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2562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20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炯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陈炯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陈炯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炯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炯明研究.doc(2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陈炯明研究陈炯明研究作 者:陈定炎二一年四月 初版这些西南护法时期的战争,也就是南北政争第207页目录一.有关联省自治1.漫谈联省自治与统一中国(1)统一不是集权(2)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3)两个政治观念的冲突(4)地方自治的必要(5)切莫误用民族主义2.孙中山与联省自治3.吴佩孚与联省自治4.民间促进制订国宪运动5.北京政府制订国宪活动6.各省制订省宪运动(1)湖南省宪(2)浙江省宪(3)广东省宪(4)四川省宪(5)其他各省制宪活动7.知识分子的论辩8.陈炯明与章炳麟9.陈炯明与唐继尧10.陈炯明与段祺瑞11.陈炯明与陈独秀12.联省自治与美国舆论13.联省自治与英国政府二.维新立宪,辛亥

2、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14.陈炯明的仪态15.早年革命思想与活动16.陈炯明与维新立宪17.禁赌运动与“可”议员18.陈炯明与辛亥革命(1)庚戌新军之役(2)可报的创刊(3)辛亥黄花岗起义(4)支那暗杀团(5)辛亥广东光复19.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1)安那其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实验(4)安那其与联邦(5)结语20.陈炯明与二次革命(1)第一次讨袁之役(2)亡命南洋(3)第二次讨袁之役21.陈炯明与黄兴22.陈炯明与粤军(1)循军的诞生和解散辛亥惠州起义(2)第一次讨袁之役(3)共和军的成立与解散第二次讨袁之役(4)粤军正式成立援闽护法(5)粤军回粤之役(6)援桂之役(7)通电

3、请孙下野(8)六一六事件(一)总统府之战(二)镇压民军(三)粤北战役(9)与孙军相持的局面(一)孙中山炮轰惠州城(二)闽南战役(三)广州近郊之役(10)两次汕头会议(11)第一次东江战役(12)第二次东江战役粤军的解散23.闽星发刊词24.列宁派来代表25.陈炯明与宗教信仰三.广东建设,致公党活动26.广东实施地方自治(1)县自治条例(2)民选县长(3)民选县议员27.模范省的建设(1)司法独立(2)整顿财政(3)禁赌禁烟(4)裁兵减政(5)实业交通(6)革新警政28.广东教育改革(1)独立教育行政与经费(2)普及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与社会教育(5)杜威的影响(6)结语29.陈炯明与杜

4、威30.集体谈判与工会的勃兴31.调解香港海员工潮32.创设农会的实验33.陈炯明与中国致公党34.先安内而后攘外的策略35.与日本人接触36.万国联邦的理想四.与孙中山之争37.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恩怨(1)革命同志(2)精诚合作(3)分道扬镳(4)救孙一命的后果(5)结语38.六一六事件真相(1)事件的起因(2)调停经过(3)孙中山离粤实情39.孙中山炮轰广州市40.陈炯明与六一六事件41.六一六事件的影响(1)联省自治运动的挫折(2)“旧道德死尸的复活”(3)联俄容共的开始42.两个广州市(1)陈炯明主政的广州市(19201922)(2)孙中山主政的广州市(19231924)(一)“顺我者生

5、,逆我者亡”(二)“以党治国”(三)愚民手段(四)结语43.各方调和经过44.吴稚晖的一封信(1)前言(2)谁是能担任救国的人物?志愿,能力与时代性的问题。(3)军阀,官僚,政客,学者,国民(4)党人的时代性(5)孙中山,陈炯明,汪精卫(6)装扮式的首领(7)列宁的启示(8)不可蹈太平天国的覆辙(9)孙文,陈炯明,吴佩孚(10)联省自治早晚终要实行于中国(11)舆论与澄清中原(12)结语45.覆吴稚晖函46.汕头的十四封信五.有关孙中山与国民党47.变质的国民党48.漫谈党化教育49.漫谈三民主义(1)民权主义(2)民生主义(3)民族主义(4)均权主义50.两个孙中山(1)海外宣传革命时期(2

