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6175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项目三: 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学习任务二:次梁设计,学习任务一:板的设计,学习任务三:主梁设计,项目三: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荷载传递路径,荷载,板,次梁(或墙),主梁(或墙),柱(或墙),基础,地基,单向板肋形结构,双向板肋形结构,l2/l13.0,l2/l12.0,2.0l2/l1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当按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一般建筑中合理的板、梁跨度为: 板跨:1.52.7m, 次梁:46m,主梁:58m。,【案例】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结构。其平面尺寸为22.5m18.0m,平面布置如图4-1所示。 楼板上层采用20mm厚的水泥

2、砂浆抹面,外墙采用240mm厚砖墙,不设边柱,板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120mm,次梁和主梁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240mm。板上可变荷载标准值qk=6 kN/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梁中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余钢筋为PRB235级。该厂房为3级水工建筑物。试为此楼盖配置钢筋并绘出结构施工图。,次梁,主梁300800,柱400400,次梁200500,墙,肋 形 结 构,次梁,板,双向板肋形楼盖,单向板肋形楼盖,装配式,整体式,主梁,施工方法,受力特点,单向板图片二,在板、次梁、主梁、柱的梁格布置中,柱距决定了主梁的跨度,主梁的间距决定了次梁的跨度,次梁的间距决定了板的跨度,板跨直接影响板

3、厚,而板厚的增加对材料用量影响较大。根据工程经验,一般建筑中较为合理的板跨度为1.52.7m。 连续板的截面尺寸按刚度要求:单向板厚hl/40, 双向板厚hl/50。一般建筑的板厚最小为60mm,工业厂房的板厚最小为80mm。 在水工建筑物中,由于板在工程中所处部位及受力条件不同,板厚h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薄板厚度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适当加厚。,板的设计包括计算简图的确定、内力计算、配筋计算与构造、绘制配筋图等内容。 连续板的截面尺寸按刚度要求:单向板厚hl/40, 双向板厚hl/50。一般建筑的板厚最小为60mm,工业厂房的板厚最小为80mm。在水工建筑物中,由于板在工程中所处

4、部位及受力条件不同,板厚h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薄板厚度大于100mm,特殊情况下适当加厚。 在内力计算之前,先画出计算简图,表示出板或梁的跨数,支座的性质,荷载的形式、大小及其作用位置和各跨的计算跨度等。,(一)计算简图的确定,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是由板、次梁和主梁整体浇筑在一起的梁板结构。设计时要将其分解为板、次梁和主梁分别进行计算。 在内力计算之前,先画出计算简图,表示出板、梁的跨数,支座的性质,荷载的形式、大小及其作用位置和各跨的计算跨度等。,返回,1.计算跨度与跨数,连续板的弯矩计算跨度l0为相邻两支座反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按弹性方法计算时,以边跨简支在墙上为例计算如下 : 连

5、续板 边跨 l01=ln+b/2+h/2或 l01=lc=ln+a/2+b/21.1ln 中跨 l02 =lc 当b0.1lc时,取l02=1.1ln 式中ln为板的净跨度,lc为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h为板厚,b为次梁的宽度,a为板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跨度l0分别取其较小值。,在计算剪力时,计算跨度取净跨,即 l0=ln 当等跨连续板或梁的跨数超过五跨时,可按五跨计算,即两边各取两跨及中间任一跨,并将中间这一跨的内力值作为各中间跨的内力值。这样既简化了计算,又满足实际工程精度要求。,梁板的计算简图,(a),(b),(d),(c),-, -,2.荷载计算 作用在板上的荷载划分范围如图46(a)所

6、示。板通常是取1m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板上单位长度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gk和可变荷载qk。,3.支座的简化与修正 图4-5所示的多跨连续板,其周边直接搁置在砖墙上,应视为铰支座。板的中间支承为次梁,计算时假设为铰支座,这样,板简化为以边墙和次梁为铰支座的多跨连续板。 以上对支座的简化,忽略了支座(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支座的实际转角小于铰支座的转角。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折算荷载(加大永久荷载和减小可变荷载)来代替实际荷载(见图4-6)。 连续板的折算荷载:g=gk+1.15qk/2 q=1.15qk/2 式中 g、q折算永久荷载、可变荷载计算值; gk、qk 实际的永久荷载、

7、可变荷载标准值; g、q 实际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计算值, 一般g= gk,q=1.15qk。,图4-6 梁板整体性对内力的影响,(a) 理想铰支座的变形 ; (b) 支座弹性约束的变形 ; (c) 采用折算荷载的变形 ;,(二)内力计算,1.利用图表计算内力 水工建筑中连续板或梁的内力一般按弹性法计算。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现成图表计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等跨度、等刚度连续板与梁的内力计算表。 对于承受均布荷载、集中荷载的等跨连续板、梁,其弯矩和剪力利用附录四的表格按下列公式计算: M=1 gkl021.152qkl02 (4-1 ) V=1gkln1.152qkln (4-2) M=1Gkl01

