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8565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桑历史中的但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人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0届 )论文题目: 沧桑历史中的悲凉人生 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年 级: 2006 级 学生学号: 12006242093 学生姓名: 王 丽 指导教师: 马 永 利 二一年四月 二十五 日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引言.1一、 沧桑历史. 3二、 悲凉人生.6 (一) 权欲驱使下的土司.6 (二) 爱痛中挣扎的女人.9 (三) 失去手足之情的兄弟.12 (四) 智者的悲惨遭遇.17结语.18注释.21参考资料.21谢辞.22沧桑历史中的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2010届

2、王丽摘要:在时空的洗涤中,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欲望与利益的考验。不管他身处哪个时代,哪个文明,哪个国家,对生与死,爱与恨,权与欲的追逐与背离是共同的。在尘埃落定中,封建土司制度的溃灭与生命的消亡,使人读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悲凉。关键字:尘埃 沧桑历史 悲凉人生Abstract:Washing in space and time, each nation, each person had suffered from the desire and interests of the test. No matter what era he lived, what civilization, w

3、hich country, on the life and death, love and hate, power and desire to chase and deviations are common. In the dust settles down, the feudal chieftain system collapse is the demise of Life, people read the vicissitudes of history and life of desolation.Key words:dust Vicissitudes of history Sad and

4、 dreary life引 言什么是尘埃?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尘埃,自然界的一切是尘埃。自然界的所有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始于大地而最终又回归大地。尘埃落定卷起的尘埃再次飞扬在空中尘埃落定是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被定位为一部“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的诗化小说,有论者又把它定位为一部“以诗为史的具有单纯性,传奇性和混沌性等特点的真正的史诗尘埃落定的内容说明和洪水发于读书小报1998年6月3日第四版的文章以诗为史”,被称为是一部可以走向世界的作品.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以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

5、藏族作家。大奖评委会委托北大著名教授严家炎起草的茅盾文学奖的评语这样写道:“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小说视觉独特,有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严家炎颁奖辞成都商报,2000-10-25”当代作家编辑部认为,该小说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长篇小说。2001年美国将尘埃落定的影视版权以15万美金买断下来。阿来,当代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1976年毕业于一所乡村中学后在山间牧场放牧,再后来当民工去了一个水电站工地当了拖拉机手。高考恢复后进入了

6、马尔康师范学院,毕业后做了近五年的乡村教师。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尘埃落定,1988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一 沧桑历史尘埃落定立足于藏族土司文化的土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民族历史演变的沧桑。土司,是元朝以来,各朝皇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其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亦称作土司,俗称“土王”。康巴高原是藏族土司的天下,由于这里远离拉萨而与汉人是邻居,所以虽同属藏族世界,这里同藏族的统治制度

7、却不大一样,正如土司对来传播新教的翁波意西说的那样:“我们这里跟西藏不一样,你们那里穿袈裟的人统治一切,在这里不可以”。土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又有特殊性。阿来向读者介绍或提及的土司社会的原始神话、谚语歌谣、巫术、医疗、建筑、水葬、音乐舞蹈、枪法骑术,“科巴”和“辖日”称呼以及世袭的行刑人尔依家都赋予土司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土司权力来源于中国,信奉的教法却来源于印度。“土司的信仰都是祖先从北京讨来的”,“土司从来都倾向于东方王朝,而不是西方神袛的领地”,麦其土司拿着皇帝给的五品官印到中华民国四川军政府告状,政权的隶属关系表明土司文化的中国性。土司的历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土司文

8、化发展到了主人公傻子生活的年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它的社会心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意识,感情方式等都不断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描绘了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小说一开始就写麦其土司为了向汪波土司索回叛变的某处头人而爆发的战争,以及后来为了争夺鸦片种子和粮食而接连发生的战争。其中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的战争此起彼伏,断断续续了好多年;麦其土司与茸

9、贡土司的斗争与联婚更具智慧与残酷;在家族内部,父子兄弟也明争暗夺,尽管残酷异常,却笼罩着一层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让人不忍揭开。在展现着一场场悲喜剧的过程中,作者是忠实于历史的,重视与他所熟悉和生存的民族及其文明的。他没有遮掩,没有异化,完全摆脱了以往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小说中常见的“牧歌型”与“英雄型”的模式。以二少爷这个“傻又不傻”的人物作为切入与叙述的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土司们的末世到来之前,土司辖地上一系列与前不同的历史,尤其是人们在这种社会性巨变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反应。在尘埃落定里,有神秘有浪漫有传奇,但很少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牧歌”;有战斗有争夺有复仇,但没有令人佩服尊崇的“英雄”,只

