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8893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网络通讯呢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测控网络通讯系统与人机交互接口设计测控网络通讯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摘要:针对我国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以RS-485 总线方式的测控网络,给出了测控网络的网络结构。实现PC 机与多测控节点之间的通信。并通过电路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 关键词:测控网络;通讯系统; RS-485;人机交互接口 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测控网络通信系统及人机交互接口设计设计目标 实现测控系统的人机交互接口的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实现测控节点的互通信以及节点与上位机PC通信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设计内容1、 实现两个按键输入;2、 实现4位LED显示输出;3、 采用RS485协议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

2、远距离互通信;4、 实现单片机与PC的串口通信协议转换与通信;5、用按键控制通信进程、利用LED显示通信数据。设计要求1、 的检测与去抖动电路及C语言软件编程;2、 LED数码管的接口电路设计及C语言软件编程;3、 通信协议转换元件的选择与电路设计;4、 通信过程的C语言编程;5、 51单片机系统的时钟与复位部分元器件选择与设计;6、 按键调度通信过程的程序设计;7、 通信数据的LED显示;8、 书中完整给出方案原理、元器件选择与计算、电路原理图和程序描述1、测控网络技术近年来发展形成的企业网络系统,是在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上将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子系

3、统,通过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工艺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有机地集成起来,以获得适应于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和高质量的智能制造系统。其基本内涵是用网络集成的观点组织生产经营,即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处理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 测控网络是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网络,是构成企业网络的基础。1.1测控网络概述1.1.1 测控网络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 企业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如图所示。 (1)网络连接层次 按连接形式,一般将企业的网络系统划分为3层:它以底层测控网(Infranet)为基础,中间为企业的内部网(Intranet),并通过它伸向外部世界的互联网(Internet

4、),形成Internet-Intranet-Infranet的网络结构。 (2)网络的功能层次 按照功能,一般又将企业的网络系统划分为:企业资源规划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制造执行层MES(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以及现场控制层FCS(Field Control System)3层。 1.2 测控网络技术基础 测控网络以具有通信能力的传感器、执行器等为网络节点,并将其连接成开放式、数字化,实现多节点通信,完成测量控制任务的网络系统。由于有多个设备共享环路,故需由某种访问控制方式来确定每个站何时能向环上插入本节点

5、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它们一般采用分布控制,每个节点都应有存取逻辑和收发控制逻辑。测控网络不同于普通数据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必须满足对测控的实时性要求,对某些变量的数据准确定时刷新。这种对动作时间有实时要求的系统称为实时系统。实时系统的运须解决的问题。 测控网络肩负的特殊任务和工作环境,使它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测控网络的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相对较低。多为短帧传送,但它要求通信传输的实时性强,可靠性高。 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的种类与特性、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信号传输方式、网络与系统管理等,都是影响测控网络性能的重要因素。 1.3. 测控网络的节点 测控网络的节点是具有计算与

6、通信能力的测量控制设备。它们可能具有嵌入式CPU,但功能比较单一,其计算或其他能力也许远不及普通PC机,也没有键盘、显示等人机交互接口,甚至不带有CPU、单片机,只带有简单的通信接口。具有通信能力的以下设备都可以成为测控网络的节点成员: l(1)限位开关、感应开关等各类开关 l(2)条形码阅读器 l(3)光电传感器 l(4)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各种传感器、变送器 l(5)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l(6)PID等数字控制器 l(7)各种数据采集装置 l(8)作为监视操作设备的监控计算机、工作站及其外设 l(9)各种调节阀 l(10)电机控制设备 l(11)变频器 l(12)机器人 l(13)

