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5470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培养习惯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就要培养习惯,2008、9、26,系统讲座之一(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不能把习惯都看成是保守的力量。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力量去完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 “如自然” ,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习惯成自然,但养成教育非常艰难)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我们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要掌握的教育艺术。(良好习惯为成功人生奠基),一、什么是养成教

2、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二、什么是习惯,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

3、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反复有规律地强化), 昆明治疗宝宝猪婆疯最新方法 昆明好的猪婆疯医院 昆明猪婆疯正规医院 昆明猪婆疯医院有哪些 西安癫痫医院 银川治疗羊羔疯医院 银川治疗羊癫疯医院 西宁癫痫病医院有哪些 青海最好的癫痫病医院 http:/ 山东儿童癫痫病检查哪些 http:/ 安徽如何把癫痫病疾病治愈好 http:/ 安徽睡眠癫痫病的早期症状,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

4、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习惯的特征 1、习惯的后天性 习惯不是由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来说,习惯又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了解此特征,可以使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防止并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2、习惯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稳固性就是指导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习惯经过多次重复,因得到强化而不断地趋于定型稳固,如果此时想改变它,则是较为困难的。但这种稳固性不是绝对的,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虽然难以改变但不是绝

5、对不能改变,只要教育得法经过较长时间强化训练仍可改变。(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是要经过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3、习惯的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习惯的这一特征,可以使人节省时间和精力。,4、习惯的情境性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的反映,因此有情境性。(环境育人) 习惯形成以后,它总是由一定的情境而启动的。也就是说,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习惯还不完全巩固的情况下,更要注意情境的影响,所以要创造条件,使其行为习

6、惯巩固和泛化,在各种场合实践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摆脱单一情境刺激的状况。(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场),三、人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 良好的习惯 定型性行为 良好的人格 不良的习惯 正确的行为 非定型性行为 不良的人格 不正确的行为,非定型性行为指的是非习惯性动作,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采取什么行动,主要靠意识支配,这种意识不是简单的训练产生的,而是靠长期的培养,靠道德的积累。 定型性行为指的是习惯动作,要靠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养成的。虽然看来是行为的习惯,但它却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四、

7、人的行为水平(分为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被动性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孩子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不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 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完全到位,反复性大,往往是不稳定的。这时学生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家长和教师从外界给予一定的提醒和督促。,第三个层次是自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督,

8、不需要外间监督,但尚需自己的意志努力。 最高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学生遵守纪律不是被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督,又不是靠自己的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行动习惯。,人的行为层次: 特 点:,五、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德育过程,也是使品德成份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它们互相信赖、互相作用、共同发展。但它又是一个有序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道德习惯是最终的结果。 道德习惯在德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道理讲得很好,但是行为习惯做不到) 。正如

9、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

10、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http:/ 江苏癫痫患者能不能怀孕 癫痫病患者注意事项 专家访谈 原发性癫痫病病因 继发性癫痫病会遗传吗 http:/ 癫痫病预防应该注意那些 http:/ 癫痫病在发作时该怎么办 http:/ 病人癫痫发作时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http:/ 不被人们熟知的癫痫病的影响? http:/ 癫痫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德育教育的中心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六、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

11、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现代科学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时,发现也有发展的关键期。例一,印度狼孩卡玛拉2年多学会站立,6年多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有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例二,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

12、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习惯甚至包括日本话都忘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其原因就是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关键期;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至8岁是学

13、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至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3、4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3、4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初中阶段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的铁水,它可以浇铸各式各样

14、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象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抓住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重视,要做孩子思想工作,使他们懂得关键期的理论,要让他们明白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之一,是奋发图强、苦练本领的时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过分贪玩,贻误了人生成长的黄金年龄。也就是,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一定的标准、规格

15、、要求严格训练、规范学生,切忌随意性。,七、养成教育要与时俱进,1、养成教育要坚持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统一; 2、必须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养成教育,要让养成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不能以牺牲创新精神来进行养成教育; 3、要赋予传统的习惯以新的内涵。,八、养成教育的意义,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 1978年,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这些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家长和教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注重留心观察世间事物的变化,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为

16、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习惯等等,都成为他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所以说,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然而,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多,存在的问题也多。根据调查,目前孩子存在着“六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除了这“六小”以外,孩子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学习不努力、不刻苦、不专心;不孝

