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

上传人:时光煮雨 文档编号:2111088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PTX 页数:102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原理与工艺4.ppt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油墨传递和转移的概述墨量的多少供墨系统的性能1、供墨系统的重要性传递的稳定性传递的均匀性传递的墨层厚度印刷品质量第1页/共102页2、供墨系统的类型供墨系统的类型长墨路供墨系统短墨路供墨系统胶印油墨的传递凸印油墨的传递凹印油墨的传递(照相凹版)柔印油墨的传递第2页/共102页Roland胶印机Heidelberg胶印机3、长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第3页/共102页KBA胶印机Heidelberg M600卷筒胶印机第4页/共102页4、短墨路供墨系统的结构第5页/共102页重辊重辊长墨路油墨行程:(胶印、普通凸印)第6页/共102页A给墨行程给墨行程B分配行程分配行程C转移行程转移行程AB

2、C油墨转移:指油墨从印版或橡皮布向承印物表面的转移第7页/共102页 墨墨 匀墨辊、串墨辊、匀墨辊、串墨辊、印印 承印承印 斗斗 重辊、着墨辊重辊、着墨辊 版版 物物 给墨行程给墨行程 分配行程分配行程 转移行程转移行程 油墨的传输油墨的传输 油墨的转移油墨的转移油墨油墨油墨油墨油墨油墨输墨系统:由给墨、匀墨、着墨三个部分组成的机构或装置。第8页/共102页系统组成:主要由墨斗、墨斗辊、传墨辊组成一、给墨行程1、给墨行程的组成给墨行程是指油墨从墨斗传输到匀墨辊的过程第二节 油墨的传输第9页/共102页2、给墨行程的结构墨斗辊第10页/共102页3、给墨行程的条件性能良好的给墨装置性能良好的给墨

3、装置流变特性良好的油墨流变特性良好的油墨第11页/共102页3、给墨行程的条件第12页/共102页4、给墨量的控制给墨量一般由两个参数来控制:dA、刮墨片与墨斗辊之间的间隙dB、油墨在墨斗辊上接触的弧度 假定印刷品的墨层厚度为假定印刷品的墨层厚度为,有:,有:;d cd其中:C为一常数,主要与给墨装置的结构形式、尺寸有关第13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印刷机上给墨量的多少印刷机上给墨量的多少基本通过调节基本通过调节d d的大小来控制的大小来控制d对于d而言第14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对于d而言先进的胶印机上一般整个给墨系统分成了32个墨区来分别控制每一个墨区的墨量第15页/共102

4、页5、给墨性能分析分墨区控制墨量第16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对于而言,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其大小:一个是油墨在墨斗中的高度一个是刮墨片的倾斜角度墨斗辊刮墨片1刮墨片212墨量相同墨斗辊印品墨层厚度随油墨高度的下降而下降,从而导致印刷品的密度下降。对于而言第17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墨斗容墨量对给墨量的影响应使墨斗油墨水平面保持一定高度勤加墨第18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印刷过程中一般要尽量使维持稳定现代印刷机之自动加墨系统第19页/共102页5、给墨性能分析对于油墨而言:影响给墨量的因素主要是油墨的屈服值和油墨的触变性第20页/共102页高速印刷机的墨斗常配有自动搅拌装置,帮

5、助油墨触变。经验表明:0 04.04.0 10102 2PaPa,触变指数 3.23.2,给墨顺畅。过大:大于墨斗辊旋转所产生的剪切应力,“不下墨”。过小:失去塑性,油墨流泻。过大:墨斗辊旋转所产生的剪切力不能使油墨粘度有足够的下降,“不下墨”。第21页/共102页6、轮转胶印机的给墨与单张纸胶印机的区别:与单张纸胶印机的区别:没有了传墨辊快速的墨斗辊取代了慢速的墨斗辊 连续的供墨由刮墨片完成供墨的多少供墨一般要求较多卷筒纸胶印机的速度快达15m/s,而单纸胶印机只有5m/s卷筒纸胶印机纸张稍差,而单张纸胶印机纸张质量高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第22页/共102页1、油墨分配系统组成:串墨辊:起串