8、.152Qkl0 (4-3) V=1Gk1.152Qk (4-4) 如果连续板、梁的跨度不相等,但相差不超过10%,也可用等跨度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计算。求支座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求跨中弯矩用该跨计算跨度。,2.最不利荷载组合 可变荷载的相应布置与永久荷载组合起来,会在某一截面上产生最大的内力,这就是该截面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根据连续板或梁内力影响线的变化规律,多跨连续板、梁最不利可变荷载的布置方式为: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向其左右隔跨布置可变荷载; (2)求某跨跨中最小正弯矩时,应在该跨不布置可变荷载,然后向其左右隔跨布置可变荷载; (

9、3)求某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再隔跨布置可变荷载; (4)求某支座截面的最大剪力时,可变荷载的布置与求该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相同。,五跨连续板或梁各截面最大(或最小)内力时均布可变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见下表4-1所示。,A,B,C,D,E,F,qk,qk,q,q,qk,qk,qk,qk,qk,1,2,3,2,1,内力包络图是各截面内力最大值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用来反映连续板、梁各个截面上弯矩变化范围的图形称为弯矩包络图;用来反映连续梁各个截面上剪力变化范围的图形称为剪力包络图。,支座边缘截面弯矩近似按下式计算,M=Mc0.5bV0 (4-5) V0支座边缘处的

10、剪力,可近似按单跨简支梁计算; b支座宽度,当支承宽度较大时(板用l0=1.1ln ,梁采用l0= 1.05ln), b=0.1ln(板)或0.05ln(梁)。 如果板或梁直接搁置在墩墙上时如图4-10(b),则不存在上述问题。,(三)板的设计要点与构造规定,1.设计要点 (1)板的计算对象是垂直次梁方向的单位宽度的连续板带,次梁和端墙视为连续板的铰支座; (2)当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时,要采用折算荷载,并按最不利荷载组合来求跨中和支座的弯矩; (3)板按跨中和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绝对值)进行配筋,其步骤同前面的单筋矩形截面梁,经济配筋率为0.4 %0.8 %; (4)板一般不需要绘制弯矩包络

11、图,受力钢筋按构造规定布置。板的剪力由混凝土承受,不设腹筋; (5)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考虑拱的作用,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可减小20%。,2.板的构造规定,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筋方式,弯起式,分离式,在配筋时可先选配跨中钢筋,然后将跨中钢筋的一半(最多不超过2/3)在距支座边缘ln/6处弯起并伸过支座长度a (当qk/gk3时, a=ln /4 ;qk/gk3时,a=ln /3)。中间支座有从左右两跨弯起的钢筋来承担负弯矩,如果不足,则需另加直钢筋。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不宜小于30,厚板中的弯起角可为45或60。,在板的跨中和支座分别采用直钢筋,上下单独配筋,下部的受力

12、钢筋可以几跨直通或全通,支座受力钢筋伸过支座边缘的长度a同弯起式。 分离式配筋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是用钢量比弯起式多,整体性较差,不宜用于承受动力荷载的板。,受 力 钢 筋 伸 入 支 座 的 长 度, 简支板或连续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绑扎钢筋) 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5d。 当采用焊接网配筋时,其末端至少应有一根横向钢筋配置在支座边缘内。若不能符合上述要求,应在受力钢筋末端制成弯钩或加焊附加的横向锚固钢筋。 与梁整体连接的板的下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la,除不应小于5d外,还应伸至支座(墙或梁)的中心线。 若不能符合上述要求,应在受力钢筋末端制成弯钩或加焊附加的横向

13、锚固钢筋,如图411所示;,对于上部钢筋,为了保证施工时钢筋的设计位置,当板厚小于120mm时,宜作成直抵板底的直钩。本例中板的厚度为100mm,上部钢筋作成直抵板底的直钩。 嵌固在砌体内的简支板,或与边梁整浇但按简支设计的板,其上部钢筋(绑扎)伸入支座长l=a15(mm),a为板在砌体上的支承长度或梁宽;与边梁整浇的嵌固板的上部钢筋伸入边梁的长度应不小于la。 板中伸入支座下部的钢筋,其间距不大于400 mm,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图414 板上部钢筋的锚固长度,(a) 简支板; (b) 与梁整浇但按简支设计;(c) 嵌固板,(a),(b),(c),构 造 钢 筋