7、作为测控网络连接设备的中继器、网桥、网关等 1.3.1 测控网络的拓扑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节点的互连形式。测控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如图所示。 测控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 1环形拓扑 环形拓扑如图(a)所示。通过网络节点的点对点链路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信号在环路上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单向传输,直到信号传输到目的地为止。每个设备只与逻辑或空间上跟它相连的设备链接。每个设备中都有一个中继器,中继器接收前一个节点发来的数据,然后按原来的速度一位一位地从另一条链路发送出去。 环形拓扑的网络连接设备只是简单的中继器,而节点需提供拆包和存取控制逻辑。环形网络的中继器之间可使用高速链路(如光纤),

8、因此环形拓扑网络与其他拓扑网络相比,可提供更大的吞吐量,适用于工业环境。在环形拓扑网络中,增加或删除一个设备只需改变两根连线。 信号只能单向传输是环形拓扑的一个缺陷。另外,在环路中一个设备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因而在一些重要的应用场合需要采用双环。 2星形拓扑 星形拓扑如图(b)所示。每个节点通过点对点连接到中央节点,任何两节点之间通信都通过中央节点进行。一个节点要传送数据时,首先向中央节点发出请求,要求与目的站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该节点才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这种拓扑采用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所有通信均由中央节点控制,中央节点必须建立和维持许多并行数据通路,因此中央节点的结构显得非常复杂,

9、而每个节点的通信处理负担很小,只需满足点对点的链路连接要求,结构简单。 星形拓扑便于实现数据通信量的综合处理,每个终端节点只承担较小的通信处理量,常用于终端密集的地方。在星形拓扑连接中,一条线路受损,不会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工作。 3总线拓扑 总线拓扑如图(c)所示。由一条主干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各网络节点通过分支与总线相连。总线上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所有其他节点都能接收。由于所有节点共享一条传输链路,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节点发信息,因此,需要用某种介质存取访问控制方式来确定总线的下一个占有者,也就是下一个可以向总线发送报文的节点。经过地址识别,把报文送到目的节点。总线拓扑上可以发送广播报文,使多个节

10、点能同时接收。报文也可以在总线上分组发送。 总线拓扑是工业数据通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拓扑形式,易于安装,比星形、树形和环状拓扑更节约电缆。在总线两端连接的器件称为终端阻抗匹配器或称为终结器,主要是与总线进行阻抗匹配,吸收传送到终端的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反射干扰。 总线的负载量是有限度的,这是由通信介质本身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因此,在总线型网络中,总线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一条总线也只能连接一定数量的节点。 4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如图(d)所示。是一种总线型分级结构,和星形网络比较,其线路总长度较短,故成本较低,但结构较星形网络复杂。在树形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不产生回路,每条通路都支持双向

11、传输。两个节点之间的通路,有时需要经过中间主节点才能连通。一般来说,除叶子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树形网络的主要优点是扩充方便、灵活,成本低,易推广。此外,天然的分级结构使得这种网络比较适用于分主次或分等级的层次型管理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把几个不同拓扑结构的子网组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型拓扑的更大网络。 1.3.2开放系统的互联参考模型 为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互联操作与故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7于1978年建立了“开放系统互联”分技术委员会,起草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12、ion)的建议草案,并于1983年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ISO7498,1986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联所建立的分层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这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的一个共同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开放”并不是指对特定系统实现具体的互联技术或手段,而是对标准的认同。一个系统是开放系统,是指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一遵守相同标准的其他系统互联通信。 OSI参考模型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互联技术。它促进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OSI参考模型提供了概念性和功能性结构,将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各层的协议细

13、节由各层独立进行。这样一旦引入新技术或提出新的业务要求,就可以把因功能扩充、变更所带来的影响限制在直接有关的层内,而不必改动全部协议。OSI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层内,功能差别较大时分层处理,每层只对相邻的下层定义接口。 OSI参考模型把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从连接物理介质的层次开始,分别赋予1,2,7层的顺序编号,相应地称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参考模型如图所示。 通常,把第l3层功能称为低层功能(LLF),即通信传送功能,这是网络与终端设备都需具备的功能;把第47层功能称为高层功能(HLF),即通信处理功能,通常

