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6686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6.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绪论2013年定稿.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络与健康,新疆大学,本课程学习要点 掌握藏象的概念,了解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的保健作用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人体重要腧穴在保健身体中的作用。,弘扬中医养生文化,-中医经络养生,佑国人之健康,集国医之精髓,如何长期保持 身体健康?,整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治未病),未病防病 病中防变 病愈防发,两千多年前,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打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人体要三通,血管要通,肠胃要通,经络要通,黄帝内经,经脉和络脉 的统

2、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经络是人体身上一张庞大的交通网,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经脉者, 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 人之所以治 病之所以起。 人学之所始, 工之所止也,黄帝内经,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 !,经络是大药,“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 。,人生几十年,经络拥堵很严重,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

3、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学习经络保健康健康,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岁之间。老龄委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男性的最高年龄是岁,女性是岁。,用经络知识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疾病传变层次,皮-络-经-腑-脏, 疾病反应于皮部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经络、气血,健康,人体自主调控能力,脏腑器官的功能,细胞内环境,经络畅通 气血平衡,经络不畅 气血亏

4、虚,疾病,人体生病的根本原因-,经络通畅,身体就健康,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经络通畅,身体就健康,经络阻塞,就会生病。,1.1 藏象是什么?,藏象学说,藏(音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这里的“形”与脏腑相联系的肢体官窍密切相关:筋、脉、肉、皮毛、骨以及目、舌、口、鼻、耳,等等,都可以看作脏腑在外的“形”。,五脏,六 腑,六腑,五官,毛发,皮肤,四 肢,藏象: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脏 腑,脏:心、肝、脾、肺、肾

5、,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藏象的概念,人 体 解 剖 图,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奇恒之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大肠:传导糟泊 胃:受纳、腐熟水谷 膀胱:储存和排泄尿液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帮助饮食消化 三焦:通行元气,疏通水道。,六 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六 腑,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七冲门,七冲门,七 冲 门,六腑,胃 脾 胆 肝 小肠 心 大肠 肺 膀胱 肾,三焦,1.2 经

6、 络 是什 么?,经络学说,经 络,1、联系身体各部、运行气血 的通道 2、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总论,经络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与人体的关系,1、运行气血,润养周身。 经络是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就好像地下缆线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一样,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使人体经络保持

7、畅通,使血液循环保持通畅,从而排泄血管内的陈旧废物。 3、反应内在,调气血,疏通阻塞。 人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如果人体经络的某部位不通畅,就容易产生阻塞,而形成瘀血,甚则形成硬结积聚,疾病由此而产生;经络畅通了,疾病也去除了。,经络腧穴治疗疾病的优势: (一)治疗范围广 (二)见效快 (三)安全稳当 (四)方便、节约 (五)易学易用:,只要能熟悉穴位的部位和主治,以及操作方法、适应证与禁忌证等几个环节,就能保健身体。,经络是我们强身健体抵御疾病最有利的武器,概说概念,联络五脏六腑 沟通人体内外,其一,其二,协调生理状态 阐释病理变化,它们在哪里呢?,概说经络系统的构成,经脉,

8、络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经 络,概说十二正经系统的构成,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概说十二正经系统的构成,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互为表里,概说经络系统的构成,概说经络循行,概说经 脉 交 接,人体十二经络留注时间,人体十二经脉流注时间,小知识补充,气血: 多气少血为太阴 多气多血为阳明 少气太阳厥阴同 二少太阴常少血 六经气血要分明,用法: 少气不宜针 少血不宜灸,从胸走向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从手走向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

9、迎香穴。,从头走向脚,起于鼻翼两旁迎香穴,夹鼻上行,至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经下颌角上行过耳前,沿发际,到额前神庭穴。其下行支脉沿喉咙向下后行,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其直行主干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另一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经气于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从脚走向胸部,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

10、结束于童子髎。,从胸走向手,开始于极泉穴,结束于少冲穴。,从手走向头,起始于少泽穴,结束于听宫穴。,从头走向脚,起始于睛明穴,结束于至阴穴。中间脊柱旁开1.5寸到3寸都是膀胱经所属,从脚走向胸部,开始于涌泉穴结束于俞府穴。,从胸走向手,起始于天池穴,结束于中冲穴。走中线,中指间结束。,从手走向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丝竹空穴。,从脚走向胸部,起始于足大趾外侧大墩穴,结束于乳下1.5寸期门穴。,从头走向脚,起始于童子髎,结束于阴窍穴。,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

11、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

12、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 带脉线的交点上,正好是带脉经过的地方,是胆经与带脉交汇的穴。,经脉循行: 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联系脏腑:心包、腹。 主要病候: 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 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阳维脉起於诸阳之会,即起於足太阳膀胱经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门穴。再从金门穴行於足少阳胆经之外踝上七寸阳交穴。又与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

13、膀胱经及阳蹻脉,会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又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会於缺盆中上毖际天穴,又会於肩上陷中肩井穴。从肩井穴上头,与足少阳胆经会於眉上一寸阳白穴。从阳白穴上行於眼上方,直入发际本神、临泣穴。从临泣穴上行经正营穴,循行枕骨下而至脑空穴。从脑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端风池穴,又与督脉会於项後风府、哑门穴。,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 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阴跷脉主阴气,司下肢运动。 主要临床表现:

14、阴蹻为病,肢体外侧肌肉驰缓而内侧肌肉拘急的足内翻、腿腹肌削,痿痹无力喉痛、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交会穴位:照海、交信、睛明左右共6穴,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

15、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

16、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1.3 腧穴是什么?,腧穴总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腧、输、俞) 腧穴的发展、分类 一、腧穴的发展 160349354359361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经穴:简称“经穴”。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明确的针灸主治。 2、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的特点,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的腧穴。 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有无固定名称、定位和无归经的特点,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