17、敬老人,不尊敬父母;不知道节约,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讲吃讲穿;不讲文明礼貌,不注意卫生;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等。,所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个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习惯培养,而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是严格训练。 调查一:72.8%的学生都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 调查二: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六个秘诀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三: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学习习惯都不好。 培养良好习惯还不

18、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成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专家、劳模与小偷) 从小养成讲秩序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编辑) 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生活。(生活无秩序)人的行为习惯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的成长,往往给自己的形象造成阴影;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修养差,直接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影响人际关系,是造成家庭不睦、邻里不和的直接原因,不良的习惯必然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外企招工) 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19、,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习惯培养与家庭幸福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简单家务,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 2、听父母的话,听长辈的话,不任性、不撒娇。 3、孝敬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会照顾服侍老人,体谅父母的困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理解父母的心情,会从精神上安慰、劝解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减轻父母的负担。 4、穿着得体大方,生活上不提过分要求,不和别人比吃穿,不乱花零钱,注意节约。 5、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 6、有事外出和家长打招呼,不随便跟不认识的人走。 7、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

20、在马路、铁道、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为了家庭和睦,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孩子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也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国家的安定团结、对社会的稳步发展起促进作用。 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丢失 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要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必须抓紧人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养成教育是德育中最具社会继承性的部分,无论哪个社会、哪个阶段都希望人们不打架骂人、不随地吐痰,都希望人们尊敬老人、爱护幼

21、小。,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采取和诸多的有效措施。日本成立了青少年问题对策总部,建立了548个青少年辅导站;泰国成立了青少年促进会;美国组织专家们提出的2061年计划把公民责任感做为美国六大战略之一;马来西亚用七年时间调查,提出加强德育的报告;新加坡也提出了国民新价值观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国对德育的重视,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国对当前德育实效性的忧虑。,在我国从政府的文件、报刊的宣传以及学校的总结看,我们重视德育已到了无法再重视的程度,口号叫的连天响,可实际上实效性并不是很强,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搞了那么多活动

22、,可落在学生身上的东西并不多。一位德国的校长说:“道德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道德教育主要靠四条:教师的人格;家长的榜样;学生的实践和训练;社会的影响。”虽然我们认为道德需要灌输,但这四条更为重视。而我们在这四方面抓得不紧,所以孩子的行为存在很多问题。,当前独生子女中很多人存在着: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努力的现象。有不少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不少人缺乏刻苦精神,独立精神,缺少责任心、义务感。 我们的德育存在着“低效劳动”、“无效劳动”、甚至还有“负效劳动”,总之,实效性不高。实效性差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三

23、个不适应”、“四个不能”。,“三重三轻”是: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严重存在着。 “三个不适应”是: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个不能”是: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着成人化倾向;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起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德育与德育管理工作在继

24、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使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实现“四化”)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使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经验型转向理论指导型,从盲目性转向科学性,从零散性置身系统性,从随意性转向规范性(实现四个转变) 。 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德育 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

25、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品德能力教育等。总之,德育是育德的,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即善心和善行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这其中人的行为习惯是做人的核心。,2、德育姓德不姓智 德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 智育要解决的是知不知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智育主要告诉学生道理,让学生由不知到知,而德育更重要的是这个首先你信不信,因此不能简单地讲知识,而要把道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 智育要解决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要知行统一,一定要指导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德育姓德

26、不姓政 不能把德育与政治思想工作混为一谈,德育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工作。,4、关于德育的目标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是高度统一的,在德育目标上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并存,多种价值观念并存,把学生都培养成共产主义接班人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实事求是地讲,对多数人应该首先把他们培养民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少一部分人可以培养成共产主义接班人。也就是说,在德育目标上把单一的目标变为多层次的目标,这样才更实际,更接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 提倡“大公无私”,但允许“在公有私”“先公后私”,同时反对“损公肥私”、“自私自利”。,5、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

27、教育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到: 一切为了学生。它需要教师有忘我的精神。 为了一切学生。是为所有的学生,尤其要厚爱后进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注意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学生的一生。既要为学生的一阵负责,更要为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从以上几个基本问题看,要加强德育的被迫性必须重视基础道德教育,而基础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养成教育,因此能否抓好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德育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