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5988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区域经济一体化.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目标在区域层次上的率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定义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上互相毗邻或同属一个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融为一体。 定义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者组建一定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谋求区域内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以及生产分工最优化,直至形成各种经济政策和区域经济体制某种程度的统一。,定义三:区域经济一体化(reg

2、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制定共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等措施,消除相互之间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壁垒,实现成员间的产品甚至生产要素在本地区内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超国家的和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定义四:经济一体化通常是指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一般根据国家间的协定建立,有共同的机构。 定义五:区域性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

3、品交换,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一致对外,形成排它性的经济集团甚至政治联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区域性/经济上的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要求参加一体化的成员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由一体化合作组织共同行使这一部分主权,实行经济的区域性国际干预和调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共同性:两者都是超国家的经济联合 差异性:前者只是部分国家、阶段性的;后者却是全球范围的、终极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国内经济一体化: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跨国界的经济合作组织;一国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是国内市场的统一,因而打破国内各区域经济限制或割据是问题的核心。,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区域 经济

4、一体 化,按一体化程度划分,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部门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经济同盟,共同市场,全盘一体化,关税同盟,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按经济一体化 的范围划分,按参加国的经济 水平划分,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一)按贸易壁垒取消(一体化、市场融合

5、)的程度划分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PTA) 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的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优惠的关税。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低级和最松散的形式。典型:战后初期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 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各成员国在区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个成员国保持独立的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典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CU) 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6、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关税同盟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典型:比荷卢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CM) 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税率,而且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典型:“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92年底建成的统一大市场。其主要内容就是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南方共同市场(南锥体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EN) 是指成员国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统一对外关税,成员国制定并执行一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取消各国在政策方

7、面的差异。 在理论上,应在多大的经济政策范围内实现统一才能称得上经济联盟,尚没有明确界定。但是,货币政策的统一作为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共识的,即成员国之间有统一的中央银行、单一的货币和共同的外汇储备。典型:欧盟、经互会等。,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其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政策上完全统一化,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 该经济实体的超国家机构拥有全部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管理权。 典型:无。目前世界上尚无此类经济一体化组织,只有欧盟在为实行这一目标而努力。,表13.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特点,(二)按

8、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 是指由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如欧盟、东盟自由贸易区。 2、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三)按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 1、部门一体化(sectoral integration) 是指区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或货物)的一体化。典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等。 2、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 是指区域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典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9、等。,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原因,经济方面的原因。一个国际经济一体化要建立起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较接近,从而不致造成一些成员国成为另外一些成员国的负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成员国在经济政策、让渡权利的时间等方面要步调一致。(门当户对。) 政治方面的原因。经济主权的让渡不造成本国政治制度的改变。政治制度相近或相同的国家比较容易组成经济一体化组织。 地理方面的原因。地理位置接近,节省交易成本。 利益方面的原因。利益大于损失,利大于弊。,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趋势,一、20世纪50年代:初创时期 经互会 “煤钢联营”(1951.4.18) “舒曼计划” 欧共体成立(19

10、58.1.1) 罗马条约 ,即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合称。,二、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蓬勃发展时期 欧共体 60年代:关税同盟、共同农业和财政政策。 70年代:新成员(Danmark, Ireland, UK)加入;实施分阶段货币联盟计划及后来的推进“欧洲货币体系”计划(ECU,欧洲货币单位)。 81年:Greece加入。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5月)针对欧共体 南南合作型组织大量涌现:拉美、非洲、亚洲,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内涵深化时期 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南北合作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开放的地区主义 欧洲经济一体化走向扩

11、大和深化 东、中欧地区传统经济纽带的复归,四、世纪之交及21世纪初: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时期 以务实的态度步步为营推进一体化发展; 摒弃简单模仿注重兼收并蓄; 呈现交叉重叠、跨区域网络化发展态势; 区域贸易协定呈现便于化发展态势;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系同步推进,互补发展。,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一、一体化的内部影响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 (1)通过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 (2)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经济依赖加深,贸易环境改善 。 50年代至70年代,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占成员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0提高至50。80年代,欧共体工业生产增长了20,区内