6、)执政时期(3)在野时期51.孙中山的暗杀手段(1)邓铿(2)陈达生(3)陈永善(4)关国雄(5)程璧光52.广州西关商团血案(1)事件起因(2)领事团的警告(3)血案的真相(4)孙中山离粤北上53.粤人逐孙运动54.丧权密约(1)倒袁时期的密件(2)与美商签订合同(3)联德俄密件(4)“日华林矿工业社”密约(5)外蒙问题55.苏援孙,冯真相(1)苏俄操控孙文政府(2)鲍罗廷的军务会议(3)苏俄在华(广东除外)六月经费预算(1925年10月1日至1926年4月1日)(4)苏俄供给军费军械密件(5)广东经费(6)冯,胡代表团在莫斯科(7)俄利用孙,冯瓜分中国阴谋(8)西北计划56.俄援与英美对华

7、政策六.参考书目(1)中文报纸(2)英文资料(3)政府档案(4)陈炯明的著作,年谱,和荣哀录等(5)回忆录类(6)其他参考书籍中国统一刍议题辞 章炳麟第一章 理论第二章 办法第一节 统一方案(甲)纲领有四统一国军建立联治解决财政恢复主权(乙)程序有二联立事实的中央政府产生合法的中央联治政府(丙)协约大纲中央统一政府组织大纲草案第二节 南北妥协运动第三节 外交赞助运动第四节 舆论一致运动第三章 忠告陈炯明言论摘要清末谘议局议员(19091911)、辛亥革命与民初主粤(19111913)讨袁时期(19131916)、护法与五四运动时期(19171920)再度主粤(19201923)、退居粤东(19

8、231925)、香港组党(19261933)一.有关联省自治1.漫谈联省自治与统一中国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勃兴的联邦政治思潮,和在二十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今代中国人民(包括政治领导者)知道的已不多,知道的也常误解为在军阀时期,给武人割据各省,拥兵自保的藉口。笔者在海外学术会曾为文讨论联省自治,在讨论会上,不免连带的谈论到今日中国面对着的统一问题。兹拉杂的谈谈下列几点:(一)统一不是集权,(二)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三)两种政治观念的冲突,(四)地方自治的必要,(五)切莫误用民族主义。(1)统一不是集权二十世纪的中国,自袁世凯逝世后,除了抗日战争的一段时期外,一直至今陷于分裂的局面。二十世纪初期

9、,陈炯明曾对美国教授杜威说:“中国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真统一的问题”。日后炯明在所著中国统一刍议书中,解释这“真统一”的意义:统一乃立国问题,而非息争问题也。南北媾和,或各省拥护中央,不能谓之“真统一”。真的意义,乃民国统一,必建筑于真共和基础上是也。申言之,中国有共和,乃有“真统一”。换句话说,“真统一”是建设现代化民主国家的问题,不是改换朝代,继续集权于中央的问题。(2)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陈炯明的政治主张在建设方略和中国统一刍议二书中有完整的表述。他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

10、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陈炯明批评当时北方的北洋军阀和南方的国民党:“民国主权,在民而不在军,尤不在党,此理甚明,何以南北当局,死而不悟,非缺乏政治常识,即属倒行逆施。故北方现状(民国以来皆然)成为军权无限下的官僚政治;南方现状成为党权无限下的暴民政治。一丘之貉,无所轩轾。”孙中山把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孙中山说:“我们建立民国,主权在民,这四万万人民就是我们的皇帝,帝民之说,由此而来。这四万万皇帝,一来幼稚,二来不能亲政。我们革命党既以武力扫除残暴,拯救的皇帝于水火之中,保卫而训育之,

11、则民国的根基巩固,帝民也永赖万世无疆之休。”也就是说,人民是“无知可怜”的幼儿,而国民党是保姆,负责保卫和训育人民。而陈炯明则反对此说,他说:“训政之说,尤为失当。此属君政时代之口吻,不图党人袭而用之,以临吾民。试问政为何物?尚待于训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为极则,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机会,专靠官僚为之代治,并且为之教训,此种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国行之数千年,而未有长足之进步。国民党人有何法宝,以善其后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机会,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训政之谬说,阻碍民治之进行。”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实际上,皆因此起。(3)两个政治观念的冲突关于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杜赞

12、奇(Prasen jit Duara),以历史学者的观点,在他所著拯救民族的历史一书里,有进一步的见解。他认为1922年6月16日的六一六孙陈决裂事件,是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国家民族”(Nation)两种不同的观念,两者冲突所达到的极点,所以这事件是中国近代史里一个关键性的转捩点。杜赞奇1995,194杜氏所指出的两种对“国家民族”不同的观念是:中央集权主义(Centralism)和联邦分权主义(Federalism)。前者与中国传统而来“天下大一统”“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观念,很是吻合;后者则认为“国家民族”是由“代表各地方人民利益”的各“地方”单位联合组织而成的,这是