10、有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土地上生活的印痕。 麦其家族内部以及土司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成了促使它衰败与瓦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们可以发现,在麦其土司的衰亡以及土司制度逐渐崩溃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非全是由于其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外在力量的介入显然起着催化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外来的力量可以粗略的分为四个阶段:引进鸦片种植,进行商贸交易,梅毒的传染和“红色汉人”的到来。这种外来力量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并最终以强大的力量导致整个土司制度的分崩离析,在少数土司微弱的抵抗下埋葬了他们。 在第一阶段,由于种植鸦片,使麦其土司空前富有。为了争夺鸦片种子,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前所没有的独特的“罂粟花战争

11、”,加剧了土司之间的矛盾。因为争种鸦片继之而起的饥荒,在最好的年头里悄然降临。麦其土司又与别的土司爆发了战争,这实际上是“罂粟花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饥荒与战争的后果,使麦其土司成为一枝独秀,其他土司奄奄一息了,这种情况在第二阶段则更加凸显,麦其土司拉大了与其他土司在财富上的距离,造就了麦其家族的辉煌。但这种表面的暂时的繁荣,却掩盖不住麦其家内部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之间的勾心斗角,使争夺权与钱的斗争日趋激烈。麦其土司及土司制度消亡的命运在麦其土司一家的回光返照里注定了。到第三个阶段和第四阶段,麦其家的衰败和土司制度的瓦解在度过“土司最后的节日”之后来临了,历史的尘埃飘荡着,在

12、“傻子”二少爷从容赴死的挽歌里终于落定。在二少爷叙说这一切时,在作者写藏族土司的史诗时,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在这个时期里活动的轨迹:皇帝的消亡、抗日战争、“红色汉人”和“白色汉人”持久的斗争。这一大的历史环境在小说中时隐时现、隐隐约约,却又无处不在,影响着边远地方土司们的兴衰成败。作者阿来把土司制度的瓦解放在整个国家时局与命运中观察与思索,而不是单纯的将藏族与中华民族整体兴衰成败分离开来,可以说尘埃落定用一段民族史诗折射出祖国的变迁。 二 悲凉人生尘埃落定中,围绕着权力与财富,土司之间、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男与女,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这

13、权与欲演绎中透露出的是他们悲凉的人生。(一)权欲驱使下的土司 在土司的世界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茸贡女土司。她,无诚无信,无情无义,集淫荡与反动于一身。出于对财富的追逐,她将土地全部种上鸦片,以致于在丰收之年使自己的百姓挨饿。为换取大量粮食解决燃眉之急,她竟将女儿的美色作为武器,不惜嫁给众所周知的傻子;她没有诚信,得到了傻子的粮食后,将已经订了亲的女儿送回,杳无音讯。直到自己又遭了新一轮的威胁,竟不顾土司之间的礼仪,直接将女儿送给了傻子;为了继续她的权位,拒绝女儿女婿的归来,权欲抹杀了亲情。而在土司们最后的聚会上,年老色衰的她难敌妓院年轻的妓女而被冷落时,她仍不甘寂寞,煽动年轻的汪波土司勾引她美貌

14、的女儿。与其说这是她对傻子的恶意报复,倒不如说这是她年老色衰的女土司替代性的意淫。她具有两种身份,即尊贵的土司和女人。她在权利与爱欲之间拼命追逐,岂不知在追寻的过程中,尊严早已没有了任何意义。茸贡土司身为女性,但在本属男性的权利之战中也毫不软弱。在权利岌岌可危之际,女儿自然成为交易的砝码,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茸贡土司与麦其土司淫乱的性关系,也是人性极度扭曲的结果。鸦片加速了土司的灭亡,梅毒让他们以最快乐的节奏提前结束了生命的繁衍。茸贡土司作为土司世界掌权的女人,在没有男性强大力量的保护下,她的人生充满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除了用女人特有的东西和手段维护权利外,她也别无选择,她悲凉的人生就成了