6、墨作用,串动幅度0-40mm匀墨辊重 辊着墨辊串墨辊匀墨辊:起匀墨作用重 辊:增加墨辊之间的压力着墨辊:主要承担向印版供墨 靠版辊重重辊辊二、分配行程第23页/共102页1、油墨分配系统油墨分配行程的作用A、改善油墨的流动性B B、使油墨分配均匀第24页/共102页2、油墨分配系统的性能指标分配行程的匀墨性能采用匀墨系数来表示,用Kc表示。匀墨性能匀墨性能Kc等于匀墨装置中所有匀墨辊的匀墨面积总和A匀与印版面积A版之比版版版均ADAAAAcniinii11LKN:墨辊的根数Kc值越大,匀墨性能越好;值越大,匀墨性能越好;一般要求一般要求Kc3为好。为好。L:墨辊的长度;Di:第i根辊的直径;A

7、i:第i根墨辊的匀墨面积;第25页/共102页2、油墨分配系统的性能指标分配行程的着墨性能采用着墨系数来表示,用Kd表示。着墨性能设:着墨装置中所有着墨辊的着墨面积总和为A着,印版面积为A版 ,则Kd值越大,着墨性能越好;值越大,着墨性能越好;一般要求一般要求Kd1为好。为好。版版版着ADAAAAdmjjmjj11LKL:墨辊的长度;Dj:第i根辊的直径;Aj:第i根墨辊的着墨面积;M:墨辊的根数第26页/共102页2、油墨分配系统的性能指标分配行程的贮墨性能采用贮墨系数来表示,用Kg表示。贮墨性能Kg等于匀墨系数Kc与着墨系数KdKg KcKdKg的值越高,表示全部墨辊贮存的墨量越多,给墨系

8、统自动调节墨量的性能也越好,从而保证了印刷品墨色一致。第27页/共102页3、油墨分配系统中胶辊的粘弹性分配行程中的墨辊采用软硬交替排列的方式,以减轻墨辊之间的振动 导致了胶辊的粘弹性变形,形成了胶辊的内耗,使胶辊老化。墨辊间的接触压力大胶辊的温度升高墨辊的直径增大胶辊的温度升高现在的印刷机上,墨辊数量较多,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温度供墨不稳在所有的供墨辊中,串墨辊的温度升得最高,所以,串墨辊有冷却。第28页/共102页卷筒纸胶印机:一般3根着墨辊卷筒胶印机的墨辊数量多于单张纸胶印机目的:多储存墨量100-0-0型第一根着墨辊100%供墨,剩余两根起匀墨作用80-10-10型第一根着墨辊80%供墨,

9、剩余两根仅供10%,并起匀墨作用卷筒纸胶印机(新闻)有的只有2根着墨辊4、卷筒胶印机油墨的分配系统第29页/共102页1、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机理油墨在辊隙间汇合油墨开始分裂,在墨层内部形成“空核”“空核”逐渐长大形成“空洞”“空洞”形成的同时,油墨也被拉成丝丝最终油墨断裂,分成三部分从机理上看:一部分油墨仍保留在上一根墨辊上;另一部分油墨则传递到下一墨辊上;还有一部分油墨则形成“墨雾”。第三节 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第30页/共102页2、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ABABA辊辊B辊辊设:有A、B两辊,在理想的辊压状态下:则有:ABAB1/2(AB)注意:我们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理想状态即第31页/共

10、102页油墨分裂率(条件:a+b=c+d)badf给墨辊受墨辊BAdbcd在适当的压力下,墨辊间的油墨分裂处于稳定状态,任何墨辊间的油墨分裂率f=0.5;即分离在两个墨辊上的墨层厚度相同。c=d=(a+b)/2第32页/共102页2、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印版滚筒传墨辊传墨辊76542310100a0设:供给印品上的墨量为100a,印版残余墨量为076100a61/2(75)51/2(64)41/2(52)31/2(40100a)21/2(31)11/2(20)0100a1/2(31)第33页/共102页2、油墨在墨辊间的分配印版滚筒印版滚筒传墨辊传墨辊76542310100a01050a2010

