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2019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宗白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印 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会徽印记中的字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 无尽的遐思,具有多种理解和阐释的可能: 1、印信中的篆字似一“文”字。它代表着一个有 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的中国。2、印信中的篆字又 似一“京”字。它代表有三千余年悠远建城史而又 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3、一个向前奔跑、舞动 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 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相结合,充满了动感。4、 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 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 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 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1.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里的虚实。 2.

2、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掌握其用法。 3.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文中例子体会作 者所阐述的道理。 4.触类旁通,用课文中的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学习目的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 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 、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在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 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 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 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 文集美学散步、艺境 等。 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作 者 介 绍 阅读步骤:阅读步骤: 1 1、浏览:整体把握,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浏览:整体把握,本文主

3、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2 2、速读: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速读: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3 3、精读:(精读:(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们在 文中的作用。 )思考:)思考: (1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2 2)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谈龙录中三人对诗的看法 (3 3)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艺术包 括哪些方面?论述重点在哪里? 主要观点 中国的艺术表现有虚实结合、虚 实相生的特点。 中国艺术

4、包括诗歌、戏曲、 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 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2 2、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一(1-6)提出文章观点,即全、粹统一,虚实结 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7-1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 结合,虚实相生. 三(13-14)主要说明中国书法、建筑等多种 艺术里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出 来,展示虚灵的空间的. (1 1)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 句话点明?如何理解?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意思是,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现生 活,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

5、就不能称之为美。 所阐释的观点是:“全”“粹”结合才 能形成艺术美。 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它 们在文中的作用。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意思是:去粗存精。 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 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读第5段引文,领会大意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 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 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 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 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 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 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 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 :“神龙屈伸变化

6、,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 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 ,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 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 说了!” 洪升、王士稹、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 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 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半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稹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 ,或只在云中露出一鳞半爪,根本看不到 全体,所以只要画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 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说 ,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龙才去画龙的一鳞半 爪,而画一鳞半爪也正是要反映龙的全体 。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三人观点的评 述提

7、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 重全面、忽略粹:自然主义; 王士稹 重一鳞半爪(粹)、忽视全体: 形式主义; 赵执信 指出一鳞半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 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现实主义 。 作者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 证的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 的典型化。 典型普遍 所阐释的观点 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 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 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 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 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 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 条完整的龙在。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 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

8、出来,实在 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 ,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 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 境界。 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 空间的方法。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 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 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戾:l, 违背,违反; 赘疣:zhu yu,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书法 诗歌 建筑 戏剧 绘画 音乐 舞蹈 印章 要 求 虚 实 (粹):去粗存精 (全):丰富全面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拓展:拓展: (4 4)作者选取哪些艺术阐述虚实)作者选取哪些艺

9、术阐述虚实 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相生、虚实结合的关系? 绘画:在空虚的背景上突出、集中 的表现人物或景物的行动姿态,删略背 景的刻画。 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与戏曲 的虚实结合 汉石刻人物画 二桃杀三士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只突出地表现了 三个人物的行动姿态,而完全没有背景的刻画。 而群臣竟相观看、议论纷纷的情景则宛然可见。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治子。 这三名勇士力大无比,英勇善战,为齐景公立下过许多战功。有次 齐国宰相晏婴从他们身旁经过时,这三个人没有站起来迎接,晏婴 就对他们的失礼耿耿于怀,就在齐景公面前说这三个人有谋反之心 ,必须杀掉他们国家才能

10、平安。齐景公对晏婴言听计从,却担心万 一杀不了他们反被他们所害。晏婴于是献计于齐景公:以齐景公的 名义奖赏三名勇士两个桃子,请他们自报战功,然后按功劳大小分 吃桃子。 公孙接说:“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 我这样功劳,应该可以吃桃子。”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田开 疆说:“我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一个桃 子。”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 黄河,大鳖咬住马,把车拖到了河的中间,是我抓住那大鳖,将它 杀死了,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应该有一个桃子的奖赏! 你们两个人为什么把桃子独占了去,是瞧不起我吗!”说罢生气地 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

11、疆见了放下桃子说:“我们的勇敢赶不上 你,功劳也不及你,拿桃子也不谦让,哪里还有兄弟情义,真是贪 婪啊;真是再没有颜容面对兄弟了。”于是,他们二人都放下了桃 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 ,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 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不敢跟随兄弟去死,这是无勇。”他 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也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 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按照勇士的葬礼埋 葬了他们。 后人有的说晏婴有计谋,两个桃子就除去了政敌。晏婴的计谋 也有失算之处:他本来想着要三个人互相残杀,结果三个人却死于 义气,在历史上

