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7479 上传时间:2019-02-13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开发分工作手册.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产品开发工作手册编 号/No. :G01.01-2003 日 期/Date:2006-03-30版本号/Version No.:4前 言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的车型不断上市,单一的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只有持续不断的推出优质价廉的符合市场期望的新产品,才能确保公司在市场上立于不败地位。为此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产品研发中心,规划产品线,提高产品开发能力。为了规范和明确研发中心及所属各部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工作职责,研发中心在综合华晨金杯多年产品开发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本着自主开发的原则,编制了产品研发工作手册,作为研发中心在新产品开发、现有产品改进

2、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本公司的产品开发过程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的,在本手册中对研发中心在产品开发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界定,并进一步明确了研发中心在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工作职责。本手册涵盖了研发中心所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在各项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等内容。本手册将随着研发中心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和职能变化不断的修改、完善和补充。本手册正文中黑体字表述的内容适用于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产品的设计开发活动。本版产品开发工作手册主要起草单位: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处。起草人:刘永生、李万才审 核:丁

3、勇会 签:文乐批 准:赵福全目 标1、自发布之日起,即成为规范研发中心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本手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改、补充及优化,以保证手册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完全同步。3、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和研发中心的职能变化,按照质量管理处的要求及时更新手册内容。4、对于手册中的相关流程及附属表格,研发中心各责任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修改、补充及优化,用以提高研发中心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目 录前 言 1目 标 2第一章 产品开发控制 4第二章 产品试制控制 21第三章 产品试验控制 30第四章 产品确认检查控制 41第五章 工程更改控制 42第六章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 43第七章

4、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 44第八章 产品样件库管理 44第九章 产品认证管理 45第十章 产品设计FMEA应用 53第一章 产品设计开发控制1. 范围本章明确了产品开发及改进过程中研发中心负责完成的工作,适用于产品开发及改进全过程。2. 术语2.1模拟样车(mule):在开发样车(s0)制造前,为了模拟和验证车辆的某一方面(一般是底盘或动力总成的布置或某些性能)而制造的样车。该样车一般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制。2.2开发样车(S0):允许使用非生产用的工装和设备生产的零部件进行制造的整车。该阶段主要用于零部件、系统及整车的设计及工艺性验证,该阶段样车制造数量一般在2050台。2.3工装样

5、车(S1): 使用生产用的工装和设备生产的零部件进行制造的整车,外配零部件允许用非正常生产节拍进行生产,自制零部件允许在供应商处用非正常生产节拍进行生产,整车在生产线上允许用非正常生产节拍进行生产。该阶段主要用于对设计、工艺的确认和设备及工装的验证,该阶段样车主要用于法规要求的试验,一般样车数量在30台左右。2.4小批量产品车(S2):在生产线上用正常的生产节拍使用生产用的工装和设备进行装配的整车,外配零部件必须是在正常生产节拍下进行生产,自制零部件必须在本工厂用正常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该阶段样车数量一般在50100台。3. 职责3.1规划管理部:负责产品战略规划工作;负责产品专利管理工作;负

6、责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工作;负责新产品认证和目录申报工作。3.2产品开发部、动力总成部: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产品设计更改工作。3.3产品工程部:负责试验、测试等设计验证工作;负责开发样车的试制和评价工作;负责产品投产后的设计改进及生产服务工作。3.4综合技术部:负责解决跨部门的综合技术问题;负责特种车、专用车的开发工作;负责产品图纸、数据管理工作。3.5综合管理处:负责研发中心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和下发工作。4. 内容研发中心的产品开发工作是以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即每一种产品从策划到该产品的投产,研发中心都是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实施;投产后的设计改进工作由研发中心生

7、产服务处负责。4.1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内容描述及输入、输出产品的开发设计是由研发中心产品项目小组按华晨金杯产品开发流程(BPDP)进行开展的,根据流程要求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并输出相关工作成果。4.1.1项目启动:4.1.1.1阶段描述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产品开发项目立项审批流程要求完成项目书中研发中心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明确开发车型结构;编写初步的产品技术描述;确定产品基本配置;明确产品的各种技术指标;竞品车技术分析;进行初步总布置分析;制定初步的产品设计开发计划、试制计划和试验计划等。注:以上内容详见local.brilliance- (f)、初步的“产品工程开发试验、模拟和分析报告”(