11、0a30150a40200a50300a60400a70500a供墨系统从上到下,各墨辊上的墨量逐渐减少7=0+500a 第34页/共102页 着墨率:把每根着墨辊向印版提供的墨量与所有着墨辊向印版提供的墨量之比,称为着墨率%50%10010001A%50%10010010010B对四根着墨辊,A组43.3%,B组6.7%第35页/共102页从墨斗辊到着墨辊,墨量逐渐减少印刷过程中要减少停机次数印版滚筒传墨辊76542310100a0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印机在工作状态下,即合压状态从墨斗辊到着墨辊,墨量相同印机在非工作状态下,即离压状态第36页/共102页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墨辊的

12、排列方式不同,油墨的分配不同第37页/共102页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A10 125a/3B10275a/3A20250a/3B20100a(a)传输系统A10 25aB1075aA2050aB20100a(b)传输系统第38页/共102页a、着墨辊的压力调整着墨辊的问题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第39页/共102页着墨辊着墨辊印版开槽印版开槽着墨辊的问题b、着墨辊与印版开槽的碰撞,引起墨辊的振动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第40页/共102页着墨辊的问题c、容易引起鬼影故障印刷方向着墨辊周长实际需要图文实际需要实地出现的鬼影现象3、油墨在分配行程中的问题第41页/共102页4 4、输墨装置

13、工作状态分析、输墨装置工作状态分析若印版上的墨层厚度为,由印版转移到纸张上的墨层厚度是0,则油墨传输系数被定义为:)21()31()1()21();1(1;23312211000第42页/共102页 上式表明,输墨装置第i环节上的油墨层的平均厚度icp按上图(b)所示的直线规律变化。即印刷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墨装置供给印版的墨量和转移到纸张上的墨量处于平衡,获得墨色均一的印张。0033221111)1(8373)1(1(63)1(i:i)()(i)(iiiiii环节上的墨层差值是输墨装置是第的墨层差值是传输链中每一个环节上第43页/共102页 印刷中途改变供墨量或开始印刷时,此时输墨装置转移到纸

14、张上的墨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假定在0内向纸张上转移了0的墨层,它在稳定状态下相当于在印张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墨层厚度0,总的供墨量增加了l。在任意时间tx内,在输墨装置第根匀墨辊和串墨辊上,经过母线单位长度的单位体积的即时墨量Vx等于 在相应于印版滚筒旋转一周(N1)的t过程中,其值等于所供给的油墨和转移到长度为D纸张上的油墨体积之差,即 )5.0(1)5.0(1)(5.093)103()103(;)5.0(10110ii,)(。ididdVxixixcpixcpixcpixininiixcpixix即算得到的求墨层总厚度的一半计的值是按公式即时平均墨量根墨辊的直径和其上的是第

15、式中的)(0 00 0 xxxDDDV第44页/共102页 N为印刷过渡持续的时间)173(;21ln1:163,0 02,0 01)163(;0 00 0ln1,11000 0ln0010 00153)153(;1)0 0(1431231)143(;0133,)5.0(11)5.0(10103 00)133(;00)123()123();0 0(1BN)(xxB:NniiAidDBNniiAidDxxNdNniiAidDxxd:,)(niiAidxD:,)()(niiAidxdxdV:)(cpicpinicpicpidxdxdV:),(,dNxdxdxdVdNxdV,。tNxDdNxdVNx

16、V:,N式为则令则有令并进行积分得式的变量分开将则式相等式和因式变为则令则有下列关系利用公式的平均值取厚度区间内若在另外内印版滚筒的转数是在时间式中的得到时趋向极限当第45页/共102页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印刷中途应尽量减少停印次数。此外,采用短墨路输墨装置,可以缩短停印后重新印刷,达到油墨转移稳定状态的时间 图3-15新式短墨路输墨系统 第46页/共102页 结论:(1)各辊间墨分裂是以一定分裂率出现.(2)墨层厚度依照墨辊传墨顺序,墨膜厚度出现递减.只有在印刷过程中存在这个梯度,非印刷状态辊 上墨量趋于平衡.(3)对于两根着墨辊的着墨辊系,第一组为向印版供 墨,第二组的功能就是将墨进一步碾

17、匀,弥补缺陷.第47页/共102页第四节第四节 油墨的附着油墨的附着 油墨在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上的附着,主要依靠所谓“机械投锚效应”和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 一、“机械投锚效应”与二次结合力 1、投锚效应:承印材料表面凹凸,空隙2、二次结合力: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化学键,也叫一次结合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分子的二次结合力,二次结合力要比一次结合力弱。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第48页/共102页图3-16分子间的二次作用力 第49页/共102页 二、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二、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胶料、填料等 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既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

