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5365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拒绝自毁关注大学生自杀现象.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拒绝自毁,第二节 自杀的成因及预防,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逐年增加,这一问题已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杀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家庭带来了重大损失,而且也对其他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自杀行为的产生,往往包含着复杂的因素。我们虽然认同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把自杀最深刻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因素的观点,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似乎更为重要。,课程概要,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二、大学生自杀的生理原因,四、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三、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环境因素,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 缺乏目标追求和生存动力不足 生活中的确有一些自杀者,其诱发自杀的主要因素是

2、因为自己感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不清楚或消失而绝望。 而在高校自杀学生中,这一原因更加明显。, 缺乏目标追求和生存动力不足 2005年,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北京某高校对1998级新生心理调查表明:8.77%的人经常失眠,5.33%的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26.19%的人自觉有心理问题,只有20.73%的人觉得心理方面没有问题。大学生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是“郁闷”、“无奈”、“空虚”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表现和征兆。,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企求的目标常常不可能获得满足或不能全部地满足,由此会形成动

3、机冲突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动机冲突情景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和解决,或在解决心理冲突时不“对症下药”,就会对心理不稳定者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冲动,一旦客观现实和个人心理发展处在不可逆转的矛盾冲突中时,就会使当事者产生颓废 和绝望心理,甚至会使人的精神状态最后彻底崩溃,导致以自杀方式来平息这种冲突。, 成长压力太大和挫折耐受力微弱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自生活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怎样对待压力,以及对压力的耐受力如何,在不同人身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就业与失业的现实问题,存在着爱恋与失恋、希望与失望等诸多的矛盾,

4、面对这些矛盾,有的学生能顶住压力继续学习和工作,有的学生则可能陷入不能自拔的心理痛苦之中。,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 成长压力太大和挫折耐受力微弱 实践表明,容易产生自杀行为的人一般都是对压力耐受力较差的人。对挫折耐受力较差的情形一般在两种人身上得到体现:一种是在生活中从未收到较大挫折或很少受到挫折并在童年时收到过分保护和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一旦在生活中出现突然的刺激和挫折,就会使他很难适应而绝望;另一种是从幼儿始就缺乏爱抚,遭受“情感饥饿”,收到不断发生的挫折情景所困扰并对个人压力太大,因为一再失望而变得冷漠、孤独和自卑的人。,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现在很多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娇生惯养的

5、家庭环境中,他们已习惯于依赖父母,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进入大学期间,为了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但是社会竞争激烈,又恐怕自己学成之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时就失去了面对困难、面对未来的勇气,一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情感纠葛引发心理障碍 国外精神病学研究表明,在具有情感性精神疾病倾向的人群中,有悲观消极观念而无抑制症状的患者会产生自杀行为。最严重的是反应性抑郁症。这是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类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焦虑和自责自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 情感纠葛引发心理障碍,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大学生

6、在校期间,正是情感最丰富的时期,往往经受不起爱情浪潮的冲击,热潮一来,纷纷卷入爱情的汪洋大海,热血沸腾,忘乎所以。这其中一部分人轻率,一部分人认真。轻率的人把爱情当做游戏,轻易地选择拿起来又不慎重地放下;认真的人把爱情当做生命,拿起来了又放不下。因此,处在热恋中的男女,待高潮过去,当前者潇洒而去,另求新欢的时候,后者多会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上当受骗之后,因忍受不了沉重的打击而走上绝路。,案列,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 情感纠葛引发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不适应导致心理失衡,一、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因素,“我做人太失败了!”曾经尝试自杀的小周这样来定义自己目

7、前的人际关系现状。小周说自己打心眼里不喜欢学校,不喜欢寝室。认为自己可能是太内向、太呆板,但是也可能是大学的世界不如中学纯净,有很多同学带着那么强烈的防备和功利心态与人相处。所以,大学里,他没有朋友,像一只孤独的丑小鸭,看着别的同学成群结队,自己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校园里飘来荡去。某高校的小马认为,自己从进大学以后就没有开心过。以前在中学的时候,自己可算得上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在高考后,自己虽然进了理想的大学,却因为成绩稍低,被调剂进了非自己所爱的专业,这还只是“郁闷”的起点。由于大学里学习方法由“喂养式”变成了“放羊式”,小马也不能适应,加上课业负担不轻,第一学期的成绩单上就挂了好几盏“大