12、贸易额从1982年的55上升到1988年的62。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后,欧共体内部贸易的增长更快。,表13.2 欧共体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增长,表13.3 Intra- and inter-regional merchandise trade, 2010 (Billion dollars),表13.4 Share of regional trade flows in each regions total merchandise exports,2、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更多地趋向于区域内部,减少与区外非成员国的贸易。 欧共体对美国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均有下降

13、。 欧共体对美国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均有下降。如欧共体对美国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重1985年为11.4%,1987年下降至8.6%;同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比也相应地从30.3%下降至20.4%。,3、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国家整体贸易地位的提高(集体议价权) 以欧洲共同体为例,1958年六个成员国工业生产不及美国的半出口贸易与美国相近。但到1979年时,欧洲共同体9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3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48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以上。同时,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

14、达到维 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东盟的例子。,4、成员国(地区)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 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基本具有自主性,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内,区域性国际协调渗透至各成员国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成员国自主的经济权。,二、一体化的外部影响,(一)积极的影响 1.增强成员国自身的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加速,扩大对外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即产生“收入外溢效应”。 2.一体化加快技术开发(RD)的向外扩散,使区内、区外国家得益,提高世界的科技开发水平。,(二)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对区内国家的保护,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

15、随之加强,从而恶化了国际贸易的环境。 2.改变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流向,使区内投资增加,区外投资减少。 3.不利于多边贸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环境。,总结: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对内实行自由贸易、深化国际分工,促进内部贸易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它是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梯。 另一方面,由于它对外加强贸易保护,使区域内部同外部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减弱,导致本来紧密的世界经济被分割成若干对立的区域,因而又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关税同盟理论 大市场理论 协议型国际分工理论,关税同盟的效应:,关税同盟的效应,静态效应,动态效应,贸

16、易 创造,贸易 转移,贸易 扩大,一、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和利普西(R.B.Lipsey)1950年提出。在模型中,假设世界上有A、B、C三个国家,A国是主要的分析对象,B国是和A国结盟的国家,C国代表关税同盟外的国家。并假设A国是一个小国,它的进出口不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关税同盟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完全取消各参与国间的关税; 2、对来自非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1、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ng effect) 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

17、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从而“创造”出新的贸易。,贸易创造效果图示,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贸易创造的效果: 生产利得,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消费利得,即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表13.3 贸易创造效果,贸易创造的效应: (1)由表13.3所示,由于取消关税,成员国(英国)由原来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法国)的低价格产品,从而节省开支,提高福利。 (2)从成员国或关税同盟

18、整体来看,起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效应。,2、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ting effect) 一国的进口从一个非同盟的低成本国家被另一个关税同盟的高成本国家所代替,从而使得贸易对象发生了转移。,贸易转移效果图示,贸易转移,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一些成员国的消费者不得以低价购买非同盟国生产的更低廉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的高价产品并由此产生经济损失。 贸易转移的效果: 由于成立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使消费者增加了开支,减少福利。 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生产成本的提高,不能有效地分配和利

19、用资源,从而使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3、贸易扩大效应 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是从生产方面进行考察关税同盟的贸易影响的,而贸易扩大则是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的。 关税同盟无论是在贸易创造还是在贸易转移情况下,由于都存在使需求扩大的效应,从而都能产生扩大贸易的结果。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税同盟可以促进贸易的扩大,增加经济福利。,4、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第一,关税同盟使得各成员国的海关人员、边境巡逻人员等减少而引起的行政费用的减少; 第二,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通过减少对同盟成员国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有可能使同盟成员国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第三,任何一个关税同盟,在国际贸易投

20、票中以一个整体来行动,较之任何一个独立行动的国家来说,可能具有更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第四,关税同盟建立后,可减少走私。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成员国之间自由移动,在同盟内消除了走私产生的根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查禁走私的费用支出,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总结,一个贸易创造占优势的关税同盟会为成员国带来净福利的增加,其发展方向是自由贸易; 而一个贸易转移占优势的关税同盟会造成成员国福利水平的下降,其发展方向是背离自由贸易的。 一个关税同盟若是贸易创造型的,则至少一个成员国可以从中受益,两个成员国都有可能获利,在一般情况下,这对整个世界是有利的。而非成员国至少在短期内遭受损失,