17、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以痛为输”。,3、特殊作用: 双向调整作用 相对特异性,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一、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腧穴的分布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定穴,井穴:分布于指、趾末端 荥穴:分布于掌(跖)指(趾)关节之前 输穴:分布于掌(跖)指(趾)关节之后 经穴:分布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穴:分布于肘、膝关节附近,一、含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

18、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一) 五输穴,1 、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简称“五输穴”。,特定穴五输穴,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 经气所出之处, 像水之源; 荥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前, 像刚流出的泉水微流; 输穴:分布在腕踝关节之后, 喻水流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特定穴五输穴,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 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 经气充盛;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 经气充盛入

19、于脏腑。,特定穴五输穴,合穴,经穴,输穴,荥穴,井穴,(二)原穴,1、定义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2、分布特点:分布于腕、踝部附近。,3、阴经以输为原,阳经有自己的原穴,2、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特定穴原穴,原:本原、原气之意。,输 注,流 经,留 止,12经之根本,

20、特定穴原穴,原穴,(三)络穴,1、含义:“络”有联络和散布的意思,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人体共有十五络穴。,2、分布特点:,十二经各有一个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 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 脾之大络大包位于胸胁部,3、歌诀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特定穴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联络表里二经之处,特定穴络穴,络穴,(四)郄穴,1、含义:郄穴,是人体各经经气在四肢部深聚部位的腧穴。,2、分布特点: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梁丘),3、歌诀

21、郄意即孔隙,本属气血急;肺向孔嘴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蹻跗阳走,阴蹻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特定穴郄穴,郄:空隙之意。,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特定穴郄穴,郄穴,(五)背俞穴,1、含义: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2、分布特点:五脏六腑各有一个俞穴,均分布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与其相关脏腑的位置相邻近。,(六)募穴,1、含义: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2、分布特点: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均分布于胸腹部,与其相关脏腑的位置

22、相邻近。,3、歌诀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 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特定穴募穴,募:招募、汇聚之意。,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位置,特定穴募穴(腹募穴),募穴,(七)八会穴,1、含义: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聚会的八个腧穴。,2、分布特点:分布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部。,3、歌诀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腧穴的定位方法,中指同身寸(直指寸) 拇指同身寸 “一夫法”(横指同身寸),固定的标志 活动标志,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骨

23、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活动标志:指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使关节、肌肉、肌腱等出现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标志,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固定的标志:指以各部位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以及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固定不移的标志,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一夫法”:令患者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划一条直线,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纹头之间的距 离为1寸,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体表标志法(自然标

24、志取穴):,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活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点穴拇指、中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如何治疗疾病 & 如何打通经络?,反应点: 身体有异常,经络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就会

25、有痛涨;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就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经络不通时-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何为啊是穴?即疼痛点 问:“是不是这里?” 动作按压痛点 答:“啊!” “是!”,使用方法一:啊是穴治疗,使用方法二:对症取穴,保健治疗三个穴位,合谷:上肢 头部 内关:胸腔 腹腔 足三里:下肢 腹腔,对症取穴歌诀,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下肢 腹腔,腰背“委中”求,颈项寻“列缺”,头面“合谷”收 合谷:上肢 头部,黄帝内经,风府 风池 风市 这就是疾的本源 风湿骨病,中风后 遗症找此三穴,使用方法三:手部反射区-

26、手诊,腰痛点,前列腺点,使用方法五:,常见病的治疗,感冒三穴:风府、大椎、人中,简单方法:感冒简单治疗,液门、中渚,失眠症,神门 内关 心经 脾经 胃经,高血压,曲池 合谷 人迎 心包经,糖尿病,糖尿三穴 地机 阴陵泉 三阴交,耳鸣、耳聋,小 补充十二井穴,少澤 (小腸),少衝 (心),關衝 (三焦),中衝 (心包),商陽 (大腸),少商 (肺),最简单的使用方法,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井穴:内外的门户 十宣:十指连心 八邪:邪气的通道,心脏急救三穴:中冲、极泉、人中、至阳,小補充十總穴,面口合谷收 心胸耳内关 肚腹三里留 疼痛寻阿是 胁肋寻支沟 腰背委中求 妇科三阴交 头项寻列缺 扭伤阳陵泉

27、 安胎公孙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诀 三里内廷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决;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切;至人可传受,匪人莫乱说。 三里内廷穴,肚腹中妙中决,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头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经验特效穴歌,身热无汗刺复溜,面肿须向人中求, 痰多可针丰隆穴,小便失禁关元灸; 便秘支沟与大敦,身热多汗合谷寻, 消渴宜刺两照海,疟疾内踝灸亦停; 牙关紧急刺颊車,口眼齐闭合谷迎香,风炫烂眼针二骨大小骨空穴,两目濇痛刺光明;血压高针湧泉减

28、,头痛发热外关安, 胸满腹痛内关刺,气喘天突是真传。,经验特效穴歌,若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若针水,水分挟脐上边取; 若针结,记取大肠二间穴; 若针痨,须向膏盲及百劳; 若针虚,气海丹田委中许; 若针气,膻中一穴须谨记(以灸为安,如刺宜浅刺); 若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若针痰,先针中腕三里间。 若针吐,中腕气海膻中候(膻中只灸不针) 翻胃吐食一般医,针后方知奏效奇。,二:正确认识经络锻炼,正确认识: 1、需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2、不能认为包治百病,并因此完全放弃其他治疗手段 3、经络锻炼有其适应症,也有其局限性,有的病可以以该法为主,有的只能以此为辅。比如脏腑病。,中医学并不“神秘” 数千年磨一剑 宝贵经验的积累与沉淀 中华民族的“瑰宝” 华夏民族繁衍的保障,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