13、“由下而上”,“地方授权予中央”的政治理念。杜氏对孙陈决裂的后果,有下述评语:把这(六一六)事件描述为“反叛”或个人间争权夺利的“政变”,在意识形态上,是给予联省自治运动一个严重的背后打击,使“联省自治者”再难于表达他们冀求建设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当国共两党联合阵线的北伐军进入南方与中部各省的时候,所有省宪法,省议会和代表地方人民利益的各种民间社团组织,也一概被清除殆尽,强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这个不宣而战的“文化战争”(Unde clared cultural war)结果是得到彻底的胜利:也就是现在很少人会再讨论,为什么直到今天,连一些启蒙性的地方人民的民主社团组织,

14、一些联邦制的政治理念,已不再在中国出现呢?杜赞奇1995,194-203杜氏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二十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不但在军事上遭遇到失败,而且在意识形态上,给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得到彻底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法治国家的体制和观念的认识与实验,在二十世纪中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4)地方自治的必要二十年代爱国学者章炳麟对“联省自治”曾作一明晰的解释:“联省政府”与“联省自治”名义,似无差别,其实有冰炭之殊是故各省自治为第一步,联省自治为第二步,联省政府为第三步当年倡导联省自治者认为“地方自治”,即为“民治”,是民主政治最基本的因素,也是要仿效欧美民主国家建立联邦制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

15、,各省必须首先实行民主化,以奠下和平统一的根基。1835年美国立国四十年后,法国人杜克维尔氏(Alexisde Tocqueville)以著有民主在美国一书,名播欧美,对欧洲移民在美洲新大陆建立共和国的经验,他有极精辟的见解杜克维尔1835。他认为能成功的建立民主的共和国是要寄望于北美洲(指美国)实行“地方自治”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联邦政制;而南美洲各邦州曾企图建立集权宏伟的“大共和国”(Great Republics),但每次都遭到失败。回顾美国建国的历史,从十三州独立战争,脱离英国后,经过十一年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联”,才进而建立“联邦”。(今日中国面对着两岸统一的问题,若以邦联为过渡,联

16、邦为目的,历史借镜,未始不可为也。)陈炯明在1921年所撰写的建设方略里,对“地方自治”的必要,有如下解释: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远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也就是说,“地方自治”可以发挥地方人民的自动自发性(Initiative)的潜在能力,增强人民的自信心,能为地方谋幸福,也正是为国家民族谋幸福的道理。二十年代广东实行地方自治,民选县长,民选县议员,改革教育,对于兴办地方实业,发展经济,也是不遗余力,就是这个道理。(5)切莫误用民族主义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联邦主义(Fe

17、deralism)曾起重大关键性的作用。这两个主义,在表面上,并不相矛盾的。爱国家民族的热忱,与建设联邦的政治制度,两者似不可能有冲突的余地。但是从民族主义是以“尊重国家民族利益为上”,对人民福祉,在任何革命关头,一切都可以牺牲,和联邦主义以“尊重地方人民利益为上”,人民利益是没有可以退让的底线。由此可见,两者实是相反一百八十度,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这点国人同胞,不可不察。每读过去国民党编写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国民党北伐前夕的中国,军阀割据各省,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央政府无能,国家已陷于半殖民地,是极度绝望的地步,所以惟有用武力统一,铲除军阀帝国主义者,建立强有力集权的中央政府,国家才有希望。

18、这些典型式民族主义的论调,细读历史,实与当年事实不符。二十年代,日本尚未侵占东北三省;英,美,法,日各国列强确实仍享有租界,治外,贸易等特权;美国引用门罗主义,采取列强不干预中国内政的政策;而唯有苏俄一国进占外蒙,不愿撤兵,佯言为被压迫民族之友,而却行帝国主义之实。孙中山受到苏俄顾问的怂恿,把民国年来分崩离析的局面,全怪在英美帝国主义的身上,他要走上“苏俄式”的革命路线,这正与实行联邦主义,“西方民主式”的建国步骤,刚相背驰。民族主义在某一阶段可以鼓舞爱国情绪,克服共同困难,抵御外侮,但最终不是建设民主国家的工具。联邦主义最基本的理念是尊重地方人民的利益,是要超越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上,因为在“