14、需由终端设备提供。 本课程设计中采用RS-485数据序列:通信中需要传辅时数据内存为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数据序列的长度不可超过16个字节。当上位机向下位机执行读操作时,帧格式中没有数据序列及其校验和。而是从下位机读取数据序列。校验和:校验和1是对地址号、帧长和命令字段三个重要字段的累加和校验和。累加和校验方法针对数据块而不是单个字节,发送方对数据块中的数据简单求和。产生一个单字节校验字符(校验和)附加到数据块结尾,接收方对数据进行求和后于校验字符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是否出错。本系统采用标准异步通信投式,该通信模式的数据格式如图所示。每帧数据由10位组成即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简单

15、接口通信信道(1)单I/O接口信道:主从微机间只用一片I/O接口芯片 特点:主机与各从机的关系如同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围设备的关系一样,主机通过对I/O接口的控制与操作就可以实现主机与各从机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采用中断方式或查询方式。 (2)双I/O接口信道:主从微机间使用两片I/O接口芯片 特点:芯片使用数量多,但是提供的硬件环境好,界面清晰,接线规范,不必重新构造联络握手信号。 简单接口通信协议内容包括:(1)传输控制:简单接口通信一般利用握手联络信号(硬件方式)来实现流量控制,每传送一个字节握手一次,发方只有在确认上一个字节被收妥后才进行下一个字节的传送。 (2)通信方式:信道是通信双方

16、共同的资源,可能出现双方都要使用的情况。简单接口通信常采用主从方式来解决信道分配问题:多台微机中一台设定为主机,其余为从机。主机有I/O信道的控制权,从机只有在主机许可下才能发送数据。(3)寻址:多微机系统和各微机间的通信信道构成一个通信网络,微机相互间的通信存在寻址问题,要根据其拓扑结构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寻址问题。(4)差错控制:通信双方及线路处在恶劣环境时,存在一定的误码率,需设置差错控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简单接口通信常在高层应用软件进行差错控制。(5)高层协议:在简单接口通信中,I/O信道建立了端点与端点之间的联系。为了进行正常通信,在建立端点与端点联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两个端点间

17、进程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称为进程同步。发送方通过发送唤醒命令,把对方的接收程序段唤醒以实现进程同步。进程之间的连接以及相关的协议统称为高层协议。 2、人机交互接口技术人机交互接口,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这些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等。人机接口是计算机同人机交互设备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控制电路。接口中要分别传送数据信息、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数据信息、命令信息和状态信息都通过数据总线来传送。大多数计算机都把外设的状态信息视为输入数据,而把命令信息看成输出数据,并在接口中分设各自相应的寄存器,赋以不同的端口地址,各种信息分时地使用数据总线传送到各自

18、的寄存器中去。2.1 键盘接口技术 键盘是微机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输入设备,是人机对话的纽带。只有通过键盘,操作人员才能输入数据和对系统状态进行干预。分类 从结构形式上分为:非编码键盘通过软件识别按键;)编码键盘(通过硬件识别按键)从功能上分:功能键,用于功能转换;数字键,用于数据输入.2.1.1、按键的确认 每一个按键就是一个开关量输入装置。键的闭合与否,取决于机械弹性开关的通断状态,反应在电压上就是呈现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检测电平状态,可确定键是否按下。2.2.2、按键防抖技术键盘,作为向系统操作人员的干预指令的接口,以其特定的按键序列代表着各种确定的操作命令,所以,准确无误的辨认每个键的动

19、作和其所处的状态,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 多数键盘的按键多使用机械式弹性开关,一个电信号通过机械触点的断开,闭合过程完成高低电平的切换。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必然伴随着一连串的抖动,其波形如图所示:抖动过程的长短是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是1020ms。为了使CPU对一次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必须消除抖动的影响,可以从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着手:1、硬件防抖技术通过硬件电路消除按键过程中的抖动的影响是一种广为采用的措施。这种做法,工作可靠且节省机时,下面介绍两种硬件防抖电路。 滤波防抖电路 利用RC积分电路对干扰脉冲的吸收作用,选择好电路的时间常数,就能在按键抖