8、g)、初步的“开发样车制造计划及模具制造计划”(h)、造型草图和效果图(i)、模拟样车制造计划4.1.3主题选择:4.1.3.1阶段描述在主题选择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根据确定后的造型方向,对选定的造型进行深入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功能目标和性能指标;进一步分析总布置及造型的可行性;编写系统、零部件技术描述;对选定的造型进行细化设计或制作比例油泥模型,组织计算机辅助造型(CAS)或比例油泥模型评审,确定造型方案。4.1.3.2阶段输入(a)、上一阶段的输出(b)、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可借鉴的技术资料4.1.3.3阶段输出(a)、更新的产品技术描述或设计任务书(b)、初步的“

9、总布置及造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c)、初步的零部件清单(BOM),根据需要提供给配套采购和工艺等部门(d)、计算机模拟造型或油泥模型及其评审报告(e)、模拟样车产品设计数据4.1.4主题认可:4.1.4.1阶段描述在主题认可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根据确定的造型方案,进行详细的系统和零部件设计,确定整车、系统和零部件生命周期;制作全尺寸的内外部油泥模型,组织油泥模型、总布置评审,确定并冻结造型和总布置;制定初步的开发样车控制计划和工装计划;完成产品工程开发试验及模拟。4.1.4.2阶段输入(a)、上一阶段的输出(b)、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可借鉴的技术资料4.1.4.3阶段输出(a)、整车

10、生命周期计划(b)、油泥模型评审报告(c)、初步的“开发样车控制计划”(d)、初步的“开发样车工装计划”(e)、最终的“产品工程开发试验、模拟和分析报告”(f)、油泥模型和总布置图4.1.5产品/工艺设计完成:4.1.5.1阶段描述在产品/工艺设计完成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根据最终的总布置和造型,完成内外表面数模;完成车身及内外饰结构断面;完成产品外表面的光顺;形成并发布第一版完整的设计数据;完成开发样车的工装、设备制造计划和制造控制计划。4.1.5.2阶段输入(a)、上一阶段的输出(b)、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可借鉴的技术资料4.1.5.3阶段输出(a)、系统和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分析和关

11、键特性文件(b)、产品设计数据(数模、关键断面等),根据需要提供给配套采购和工艺部门(c)、开发样车制造设备计划(d)、产品试验计划(e)、开发样车制造计划(f)、开发样车的控制计划(g)、模拟样车4.1.6开发样车制造准备:4.1.6.1阶段描述在开发样车制造准备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根据发布的设计数据,组织制造开发样件,对开发样件进行设计验证,完成开发样车制造的生产准备。4.1.6.2(a)、上一阶段的输出(b)、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可借鉴的技术资料4.1.6.3(a)、更新的“开发样车控制计划” (b)、零部件的“检验报告”或“自检报告”(一般包括零部件的材质、尺寸、性能等信息)

12、”4.1.7开发样车制造及试验:4.1.7.1阶段描述在开发样车制造及试验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组织开发样车的制造和评价;完成系统的设计验证;组织开发样车和设计文件评审,冻结设计,发布正式的设计文件。4.1.7.2阶段输入(a)、上一阶段的输出(b)、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可借鉴的技术资料4.1.7.3阶段输出(a)、系统设计验证报告(b)、开发样车(c)、样车制造和评价报告(d)、开发样车评审报告及开发样车评审表(e)、设计文件评审报告(f)设计文件(可包括图纸、首件认可书等),供公司配套采购、工艺和生产部门使用(g)、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图样上

13、作相应标识4.1.8工装样车制造准备:4.1.8.1阶段描述在工装样车制造准备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对开发样车进行设计验证。4.1.8.2阶段输入(a)、开发样车(b)、开发样车试验计划4.1.8.3阶段输出(a)、整车设计验证(DV)报告(b)、设计更改文件,根据需要提供给配套采购、工艺和生产等相关部门4.1.9工装样车制造及试验:4.1.9.1阶段描述在工装样车制造及试验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对工装样车进行路试试验,形成试验报告;组织工装样车评审;进行产品型式认证试验;完成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制工作。4.1.9.2阶段输入(a)、工装样车试验计划4.1.9.3阶段输出(a