19、西方民主式”的建国步骤里,任何超越人民利益的所谓“国家民族利益”,如陈炯明在“闽星发刊词”里所说的,都是“欺世诬民”的东西。二次大战时,优越感的德国民族主义希特勒“纳粹党”,和日本“大和民族”军国主义的倒行逆施,都是借用民族主义的口号,招致国家投降,民族浩劫之大祸,可为明证。中国追求现代化,经过清末维新立宪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已渐奠定创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基础。所以,在二十年代,用武力统一已不是唯一救国的途径,而联省自治曾是当年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中国的另一可行选择。俄国近代史权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贝皮士(Richard Pipes)说过:二十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的后果,其影响波及全球。布尔

20、什维克党人要以革命手段,来改造人类思想,建立“一党专政的警察国家”(one-party police state),藉口所谓“革命良知”(Revolu tionary conscience),实际上毁弃法律,来做非法的事(tooutlawthelaw),使一切“非法变合法,合法成非法”。二十世纪的独裁者,包括德国纳粹党人,相继以此为模型,给全世界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贝皮士,1990。其言至是!苏俄崩溃了,曾为“革命”二字,已付出空前代价的中国,今后千万不要再上误用民族主义的当!2.孙中山与联省自治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梁启超评孙中山语,1925)孙中山是

21、联省自治的破坏者。他于1923年初,贿买滇桂军,入侵广东,逼走陈炯明,在广州建立暴力独裁政府,把两年来广东建设模范省的工作,民选县长,省宪法,省议会,县议会的议会政治,全盘推翻了。1926年,他的继承人蒋介石领导下的北伐军进入湖南,给联省自治一个最后致命的打击。但是孙中山曾于1920年,公开赞成联省自治与模范省的建设。细观史实,显露出他对联省自治,实是抱取投机主义者的态度。1920年底粤军回粤后,陈炯明即电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三总裁由沪回粤,重组军政府,团结西南,以进行建立十二省联省自治政府的初步计划。所以孙中山在未抵广州前,即在上海与唐,伍联名通电赞成联省组织:夷午(赵恒惕)东电,提议联

22、省组织,尤具卓识。窃念我西南各省各军,以护法救国为职志,支撑数载,艰险备尝,现在人民自决,潮流所趋,吾人正宜本真正之民意裁撤无用军队,实行地方自治,我护法各省,联合一致,以树全国之模范。华字1920。11。16孙又在离沪南下的前一天,告诉上海字林西报记者,回粤后的施政方针:我们将力除武力主义。禁赌是我们政策之一。目前我们还不能说可以完全把妓馆封闭,但我们将尽力建立一个像上海和香港一样现代化的文明政府。质言之,我们将尽力建立一个模范省,使护法各省因之亦能得益。美3694,1920。11。29,附有字林1920。11。25剪报孙,唐,伍于(1920年)11月29日抵广州,三天后,即与在云南的唐继尧

23、联名在广州发表“四总裁”的宣言,重新强调“励行地方自治,废督裁兵,与普及平民教育,发展实业”等建设广东为模范省的工作。同时,港粤报章就有“军政府”将改定名为“联省政府”,团结西南,采用美国联邦制度的报导。华字1920。12。4,12。6次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出宣言: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惟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自定省宪,自选省长,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庶几既分之民国,复以自治主义相结合,以归于统一,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李剑农1971,5685月中旬,国民党人吴稚晖,汪精卫,王伯群,居正,西振,张继等联名向西南各省通电,赞成联省自

24、治,支持孙中山的就职宣言:我国行省建制,逾数百年,且幅员广大,交通不便,一切以中央临之,事必不举;而为中央者乃欲以专力经营天下,而卒得军阀专横,武人割据之结果。此自满清与袁氏时代,所极力酿成之变局。今欲拨乱返治,惟有改弦而更张之,复读我孙公就职宣言,举使各省人民完全自治,自成宪法,自选省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云云。一言而定之中华民国之国是,是谓仁人之言以是而言,联省则趋于统一,无藩镇分裂之忧。比年南北苦兵,民生憔悴,破坏虽亟建设即望各省归事负责者,协力以图弼成共和久大之治。华字1921。6。2;汕尾人物1994,4:362-63孙,吴,汪等发出这些宣言通电,李剑农在三十年代写的中国近百年政治

