音形式走向消失。这一性质决定了虚 词语法化到一定程度总会因损耗而失去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