14、)、工装样车(b)、工装样车/件(OTS)试验报告,提供给质量部门(c)、定型试验报告(d)、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手册(e)、设计更改文件,提供给配套采购、工艺和生产等相关部门(f)、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4.1.10小批量试生产:4.1.10.1阶段描述在小批量试生产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对产品设计开发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4.1.10.2阶段输入(a)、定型试验报告(b)、所有的产品设计开发资料4.1.10.3阶段输出(a)、产品标准(b)、产品目录及公告(C)、设计更改文件,提供给配套采购、工艺和生产等相关部门(d)、产品设计开发总结(E)新产品转产单(附

15、后)4.1.11正式生产4.1.11.1阶段描述在正式生产阶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将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改进工作移交生产服务处,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解散。4.1.11.2阶段输入(a)、有效版本的“产品开发设计数据”和“设计文件” 4.1.11.3设计输出(a)、设计更改文件注:以上过程为全新车型开发各阶段的产品开发小组的工作内容描述及输入、输出,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小组可根据开发产品的实际情况对工作内容和带“”的输入、输出进行适当删减。4.2外委设计开发4.2.1外委的设计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委托其他单位进行设计开发工作的,需同委托方签订开发合同。要在委托开发合同中对被委托的设计工作

16、内容、原始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结果应达到的设计输出目标、输出文件的种类与格式、评审方式、文件的交接与验收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要明确写明设计工作的进度考核、完成日期、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知识产权、违约事情的处理等条款。合同要有双方的授权人签字。产品开发小组根据合同的规定对合同的执行结果进行跟踪、验收,并出具相关的验收报告。4.2.2外委设计开发的资料管理在开发过程中所签订的设计开发合同及验收报告作为项目的技术文件在综合管理处进行存档。4.3设计评审为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缺陷与风险。产品开发设计评审是早期报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产品开发设计风险的评估,并

17、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4.3.1评审点的选择及评审内容由产品开发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处根据项目的不同,参照下表确定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设计评审点。评审点评审输入评审内容评审输出效果图评审效果图评审汇报材料(包括设计可行性,总布置可行性,工艺可行性)内、外部造型效果初步的总布置可行性法规适应性1、评审报告(包括设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工艺设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2、初步的造型方向计算机辅助造型(CAS)、比例油泥模型评审计算机辅助造型(CAS)、比例油泥模型评审汇报材料(包括设计可行性,总布置可行性,工艺可行性)内、外部造型效果,初步的设计可行性初步的工艺可行性总布置可行性1、评审报告(包括设计问题描述

18、及改进方案,工艺设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2、初步的造型方案全尺寸油泥模型评审全尺寸油泥模型评审汇报材料(包括设计可行性,总布置可行性,工艺可行性)内、外部造型效果最终的设计可行性最终的工艺可行性最终的总布置可行性1、评审报告(包括设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工艺设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2、修改后的油泥模型设计文件评审设计文件发布说明材料(设计文件种类,数量,完整程度等内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齐全、正确、统一、清晰的程度标准化各种故障的可追溯性和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评审报告(包括评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开发样车评审样车样车说明材料路试试验报告AUDIT审核结果静态评价动态评价(试乘、

19、试驾)评审报告(包括评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样车评审表工装样车评审(此评审由质量保证部组织)样车样车说明材料路试试验报告AUDIT审核结果静态评价动态评价(试乘、试驾)评审报告(包括评审问题描述及改进方案)样车评审表4.3.1.1对于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军品车: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应确保:a)产品开发小组在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时,对由于受到各种内外条件的限制,产品设计和开发不能一步到位时,应编制预先规划产品改进的计划;b)产品开发小组应由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c)产品开发小组应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

