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3454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讲课用).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基本原则,鹤山市妇幼保健院 江 生,一、常用抗菌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一) -内酰胺类,1. 青霉素类: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等,以皮疹最常见) 皮疹:氨苄西林(10%20%) 过敏性休克:青霉素(0.004 %0.015%), 病死 率 5% 10% 胃肠道:常见于口服制剂,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阿莫西林(约3%),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见于高剂量应用或肾功能减退患者 局部刺激性: 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及硬结。,2. 头孢菌素类: 过敏反应:以皮疹为最常见,亦可见药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过敏性休克较青霉素少见。 胃肠道反应: 口服制剂较多见(恶心、呕吐

2、、腹泻)。 局部刺激性:肌注时局部肌肉疼痛。 血液系统等:低凝血酶原血症而致出血及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孟多、头孢 哌酮、拉氧头孢)。,(二)氨基糖苷类 1,肾毒性: 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临床上往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红细胞(早期尿中可见2微球蛋白,管型及溶酶体水解酶等) 肾毒性大小:新霉素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链霉素 肾毒性发生率:庆大霉素 2%-10% 阿米卡星 3.4%-9.4% 也有报告,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肾毒性未见差异,约10%。,2,耳毒性: (1)前庭功能失调: 临床上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 程度: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奈替米星 (2)

3、耳蜗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耳聋 程度:新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 发生率:报告不等,(可能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关),(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4元环: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 15元环:阿奇霉素 16元环: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素(美欧卡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及柱晶白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有: 胃肠道反应:红霉素较多见,以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泻等常见。机理主要与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关。 新大环内酯类胃肠道反应:克拉霉素 10.6%,罗红霉素 3.1%, 阿奇霉素 9.6%

4、,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胃肠道反应比红霉素轻。,(四)四环素类抗生素 常用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1, 胃肠道反应:食道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机理:局部刺激性;肠道菌群失调(腹泻) 2, 肝毒性:“肝炎样症状”偶可见于用药10d后,停药后可消失。 四环素大剂量静滴(2g/d)可致急性肝细胞坏死。,3,肾毒性: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较少见。肾功能不全者因能加重氮质血症使尿毒症加重,禁用四环素,慎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4,牙齿及骨骼影响:妊娠、哺乳妇及儿童禁用。 5,神经系统毒性:主要见于米诺环素。临床表现有前庭功能障碍(眩晕、耳鸣、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

5、发生率 4.5%-9.6%。多发生于用药后3d,停药后消失。,(五)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腹泻率:林可霉素 10%-15%, 克林霉素4%-7% 机理:直接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注意:假膜性肠炎(艰难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所致),口服发生率比静脉给药者高3-4倍,可用口服甲硝唑治疗。 2,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 3,林可霉素大剂量及快速静脉给药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电图变化,故不可静脉推注。,(六)氟喹诺酮类(沙星类) 近年来较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有报道高达13.8%)。 主要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反应,其发生率各报道差异

6、大,4.3%-20.0%。 2,神经系统反应:2.0%-16%。 3,其它不良反应: 造血系统: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全血减少。 泌尿系统:血尿、肾功能损害。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急性喉头水肿、过敏性 休克。 光敏反应、软骨损伤及肌腱炎。,(七)磺胺类、甲氧苄啶(TMP)及呋喃类 1,全身应用的磺胺: 变态反应:最常见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一般在用药后7-10d内出现。 造血系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偶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 G6PD缺乏者易发生。,肝损害: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急性肝坏死。 肾损害:结晶尿、血尿、管型尿。结晶尿

7、、血尿与磺胺溶解度有关。 疗程长或剂量大时应与碳酸氢钠同服并多喝水。 其它: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胃纳差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精神错乱、定向障碍、幻觉、欣快感等)。,2,甲氧苄啶 常与磺胺制成复合制剂;近年也有与头孢氨苄或头孢羟氨苄制成的复方制剂。用药前应注意各组份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过敏反应:搔痒、皮疹、偶见渗出性多形红斑。 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正性血红细胞性贫血。,3,呋喃类:呋喃坦啶、呋喃唑酮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纳差、腹泻。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粒细胞减少等。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嗜睡、

8、眼球震颤等。,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主要见于长期应用呋喃坦啶者(6个月 或以上)。 戒酒硫样反应:服药期间饮酒或含酒精饮料可出现(呋喃唑酮)。 多发性神经炎:肾功能减退或长期服用呋喃类药物者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1个月内新生儿及G6PD缺乏者尤易发生。,(八)甲硝唑与替硝唑 本类药物对厌氧菌由强大的杀菌力,为治疗原虫及厌氧菌感染的重要选用药物。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口腔金属味,甲硝唑比替硝唑多见。 2,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粒细胞减少。 3,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共济失调,甲硝唑用量300mg/(kgd)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及周围神经病变(肢端

9、麻木、感觉异常)。,二、抗菌药不良反应防治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1、A型(量变型异常):由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可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可减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A型反应的毒性反应较常见,包括对肝、肾、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胃肠道及局部刺激等。,2、B型(质变型异常):与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无关。难预测、常规毒理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例如过敏反应(各型),遗传素质特异质反应的溶血性贫血及耳聋等。,3、其他 抗菌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常可发生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有些药物的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相互掺杂,不能完全分开,例如大环内酯类引起的

10、胆汁淤积,磺胺药引起的肾损害,氯霉素引起的贫血等。,(二)、不良反应的防治基本原则 1、要严格选用药品的适应症,不要滥用药物,因为每一种抗菌药物应用后均可发生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非处方药(OCT药)亦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只是安全性有一定差异而已。,2、要熟识药物使用说明书,对新上市的药品尤为重要,用药前要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对策。对生理上特殊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与哺乳妇和病理状况(如肝、肾功能)要注意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和用药剂量。,3、要常规询问病史、家族史及当前存在的慢性病及用药情况。特别要注意药物过敏史、家庭遗传缺陷史(如G6PD缺乏、耳聋易感者等)、禁忌症以及药物相互

11、作用存在的可能性,并应重点向患者指出该药应特殊注意的事项。,4、毒性较强的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氯霉素类等,应严格选用,剂量及疗程必须适当,在疗程中要密切观察一切不良反应及其先兆症状,及作相应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测血药浓度。,5、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静脉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抗菌药物发生轻度毒性反应时,一般可对症处理,发生中度或重度毒性反应时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根据病情需要改用其他抗菌药。大多数抗菌药物毒性于停药后可减轻或消失。,7 、对抗菌药的过敏反应要着重预防,特别是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其既往史,包括:以往是否应用过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用药后有无过敏反应,皮疹、发热等;对其他食物和药物有无过敏史;个人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中有无过敏反应史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皮试有肯定价值。 链霉素:皮试有肯定价值。 其它抗菌药:尚未肯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