18、也靠油墨在纸张上的机械投锚效应 纸张为高能表面能吸附低能的油墨 松香分子结构 甘油三酸酯结构式 第50页/共102页三、油墨在金属箔和高聚物薄膜上的附着金属是平滑度很高,油墨的附着只能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没有机械投锚效应。金属表面是高能表面,能较好附着油墨 聚合物薄膜材料,油墨的附着只能靠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高聚物的表面是低能表面。油墨能否很好地附着,取决于高聚物表面的能量。图3-17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第51页/共102页第五节第五节 油墨转移过程的动力分油墨转移过程的动力分析析 一、油墨转移的力学模型一、油墨转移的力学模型hh0 x22Rdp/dx=p(d2u/dy2式中,p代表墨流中任一

19、点的压力(单位Pa),u表示该点沿x方向的速度(m/s),是油墨的塑性粘度(单位P)。如果仅考虑p随x的变化规律,且认为u与x无关而仅为y的函数,则式可写成 墨流中的压力p、速度、剪切速率D的解析表示。将式逐次积分,得剪切速率D和速度u 2002/022212212211uhyyxpuhdyydyxpduhyxpyuDdyxpyudyuxppyypuUpyhpDp主要是指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整个过程图3-18油墨转移的力学模型 22yuxpp第52页/共102页iiiiiipxxppppphhphhPhxhxQRhxtgRhxtghRhxhxhQuhpdxRxhQRxhudpRxhhhQh

20、uxphuhxpQdyudyhyyxpudy:,QQudyii 22220101000320220203230020022223232/2/122/12612121;代入上式则将积分上式则为墨流的流量第53页/共102页印版与压印滚筒接触面的压力分布印版与纸张间隙墨流的速度分析 第54页/共102页二、油墨粘度的变化粘主要比在中心线处的小10%。印版与纸张间隙墨流的粘度变化(1)印版与纸张间隙墨流的粘度变化印版与纸张间隙墨流的粘度变化(2)第55页/共102页三、墨流的分裂和转移极性连结料和非极性连结料,核发生的几率是不相同的,非极性的聚丁烯和颜料之间的界面张力小,空洞在纸张方向产生的几率多,

21、墨膜分裂后,留在纸张上的油墨量就少 空洞由(1)(2)(3)(4)渐渐成长,至(4)时形成墨丝 第56页/共102页 印刷速度增加,空洞发生的数量随之增加,但由于空洞生长的时间变短,各个空洞的成长度变小,故在油墨转移层中,没有向版面方向(低粘度方向)充分成长的机会,使油墨层在靠近纸张的方向分裂,以致油墨转移率下降。表面粗糙的纸张,连结料被过滤的油墨层增厚,空洞在此范围内发生的几率大为增加,所以自由墨量在靠近纸张的部位分裂,油墨转移主下降,因此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刷压力、油墨种类、机器型号),粗糙度大的新闻纸比平滑度高的铜版纸,印刷墨色浅淡 第57页/共102页 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影响油墨转移

22、的因素一.承印材料与油墨转移二.印版与油墨转移三.机器结构与油墨转移四.印速与油墨转移五.印压与油墨转移六.流动性与油墨转移第58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一、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油墨转移率油墨转移率是转移墨量 y 与印版墨量x的比值,用f 表示fy/x100%第六节 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方程:描述油墨从印版或橡皮不向承印物表面所转移油墨量的关系方程式。第59页/共102页第六节 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方程:描述油墨从印版或橡皮不向承印物表面所转移油墨量的关系方程式。1、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油墨转移率油墨转移率是转移墨量 y 与印版墨量x的比值,用f 表示2mgx-印前印版上

23、单位面积的油墨量2mgy-印后承印物上单位面积的油墨量一、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第60页/共102页fy/x100%转移率曲线CABA-理论转移B-塑料薄膜,金属箔C-纸等吸收性材料xy/x第61页/共102页油墨转移系数油墨转移系数是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剩余墨量xy的比值,用e表示ey/(x-y)100%xyA BA:理想B:实际第62页/共102页xy1yA辊辊B辊辊2、油墨转移量的分析在理想情况下:在理想情况下:f50%即:y1/2x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没有考虑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和印刷的条件第63页/共102页3、墨量的测定与印刷适性试验机AIC 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结构图型印刷适性试验