20、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d)整车处提出新产品的标准化综合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e)设计人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产品的要求,运用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f)对复杂产品进行特性分析;g)开发的产品含有计算机软件时,设计人员按软件工程方法,设计和开发计算机软件;h)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必须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方可用于新产品;i)产品开发小组应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并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同时进行开发。在设计和开发输出中,应确保:a)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图

21、样上作相应标识;b)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确保产品交付后尽快投入使用,降低维修费用。在设计和开发验证中,应确保:a)对于军方要求控制的(验证)项目,应通知军方代表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在设计和开发确认中,还应确保:应邀请军代表参加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对需要定型(鉴定)的产品,研发中心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定型(鉴定)准备工作。4.3.2评审部门、职责及评审过程由产品开发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处根据项目的不同,参照下表邀请评审部门,组织设计评审(注:工装样车评审由质量保证部组织)。部门主要职责效果图评审CAS或比例油泥模型评审全尺寸油泥模型评审设计文件评审开发样车评审工装样车评审研发中心

22、准备和提供评审材料,召集评审会议,介绍设计和试验情况,总结评审,发布报告评审产品设计工艺部评审产品的工艺性销售公司站在用户的立场评审产品的适用性和可维修性配套采购部评审配套件采购落实的可能性确认关键外配零部件产品设计及工艺可行性供应商确认关键零部件产品设计及工艺可行性质量保证部召集评审会议,总结评审,发布报告AUDIT审核,质量目标审核顾客代表确认产品的接受程度,提出修改意见(必要时)对于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军品车,只要军方有参加设计评审的需求,应邀请军方代表参加评审, 由评审组织部门,准备评审材料,组织评审会议,形成最终评审报告。评审报告以及向会议提交的各种

23、报告由产品开发小组保存,在项目结束时交综合管理处存档。评审出的问题点及改进改进措施由产品开发小组负责落实。涉及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军品车的设计和开发,需将评审会议纪要和整改报告提交给军方代表。4.4产品设计验证为确定产品的尺寸、结构、性能等设计指标的正确性,校核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在适当阶段有必要进行设计验证,设计验证的方法有:1)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产品结构及功能分析;2)将新设计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3)进行试验,包括台架试验、路试等。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小组在产品/工艺设计完成之前根据法规和产品开发设计验证要求制定出所有试验计划,并由产品开发小组

24、委托产品试验及设备处和产品路试处制定试验大纲,完成试验内容,获取“试验报告”涉及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军品车的设计验证,需邀请军方参加验证或将验证报告提交给军方代表。注:产品设计验证的试验过程详见“第三章 产品试验控制”。4.4.1产品设计验证项目 产品设计验证试验清单序号试验名称白车身试验静态弯扭强度模态分析门锁强度试验门锁和门铰链强度试验油箱耐压试验油箱翻转试验座椅固定点强度试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试验保险杠撞击试验椅靠背强度试验车门开关耐久性发动机仓盖开关耐久性行李箱盖开关耐久性玻璃升降器耐久性车身和内饰热环境测试牵引钩强度和耐久性整车试验转向管柱和方向盘吸能

25、性试验假人头部撞击方向盘冲击内饰件转向柱侵入性碰撞正碰、侧碰、40%偏碰等NVH开发和性能试验操稳和平顺性开发和性能试验制动开发和性能试验电磁干扰开发和性能试验动力性能经济性气囊误用排放强化耐久性空调和暖风性能排放可靠性3.整车及子系统疲劳台架试验气候试验高寒气候适应性试验整车暖风性能试验发动机冷起动性能试验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动力性能试验发动机暖机性能试验车门操纵力、换挡操纵力及转向性能评价制动性能试验NVH性能评价风窗除雾、除霜性能试验防滑链效能评价高原气候适应性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防尘性能试验空调性能试验发动机冷却性能试验制动性能试验高温高湿气候适应性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电气系统安全、绝缘性能

26、试验空调系统性能试验发动机冷却能力试验整车道路强化腐蚀试验5.工装样品试验6.国家强检试验略注:清单中设计验证项目是全新车型开发要求的设计验证试验,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小组可根据开发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4.4.2产品设计验证的标准产品设计验证项目的执行标准原则上以不低于相应法规、规范规定的标准进行;可靠性路试试验(包括OTS试验)的标准原则上以不低于定型试验的法规、规范的标准进行。4.4.2.1轿车全新车型 6万公里 换装已定型的发动机 1.6万公里加长轴距大于基本型5 1.6万公里车身改动 1.6万公里传动系更改已定型的总成 1.6万公里转向系结构或布置更改 1.6万公里制动系结构更改 1.