14、,分布钢筋,嵌入墙内的板边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 分布钢筋,(a)垂直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承受单向板沿 长跨方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 应小于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集中荷载时为2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当集中荷载较大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b)承受分布荷载的厚板,其分布钢筋的配置可不受上述 规定的限制。此时,分布钢筋的直径可用1016mm, 间距可为200mm400mm。, 分布钢筋,( c)承受分布钢筋的厚板,其分布钢筋的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此时,分布钢筋的

15、直径可用10mm16mm,间距可为200mm400mm; (d)当板处于温度变幅较大或处于不均匀沉陷的复杂条件,且在与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所受约束很大时,分布钢筋宜适当增加。, 嵌入墙内的板边附加钢筋,板边嵌固于砖墙内的板,计算时支座按简支考虑,但实际上板在支承处可能产生负弯矩。在板的顶部沿板边需配置垂直板边的附加钢筋,其数量按承受跨中最大弯矩绝对值的1/4计算。单向板垂直于板跨方向的板边,一般每米宽度内配置5根直径6mm的钢筋,钢筋应从支座边伸出至少为1/5跨度的长度(l1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 单向板平行于板跨方向的板边,其顶部垂直板边的钢筋可按构造适当配置; 在墙角处,板顶面

16、常发生与墙大约成45的裂缝,应双向配置构造钢筋网,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小于l1/4(图414)。,图4-15 嵌固于墙内的板边附加钢筋,l1/5,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主梁的肋部平行时,板与梁的连接处 也会产生负弯矩,计算时没考虑,应沿梁肋方向每米长度 内配置不少于5根与梁肋垂直的构造钢筋, 直径不小于8mm; 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算起每边不小于板l/4。,图 4-16 板中与梁肋垂直的构造钢筋,1主梁; 2次梁; 3板的受力钢筋; 4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的构造筋, 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板中孔洞削弱板的整体作用

17、。在孔洞周围应予以加强。 (a)当b或d(b为垂直于板的受力钢筋方向的孔洞宽度,d为圆孔直径)小于300mm,并小于板宽的1/3时,可不设附加钢筋,只将受力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或将受力钢筋绕过孔洞边,不予切断。 (b)当b或d=3001000mm时,应在洞边每侧配置附加钢筋,每侧的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钢筋截面面积的1/2,且不小于210的钢筋; 当板厚大于200mm时,宜在板的顶、底部均配置附加钢筋。,(c)当b或d1000mm时,除按上述规定配置附加钢筋外,在矩形孔洞四角尚应配置45方向的构造钢筋;在圆孔周边尚应配置210的环向钢筋,搭接长度为30d,并设置直径8mm、

18、间距300mm的放射形径向钢筋。 (d)当b或d大于1000mm,并在孔洞附近有较大的集中荷载作用时,宜在洞边加设肋梁。当b或d大于1000mm,而板厚小于0.3b或0.3d时,也宜在洞边加设肋梁。,板的设计案例,计算简图的确定,内力计算,配筋计算,绘制配筋图,1.荷载计算 作用在板和梁上的荷载划分范围如图4-5(a)所示。板通常取1m 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板上单位长度的荷载包括永久荷载gk和可变荷载qk。 永久荷载: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自重 251.00.1=2.5kN/m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重 201.00.02=0.4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 : gk=2.50.4=2.9k

19、N/m 可变荷载: 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qk=6.0kN/m,本例中板的跨度比2l2/l1=6000/2500=2.43,按单向板设计。板的跨度为2.5m,按刚度要求,板厚hl/40=2500/40=63mm,初步假定板厚100mm。,(一)计算简图的确定,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4-8(a)所示。 计算跨度:边跨 ln1=2500120200/2=2280mm l01=ln1b/2h/2=2280200/2100/2=2430mm l01=ln1a/2b/2=2280120/2200/2=2440mm l01=1.1ln1=1.12280=2508mm 应取 l01= 2430mm,但为了计算

20、方便和安全,取l01=2500mm 中间跨 l02=lc=2500mm l02=1.1ln2=1.12300=2530mm 取 l01= 2000mm。 两跨相差(l02l01)/l02 = (25002430) /2500=2.8 %10 % ,应按 等跨来考虑,9跨按5跨计算。板的计算简图如图4-8(b)所示。,(二 )内力计算,表4-2 板的弯矩计算表,支座边缘的弯矩值: V0 = (gk+qk )ln/2 = (5.9+3.0) 2.3/2 =10.24 kN MB=(MB0.5bV0)=(6.440.50.210.24) =5.42 kNm MC=(MC0.5bV0)=(5.300.50.210.24) =4.28 kNm,(三)配筋计算,基本资料:b=1000mm, h=100mm, h0=75mm, fc=9.6N/mm2, fy=210N/mm2,安全系数K=1.25,计算结果见表4-3。,板 的 配 筋 图,板和次梁的钢筋表见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