24、机结构图 第64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二、WF油墨转移方程油墨转移方程是美国人沃尔克和费茨科于1955年提出的设:单位面积的纸面上与油墨接触的面积为F(x),则0 0F(x)F(x)1 1设:油墨接触的纸面的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墨量为Y(x)单位面积的纸面上得到的转移墨量为y(x),则 y(x)y(x)F(x)F(x)Y(x)Y(x)机械投锚的油墨量油墨二次分裂的墨量第65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x油墨油墨纸张纸张x-b(x)印版滚筒印版滚筒压印滚筒压印滚筒b(x)f x-b(x)y(x)假定:填入纸张凹陷处的最大墨量值为b b 但实际印刷过程中不可能获得b b值墨量假定

25、:实际印刷中填入纸张凹陷处的最大墨量b值与系数(x)(x)有关则有:实际印刷中填入纸张凹陷处的墨量为:b(x)b(x)其中:(x)的范围为0,1印版上剩余自由墨量为:x xb(x)b(x)假定:自由墨量分裂的系数为f,则f是一个小于1的比例系数二次分裂的墨量为:f f x-b(x)x-b(x)第66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通过上面的分析,油墨转移方程为:y(x)=F(x)b(x)fx-b(x)第67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确定F(x),F(x)是x的函数经验:经验:F(x)对对x的变化率与的变化率与1-F(x)成正比,有:成正比,有:1)(00)(,1)(;00)(0;

26、)(1)(1)(xF,XxFexFCxFx,CCkxxFxFkdxxdFkx且区间上连续单调增函数在有:则时当为积分常数其中积分上式得:第68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建立下面确定(x),(x)是x的函数经验:(x)对x的变化率与1-(x)成正比,同时(x)与b成反比,因此有:,x,XxexCx,x,CCbxx;bxdxxdbx1)(00)(1)(00)(0;)(11;)(1)(且数区间上的连续单调增函是在则有:故时当为积分常数式中积分上式得:式中比例系数假定为)1()1()1()(/bxbxkxebxfebexy故有:第69页/共102页2、油墨转移方程中参数的含义油墨转移方程中三个参

27、数,分别为:b b、ff、k k,其含义分别为:b值:是指纸张表面凹陷处在印刷瞬间可能填入的极值墨量影响因素:凹孔的几率、油墨的粘度、印刷的压力和速度f值:是指自由墨量的分裂率影响因素:油墨的流变特性k值:是间接指印刷中油墨与纸张表面接触的平服程度,也指纸张的印刷平滑度影响因素:纸张的平滑度、油墨的粘度、印刷的压力和速度第70页/共102页3、油墨转移方程中参数的赋值假定:供给印版表面的墨量x足够大)1()1()1()(/bxbxkxebxfebexy近似为近似为0近似为近似为0y(x)=fxb(1f)f为线性方程的斜率为线性方程的斜率b也可计算出来也可计算出来通过给定的通过给定的x,y值,代

28、入方程也可计算出值,代入方程也可计算出k值值y(x)=b+f(x-b)=fx+b(1-f)第71页/共102页xyI 则:f=s设斜率为s截距为IsIfIb11代入方程:b=I/1-tg ftg。第72页/共102页)1()1(/1bxbxkxebxfebe取对数:)()1(1ln3026.2bxbxbebxfebyxk三角形形心法)1()1(1bxbxkxebxebeyf第73页/共102页印版墨量印版墨量x和转移墨量和转移墨量y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墨量 x(g/m2)0.300 0.545 0.792 0.985 1.260 1.545 2.120 3.

29、220 5.680 9.050 12.250 y(g/m2)0.103 0.270 0.441 0.561 0.736 0.894 1.200 1.720 0.810 4.300 5.700 实测的印版墨量x和转移墨量y的数据如表所列。试依据表中所给数据,用线性油墨转移方程的方法,给参数b、f、k赋值。解:如果依据表中所给数据拟合出油墨转移曲线如图所示,则从中可以看出,在第8组x、y数据之后,y-x曲线很接近于一条直线了。以表中第10、11组x、y数据列直线方程,则有(y-4.30)/(x-9.05)=(5.70-4.30)/(12.25-9.05)即 y0.44x0.34直线的斜率为tg0.