15、必然。 在土司的权利范围下,对权利的追逐贯穿小说的始终。尽管鸦片使麦其家族拥有了康巴藏族土司领地上无人能敌的金钱、辖地和军事力量,但麦其土司的野心却在无休止的增长。他以其他土司盗取鸦片种子为借口,不断发动战争,凭借先进的武器,夺取他人的领地和财富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更甚者,尔虞我诈,惨无人道的丑恶嘴脸在愈演愈烈的权力争夺战中持续升温。当藏族高原的子民由于统治者的贪欲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饥荒时,麦其土司却要以十倍的价钱出卖快要发霉的麦子,企图抓住机会大发横财。老土司为了维护自己绝对至上的地位,处处提防未来的继承者。恐惧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因为“一个新的英雄的诞生,就意味着原来的那个英雄至少已经老了

16、”。一生中,他都死死地拽着手中的权力,扮演着最高统治者和家长的角色。让儿子们互相较量,以此拖延逊位的期限。更让人怀疑的是,当已成为权利继承者的大儿子替自己遭仇家杀害后,身为父亲的老土司非但没有丧子的痛彻心扉,反而容光焕发,权利的失而复得像是给了他第二次青春。 在麦其家族的外部争夺中,麦其土司迎来了汉地的 “贵客”,黄特派员带来的先进的军事设备充实了麦其土司的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麦其家的“运气”和“灾难”合二为一的罂粟。在机关枪和新式武器的双重威慑下,夺回了失去的寨子,叛变的头人的脑袋也被割了下来,获得汪波土司两倍的赔偿。另一方面,罂粟花开满了麦其家的土地,麦其土司的占有欲随之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7、无辜的查查头人失去了美丽的央宗,而且死在了自己管家多吉次仁的的枪口下。权利对人的生命形成制约,对掌权者和无权者的生命构成影响,展示着赤裸的人性。麦其土司迫使自己的弟弟远走他乡,好使自己稳坐土司的宝座,即使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猜忌不能容忍。大儿子旦真贡布在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勇猛无比,战果辉煌,在胜利狂欢的那个夜晚,老土司并不十分高兴。出于对权力的贪恋,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落寞,渐渐的对儿子越来越提防。随着小儿子长大,他逐渐做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反复质问小儿子是“傻”还是“不傻”,目的是看清两个儿子当中到底哪一个是自己权利的真正威胁者 。当小儿子在北方边界建立了非同寻常的伟绩归来时,慑于民众洪水般的

18、力量的威胁时,他称病逊位,借装病躲过了杀身之祸。当大儿子被仇人杀死,他露出了真面目,充分享受着权欲。因为权欲,麦其土司泯灭了骨肉亲情,为了肉欲,他不惜借刀杀人,计夺央宗,以他人的头颅换取自己肉欲的满足。虽牢牢坐稳土司的宝座,但他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溢着对失去权力的恐惧。权欲的增长会导致性欲的绝对高涨。尘埃落定中土司们在化为灰烬前所展现的畏缩,混沌的灵魂在男性权力者身上燃气的熊熊欲火也清晰的被映射着。美丽无比的罂粟花撩拨着人心,也诱发着人性邪恶的元素。它蛊惑着麦其土司与央宗在花丛中疯狂的野合,那情欲宣泄所带来的层层绿浪,似乎是在向我们宣示着原始性爱的纯真渐渐远去。麦其土司用强权霸占了头人的妻子,同时

19、也失去了民众对他的拥戴,失去了心灵的本真与洁净。土司,拥有他们那个世界的一切,但是在权利和欲望面前永远无法满足。一直在疯狂的追逐,泯灭亲情、失去人性,最终一无所有。土司们在权欲的演绎中越来越迷茫,在他们的精彩人生中透露出的是悲凉,最终又化为灰烬。(二)爱痛中挣扎的女人整个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男女两性共同串演起来的戏剧。但在女性有关的传统文本中,爱情是一个恒久的创作母题,在男人的世界里终究是奴隶和附庸。爱情是女人世界的奢侈品,它会让女人体验到爱比死更痛苦。尘埃落定的世界里,女人被还原成欲望,每个人遵循着欲望的快感消费原则,将所有的伦理、道德都抛掷一边。塔娜,茸贡土司的女儿,娇艳无比,敢于心照

