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son病.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9094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illson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Willson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Willson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illson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illson病.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病 例 讨 论,刘 鹏 2011.1.13,女性,8岁。近一月来,发现腹部明显增大、膨隆,近十天加重。巩膜及颜面皮肤黄染,偶有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精神较差,无发热、抽搐、咳嗽,咳痰等症状。以“黄疽待查”收入院。乙肝三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患儿有典型的K-F环。 实验室检查尿铜增高。,上腹部CT平扫,诊 断?,CT诊断: 1.肝脏弥漫性高密度结节影,结合临床多考虑:Wilson病; 2.腹水,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3.胆囊结石。,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即Wilson病。 Wilso

2、n病是以神经病学家Samuel Kinnier Wilson而命名的。早在1912年,Wilson就描述了豆状核变性伴肝硬化的家族性综合症的特征,1921年命名为肝豆状核变性,但直至1948年他才认识到该病是一种铜代谢异常性疾病。过量的铜沉积在肝脏、中枢系统和其他组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一个基因(WND)位于第13号染色体(13q14.3)上,该基因主要在肝、肾和胎盘表达。基因产物是一种P型ATP酶,可转运铜进入胆汁并结合至铜蓝蛋白。 Wilson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胆汁排泄铜障碍。正常时,身体的铜沉积通过胆汁排泄进行调节,WND基因产物负责将铜从

3、肝细胞转运至胆道系统,而当该功能发生障碍时就导致了Wilson病的发生。,Wilson病的临床结局取决于组织内过量的铜沉积,肝内的铜沉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外铜的沉积可发生在脑、关节、肾脏、角膜、心脏以及胰腺等,继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角膜K-F环等表现。 患者出生时即已有生化缺陷,但5岁以前发生临床症状罕见,出现症状的年龄和器官的受累有关,发生肝脏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0-14岁,而神经症状的为19-22岁。,典型的精神症状有抑郁、情绪异常和性格变化,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为震颤、流涎、肌张力过高、舞蹈、手足徐动症及帕金森氏病。其他表现还有骨量减少,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尿钙过多、心律失常、充

4、血性心力衰竭、糖耐量异常以及闭经,这些都是由于铜在 肝外器官沉积所致。 大脑豆状核变性、角膜K-F环及小叶性肝硬化是该病的三大主征。,影像学表现,肝型的超声表现以肝实质的异常回声、脾大、门脉高压为特点。异常声像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粗、增多、增强,为弥漫性或多灶性;部分病例可见分布不均的点状或条状回声,出现所谓树枝光带或岩层征;严重的病例表现为肝硬化的声像表现。 肝型的CT表现为肝脏多发、大小不一直径1-2cm的稍高密度结节,边缘尚清,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节周围肝组织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节,致强化后结节显示率低于平扫。,脑型CT表现为双侧豆状核、丘脑及尾状核区低密度改变,伴有广泛的脑萎缩。常双侧

5、对称,以壳核裂隙状低密度灶多见。 脑型MRI表现:铜沉积导致受累器官局部磁力线扭曲而形成磁场梯度,局部去相位,即长T1短T2的顺磁性效应。然而多数患者呈长T1长T2表现,说明铜在器官的沉积与组织的损伤导致的细胞外水分增加两因素中,后者对图像起了主导作用。,常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主要为长T1长T2信号。在T2WI基底节第3脑室层面,典型的病例依据受累基底节神经核团的不同可表现为: “八”字形:双侧壳核受累; “双八”字形:双侧壳核、丘脑受累; “啄木鸟”样改变:尾状核、壳核、丘脑腹外侧核团受累; “蝶翼”样改变:丘脑、壳核、苍白球受累。,诊断依据,眼科裂隙灯检查异常,可见K-F环; 血生化检查异常,血清氧化酶活性下降和(或)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下降和(或)尿铜含量增高; 典型的椎体外系神经症状; 不典型的肝、肾、胃肠道症状; 影像学检查异常; 排除其他疾病。,临床上遇到年青患者、特别是小儿出 现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慢性肝病表现,各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自身免疫检查指标阴性,影像学上有结节性肝硬化或脂肪肝时,应考虑到该病,提示进行脑CT、血清铜含量、血清铜蓝蛋白、尿铜、眼科检查等。,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