8、红灯笼”。现在他的精神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休息的时候心理状态都十分焦虑。,大学是个小社会,不像高中时候同学们只要专心顾着读书、考试就行了。大学里有丰富的寝室生活、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充满机会的校园社会实践。但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却不容易适应这种多元的生活,有些学生学习能力的指数很高,情商却相对较低,除了父母之外,难以和其他人沟通。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差,导致了一个人的生活更孤独,从而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二、大学生自杀的生理原因,案例: 2004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彗兰等人在对该校623人的调查中发现(其中的有效问卷为610份):有89人(站总样本的14.6%)表述自己在一

9、年内认真想过要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也在当年对10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三年级最高(为1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于成绩好的学生,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自杀行为产生与人的生理因素有着紧密联系,二、大学生自杀的生理原因,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同时俱有生的本能(即原始的创造与建设的冲动)与死的本能(即原始的破坏冲动)相抗衡的状态。而这两个力量相互作用的实质是构成心理与生命现象的主题。这两种本能本来是内向的,以后随着生命的发展,生命经验开始向外指向。若对外界环境的投射收到强烈的阻碍或维持极度困难时,这种破坏欲建设

10、的冲动就倒向原先的个体。这时如果破坏倾向胜过一切,就会产生自残或自毁的倾向。,二、大学生自杀的生理原因,其它生理因素: 自杀可能与出生时有过的肉体创伤有关 生理上的营养成分差异也会导致自杀倾向,三、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即外部环境及带有某种共性的社会化思潮的道德标准,他指出:自杀是表达我们集体弊病的形式之一,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弊病的实质。, 经济因素的影响,三、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经济条件是人的生存基础。一旦经济陷入绝境,会使那些从高峰跌入低谷的人感到无力自拔而走向绝路。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大约

11、有20%就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常常为解决生存问题而苦恼,再加上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 婚姻家庭环境的影响,三、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婚姻家庭大裂变的社会转型期,目前在校大学中大多数又恰恰是独生子女,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往往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 自杀干预系统的缺失,三、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因素,大学生自杀现象增多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多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

12、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必须实行生命教育。 “在中国,有90%的自杀者从未接受过任何帮助。” 自杀干预需要生命教育,但需要构建从校长到学生的干预网络。,尽管大学生自杀各有具体原因,但要预防发生自杀事件也并非没有办法。, 通过生命价值和意义教育预防自杀,四、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对自杀者来说,死与不死主要的原因,是有自己的人生态度来确定的。在自杀者那里,是“生”的方方面面决定了“死”,是人生的问题决定了人是否会选择死亡。这其中,关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认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努力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13、,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取向。, 依靠学校教育预防自杀,四、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们绝大多数时间实在校园里度过的,学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其直接表现是心理失调。因此,学校必须把中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内容。, 依靠家庭教育预防自杀,四、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家庭是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也是人生活与休息的归宿。家庭教育对个体人格的最初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必须避免发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在孩子面对压力时给他们正确、积极向上的指引,以消除大学生自杀隐患。, 依靠社会预防自杀,四、

14、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预防自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和主导是难有成效的。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多强调个性,没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所以,只有通过建立团体才能让人们重新找回归属感,获得生活的意义,这才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活动表明,自杀预防需要全社会广泛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工作,通过组织传,一方面帮助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全社会真正形成互相关心的风尚。, 救治欲自杀者本人预防自杀,四、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措施,“通过进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预防自杀”是预防自杀的最基本前提,而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预防自杀,是预防自杀的基本途径。 实现救治欲自杀者的生命,其促成本人的自我觉醒,才是预防自杀最为根本的办法。 如果发现ta确实有了强烈的自杀念头,可以帮助ta爱去以下的“急救”方式:首先写下自己生活中曾有价值的方面以及继续活下去的理由;然后告诉自己,其实我还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值得眷恋的人和事情;最后写下自己对生命绝望的深层原因,然后着手去解决,必要的时候请求别人的帮助。,希望所有人活出生命的精彩!,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