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骚体诗).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6227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时(骚体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课时(骚体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课时(骚体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时(骚体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时(骚体诗).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骚体诗,一、骚体诗与“楚辞” 1、骚体诗: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与诗经的四言诗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它有浓厚的 楚国的地方风味,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篇幅较为宏大,每句字数较多,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 2、楚辞:“楚辞”也写作“楚词”,我们平时所说的“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诗体名,也就是骚体诗,从这个意义上讲,“楚辞”与“骚体诗”二者是同一概念。二是诗集名,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创作的这类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称为“楚辞”。,骚体诗,二、骚体诗的产生。探究骚体诗的产生,离不开初作者屈原的生平和遭遇,当然也不能忽视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1

2、、屈原的遭遇与创作 屈原,名平,字原,相传为湖北丹阳秭归人,与楚王同姓。早年受楚王信用,先后担任三闾大夫、左徒(副宰相)等职。他所处时代正是七国争雄的时代,七国中秦、楚实力最大。屈原锐意改革,对外主张联合各诸侯国共同对付秦国,对内则主张选贤任能改革弊政,遭保守派忌恨,两被放逐,楚亡,即投江自溺。,骚体诗,现存可以确认为屈原的作品23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文学史上常以“风”概指诗经,以“骚”概指楚辞,所谓“风骚”传统,即诗经、楚辞所形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屈原也写过四言诗,可见他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作品是在流放期间

3、创作的,这是作者植根于楚国本土文化,融合了个人的切身经历,学习楚地民间音乐、民歌、巫歌,并吸收了诗经和纵横家论辩之词的营养,而打造成的艺术结晶。,骚体诗,2、广阔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A 、 语言的发展变化 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新事物不断涌现,语言表达也随之发展,人们需要用比四言更长、更富有变化、更多双音词、多音词的诗歌,来表达更为复杂细致的思想感情。 B 、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楚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家,有一套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历史典籍,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根深蒂固的楚民族意识,它必将化入到这个民族的人民特别是精英们的血肉之中,并构成楚辞特有的精神风貌。,骚体诗,楚国有悠远的文化传统

4、,特别是楚地的民歌、巫歌、音乐都对楚辞有直接影响。 据文献记载。楚辞产生一、二百年前就有语句参差错落,中间加兮的南音,这正是骚体诗一个突出特点。 巫歌中大量的神话传说、浪漫情调和手法以及清新活泼的语言、长短交错的句式、优美和谐的韵律、新颖奇特的想象,对楚辞有明显的影响。 战国时代,楚国的地方音乐发达,楚辞中不仅保留了其中的曲目如涉江、九歌、九辩等,不少篇目还保留了“乱”、“倡”、“少歌”等形式。,骚体诗,C 、 南北文化的交融 屈原既有深厚的南方本土文化的素养,又有中原文化的素养。在他的作品中很自然地融汇了南北两种文化的特点,他作品中引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不少属于中原文化范畴,诗中比兴手法的

5、运用直接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战国纵横家的说辞,无论从篇章、气势、句式、词采等方面都对楚辞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D 、 楚地方言为楚辞提供有效的载体。,骚体诗,三、骚体诗与四言诗的比较 1、从语言的角度分析 A、从句式上看。四言诗两字一顿,节奏短促,单调呆板,容量也有限,两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骚体诗扩展了四言诗的形式,除了语气助词“兮”外,形成了以六言为主,间杂少量五、七言的杂言形式,参差自由,散文化倾向明显,出现了“三字顿”这种标志四言向五、七言转化的新节奏,有利于增强诗歌语言的容量和表现力。新句式、新节奏搭起了四言诗向五、七言诗过渡的桥梁。,骚体诗,B、从词语看。骚体诗大量引进了南楚地方的方

6、音方言和语气词“兮”、“思”、“些”等,这些语气词特别是“兮”字运用自由灵活,不仅富有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而且显得感情舒畅,意味深远,有荡气回肠之妙。四言诗除极少数江汉一带诗歌外,多是经文人润色加工的中原语言,而且大都是实词成句,严谨整饬,意思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局限性很大。,骚体诗,2、从文学的角度分析 A、从创作方法看。四言诗为主的诗经主要反映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开创了诗歌史上以写实为主的创作传统,是战国早期中原地区文化的代表。骚体诗则是南方文化的代表,具有鲜明的南方的地方色彩。想像丰富奇特,长于抒情,开创了诗歌史上写意的传统。从此,“风”、“骚”并称,成为古代诗歌典范和标准。,骚

7、体诗,B、从表现手法看。四言的诗经多用比兴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但只是比较单纯、静止的片断的字、词、句;骚体诗在继承四言诗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丰富的全章以至全篇的比兴,把比兴发展为象征手法,使诗歌蕴含更丰富,为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骚体诗,C、从篇章结构来看。四言的诗经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篇下分章,且多重章复沓。骚体诗除了九歌可能合乐外,大都“不歌而诵”,无合乐要求。篇幅一般宏大,篇下也不分章,一气贯注。特别是将抒情与叙事、说理、纪实与神话幻境融合一体,为后来长篇抒情诗、叙事诗开了先路。,骚体诗,3、从作者和风格看。四言的诗经大多是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骚体诗则基本上是文人创作,作

8、品铺张夸饰,词藻华美,雄奇瑰丽,为后来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借鉴。,骚体诗,四、骚体诗的流变 屈原之后,写作骚体诗的,楚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宋玉保留下来的作品有九辩,诗篇因秋感怀,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季节性的特征与现实生活的感受有机结合,水乳交融。而且将散文句式引入诗中,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对屈原的作品是一个突破。西汉时代,骚体颇为流行,项羽、刘邦、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王逸、司马相如等都有作品传世。但他们大都机械地模仿,很少有什么创造。东汉以后,直到后世,李白、韩愈、柳宗元、苏轼等都创作骚体诗,但只是形式的仿效而已,已失去骚体本身的风味。,骚体诗,附:杂言诗 所谓杂言诗是指诗中句子字数多少不一,篇幅长短不限的诗。它的字数少则一字,多则九、十字, 乃至更多。篇幅可长可短,没有定格。形式比较自由,无所拘束。诗经和楚辞中有些作品可以视为杂言 诗。杂言诗只是习惯的说法,不是一种专门的诗体,只要是具备上述特点的诗,皆可以杂言诗视之。,骚体诗,作品赏析 涉江(节选)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疑阙句)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疑阙 句) 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