20、不宣的与大少爷调情,双双裸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在土司最后的聚会上,她公然在高楼上挑逗少年汪波土司,并与之一道私奔。在其淫荡表象的深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权利与财富贪欲烈焰下的受害者。她年轻美貌,正做着绚丽缤纷的五彩梦,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她的青春梦想。她的母亲为了追逐财富广种罂粟,结果在丰收之年却惹来了饥荒,不得不将美丽的女儿塔娜许配给一个众所周知的傻子以换取粮食。塔娜无可奈何的面对既定命运的安排,然而她并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定婚期,她就公然言称“你不是我倾心的人”,“你不能使我成为忠贞的女人。”她进行的是一种“吾与汝皆亡”的畸形抗争。在权利倾轧的土司世界,她被异化毒化,一点点的变质变色,渐渐

21、的沦为权利斗争和物欲满足下的牺牲品。她那单纯而又实在的寻求意中人的心里渐渐被扭曲,异化为畸形心理。她与大少爷偷情,同汪波土司私奔,在反抗的同时何尝伤害的不是自己,她以自虐的抗争向命运、向历史宣战。塔娜,她始终以权力作为爱的向标。毫无疑问,这样的女人怎能避免爱的失足。她对傻子似乎也付出过真心,但那是以傻子拥有巨额的财富为前提的,所以傻子一旦失去了继承权,她便以美色猎获拥有更多财富的男人。“你不能使我成为忠贞的女人”,这句话马上在她与麦其大少爷的调情与苟合中得到了印证,而忠贞永远是爱情真谛的重要体现。“要不是能叫男人这样,我就不会活在这世上,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56”这算是塔娜

22、的名言了,也许男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在验证自己的美貌吧。可是,她与汪波土司以及白军军官的私奔并不是对情感的追寻而是在寻找一个心理的支撑点罢了。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幸福的,而没有爱情的女人是最可怕的。听着回廊上塔娜的歌声,不禁使人心生无限的凄凉。桑吉卓玛,一个健硕而美丽的侍女,精心照顾童年少年时的二少爷,以女人特有的敏感体会出傻子不同凡响的灵性。她丰韵成熟的魅力让傻子二少爷在第一次与女性的碰撞中感悟出了雄性的滋味和权力的妙处。从小就由皮鞭教化出来的奴隶,土司的规矩使她异化成一个奴隶符号,沦为傻子终身服务的工具。作为女人,更有一段悲惨的遭遇,即沦为傻子的性欲工具。在未开化的民族,少年到了怀春期,

23、都要受成人的礼仪,在一个大家族的语境里,往往是侍女为少爷进行性启蒙的成人礼仪,这是她们无法更改的命运。这就注定了她一生中爱情与命运的悲剧性。“她坐在楼上的栏杆后面绣着花,口里在低声哼唱。她的歌与爱情无关但心里却充满了爱情。她的歌是一部叙事长诗里的一个段落。”在她的生命意识里,爱情仍是她深深渴望的。“尽管被无数次折磨,尊严被野性或者残酷打击,关于尊严与自由的理想仍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实现李康平,王开志:阿来其人及尘埃落定乐山师范学院报,2001,(1)参考资料:1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2杨玉梅,来春刚:论傻子形象的审美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28卷 3朱

24、晶,陈代兵:穿透尘埃的真实娄底师专学报2007年7月第3期4邓金洲:在历史中拷问人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5陈利,戴晓:如“尘埃”般飞扬科教文汇2007,2(上半月刊)6高卫红:尘埃迷不住的眼睛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16卷第5期7孙立华:试论小说尘埃落定的预言性文艺评论8才旦:尘埃落定:一幅浓郁的土司生活画卷青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9郑婷娟:徘徊于神圣与世俗之间作家杂志2008年第8期谢 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的写作在马永利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

25、求下已完成。从题目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马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马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马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马永利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写作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还要感谢自己身边的朋

26、友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卓玛为了真正的爱情,可以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毫无光彩的厨娘与一个卑微的银匠结合,但爱情的光彩在耻辱的奴隶生活中消磨殆尽之后,只能用另一种生活方式使卓玛复活,那就是自由民的尊严的生活。为了自由民尊严的理想,她相信傻子“当上土司以后还她自由民身份”的承诺而铁心跟随傻子出征,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但随着土司制度的灭亡,奴隶的解放,她的自由民的身份也没有了意义。爱情与尊严在卓玛的世界里是一

