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1469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古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诗(6)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早秋(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注】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分)(2)指出“宋玉悲”在诗

2、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分)答案:(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2分)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2分)(2)身世飘零之若。光阴蹉跎之叹。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答出任意三条得三分)(2)借景抒情或者用典。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 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3、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4分)运用了对比手法,“下”“收”,“沉”“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不堪一击的这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2)(4分)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

4、可谓义正辞严。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 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 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 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 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此诗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燕子的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请就后三联作简要分析。答案:本诗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作者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1分)作者运用想像和拟人等手法描绘了燕子的疑惑不解,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和多情眷恋。(3分)诗歌既有燕怜人,又有人怜燕,人燕浑然一体。凄楚悲怆,感人肺腑。(1分) 说明:对诗句具体分

5、析,只要能包含上述内容的,一样给分。附诗歌内容鉴赏:作者写燕子,先描写燕子冬去春来,忙于衔泥筑巢,点明了诗人留滞湖湘,以舟为家;颔联运用想像和拟人描绘一只疑惑的燕子,通过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凄然而又疑惑地看着自己,写出了作者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颈联描绘的是燕子的居无定所、天涯飘荡,诗人对燕子的悲悯,实际上是对自己漂泊处境的自怜自惜。尾联描写燕子的多情:小燕子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翩然飞来,暂歇船樯,它不忍离去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诗人老泪纵横。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写出了作者生活的凄惨。本诗句句咏燕,但是又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

6、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燕子实际上就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4. 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墨 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白 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这两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3分)2.这两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请作具体分析.(4分)3.从两首诗艺术手法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5分)答案: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两点1分 三点2分 四点3分)2.作者用只求“清气”、“清香”充塞天地之间,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志趣。(每问2分)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

7、法,用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形象鲜明生动。5.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分析。答案: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

8、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2分)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2分)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地点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情景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马 嵬清袁 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

9、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

10、析。(4分)答: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本题4分。答出表达技巧1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

11、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飐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1)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4分)(2)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4分) 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

12、2分);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2分)。 (2)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l:场作铺垫)。白诗后两句采用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或“动作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登拟岘台陆游层台缥渺压城堙,倚仗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1)此诗颔联中的“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答:(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4分)答:答案:(1)“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滤一空,心灵进入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2)颈联写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尾联表达诗人心醉美景,浑然忘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临拟岘台的所见所感,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深深地陶醉于浩荡春意的心旷神怡之感与冲淡平和的心境。10.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

14、】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1诗人以 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又以 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2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衬托;比喻(2分)2.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1分),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种明净纯澈的意境(1分)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猩猩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1分)jb1000 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