20、动信号通过此滤波电路时,消除抖动的影响。滤波防抖电路入,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按键SW2按下时,电容C两端的电压钧为0,非门输出为1。当SW2按下的时候,由于C两端电压不可能产生突变。尽管在触点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抖动,只要适当选却R1,R2和C值,即可保证电容C两端的充电电压波动不会超过非门的开启电压(TTL为0.8V),非门的输出将维持高电平。同理,在触点K断开的时候,由于电容C经过R2放电,C两端的放电电压波动不会超过门的关闭电压,因此,门的输出也不会改变。总之,只要R1,R2,C的时间常数选择适当,确保电容C由稳态电压充电到开启电压,或放电到关闭电压的延迟时间等于或大于10ms,该

21、电路就能消除抖动的影响。 双稳态防抖电路 用两个非门构成一个RS触发器,即可构成双稳态防抖电路,其原理电路如图: 设按键K未按下时,建K与A端(ON)接通。此时,RS触发器的Q端为高电平1,致使Q#端为低电平0,。此信号引至U1A与非门的输入端,将其锁住,使其固定输出为1。每当开关K被按动时,由于机械开关具有弹性,在A端形成一连串的抖动波形。而Q#端在K到达B之前失重为0。这时,无论A处出现怎么样的电压(0或1),Q端恒为1。只有当K到达B端,使B端为0,RS触发器发生反转,Q#变为高电平,导致Q降低为0,并锁住U1B,使其输出恒为1.。此时,即使B处出现抖动波形,也不会影响Q#端的输出,从而

22、保证Q端恒为0。同理,在释放按键的过程中,只要一接通A,Q端就升至为1。只要开关K不再与B端接触,双稳态电路的输出将维持不变.2、软件防抖方法 如前所述,若采用硬件消抖电路,那么N个键就必须配有N个防抖电路。因此,当按键的个数比较多时,硬件防抖将无法胜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软件的方法进行防抖。当第一次检测到有建按下时,先用软件延时(1020ms),而后再确认键电平是否依旧维持闭合状态的电平。若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此间已按下,从而消除抖动影响。(1) 按键的检测方式中断扫描方式:当没有键入操作时,CPU不对键盘进行扫描,以节省出大量时间对系统进行监控和数据处理。一旦键盘输入,即刻向CPU

23、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后,立刻转向响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对键盘进行扫描,判别键盘上闭合键的键号,并做相应的处理。如图为中断扫描方式硬件接线图。如图所示,没有键按下时,所有列线均为1,经8输入与非门及反相器,输出一高电平到8031的INT0引脚,此时不申请中断。一旦有键按下,则高电平通过键加到该行的二极管正端,使二极管导通。同时,该列线输出低电平,从而使INT0有效,向8031申请中断。8031响应后,立刻转向响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查处键号,进一步做相应处理。3 LED显示接口技术 在微机控制中,显示装置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显示生产过程的工艺状况与运行结果,以便于现场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常

24、用的显示器件有显示记录仪、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液晶显示器LCD、大屏幕显示器和图形显示器终端CRT。显示记录仪是以模拟方式连续显示和记录过程参数的动态变化,虽然后来也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式智能记录仪,但其价格都很贵,在目前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已很少采用。 LED数码管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配置灵活、显示清晰、可靠性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智能化仪表广泛采用。 LCD则以其功耗极低的特点,占据了从电子表到计算器,从袖珍仪表到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等应用场合。 大屏幕显示器是由若干个LED点矩阵模块组合成的,能够显示普通汉字和英文,具有显示清晰、视觉范围宽广等优点,主