21、不过在长期内可以通过同盟增长效应的扩散获得贸易扩大的效益。,关税同盟若是贸易转移型的,则至少一个成员国要遭受损失。非成员国及整个世界都会受到损失, 即贸易创造型关税同盟不一定对所有成员国有利,但贸易转移型关税同盟则至少对一个成员国不利。,结成关税同盟是获得净利益还是带来净损失,取决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影响的大小。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对经济福利影响的大小又取决于进口需求弹性和成员国与非成员国间的成本差异。,一般来说,一国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与成员国的成本差异越大,则贸易创造就越大,关税同盟所带来的收益就越大;相反,一国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与成员国的成本差异越小,而与非成员国的成本差异越大,

22、则关税同盟的损失就越大。,(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1、规模经济效应 在建立一体化组织以前,如果一个成员国某一产业的国内市场不够大,尚不足以完全获得规模经济利益,那么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使成员国市场连成一体,自由市场的规模可以扩大,产品成本趋于下降,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2、竞争加强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后,促进了商品流通,可以加强竞争、打破独占,使各国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福利因此提高。,3、投资刺激效应 随着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新的投资;另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原有的厂商也会增加投资,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区

23、外投资。,4、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经济效应 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通,带动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了要素的流动性,促进了要素的合理配置。 5、加速经济增长效应 由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趋于统一并且竞争加剧,投资规模扩大,促进了研发的扩大,技术进步提高,加速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大市场理论是以共同市场作为分析基础的。一个成功的大市场要覆盖广阔的区域并有足够的调控空间。 共同市场的目标是消除贸易保护主义障碍,把被保护主义分割的每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统一成为一个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实现专业化、批量化生产等方面的利益。其代表人物是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和德纽(JFDeni

24、au)。,二、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的核心是: 第一,通过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的延伸,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技术利益; 第二,通过市场的扩大,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大市场的技术优势:在于专业化规模生产 大市场的经济优势: 1加剧竞争,降低成本 2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进入大市场的国家应具备的条件: 成员国地理上接近,并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制度、收入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要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协议性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同时另一国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这种分工不是通过价格机制自

25、动实现的,而是通过当事各方的协议安排的。,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协议性分工理论是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代表作对外贸易论提出来的。小岛清的理论建立在长期成本递减理论的基础上,其核心是自由贸易有时会损害两国利益,而通过两国间协议这种制度性安排进行的专业化国际分工在彼此放弃一些利益的同时却获得了规模经济基础上更大的好处。,数量,成本,数量,数量,数量,成本,成本,成本,0,0,0,0,X商品,Y商品,Y商品,X商品,A国,B国,A国,B国,X2,X2,X1,Y1,Y1,Y2,协议性国际分工的条件: 1参加协议的国家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不大,工业化

26、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2分工的对象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产品。 3每个国家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太多优劣之分。,结论,经济一体化组织容易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建立,而不能在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建立。 同时,在发达国家间可以进行协议性分工的商品范围越广,利益越大。 生活水平和文化等相互类似、毗邻的国家或地区更容易达成协议,且容易保证相互需求的均衡增长。 这种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拉丁美洲中部等国家间的分工。,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联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一)迅速发

27、展时期(20C 5070S初) 1949年1月,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打破冷战初期资本主义国际的经济封锁和巴统的禁运,在莫斯科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1年4月,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在巴黎签署煤钢联营条约。以防止战火刚刚熄灭的欧洲成员国利用煤钢等战略资源重整军备,从而起到安定人心,实现地区共同繁荣的作用。1952年5月9日欧洲煤钢共同市场正式成立。,1957年3月,六国外长云集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成功、一体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58年1月1日欧共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

28、体宣告成立。1967年7月六国又在布鲁塞尔将上述三个条约合并,欧共体正式成立,这就是欧盟的前身。 自6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建立了20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等。,(二)停滞时期(20C 70S中期-80S中期) 这个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货币制度危机,生产增长停滞并伴随着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很多经济一体化组织几乎停滞发展,有的甚至中断活动或解体。,(三)高涨时期(20C 80S中期-今) 这个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重新高涨,迅猛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

29、相继问世,“10+3”自由贸易区等。,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时期 体现: 1989年11月12国在堪培拉成立APEC 1992年年底欧洲统一大市场 1994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1年3月南美共同市场 2003年南美共同市场重启完全关税同盟步伐,重要特征: 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