30、44,2348,截距I0.34。代入前二式得 f0.44如果以所得的b、f数据和表中的前3组x、y数据代入式,可算得k1、k2、k3三个数据,取k1、k2、k3的平均值表示参数k k=(k1+k2+k3)/3=(1.55+1.83+1.72)/3=1.70(m2/g)()1(1ln3026.2bxbxbebxfebyxk第74页/共102页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量曲线 参数参数b、f、k赋值的数值方法赋值的数值方法见书68-71(略)第75页/共102页1、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的原因三、WF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1()1()1()(/bxbxkxebxfebexyy(x)=F(x)b(x)fx-b

31、(x)WF油墨转移方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油墨转移方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对F(x)和(x)变化的规律的假设所包含的因素较少对F(x)和(x)变化的规律的假设比较简单y(x)F(x)Y(x)第76页/共102页2、油墨转移方程中对F(x)的指数修正F(x)对x的变化率不仅与1-F(x)成正比F(x)对x的变化率还应与印版的供墨量x成正比 xFxadxxdF12)(2式中:式中:a为比例常数为比例常数第77页/共102页2、油墨转移方程中对F(x)F(x)的指数修正 221)(00)(0)(1ln12)(222xaexFcxFxcxaxFxFxadxxdF时,当式中:参数a表示单位重量油墨覆盖纸

32、张面积的能力不仅与纸张的平滑度有关,而且还与纸张对油墨的吸 收性有关)1()1()1()()()(22bxbxxaebxfebexYxFxy第78页/共102页2、油墨转移方程中对F(x)的指数修正参数a的测定:方法一:方法一:a为覆盖为覆盖1m2纸面所需最低油墨重量的倒数纸面所需最低油墨重量的倒数方法二: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方法二: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axeeamaxmax1a 在在 0.2-1 之间之间a=(Vmax+1)/(VmaxXmax)对应于Vmax值的印版上的墨量油墨转移系数曲线的最大值第79页/共102页(1)概率分布方程xxxdexFlg2)(lg)(lg21)(lg2212

33、31.铜版纸2.胶版纸3.新闻纸00.01lgx0.11.0F(s)3、对、对F(x)的概率分布修正法的概率分布修正法对数概率坐标系中的对数概率坐标系中的F-x关系曲线关系曲线 第80页/共102页第81页/共102页由概率论可知:F=0.5时所对应的lgx值为数学期望u F=0.8413时对应lgx的数学期望加均方差则:)lg(lglglgxxxxx将F关于lgx的函数式变为关于x的函数值,则:dxxeexFxx02)(lglg21)(22dxexexx222)(lg012lg第82页/共102页在直角坐标系中:F(x)所表示的曲线 kxexF1)(故由此得到接触面积比为对数正态分布所确定的

34、油墨转移方程为:)1()1(12lg)()()(2)(lg022bxbxxxebxfebdxexexYxFxyF 平滑的纸张 1 粗糙的纸张 其中:.b.f四个参数.而可在对数坐标系中F(lgx)的曲线中确定,b.f的赋值就容易了.第83页/共102页(2)油墨覆盖阻力:F与x的变化规律与纸面的未接触墨的空白部分成正比。)1(1FdxdF积分:0000)1()1(11)1(1dxFdxFdxFdFF(x)x第84页/共102页x的概率密度将F(x)对x求导,得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222)(lg2lg)()(xexexFx0)1(dxFa0000)()1()1(dxxxxdFFxdFx)lg

35、2()lg(21lg2)(lg02222102lgeeexeedxee知.,可求a,以前的K是根据假设求得的,计算复杂,误差大.故该方程具有实际意 义,精 度 高.第85页/共102页一种胶版纸的一种胶版纸的x与与F实测数据实测数据 x()0.36 0.39 0.66 0.78 1.38 1.69 2.34 2.98 3.32 4.45 5.15 5.77 F 0.020 0.065 0.081 0.199 0.426 0.549 0.811 0.865 0.928 0.958 0.977 0.972 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角坐标系中的F(x)-x曲曲线线试依据表提供的x和F的数据,图给出的F-x曲