27、枚硬币的两面,两者合二为一。卓玛也是个失去了爱的不幸女人。最初的性爱本属于美好的爱情,而奴隶的身份以及惯然的奴性使她不得不又很自然的成为了傻子少爷的性教育者,这是她爱情悲剧的开始。她爱银匠,可是爱无法给她幸福,于是爱在贫困的生活,卑贱的地位这样的现实窘境中渐渐失色。爱情结晶的夭折,预示着侍女卓玛与银匠美丽爱情的最终结局。卓玛的第二个男人是跛子管家,他们之间谈不上有什么爱情。她与管家的性关系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慰藉和试图摆脱奴隶地位的一次尝试罢了。卓玛抛弃了银匠,却为傻子忠心耿耿的寻找着侍寝的姑娘。她沉醉于施舍的快乐,殊不知自己接受的也是主子的施舍,殊不知自己脸上那荣耀,尊贵的光芒恰是自由、尊严的人

28、性失落的悲哀,是她悲凉人生的所在。两位美丽的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做着五彩缤纷的梦,但残酷的现实使她们成为权力斗争和物欲满足下的牺牲品。母亲为了解燃眉之急将塔娜嫁给了傻子,面对既定的命运安排,塔娜选择了畸形抗争,最终毁灭了自己。桑吉卓玛,从小由皮鞭教化出来的奴隶,成为少爷终身服务的工具,这种无法更改的命运注定了她一生中的悲剧。最终失去了尊严和人性的她们,人生的悲凉是必然的。(三)失去手足之情的兄弟 旦真贡布,麦其土司的大少爷,傻子的哥哥。新式武器装备为他平添昔日土司在马背上驰骋所无法比拟的勇武,喜欢打仗的大少爷在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渐渐地将勇敢置换成残暴,最后一败涂地。尚武且自认为聪明的大少爷缺

29、乏做一个土司的远见和谋略,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抉择。时运不济,仇人复仇的刀子深深扎进了他的腹里,使他散发着恶臭,临死之际仍念念不忘土司的权利。土司制度走到了尽头,年轻的继承人也散发着恶臭,人与历史一同消亡在历史的天际。而在弥留的时刻,他却能顾念兄弟之情的说:“想想小时候,我有多么爱你啊,傻子。是的,在那一瞬间过去的一切都复活过来了。我说:我也爱你”,亲情在此刻的意义,又体现出对权力之争的巨大嘲讽。大少爷的欲火决不亚于他的父亲。权利、女人、枪是他生命最为热衷,也是唯一热衷的东西。为了使自己拥有的土地和财富更加显盛,他进行着近为疯狂的杀戮;为了证明自己的战斗力,他残暴的割下毫无反抗的人民的耳朵充当战

30、果;为了得到继承权,他嫉妒,攻击傻子,导演着手足相残的历史剧。总之,为了一个“权”字,人都成了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物种。大少爷在权欲的泛滥之际,对女人的占有也达到了巅峰,任何女人都可能成为他肆意凌驾的对象,连弟弟的妻子也不放过,那里还有人性中的伦理道德。大少爷生来就“喜欢战争,喜欢女人,对权利有强烈的兴趣,但在重大事情上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可见他生性平凡,对权利却极度热衷。首席继承者的身份使得他时刻以战争、女人、权利来显示其地位的高贵与优越,只有在战争、女人、权利面前他的意识才是清醒的,反之,对于土司的命运,他显得麻木愚昧。他追逐的只是土司职位的继承权,看到的只是家族表面上的大好风光。战争、女

31、人、权利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所以面对历史发展趋势这样重大的问题,他的心智是残缺的。与其他人相比,大少爷对自己的人生和历史的迷失达到了完全的程度了,因此大少爷的死和他悲剧的人生是必然的。主人公傻子是麦其土司与汉族太太酒醉后生的儿子,比起聪明、骁勇、剽悍的哥哥,他是傻子。可他那超常思维的敏感与纤细又搅动起沉没于生活之下的心里暗流:权欲、情欲、对未来的恐惧等等,这便注定他时时窥视权利。十三岁时的出游,使他那涌动的原始欲望像种子一样扎根于心中,一种本能使他与哥哥间下意识开始较量。 傻子生活的时代,是个危机四伏,土司制度即将消亡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古老的文明与新的思维相互斗争,翁波意西的改革意识,汉人