25、史里,说孙中山当时对联省自治运动,“未尝不想敷衍,表示容纳”的意思李剑农1971,568。可是不到六个月,在10月中旬,孙中山便率领北伐军到桂林入湘北伐了。他在1924年获得俄援,改组国民党,在“民权主义”的第四讲里,解释为什么要反对联省自治的理由: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即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中国眼前一时不能统一,是暂时的乱象,是由于武人的割据,这种割据,

26、我们要铲除他,万不能再有联省的谬主张,为武人割据作护符。国父遗教1960,254孙中山要以武力来统一中国,建立以他为首领的“中央集权”政府;所以他反对“联省自治”,因为“联省自治”是把“各省再来分开”,“分开”或“分裂”就是“不统一”,“不统一”就是“乱”。孙中山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实在是把“集权”误解为“统一”,“分权”误解为“分裂”。根据孙中山的观点,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而是“各邦统一的结果”。根据联省自治者的观点,美国之所以富强,不但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是因为它的各邦有切实的地方自治权(autonomy,self-government)。实行“联邦分权

27、主义”的国家,绝对不是一个各邦(州或省)要脱离(secession)其“国家民族”(nation)而独立(indepen dence)的分裂国家!所以,各邦的“自治”,不能误解为“独立”,“分权”不能诬指为“分裂”。孙中山屡次声言中国不能学欧美,实行联邦制,但是从来没有讨论过联邦制的内容,也没有指出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理由。只是把“分裂”,“统一”,“自治”,“分治”等名词,胡乱的混在一起,强行作辩,实际上所攻击的是“联省自治”来“和平统一”中国的政策。梁启超于孙中山逝世时,有下面一段评语: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

28、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实情,但我始终认为政治家道德所必要的。因为不择手段的理论一倡,人人都藉口于“一时过渡的手段”,结果可以把目的拘向一边,所谓“本来目的”,倒反变成装饰品了。华字1925。3。21孙中山一时赞成联省自治,一时反对联省自治,是典型式政治舞台上的投机分子。他口里喊民主为目的,实际上是要建立他个人独裁的集权政府。细味梁启超的评语,令人感叹!3.吴佩孚与联省自治南北均有爱国之士,唯于乱源及政制,弗克深考。(陈炯明1922)1921年粤军回粤后,陈炯明提出“建设方略”,其初步计划是想组织十二省联省政府(十二省包括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六省,浙江,江西,福建,及东北三省)。

29、这联省政府“对内实行自治,对外摧倒北徐(世昌)”陈炯明1927,92。陈炯明相信一个坚强的联省政府,能诉诸吴佩孚的爱国心,放弃以武力统一中国的观念,来妥协,来合作,以联省自治的原则,来实现全国和平统一。当年吴佩孚对联省自治的态度,和陈吴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1921年)北京美国公使雪曼(Dr.JacobG.Schurman)派遣其商务参赞亚诺(Julean Arnold)特往广州,于11月13日访问炯明,亚氏在其29日的报告书里说:陈炯明省长刚自广西打胜仗回来,广州人民给他一个盛大的欢迎游行会他对我(亚诺自称)所问,回答如下:南方政府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湖南六省。其他如福

30、建,浙江,江西,山西和陕西可算是中立的省份。如果南方与北方的督军团发生战争,这些中立省,尤其是前二者,将会加入南方的阵营(至于)吴佩孚对南方的态度,我(炯明自称)尚未十分明了。数月前,吴曾公开对南方表示同情。但是他最近在湖北的行动,(指川,湘的援鄂战争,为吴所击败),恐怕会使他变为军人独裁者,而违背湖北人民的意旨。我们正在进行谈判中,(亚诺原注:大概是经过基督教将军冯玉祥为中间人),将可确定吴对南方的态度和与其合作的可能性。美4204,1921。12。14,北京亚诺回到北京后,美公使即发给其上司美国国务卿一密电,对陈吴间的关系,作下面报告:我(美公使自称)派商务参赞亚诺去广州探查政局,他上星期

31、回来,作一对南方政府极同情的报告。南方主张立宪政府,省自治,废除督军,民治代替军治。陈炯明告诉亚诺,南方最后目的是联合自治省,组织联邦政府。这里(北京)消息灵通的人有信心的预测陈炯明与孙中山将决裂,而曹锟与吴佩孚亦将分手。结果陈吴将携手,以稍为更改的南方主张为基础,订立同盟。但是现据亚诺所报告,陈对吴之意旨,尚有怀疑。美4148,1921。12。3,北京至于吴佩孚对陈炯明的态度,美国公使继续报告说:根据一可靠的美国人,上星期在保定与吴佩孚的谈话,吴觉得陈炯明不可靠,吴且说:“最近他(指陈炯明)派代表来告诉我,统一必须符合两条件:恢复旧国会与实行联省自治。我(吴自称)觉得国会已成立,何能恢复?至