27、2万公里悬架结构更改 1.2万公里原车发动机功率或扭距增大10以上 1.6万公里4.4.2.2客车全新车型 3万公里换装已定型的发动机 1.4万公里加长轴距大于基本型5 1.0万公里底架或车身骨架改变 1.0万公里传动系更改已定型的总成 1.4万公里转向系结构或布置更改 1万公里制动系结构改变 1.0万公里原车发动机功率或扭距增大10以上 1.4万公里注:4.4.2.1、4.4.2.2中规定的路试里程,为公司产品设计可靠性验证的基本标准,产品开发项目小组和产品试验及设备处(必要时需召集质量部门)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减少。4.5产品试制利用非正式工装制造的零部件进行白车身和整车试制,是产品设

28、计开发过程中进行产品设计验证的必要手段,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小组在产品/工艺设计完成之前根据“试验计划”及设计要求,制定“产品试制计划”和“试制控制计划”,并由产品开发小组委托试制车间进行试制工作,并记录试制结果。注:产品试制过程按详见“第二章 产品试装、试制控制”。 涉及现有产品基础上增加了军方的特殊要求或专为军方设计开发的军品车试制,由研发中心特种车处负责编制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文件,并完成以下工作:a在试制的适当阶段进行设计评审,保证产品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b在试制前对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准备状态检查;c完成首件鉴定;d. 在产品试制完成后组织产品质量评审。需生产定型的产品,由特种车处应按有关规

29、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4.6产品设计更改产品设计更改按“第五章 工程更改控制”中的规定执行。产品设计更改通过第三章4.2 TIR跟踪反馈流程进行更改的跟踪确认。4.7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按“第六章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中的规定执行。4.8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按“第七章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中的规定执行。4.9产品认证及申报产品认证及申报工作按“第九章 产品认证管理”中的规定执行。4.10产品设计开发的资料管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及过程文件由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统一管理。设计文件(参见“第六

30、章” 附录D 设计文件发放明细)由产品开发项目小组按阶段提交综合管理处存档并发布;其它技术资料及过程文件由产品开发项目小组于项目关闭后统一送交综合管理处存档。4.11进口零部件国产化由研发中心各专业处室按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流程 (试行)中的要求完成研发中心负责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和BOM切换工作。注:进口零部件国产化流程 (试行)详见local.brilliance- :GB01.04.97-2005日 期/Date:2005-07-01版本号/Version No.:1产品名称:一、产品设计质量保证:路试质量 有问题 无问题 风险等级图纸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检规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卡

31、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首件认可 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设计质量综合风险: 高 中 低 项目经理: 二、配套能力保证:供应商供货能力能否达到公司滚动计划 具备 不具备 风险等级工装样件审核完 成 未完成 风险等级配套综合风险:高 中 低 配套采购部负责人: 三、工艺(生产)质量保证:工艺文件 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车间操作人员培训(内训)完成未完成风险等级车间设备是否具备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具备不具备风险等级自制件质量 有问题 无问题 风险等级主要生产材料(涂装) 完 成未完成风险等级自制件工装是否验收 验 收未验收风险等级工艺(生产)质量综合风险:高 中 低 工艺部负责人: 四、质量控制:工序检验文件 完 成

32、未完成风险等级工序检验手段是否具备 具 备 不具备 风险等级外配件检验文件 完 成未完成风险等级处配件检验手段是否具备 具 备 不具备 风险等级整车质量目标 达 到 未达到 质量控制综合风险: 高 中 低 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五、销售准备:销售人员培训是否完成 完 成未完成销售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完 成未完成售后备件准备工作是否完成 完 成未完成服务站的培训工作是否完成 完 成未完成售后信息系统是否完成 完 成未完成销售公司负责人: 限产数量( 台/月)限定销售区域 批量生产主查意见:研发中心总经理意见(A类): 限产数量( 台/月)限定销售区域 批量生产质量部长意见:总裁批准(A类): 限产数