32、的影响,鸦片的种植,贸易的发展,甚至现代金融的萌芽都给土司辖地的人们以强烈的震荡,旧的制度与思维没有隐退,新的历史还没有来得及翻开。尤其傻子还置身于土司权力争斗的核心,父子兄弟之间明争暗斗贯穿始终,这种尖锐的矛盾必定使傻子的内心充满着激烈的冲突:他迷恋着权力,又不愿为此牺牲一切;他并不维护旧的社会结构与文明状态,又对那个自己看不清的未来世界充满着恐惧;他一边开启着土司地上的全新事物,又不愿走向未来,从容死于仇人的刀下。二少爷是痛苦的,在这深刻的悲哀里,傻又不傻的他迷惑着、挣扎着。由于他与众不同,实际上有着超前的思维与眼光,他明白自身的处境,明白土司们行将衰亡,因而这种清醒的痛苦就更加刻骨铭心了

33、。在这种没有人能分担的痛苦里,他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在哪里?”“我是谁?”这是一颗极度焦灼的灵魂向生活、向生命、向命运、向历史和现实发出的最浅显却极易被人以为是傻子言行的一问。表现人在一定的生存状态下对自身心灵的关注,也透露出生活在压抑中的人类无法超脱现实的苦闷。傻子是从罂粟进入土司世界而开始认识生活的。他初露锋芒就引起了哥哥的嫉恨,在关系家族前途的裁种选择上,他正确的选择使受到威胁的哥哥给了他一记耳光,兄弟之情荡然无存。纯真的傻子第一次体会到了受人仇恨的滋味,也意识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生活的阴暗。在边境成功的傻子喜气洋洋的回到官寨被当成是来突然进攻而受提防。老土司以人人把二少爷当傻子为由让大儿子

34、继位,最适合当土司的傻子从辉煌的顶峰跌入绝望的深渊。傻子痛苦不堪,他觉得无话可说,拒绝说话,只有那披附着冤魂的衣服无声的宣泄着他的哀伤与痛苦。哥哥被仇人所害,傻子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病入膏肓的老土司在大儿子死后却恢复元气,贪恋权利而不肯逊位。曾经支持儿子的土司太太也态度暖昧起来,怕失去土司太太的位置。岳母也违背饥荒时的诺言,不让女儿回来。傻子给别人带来了福音,可自己得到只是失落和痛苦。傻子与侍女卓玛的碰撞使他进入了成人之门,开始了权与欲的探索,小侍女塔娜的出现使他在处子的疯狂中显示了男人的威猛与刚毅,内在的征服欲被全面的激发出来。而当他与茸贡土司的女儿塔娜相识后,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女人,她的美

35、丽犹如一副天然良药让傻子二少爷本已敏锐的大脑愈加变得聪明,并且把他潜质中最灵动的部分调遣出来发挥的淋漓尽致。三位女性成为傻子生命中的质变,她们滋润他萌动的意识,使他那随性而至,随于而发的“傻性”达到了极点。于是他轻而易举就到达了权力之巅,他既可做麦其土司又可做茸贡土司,且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势力:行刑人、小厮、哑巴传教士及国名党残军,这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告知他将是这片土地的王者。然而隆隆战火伴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扫荡了这块化外之地,傻瓜接受了另一种命运的洗涤:他选择了一个真正智者那样接受仇人,以血肉之躯接受天神的呼唤,终于在灵魂的飞扬中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原来那段十分陌生的历史,在我们面前却展开了

36、熟悉的画卷。那段历史的河流,似乎曾特意在这里迂回盘旋,主人公傻子在波峰浪谷中升沉颠簸:这不仅显示冰雪高原的厚重、伟岸、淳朴、宁静,更有人性的低迷、偏执,浮华和贪求,但最终都被吸进了历史的漩涡中,升腾出一种全新的美丽。透过傻子悲惨的命运直观的再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人心情态和历史走向。土司梦破灭还不够,作为一个多情的少爷,他付出了爱收获的却是苦涩和无奈。他震惊于塔娜的美丽,并且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因为爱她不顾当不成土司的威胁,以娶塔娜为条件把粮食借给茸贡土司。然而塔娜并不爱他,认为他是人人皆知的傻子而轻视他,塔娜的出嫁完全是因为粮食的关系,傻子爱而得不到爱,他觉得“同得到了东西时的悲伤相比,得