12、留下一段侠肝义胆。那个齐景公也是个笨蛋,听信 馋言把自己三个不可多得的大将置于死地,齐景公这样的笨蛋当国 君就是一国人民的不幸。 欣赏下面的绘画,了解有关的内容: “八大山人(清初画家朱耷)画一条生动的 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八大山人笔下的鸟 在空虚的背景上集中突出要表现人物或 景物的行动姿态,删略背景的刻画。 活泼的小虾 在清澈的“水” 中游动戏乐。 画面灵空,气韵 生动,背景虽 不着一笔一墨 ,却使人产生 虾儿将跃出画 面,潜游别处 的感觉。 (1)观察下面两幅中国画,结合课文的观点说 说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徐悲鸿八骏图 八大山人的中国画(花、石、游鱼) 按照虚实相

13、生的要求请你画画按照虚实相生的要求请你画画: : 1. 1.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归去马蹄香 2. 2. 深山藏古寺深山藏古寺 3. 3.蛙声十里出清泉蛙声十里出清泉 请你画画: 踏 花 归 去 马 蹄 香 (2)请再举一些有关绘画中虚实相结合的成功 的例子。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 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 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 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 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 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 山的深处。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如蛙声十里出山泉 ,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 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 十里之外听得见

14、青蛙的鸣 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 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 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 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 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 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 像得出了。 戏曲:舞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 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 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 与戏曲的虚实结合 舞台表演 水斗 “戏曲的布景是在 演员身上”。戏剧 舞台上一般不设置 逼真布景(水), 由演员用一两个洗 练而又典型的姿势 、舞蹈动作显示虚 灵的空间(水) (3)观察我国台湾1992年发行的中国戏剧邮 票,分析舞台上虚实结合的特点。 舞台上的虚实结合 “飞 白 ”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

15、,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 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 “飞白“。 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 ,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 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 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 ,间或具有装饰美。 4.中国的书法贯穿舞蹈精神,怎么理解? 提示:注意揣摩其笔锋、笔势与剑法的关系。 套 色 剪 纸 中国艺术的共同特征是 什么? 提示:贯穿着舞蹈精神, 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 间。 再看看诗歌中的再看看诗歌中的“ “实实” ” 在诗歌中,在诗歌中,“ “实实” ”是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实事、实境。 例

16、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虞美人中的虞美人中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 ”;念奴娇;念奴娇 赤赤 壁怀古中上阙的壁怀古中上阙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 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 “寒蝉凄切,对长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等。 诗歌中的诗歌中的“ “虚虚” ”与与“ “实实” ” 诗歌中的诗歌中的“ “虚虚” ”。 诗歌的诗歌的“ “虚虚”

17、”, 是指诗中是指诗中想象的部分想象的部分。即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即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 诗歌中的诗歌中的“ “虚虚” ”包括以下三类:包括以下三类: 1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 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 是一个虚象。是一个虚象。 2 2、已逝之景之境。、已逝之景之境。例如李煜虞美人中例如李煜虞美人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雕

18、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只是朱颜改” ”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再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灰飞烟灭。” ” 3 3、设想的未来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虚实相生虚实相生” ”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 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

19、大丰 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 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有时是相反相成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 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 “春风十春风十 里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 “尽荠麦青尽荠麦青 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 明的图景,寄

20、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形成形成渲染烘托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候馆梅残,溪桥 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行人” ”的的 离愁别

21、绪。下阙写虚。通过设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 “行人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 行人行人”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柳永雨霖铃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柳永雨霖铃 古代诗歌赏析(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这首散曲通过四组具有 特定意象的实景描写(实),表现 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孤独寂寞的情怀 (虚)。这是化实为虚。 古代诗歌赏析(二)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 李煜虞美人 把“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 ,多而不变的愁绪被形容得淋漓尽致 。这一手法是一种化虚为实的手法, 即作者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 变无形为有形。 古代诗歌赏析(三)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赏析: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抒发了诗人心中的万千愁绪,表现 了对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1)课文指出,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表现方式,同中 国诗中的意境相通。试看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 的意境,在处理虚与实的表现方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写的是实景,语语如 在眼前;

23、由实见虚,把景物与 心胸打成一片,从视 野的开阔,可以想见 抱负和气度的远大。 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 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 贾岛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四句看似皆实,其实后两 句实则虚言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 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 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这也是由 实见虚,虚实结合。 这两首诗都是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 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 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拓展性学习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