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8844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四共四十.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第五章 道教产生及其早期哲学,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学习目的】 了解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掌握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主要哲学思想;了解道教早期符法派的产生过程,认识想尔注的宗教哲学内容;了解金丹派道教的产生情形,认识周易参同契的结构特征,掌握其卦爻象征旨趣。,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汉代时期,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获得了大发展,但原有的各种信仰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因为董仲舒一派学者所宣导的儒学本不是先秦纯正的孔孟之学,它已掺杂了大量的神秘性内容

2、,神仙方术与谶纬都成为其吸纳的因素。,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尽管王充等人对谶纬神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但天灾人祸的流行则造成了新的宗教产生的土壤。 道教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以先秦道家思想为母体,又吸收谶纬神学、墨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而成。 其宗旨是力图通过一定的修炼途径而变化人的气质,从而延年益寿、羽化登仙。,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6,道教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进程。先是由一些“好道者”制作神书,然后发展为有组织的信仰

3、。,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7,一、太平经的哲学思想,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8,西汉时期,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凡12卷。 该书以“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为由,力图建造一个新的秉承天意的宗教哲学体系。把真人奉命传达天意与君权神授的思想结合起来,赋予神仙新的职能,力图解救当时的政治危机。,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9,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原书已亡佚,但后来的太平清领书可能就是以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为张本的。 太平清领书或称太平经,凡170卷。据说,太平经出自于吉的传授,于吉或称干吉。,Thur

4、sday, February 14, 2019,10,后汉书襄楷传称: 初,顺帝时,琅邪宫崇旨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1,太平清领书就是太平经,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总计170卷。,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2,(一)太平经对易学阴阳五行理论的应用和发挥,元气,阳也,主生;自然变化,阴也,主养凡物。,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3

5、,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而生人,名为三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4,今天乃自有四时之气,地自有五行之位,其王、相、休、囚、废自有时,今但人兴用之也。安能乃使其生气,而王相更相克贼乎?,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5,太平经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造作理论,提出了“三和相通”的命题,形成一种特色。,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6,元气与自然太和之气相通,并力同心,时恍恍未有形也,三气凝,共生天地。天地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凡

6、物,凡物与三光相通,并力同心,共照天地。凡物五行刚柔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万物。四时气阴阳与天地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兴生天地之物利。,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7,(二)“太平世道”的政治理想,太者,大也,乃言其积大行如天,凡事大也,无复大于天者也。平者,乃言其治大平均,凡事悉理,无复奸私也;平者,比若地居下,主执平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8,比若人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人与之善用力,多其物。子好善,人与之鲜,鲜其物恶也。气者,乃言天气悦喜下生,地气顺喜上养,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阴阳相得,交而为和,与中和气相合,共养凡

7、物,三气相爱相通,无复有害者。太者,大也;平者,正也;气者,主养以通和也;得此以治,太平而和,且大正也,故言太平气致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19,太平经的最高政治理想可以说是“大正”,而方法则是“通和”。,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0,(三)延年成仙思想及其修炼方术,太平经提出精神的存亡决定生死: 故天地之道,据精神自然而行。故凡事大小,皆有精神,各自保养精神,故能长存,精神减则老,精神亡则死。此自然之分也故形体为家,以气为舆马,精神为长吏,兴衰往来,主理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1,为

8、了达到所谓精神的长存,太平经提出一系列的修养方法,如“守一”、“守气”、“习气养形”(胎息)。,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2,道典论卷四胎息引太平经云: 请问胎中之子,不食而炁者何也?天道乃有自然之炁,乃有消息之炁。凡在胞中,且而得炁者,是天道自然之炁也;及其已生,嘘吸阴阳而炁者,是消息之炁也。人而守道力学,反自然之炁者生也;守消息之炁者死矣。故夫得真道者,乃能内炁,外不炁也。是以内炁养其性,然后能反婴儿,复其命也。故当习内炁以内养其形体。,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3,太平经还介绍了许多治病方术,如针灸、符祝、生物方、草木方等,

9、具有古医学文献价值。,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4,二、符录派与想尔注的宗教哲学,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5,“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划为主的神秘形象 ,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了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6,“箓”,作为道教的秘文,原指簿书。如三国志吴志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子已在鬼箓中”。 在道教中,箓成为通神的一种符号表征。太上赤文洞神三箓:“箓者,本曰赤文洞神式。”所谓“赤文”指的是箓的书写方式,而“洞”与“通”相合,

10、故“洞神”即为通神。,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7,箓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是表明道士名登道箓,才有学道和施行法术的资格,二是用以奏请和召唤神灵,以对付妖魔邪鬼的威胁。,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8,符和箓的书写方式和基本性质大体相似,后来道门中人将之合为一类而用之,称为“符箓”。 早期以符箓为求道、传教主要方式的道派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29,太平道 因信奉太平经而得名。 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巨鹿人张角。据说,张角得了太平经,“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创教时间

11、约在公元168172年间,黄巾起义即以太平道为其组织形式。,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0,五斗米道 因入道者须缴纳米五斗米而得名。 创始人是张道陵。缴纳五斗米是因为米乃“立造化和五性之气”,又与五方星斗的崇拜有关。其形成是由于汉末灾害频起和社会压迫的严厉。,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1,张道陵入蜀依太平经而制作新的道书,与巫相斗,赢得信众,建立组织机构。至张道陵之孙张鲁之时,五斗米道整顿加强组织,天师自号师君。初学道者为鬼卒,学道已久者为祭酒,各领部众,其部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置米肉于路上,让人量腹取足;教道民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