37、不到东西时的悲伤根本算不上是悲伤”。拥有一个美丽的妻子虽然给傻子带来了荣耀,可她的轻浮与不忠,给他更多的是爱的伤害。当傻子做不成土司而痛苦万分时,塔娜不是给丈夫温情以安慰,反而背叛了他,与哥哥乱伦,耻辱给傻子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后来忍受不住寂寞的塔娜再次背叛了丈夫与汪波土司私奔,可汪波土司摧毁了塔娜的美丽后又抛弃了她。塔娜狼狈而归,留给傻子的是无尽的痛苦,使傻子的人生显得更加悲凉。 大少爷和傻子,他们都是麦其土司的儿子,都有自己辉煌的成绩。由于土司对权欲的贪恋,使得两个儿子无一幸免都死于仇人的刀下。当然他们这种悲凉人生的造成也有自身的原因,大少爷生来喜欢战争、女人,对权力有着强烈欲望,对权欲的

38、追逐是他人生的全部,可是土司职位的继承付出了他的生命。傻子这个最适合当土司的人,不但不被父亲重视而且还被堤防,这种非人的生活再加上美丽妻子的背叛,带给他的伤害和痛苦是无尽的。(四)智者的悲惨遭遇新派僧人翁波意西的到来为这个相对封闭的物欲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是土司时代的一点亮光,是有着深刻的反思意识并主动寻求精神价值的智者。他的理想单纯而又热烈,作者赋予这个人物所有人性中光辉的品格:充满理想、正直、坚韧、宁折不屈、仗义直言、智慧超凡面对肉体上的折磨,甚至濒临死亡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依恋,有的只是为正义的力量长存虽九死而其尤未悔的感情。阿来笔下的翁波意西有着作为一个“人

39、”而生活的全部内容,作者既赋予了他神性的光芒,又赋予了他作为普通人应有的喜怒哀乐以及忧愁与仇恨。翁波意西是傻子精神的传道者,他的理想就是傻子的理想,他的预言就是傻子的预言。他指责“野蛮土王”的权利对“黑头藏民”的统辖,对逊位及继承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干预了本不能干预的“土司政治”,招来两次割舍之祸,永远失去了说话的可能。但也悟到了“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舌头可以被割掉,而他却在书记官的角色中找回了绝对的自由。他分两次被割掉的舌头,象征了追求尊严的道路被失去尊严的人亲手剪断,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翁波意西是“尘埃世界”中的智者,他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看到了这个世界最真实

40、的一面。在权利和欲望面前,从不欺骗世人,也不欺骗自己,揭示出了其中的本质。他的所作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尊严,得到的却是割舌之痛。一个有理想有尊严的人,不但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反而肉体上和心灵上一次次被摧残,这是他悲凉人生的所在。结 语无论是傻子还是塔娜与卓玛,他们都曾付出过或得到过真爱,可由于权利、欲望、财富等因素的诱导,他们最终都未能把握人间这份珍贵的感情,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息。至于麦其土司、茸贡土司、大少爷等人,他们能感觉到的只是人的肉体,什么是爱情,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向我们展现了生活在特定文化时空中的生命群体的本真状态以及生活在这种社会性巨变中的生存状态。文本中作家

41、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怀,表现出的是藏民族的自尊和困惑。强大的土司家族,在官寨崩毁而升起的蘑菇状尘埃中消失了。曾经那沧桑的历史和悲凉的人生,那喧嚣和张扬的一切,随着必然的毁灭与遗忘趋于了平静,最终尘埃落定。阿来由写诗歌转向写小说,小说语言注入了诗歌语言的因素便有了超常的表现力。尘埃落定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语言的音响感和流动美,并且飞扬、浓郁的诗性语言充盈着小说的每一个角落,语言在结构上具有平衡美。有人评论阿来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如:“风在很高的空中打着呼哨”、“他们的欢呼就像春雷一样在天地之间隆隆滚动”、塔娜“穿上缎子长袍,

42、晨光在她身上流淌”、“只有春雷才会如此滋润绵密,不至于一下来就给风刮走了,也只有春雷才会铺展的那么深远,才会把满世界的光芒汇聚起来”,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想象。还有小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面声声叫唤。”作品最后一句话是:“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的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在地板上变了颜色。”而小说最终以这样一句话点题:“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尘埃,而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样是尘埃。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始于大地而又终于大地,寂静之后便又响起新的旋律。”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显示出了作家高超的语言造诣及诗人的才气。以一个藏族土司的兴亡为主题的尘埃落定无论从语言艺术还是从思想内涵来说,都具备了大书的品格。它不声不响地走进了文学家以及我们普通读者的视野,它描绘了这样一部民族的兴衰史: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有着一个傻儿子,他带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了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和掘墓人。总之,这部作品从新的立意、新的视角去展示一幅民族的画卷,一部民族的历史。注释: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