25、要用于车站、码头、体育场馆、大型生产装置的现场显示。 CRT显示终端以其图文并茂的直观生动画面,可以显示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画面及报表,如生产流程图、显示报警图、趋势曲线图、状态和回路查询图等,十分便于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视,因此在很多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特别在DDC,SCC以及DCS控制系统中,大都采用CRT操作台进行监视和控制。 在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用 LED和 LCD进行显示,而且随着LCD价格的降低,LCD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3.1 LED数码管显示器3.1.1 LED 显示器工作原理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利用PN结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固体发光器件

26、,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发出红、黄、绿、白等不同色彩的可见光来。LED的伏安特性类似于普通二极管,正向压降约为2伏左右,工作电流一般在10 20 mA之间较为合适。 LED显示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单段的圆形或方形LED常用来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8段LED可以显示各种数字和字符,所以也称为LED数码管。8段LED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其接口电路也具有普遍借鉴性。因此,我们介绍8段LED数码管显示器。 8段LED显示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呈“日”字形,各段依次记为a、b、c、d、e、f、g、dp ,其中dp表示小数点(不带小数点的称为7段LED)。8段LED

27、显示器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结构。共阴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阴极并接成公共端COM,而共阳极LED的所有发光管的阳极并接成公共端COM。当共阴极LED的COM端接地,则某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加上高电平时,如发光管a接+5V时,则a管有电流流过,因此a管被点亮。当共阳极LED的COM端接高电平,则某个发光管的阴极加上低电平时,如发光管b接地时,则b管有电流流过,因此b管被点亮。 8段LED通过不同段点亮时的组合,可以显示09、AF等十六进制数。显然,将单片机的数据输出口与LED各段引脚相连,控制输出的数据就可以使LED显示不同的字符,如图3-4所示。 通常把控制LED数码管发光显示字符的8位字节数据

28、称为段选码或者字符译码。当段引脚dp a与单片机数据位D7 D0对应相连时,8段LED显示器的段选码如表7-1所示。 现以共阴极段选码的3为例,3的段选码是十六进制的4FH,也就是二进制的01001111。结合图3-4,段选码01001111即意味着单片机输出的数据使LED显示器dp、f、e段接地, g、d、c、b、a段接+5 V ,当COM端接地时,显示器就显示出数字3。就这样通过不同的段选码,就显示出不同的相应字符来。 数码管共阳极的段选码恰好与共阴极的段选码相反,如共阳极数码管3的段选码B0H(10110000),共阴极数码管3的段选码4FH(01001111)。 需要注意的是,表3-1

29、只是基于段引脚dp a与数据位D7 D0对应相连这一模式的,如果对应连线改变,则段选码也随之改变。表3-1 8段LED显示器的段选码3.1.2LED显示器显示方式 在微机控制系统中,常利用N个LED显示器构成N位显示。通常把点亮LED某一段的控制称为段选,即段选线控制显示的内容,而把点亮LED某一位的控制称为位选或片选,即位选线控制在哪个LED上显示。根据LED显示器的段选线、位选线与控制端口的连接方式不同,LED显示器有静态显示与动态显示两种方式,下讲述LED静态显示方式。 4位LED静态显示电路如图3-5所示,4位LED显示器的所有COM端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每位LED的段选线dp a都各自

30、与一个8位并行I/O口D7 D0相连。因此,单片机通过某I/O口对某位LED输出一次段选码之后,该位LED就能一直保持显示结果直到下次送入新的段选码为止。 如图说明4位共阴极LED静态显示3456数字的工作过程。 当所有COM端连接在一起并接地时,首先由I/O口(1)送出数字3的段选码4FH即数据01001111到左边第一位LED的段选线上,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发光管g、d、c、b、a段因为有电流流过则被点亮,则结果为左边第一位LED显示3;接着由I/O口(2)送出数字4的段选码66H 即数据01100110到左边第二位LED的段选线上,阳极接受到高电平1的共阴极发光管g、f、c、b段则被点亮