32、于联省自治,我更不愿意中国因之而分裂。我的目的是维护北京政府与保护人民。给我三年,我坚信能把中国统一为强盛的国家”。由上述美国方面的秘密情报,可见粤军回粤后的1921年,陈吴之间,对于统一中国的政见,距离尚远。但是到了陈孙决裂的前夕(1922年5月),陈吴携手,统一中国的传闻,一时引起国际上的注意。上海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驻北京的美籍记者乔柏(RodneyGilbert)携带炯明的政见书,亲手交给吴佩孚,陈的主张要点有八项参考本书联省自治与英国政府一文。根据乔柏的报告,吴阅后,“颇为感动”,表示完全赞同,只对于第一项民选县长,稍有异见。吴认为县长民选,不应为本地人

33、当选,恐怕其亲友太多,难免有滥用私人之弊。华字1922。5。30转译字林1922。5。9北京讯是年秋,吴曾致电陈炯明,请陈抛弃联省自治主义,使南北早日统一。炯明覆电则谓联省自治主义,碍难抛弃,俟主张实行后,对于中央当协助饷款,并历述武力统一,不适于今后之趋势。陈炯明没有忘记外蒙古(这时候是孙中山与俄使越飞在上海发表联合宣言之前四个月),在覆电末,表示一致对外,请吴佩孚以“全副精神,对付东北,收回库伦,立功绝域”华字1922。9。29。当年盛传吴佩孚以副总统诱陈炯明合作,目前没有确证,可能是孙中山党人所造谣言。华字1922。6。27炯明一直认为“割据”各省的军人,并不全是“怀私误国”的人,而是他

34、们政治知识程度有限,对联省自治的主张,多所误解。譬如,以吴佩孚来说,吴稚晖曾于致炯明函中,批评吴佩孚对于“懂得二十世纪建国的方法”,吴是“十六世纪”的人物康白石1978,123。“六一六”事件后一个月,炯明在覆章炳麟电中,曾吁请章氏领导宣扬“自治省联邦制”,电文中有南北均有爱国之士,唯于乱源及政制,弗克深考,是以主张未能一致,舆论亦归沈寂。我公万流仰止,务望登高一呼,俾群山皆应,庶国事可以大定之语华字1922。7。24;申1922。7。18;章年谱1979,下:643。但是,后来史实证明,吴佩孚虽曾表示同情自治省联邦的政制,而实际上仍坚持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要到1924年10日,冯玉祥倒戈,

35、吴受到第一次重大的挫折后,才开始改变其观点,而有支持联省自治的主张参考士蔑1925。2。4。1933年陈炯明逝世时,吴致挽联说:“世谛本虚无,岂生不逢辰,忧患伤人竟至此。去来大乾净,看家徒四壁,英雄本色有余哀”。4.民间促进制订国宪运动从社会方面分道进行,以赞助国会议员与西南当局,期达实现联省自治政制而后已1916年夏,袁世凯病逝,实行了四年多的“强人政治”,遽然崩溃,各省军政大权便落于各省军人的手里。辛亥革命时在武汉的革命军人领袖、副总统黎元洪,依据约法,继任大总统。一年后(1917年夏),袁世凯旧部的北洋督军团变起,黎被迫退位,解散国会,毁弃约法,西南各省通电反对,造成南北分裂的局面,展开

36、西南各省的护法运动。而所“护”的“法”,也就是民国元年各省代表在南京拟定,保有联邦制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了1920、1921年间,北方发生了直皖战争,南方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瓦解了西南各省的团结,南北两方都失去了统一的中枢势力。护法已不足为号召,全国人民渴望的是和平的统一。这时,北有“非法”总统徐世昌,南有“非常”总统孙中山,香港的华字日报评论说:南北政府已完全破产:论法则南北皆非法,论人则南北皆不为国民所信,论武力则南北自身皆无本领以统一中国。欲解决此不死不活之局,舍实行联省自治外,更无其他比较妥善的办法。华字1921。8。31历史学者李剑农也说:“若要解决国内的争端,还是非用联