30、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 科技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加深,贸易、投资自由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欧洲经济重建、恢复与发展的需要,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对峙使西欧走向联合。 各国经济、政治势力非均衡发展加速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维持与发展民族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促使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 GATT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局限性及提供的条件使区域性经济合作获得发展。,内部原因 获取市场扩大及规模经济利益 促进投资增加,加速区域成员国经济发展 成员国间的联合有助于提高对外谈判力量 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也是相关利益集团游说的产

31、物,EU EUROPE UNION,欧洲联盟(EU)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1957年3月由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阶段 欧共体成立的初衷是加强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合作,为恢复战后的欧洲经济,减少在欧洲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悲剧的可能性,也为了在东西方冷战中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根据罗马条约,共

32、同体实现内部自由贸易,相互取消关税,撤消相互间贸易壁垒,对外实行统一的贸易政策。但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是在1968年以后。,第二阶段(19681992年):实现关税同盟和建立共同市场阶段 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共同体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美国的2.5%,对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鼓舞。1985年6月,发表了“白皮书”,提出进一步取消内部障碍,建立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完全流动的共同市场的具体建议。 其目标是于1992年底建立欧洲共同市场。期间增加了新的成员国如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欧共体变为12个国家。,第三阶段(1993年起):实行共同市

33、场和建立经济同盟阶段 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决定实现“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进入共同市场阶段。为继续推动欧洲的联合,12个成员国首脑于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议,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通过12国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为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经济同盟。1993年1月1日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3国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由最初的6国增加为9国。1981年希腊加入。 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986年先后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使成员国总数增至12个。 1993年11月欧共体发展为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

34、、芬兰正式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国加入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芬兰,奥地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卢森堡,英国,爱尔兰,丹麦,15个成员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创始国) 英国 丹麦 爱尔兰(1973年) 希腊(1981年) 西班牙 葡萄牙(1986年) 奥地利 芬兰 瑞典(1995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瑞典,欧盟地图,欧共体在实施一体化的进程中的成果,建立关税同

35、盟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建立欧洲货币单位 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 欧元的启动,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 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 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义大利、 葡萄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以下称为“欧元区 内国家”)开始正式使用。希腊于2000年加入 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并於2002 年1月1日取代上述12国的货币。欧元是欧洲12 国的基本货币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4 217标准代码是EUR。惯用符号是。,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36、Trade Area,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是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达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毗邻,交通便利,语言相通,生活习惯相近,双方的经济关系特殊,互相依赖性强。在此基础上墨西哥加入,于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落 基 山,哈得孙湾,阿拉斯加,五大湖,墨西哥湾,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 开创了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区的先例,成为90年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NAFTA的主要内容,第一条(纺织品关税相关

37、) 在墨西哥占有劳动力优势的纺织品和成衣方面,除了取消一部分产品的关税外,对于墨西哥生产的符合原产地规则的纺织品和成衣,美、加取消其配额限制,并将关税水平从45%降到20%。,第二条(汽车产品关税相关) 对于汽车产品,美、加逐步取消了对墨西哥制汽车征收的关税,其中轻型卡车的关税从25%减到10%,并在5年内全部取消;对于重型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的关税则在10年内取消。墨则将在10年内取消美、加汽车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其中对轻型卡车在5年内取消关税。,第三条(农产品关税相关) 美、加分别取消其对墨农产品征收的61%和85%的关税;墨则取消对美、加农产品征收的36%和4%的关税。另外,墨拥有

38、10至15年的时间来逐步降低剩余农产品的关税,并有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以及科研来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第四条(运输业相关) 在运输业方面,三国间国际货物运输的开放有一个10年的转换期。3年后,墨的卡车允许进入美边境各州,7年后所有三国的国境对过境陆上运输完全开放。 第五条(通信业相关) 在通讯业方面,三国的通讯企业可以不受任何歧视地进入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业,开展增殖服务也无任何限制。,第六条(汽车保险业相关) 在金融保险业方面,在协定实施的最初6年中,美、加银行只能参与墨银行8%至15%的业务份额;在第7至15年间,如墨银行市场中外国占有率超过 25%,墨则有权实行一些保护性措施;墨在美