31、,则结果为左边第二位LED显示4;同理,应由I/O口(3)送出数字5的段选码6DH即01101101到左边第三位LED的段选线上,则第三位LED显示5;由I/O口(4)送出数字6的段选码7DH即01111101到左边第四位LED的段选线上,则第四位LED显示6。 如果单片机不改送I/O口的段选码,则4位LED就一直保持显示3456数字。 这种静态显示的效果是每一位独立显示,同一时间里每一位都能稳定地显示各自不同的字符。其缺点是电路中占用I/O口资源多,如4位LED显示器需要有4个8位并行口芯片,因而线路复杂、硬件成本高;又因为同时显示,所以功耗大,按每个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是10 mA计,4位

32、LED最大功耗为4810 mA=320mA电流。它的优点是占用单片机机时少,显示稳定可靠。因而在规模较大的实时控制系统中常用这种静态显示方式。4硬件设计4.1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远距离互通信:4.2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5、软件实现按键测试(去抖动)用C语言实现:#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0=P00;sbit led1=P01;sbit led2=P02;sbit led3=P03;sbit key0=P20;sbit key1=P21;sbit key2=P22;sbit key3=P

33、23; void delay(uint x) /延时函数 uint i,j;for(i=0;ix;i+)for(j=0;j400;j+);void main()/uchar dat=0;SP=0x60;/定义堆栈while(1)if(key0=0)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 延时大约20msif(key0=0)led0=!led0;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if(key1=0)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if(key1=0)led1=!led1;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if(key2=0)delay(100);/调用延时函

34、数 去抖动if(key2=0)led2=!led2;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if(key3=0)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if(key3=0)led3=!led3;delay(100);/调用延时函数 去抖动实现单片机与单片机远距离互通信C语言实现:#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1=P10;sbit LED2=P13;sbit K1=P17;uchar Operation_No=0;/操作代码/数码管代码uchar code DSY_CODE=0x3f

35、,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延时void DelayMS(uint ms)uchar i;while(ms-) for(i=0;i=0&SBUF=9) P0=DSY_CODESBUF;else P0=0x00;/*名称:乙机程序接收甲机发送字符并完成相应动作说明:乙机接收到甲机发送的信号后,根据相应信号控制LED完成不同闪烁动作。*/#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1=P10;sbit LED2=P13;sbit K2=P17

36、;uchar NumX=-1;/延时void DelayMS(uint ms)uchar i;while(ms-) for(i=0;i120;i+);/主程序void main()LED1=LED2=1;SCON=0x50;/串口模式1,允许接收TMOD=0x20;/T1工作模式2TH1=0xfd;/波特率4800TL1=0xfd;PCON=0x00;/波特率不倍增RI=TI=0;TR1=1;IE=0x90;while(1)DelayMS(100);if(K2=0)while(K2=0);NumX=+NumX%11;/产生010范围内的数字,其中10表示关闭SBUF=NumX;while(TI

37、=0);TI=0;void Serial_INT() interrupt 4if(RI)/如收到则LED则动作RI=0;switch(SBUF)/根据所收到的不同命令字符完成不同动作case X:LED1=LED2=1;break;/全灭case A:LED1=0;LED2=1;break;/LED1亮case B:LED2=0;LED1=1;break;/LED2亮case C:LED1=LED2=0;/全亮设计小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熟悉了测控网路通许的基本原理和人机交互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动手翻阅资料和思考,对这些技术有较深刻的了解。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

38、们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及早的着手此行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第一分册,信号与系统基本实验,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2】陈大钦 . 电子技术实验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邹云屏 ,林桦.信号与系统分析.科学出版社出版 【4】Morris Driels.线性控制系统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5】陈大钦,秦臻, 邹韬平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6】电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7】丁玉美, 高西泉.数字信号处理. 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串行外设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四版,北京航空航天出版【10】李江全.计算机典型测控与串口通信开发软件应用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11】周严.测控系统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1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3】杜树春.单片机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4】 潘超群.单片机控制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MCS51系列电子工业出版社【15】 孙晓云.接口与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