37、邦的方法不可;这是国民团体的一般心理”。1921年10月中旬,在上海商会与教育会联合的“商教联合会”主张在沪开国是会议。次年(1922年)3月15日,加入农,工,银行,律师,报界,省议会的六个团体,扩大为八团体,在沪举行开会式,定名为“中华民国八团体国是会议”,可算是一个无党无派,人民自由集合讨论国是的团体。于5月6日的会议里,到有十四省区代表数十人。他们决议由各省自制省宪,再由各省联合制定中华民国的国宪,并组织了一个“八团体国是会议国宪草拟委员会”,延请宪法学者张君劢主持其事。在7月中旬,发布他们所拟定的国宪大纲,内容完全采纳“地方分权”的联邦制。李剑农1971,582-83;沈云龙1979

38、,7107月下旬,褚辅成(慧僧)邀请旅居上海“各省名流”集会讨论联省自治,参加集会者有柏文蔚,章炳麟,徐谦,曹亚伯等,及川,湘,滇三省代表与国会议员多人。褚氏解释集会的目的说:亟宜联络各省同志,组织一联省自治之运动机关,从社会方面分道进行,以赞助国会议员与西南当局,期达实现联省自治政制而后已。最后决定组织“联省自治促进会”,推举曹亚伯,褚辅成等七人为筹备员。同日下午,八团体国是会议的国宪草议委员会开第五次常会,到会者有章炳麟,张君励,张东荪等十余人章年谱1979,下:644-45。8月中旬,发出通电,表示对于国宪之意见,其中要点为:(一)定中华民国为联省共和国;(二)列举联省政府与省政府之权限

39、;(三)定国防军不过二十万人,分驻国防要地,岁费不得过联省政府岁出百分之二十;(四)定各省军队改为民团;(五)限定何种为联省政府收入,其余通为各省收入;(六)定军人解职未满三年者,于联省政府及省政府,皆不得当选为省长;(七)定现役军人不得以文字向公众发表政治意见。章年谱1979,648从这七条要点,可见这些促进联省自治者是针对着当年军人割据各省的局面,视联省自治为和平统一中国,建立永久性联邦(省)政制的工具。9月中旬,张君励在上海太平洋杂志发表“国是会议国宪草议”,对联省组织,有具体的建议。对于联省政府的立法与行政事权,列有外交,陆海军,币制银行,邮政,劳动法,产业公有法等二十七项。对于省的立

40、法与行政事权,列有省之官制官规,省之税法,省以内之实业,省之民团,省之警察,卫生及慈善,省监狱等十五项。又规定“各省应自行制宪”,但“联省法律之效力在各省法律效力之上”。并对保证联省的民主政制,有下面一条重要的规定:联省政府应保证各省之民主政治。如一省内政体变动,有违反本宪法或该省宪法者,联省政府应干涉之;各省有不能履行本宪法上之义务者,联省政府应督促之;甲省有以武力侵犯乙省者,联省政府应阻止之。太平洋1922。9。15,3:7显然的,要实施这一条文,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联省(中央)政府,换言之,只有这联省政府能拥有正规军队的力量,其目的是为国防之用,但间接的给予国内政局一个稳定的作用。为避免局

41、部政变,引致影响大局,又另一条文注明:“中华民国之团体发生变动,各省得互相联合,维持宪法上规定之组织,至原状恢复时,各省之行动应即停止”。5.北京政府制订国宪活动“联省自治”的根本原则,已在大总统的命令上,国会制宪的公文上,明文昭彰的接纳了。1922年5、6月间,北方发生两个重大事件,直接影响了南北统一的政局。一事件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爆发,两方兵力各有十万人以上,于4月28日,交战仅一周,奉军便于5月5日败走军粮城。对南方的孙中山来说,这粉碎了他的北伐军与奉军“会师武汉”的希望。另一事件是旧国会的恢复。先是,在1922年4月2日,旧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王家襄,吴景濂等发表主张,认为民六(1917年

42、)6月12日,黎元洪总统受张勋胁迫,下令解散国会的命令,应作无效;并应恢复旧国会行使职权,继续制宪,以谋中国的和平统一。直奉战争解结束后,王,吴等议员二百零一人,得到直系的支持,于6月1日,集会于天津,通电全国,宣言“非法总统”无效。(“非法总统”指徐世昌,徐是民七安福“新”国会选举出来的);并宣称自即日起,应由(旧)国会完全行使职权,再由合法总统依法组织政府沈云龙1979,712。徐世昌遂于2日宣布辞职。同日,曹锟,吴佩孚通电请黎元洪复职,并劝孙中山取消“非常总统”。这样,徐退黎返,旧国会制宪,联省自治为和平统一中国的倡议,应时而起,给“北方有“非法”总统,南方有“非常”总统”的僵局一个和平