12、其过;犯法如有小过,罚修路百步;大过,先三原,再犯,则用刑;依月令,春夏禁杀、禁酒。,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2,(一)守一的本体论,想尔注: 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世间常伪伎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欲从求福,非也;去生遂远矣。,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3,(二)强调守道诫和得道成仙。,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死是人之所畏也,仙王士与俗人同知畏死乐生,但所行异耳。俗人莽莽,未央脱死也,俗人虽畏死,端不信道,好

13、为恶事,奈何未央脱死乎。仙士畏死,信道守诫,故与生合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4,(三)强调帝王与道士一起行道,想尔注: 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是以帝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不行,王者弃捐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5,又说: 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悉如信道,皆仙寿矣。,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6,希望最高统治者有好的道德修养,由上而下地进行道德教化,以达到天下太平。虽然这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也可

14、以看出早期道教对社会政治的关心,并非是完全的出世。,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7,三、金丹派与周易参同契的卦爻象征模式,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8,金丹派或称丹鼎派,它的产生有深远历史根源。 汉武帝秉承秦始皇求神仙方术的癖好,促进了汉代社会神仙方术的勃兴。 汉末,金丹道派的逐步形成。,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39,葛洪抱朴子金丹篇称: 昔左元放于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经。会汉末乱,不遑合作,而避地来渡江东,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余从祖仙公又从元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

15、经一卷。,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0,余师郑君(隐)者,则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于从祖受之余亲事之(指郑君),洒扫积久,乃于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诸口诀。诀之不书者。江东先无此书,书出于左元放,元放以授余从祖,从祖以授郑君,郑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无知者也。,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1,这里所说的是汉末金丹派的传授源流。 在诸金丹经典中,尤其应注意的是周易参同契。,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2,(一)参同契的作者及书名含义,周易参同契,一般略称参同契。 作者魏伯阳。葛洪神仙传: 魏伯阳,上虞人。贯

16、通诗律,文辞赡博,修真养志。约周易作参同契。桓帝时,以授同郡淳于叔通。,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3,又曰: 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身而已。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奥旨矣。,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4,参同契之名称乃仿纬书而来,犹易纬乾凿度之类也。 书之名义,朱熹释曰: “参,杂也;同,通也;契,合也;谓与周易理通而义合也故名周易参同契云。”,Thursday, February

17、 14, 2019,45,(二)参同契的主要特点,首先,参同契将炼丹术与易学及黄老相结合,使炼丹术义理化,为炼丹术建立了一个牢固且系统的理论根基。,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6,参同契称: 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 参同契将“大易”、“炉火”、“黄老”三者之理掺合以论丹。,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7,其次,参同契设立了一套兼包内外丹的炼丹原理和操作方法。 “丹”有内外之分: 外丹是指由矿物石烧炼合成的一种神秘贵重药物,由于它是由人身以外之物品制作而成,故谓之“外”; “内丹

18、”是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8,复次,参同契引入“纳甲法”阐述炼丹火候。 在参同契中使内外丹修炼有机统一的主要是易学的卦象符号体系,而最为重要的应该说是易学“纳甲法”的引入和变通。,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49,这种易学的符号描述模式出自汉代的京房。 朱熹说: 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Thursday, February 14, 20

19、19,50,所谓“纳甲法”,就是将八卦与十天干相配合,以描摹月亮的晦朔弦望之变化。 汉上朱氏周易卦图说曰: 纳甲何也?曰:举甲以该十日也,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巽纳庚辛,坎离纳戊己,艮兑纳丙丁,皆自下生,圣人仰观日月之运,配之坎离之象,而八卦十日之义备矣。,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1,周易系辞下曰: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虞翻注:“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月出庚,八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六日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也。”

20、,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2,“纳甲”的妙用: 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迄,屈折抵下降。十六转受统,巽幸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文中通过 “纳甲”以暗示金丹修炼大道。,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3,再次,参同契采用十二消息卦的符号系统,描述金丹修炼过程。,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4,【本章提要】,1.道教的形成是

21、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早在西汉时即有神书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后来发展为170卷。这部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但也有一定的哲学思想。该书继承了以往的元气论,提出了“三合相通”的主张,表达了太平世道的政治理想以及许多延年益寿的方法。,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5,2.早期五斗米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相传是天师张道陵祖孙所作的道德经解说本,此书将道家学说进行发挥甚至改造,是道家思想神仙化的产物;书中提出“守一”即守道的看法,强调帝王行道,企求以道治国。,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6,3.周易参同契是早期金丹派的代表作,其特点

22、是假借周易卦爻象数以论“作丹”之意。主张“太易、黄老、炉火”三道由一,为炼丹术建立一个牢固的理论根基。纵观其书可知,发展、变化、联系思想贯穿其间。,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7,【概念与术语】,六极、三统共生、三合相通、守一、金丹派、符法派、五斗米道、太平道、想尔、守诫、参同契、三道由一、纳甲法、十二消息卦、火候、内丹、外丹、坎离。,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8,【复习与练习】,1.试分析太平经的思想在黄巾起义中的作用。 2参同契是如何运用和发挥易学象数思想的? 3想尔注如何利用道德经的思想资源来建构其修炼成仙理论?,Thursday, February 14, 2019,59,【参考读物】,1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道派,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一卷第一章与第二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