33、量( 台/月) 限定销售区域 批量生产 不同意生产新产品转产单编号/No. :GB01.04.97-2005日 期/Date:2005-07-01版本号/Version No.:1注:1、本转产单是证明新项目已具备生产条件的依据。具体投产时间见生产准备处生产通知。本转产单解释权归质量管理处。 2、A类项目需经总裁批准后生效,B类项目研发中心主查、质量部长签署意见后生效。3、风险等级定义 1)、高风险 质量风险较高,生产必定带来用户强烈报怨。2)、中风险 可能引起用户报怨,但可控制。3)、低风险 过程可得到有效控制。4.12.1.2填表说明A.1适用范围:本新产品转产单适用于所有推向市场的新车型

34、(新车型是指新上公告的产品);在批量生产前由各部门负责人对新产品转产单内容进行确认;作为新产品的批量投产的依据。A.2确认项解释A.2.1产品设计质量保证(由研发中心进行确认)A.2.1.1产品路试确认新产品路试情况,并根据路试情况评估转产风险。A.2.1.2图纸确认新开发零部件图纸是否完成,并根据图纸的完整性和适用性评估转产风险。A.2.1.3检规确认新开发零部件检规的是否完成。并根据检规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评估转产风险。A.2.1.4 BOM确认新产品BOM是否完成,并根据BOM的准确率评估转产风险。A.2.1.5首件认可确认新开发零部件首件认可是否完成,并根据认可情况评估转产风险。A.2.

35、2配套能力保证A.2.2.1供应商供货能力能否达到公司滚动计划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所有零部件供应商。A.2.2.2工装样件审核新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工装样件的尺寸、材质、性能、试装、路试满足技术要求。A.2.3工艺(生产)质量保证A.2.3.1工艺文件针对新产品所涉及的所有生产工序和零件的工艺文件齐全,可指导生产。A.2.3.2车间操作人员培训(内训)新产品生产时所涉及的操作人员均能熟练操作。A.2.3.3自制件质量冲压、装焊、涂装等产成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A2.3.4自制件工装是否验收要求工装齐全,能够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A.2.3.5主要生产材料(涂装)新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生产材料符合产品

36、要求。A.2.4质量控制A2.4.1工序检验文件要求齐全完整具有可操作性,可指导检查员完成工作。A.2.4.2工序检验手段是否具备检具等检验手段齐备正确。A.2.4.3外配件检验文件要求齐全完整具有可操作性,可指导检查员完成工作。A.2.4.4处配件检验手段是否具备检具等检验手段齐备正确。A.2.4.5整车质量目标新产品是否符合预期的质量目标。A.2.5销售准备A.2.5.1销售准备工作是否完成新产品市场推广工作(广告、宣传资料等)准备情况,即各经销商销售条件是否齐备。A.2.5.2售后备件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售后备件准备计划是否完成,是否满足售后服务需要。A.2.5.3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完成

37、-针对新产品的结构和卖点的方面,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A.2.5.4服务站的培训工作是否完成在新产品售后服务前,新产品维修的培训工作完成。所涉及的维修人员均能熟练维修。A.2.5.5售后信息系统是否完成各服务站、公司售后服务部与公司内部要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相关信息。注:以上新产品转产单相关内容解释权归质量管理处。第二章 产品试装、试制控制1. 范围:本章适用于产品试装、零部件试制的全过程。2. 职责:2.1试制车间:负责产品试装、试制的实施工作。3. 内容:3.1整车/零部件试装流程3.1.1流程图责 任 部 门(人)业 务 活 动备 注委托部门试制车间委托部门试制车间 (1)、本流程适用于研发中心各部门委托试制车间进行的样车、样件试装工作。责 任 部 门(人)业 务 活 动备 注试制车间委托部门 试制车间委托部门3.1.2流程说明:3.1.2.1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研发中心各部门/产品项目小组委托试制车间进行的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