36、线,求方程的参数、和。解:图给出的对数概率坐标系中的F-x拟合曲线是一条直线;找出该直线上与F(x)0.5对应的X1.42,与F(x)0.8134对应的x2.78,将x、x代入(4-39)式和(4-40)式,算出和,再将、值代入(4-41)式,计算。=lgx=lg1.42=0.152=lg(x/x)=lg(2.78/1.42)=0.292=e/lge+(1/2)(/lge)2=1.96(m)1()1(12lg)()()(2)(lg022bxbxxxebxfebdxexexYxFxy第86页/共102页油墨转移方程解释实际生产中的因素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承印材料对油墨转移率的

37、影响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印刷速度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印版类型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印刷机的类型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印版的图文结构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环境的温湿度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四、WF油墨转移方程的应用第87页/共102页1、承印材料的影响、承印材料的影响当x时,f 迅速上升到最大值。当f达到最大值时,x,油墨铺展,f 迅速下降。第88页/共102页1、承印材料的影响、承印材料的影响第89页/共102页1、承印材料的影、承印材料的影响响第90页/共102页第91页/共102页第92页/共102页不同印刷压力下的油墨转移率曲线不同印刷压力下的油墨转移率曲线 第93页/共102页油墨转移率油墨转移率

38、f与印刷速度与印刷速度的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第94页/共102页二.转移方程的应用1.计算油墨的转移系数yxye2.计算油墨的转移率)1()1(1bxbxkxebxfebxexyf第95页/共102页第七节考虑纸面形状的油墨转方第七节考虑纸面形状的油墨转方程程 建立WF油墨转移方程的数学模型中,没有考虑纸张表面的形状。这导致该方程应用上有局限性 y1=y凸+y凹=a(x-x)+f1(1-a)(x-x)=(a+f1-af1)(x-x)(a)第96页/共102页纸面形状和凹坑形状的数学模型纸面形状和凹坑形状的数学模型图油墨转移中的墨量分配图油墨转移中的墨量分配(a)印版墨量较小的情形(b)印版墨量较

39、大的情形第97页/共102页印版墨量x较小时,纸面凹坑未填满油墨。设印版墨量x中有一部分墨量x附着在印版上不能进行转移,则印版与纸面间的自由墨量为x-x。x-x中有一部分墨量y1在压印过程中转移到纸面上。y1是印版墨量较小条件下的转移墨量,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墨量y凸是渗入凸台毛细管中固着的;另一部分墨量y凹是填入凹坑存留的,得)(11;111111axxfafaxxafxxayy:yxxafyxxayyyy凹凸凹凸凹凸则)(13232322bxxfcfbfcfbxxcfcfby。,x则纸面内凹坑填满较大时印版墨量第98页/共102页当油墨恰好填纸纸面凹坑时,油墨转移率达到最大值fm,与之相

40、应的印版墨量为xm,因此,(4-42)式在xxfm条件下成立,(4-43)式在xxfm条件下成立。上述二式是考虑了纸面形状影响的油墨转移方程。)434(138.21)424(1805.1);(138.2)(1805.1333222313231xxfcfbfyxxacfxxay:a、c、dffcxxaff式得式代入将第99页/共102页凹版印刷中的x较大,可用极平滑、吸收性极低的承印材料,通过实验测得,平版或凸版印刷中的x较小,忽略不计,则(4-42)和(4-43)式简化为:)454(xx,xf+)cf2.138+)(bf-(1y 44)-(4xx,x)a-(11.805+x aymmf3332f2231cf3322223138.21)()(444)(1085.1:444、f、cbcIIdbI:ffxxxxyxxya:)(eexayxafc,)(、yxlllfffffffffmmmmmmmmm于是可以确定斜率从而可得得式再代入将得式代入将第100页/共102页 油墨转移方程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形成了一个从建立数学模型到赋值求解的油墨转移数量分析的方法。第二,相当准确地给出了转移墨量与印版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三,方程参数的赋值与分析,将油墨转移的关系与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联系起来,使油墨转移方程更具有实用价值。第101页/共10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02页/共10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