43、解决的希望,当时是受到全国各方人士一致踊跃赞同的。这些时,可以说是北方联省自治运动的极盛时期。黎元洪复任大总统职后,于7月1日发表一道命令说:地方自治,原为立宪国家根本要图现在国会业已定期开议,将来制定宪法,所有中央与各省权限,必定审中外之情形,救偏畸之弊害。一俟宪典告成,政府定能遵守,切实施行,俾得至中至当之归,允符相维相系之义,国家统一前途,实嘉赖之。李剑农1971,584旧国会恢复后,继续制宪的工作,于8月中,以大多数通过采用“省之事权,应采概括主义,中央取列举主义”的原则。又通过“各省于不抵触国宪范围内,得自制省宪”。所以“联省自治”的根本原则,已在大总统的命令上,国会制宪的公文上,明

44、文昭彰的接纳了。黎元洪通令发表后三天的7月4日,章炳麟在上海致黎一电,请黎下令在沿长江各省撤回驻防军队,俾使各省自行制宪,实行地方自治:读7月1日通令,地方自治为国家根本要图,宪典告成,政府定能遵守等因。仰见我公视民如伤,仁至义尽。窃惟自治之要,名义存乎省宪,当听各省自为;实事在乎撤防,亟待中央明令。请先树大信,将沿江各省驻防军队撤防,否则喧宾夺主,遇事掣肘,制宪之权,既非院外所能参预,定宪以后,又恐法律等于具文。申1922。7。6;章年谱1979,643可是拥有实力的曹锟,吴佩孚根本上没有诚意实行各省制宪自治,更不愿撤回沿江各省驻防的军队。1923年春,章炳麟通电湘,川,滇,黔,粤,杭,闽等

45、省,指斥直系破坏自治,主张“南北十省,唯当以自治名誉联拒寇仇”:联省自治之议,造端民九,鄙人实建其谋。盖以政治言,地大非一政府所能独理;以历史言,则中华民国之建立,本由各省军府集合而成;以时局言,非联治不足以戢军阀之野心也。倡议以来,西南各省皆以此为救国保民之唯一办法,而关东,浙江亦应之。独彼直系,包藏祸心,始终以武力统一主义,破坏自治。章年谱1979,697是年夏,直系即唆使北京军警索饷,并雇游民组公民团,以迫黎元洪退位。6月13日,卫戌司令王怀庆以兵拥黎登车离京。次日,北京政府内务总长高凌蔚等宣告摄行总统职权。黎元洪在天津租界发电声明辞职由国务院摄政通电,系王承斌迫胁,非出己意也。16日,

46、旧国会参众两院开联席会议,通过13日以后黎元洪所发命令无效,赞成国务院摄行总统职权。19日,支持黎元洪的少数议员褚辅成等一百余通电否认16日两院联席会议的决议,纷纷离京赴天津,准备移地开会民国日志1973,1:237-38。这样,直系迫走了黎元洪,布下四个月后曹锟贿选总统的政局。这时,南方的孙中山,已迫走了陈炯明,重夺广东政权,组织大元帅府,暗中得到俄援的承诺,决定仿效苏俄,以武力主义来统一中国。9月初旬,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议决反对黎元洪南下(上海),以总统名义组织类似政府之一切机关民国日志1973,1:242-43。10月5日,北京旧国会议员吴景濂等五百余人,开总统选举会,曹锟遂得以重贿当选为总统。这样“北有曹,吴,南有孙文”,联省自治所期望在法统上得到支持的黎元洪也不再行复职了:联省自治运动达于最低潮。6.各省制订省宪运动省宪运动的潮流,可谓激荡全国。1921,22年间,可以说是联省自治运动的全盛时代;不但全国舆论一致,而且西南各省的实力派,在行动上亦有切实的表示,展开了各省制宪自治的运动。开始的是湖南,其后浙江,广东,四川相应制定省宪。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或由当局宣言制宪自治,或由人民积极运动制宪,省宪运动的潮流,“可谓激荡全国”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