39、、加银行市场中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较为自由的待遇。协定还允许美、加的保险公司与墨的保险公司组成合资企业,其中外国企业的控股权可逐年增加,到2000年在墨的保险企业中外国企业的股份可达到100%。,第七条(能源工业相关) 在能源工业方面,墨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提炼及基础石油化工业方面的垄断权,但非石油化工业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另外,协定同时规定对投资者给予国民待遇,对投资者不得规定诸如一定的出口比例、原产品限制、贸易收支、技术转让等限制条件。作为补充,美、加、墨在1998年又就取消500种关税达成协议。,该协议从1998年8月1日生效,并规定美国免税进口墨西哥产的纺织品、成衣、钟表、帽子

40、等,墨西哥则向美国的化工产品、钢铁制品、玩具等商品开放其市场。此协议实施后,使大约93%的墨西哥商品能享受到美国的免税优惠,使大约60%的美国商品直接免税进入墨西哥市场。这就形成了自由贸易区内比较自由的商品流通大格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1、南北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既有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区内成员国的综合国力和市场成熟程度差距很大,经济上的互补性较强。各成员国在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自由的贸易和投资,推动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41、,促进区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大国主导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贸易区,美国的经济运行在区域内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加拿大虽是发达国家,但其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7.9%(1996年数据),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方向与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愿。,3、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由于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

42、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4、战略的过渡性 美国积极倡导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只是美国战略构想的一个前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整个美洲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试图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来主导整个美洲,一来为美国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促进其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来为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与欧洲争夺世界的主导权。,199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提出了开创“美洲事业倡议”,随后美国于1994年9月正式提出“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同年12月,在美国

43、迈阿密举行了由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海所有国家(古巴除外)共34个国家参加的“美洲首脑会议”,会议决定于2005年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北美各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对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积极的影响是: 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国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 第三,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那些关键工业部门。 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问题将起到制约作用。,消极影响的主要有:技术性不强的消

44、费品工业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美国减少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协定对加拿大、墨西哥两国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会产生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由澳大利亚总理倡议,于1989年11月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韩国和东盟六国参加的APEC成立。1991年10月

45、我国加入,目前共有21个成员。,APEC的运作机制 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部长级会议 3、高官会议 4、委员会和工作组: (1)委员会; (2)政策专家组; (3)工作小组; (4)秘书处,组织特征,1、是一个开放的、非排他性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均为环太平洋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实体。 2、既有像美国、日本那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又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互补性强。 3、区域性经济合作圈发展蓬勃。,2006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于11月17日在越南 河内召开。 06APEC 各国领导人着越南服装“奥黛”合影 。,亚太地区涉及的区域广大,各国、地区的经

46、济政治制度差异巨大,因而决定了这种经济合作不可能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紧密,只能是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上的松散合作。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由于在政治、经济、历史等诸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各成员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运行过程中坚持了三个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奉行“地区开放主义”,或“开放的地区主义”,即不仅应当是亚太地区内各成员之间相互开放,还应该对区外所有遵循自由主义精神的国家互惠开放。因为亚太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诸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多样性原则 亚太地区各成员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要素资源禀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社会制度

47、、经济体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同,特别是在政治、军事方面仍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此外,亚太地区还存在许多次区域经济组织。因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任何方案都必须充分重视并深刻体现这种多样性,惟有在保护多样性基础上的合作才可能获得普遍的赞同。,渐进性原则 亚太经济合作的艰难进程和次区域一体化合作及功能性一体化的率先成功,证明亚太经济一体化必须是逐步的、渐进的。这种渐进性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而且还表现在具体领域当中。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基本原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采取了不同于其他经济合作模式的独特的运行方式,即在评审机制基础上的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协调,以达到实现贸易和投

48、资自由化这一目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运行模式避开了亚太地区的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了各成员在经济上的互补优势,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并有利地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但亚太经济组织的经济合作尚处于初步的不成熟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的开放性,虽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成员越多协商一致的难度就越大;,经济技术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三大支柱之一,发展中成员对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非常重视,报有很大的的期望,但发达成员则更强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对经济技术合作不感兴趣,它们认为经济技术合作只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

49、化的辅助手段,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今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加以解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图,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会议,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四、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 东盟在1967年成立,2002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东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活力的区域性组织,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员】10个(截至2000年底): 文莱(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亚、老挝(1997年)、马来西亚、缅甸(1997年)、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1995年)。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其中5国为创始成员国。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