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各论预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727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各论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病毒各论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病毒各论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毒各论预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各论预防.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病毒 P-167,生物学性状 1、球形(有时刚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的呈丝状) 2、结构: 核心:单股负链RNA(7-8段) 核蛋白:螺旋对称 M蛋白:基质蛋白 包膜刺突:血凝素( HA)+神经氨酸酶(NA),HA:使人与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有免疫原性,其抗体可中和病毒。 NA:水解宿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末端N-乙酰神经氨酸,使病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分型与变异,型: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流感病毒分A(甲)、B(乙)、C(丙)三型。 亚型:按H和N的不同,分若干亚型(H 1-13,N 1-9)。 命名方法:H n N n,变异 (量变质变),新型别 发生大流行,免疫,型别、变异、流行之间

2、的关系,抗原漂移-抗原转变,病毒适应环境,感染后的人群出现此型别的抗体,基 本 概 念,抗原漂移: 病毒发生了抗原结构上的小变异。 HA和NA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点突变,变异率小于1%。 -量变(小流行) 抗原转变: 病毒每隔十几年发生一次抗原性大变异。 HA和NA的氨基酸序列变异率大于25% ,出现了新亚型。 -质变(大流行),培养特性 -鸡胚培养,致病性和免疫性 1、传染源与传播途经 2、特点:流感是高发病率、低死亡率、急性传染病,继发性细菌感染是主要死因。 3、免疫性:病后仅有对同型别病毒的短暂免疫力1-2年。,流感病毒-致病过程,诊断方法: 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鼻咽拭子 2. 血清学

3、诊断:检测流感抗原抗体效价 防治原则 1、乳酸熏蒸 2、 疫苗接种 3、首选药物:金刚烷胺,麻疹病毒 P-168,1、球形,单股负链RNA, 2、包膜:2种刺突:血凝素(HA)+F蛋白 3、全世界的麻疹病毒一个血清型,F蛋白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致病性和免疫性 1、传染源 2、传播途经 3、特点:发热,柯氏斑(kopliks spot),出疹顺序:耳后-颈部发际-面部-躯干-上肢-下肢-足部,3日出齐 。 患者大多数为自然康复,极少数可发展委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4、免疫性: 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口诀: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胎盘球

4、蛋白、丙种球蛋白,诊断: 一般无需实验室检查, 疑难病例可取血液及鼻咽分泌物进行原代肾细胞培养,观察多核巨细胞和嗜酸性包涵体。 也可以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麻疹病毒的抗原。,肝 炎 病 毒,Hepatitis Virus P-170,Hepatitis A virus,HAV,1、直径27nm,球形,无包膜。 2、归属小RNA病毒科,比一般病毒耐热,601h不被灭活,对酸 (pH3)有抵抗力。 3、抗原结构:HAV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 1个血清型),4、培养: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中检出HAV。也可用细胞培养,但增殖非常缓慢,培养时间长。

5、,电镜下可见空心和实心两种颗粒存在,实心颗粒:成熟、完整的病毒颗粒 空心颗粒:不完整的病毒颗粒,仅含衣壳蛋白,无核酸,无传染性,病毒在人体的移行过程:HAV入侵-口咽部或唾液腺(增殖) -肠淋巴组织(增殖) -病毒血症-肝脏。,致病机理: 1、病毒的直接作用 -不明显 2、病毒的间接作用 -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在引起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上海甲肝大流行-海产品(毛蚶等)-粪口传播,诊断,抗体检测: (血液标本) 抗-HAV IgM-早期诊断 抗-HAV IgG-回顾诊断/流行病学调查 抗原检测: (粪便标本)-检测HAV的核酸序列,防治,一般预防 主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H2株) 灭活疫苗(已

6、研制成功) 被动免疫 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病例: 病人近10天来有畏寒、发热、腹泻、腹痛、咽痛、关节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厌食,特别是厌油腻,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的肝区,感到疼痛。眼睛和皮肤发黄,尿为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体检发现:巩膜和皮肤发黄,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肿大。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升高。问题:如何确诊?可以进行哪些实验室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脂质双层上镶嵌蛋白质(HBsAg + PreSAg),内衣壳:HBcAg(HBeAg),核 心: 双股环形DNA,外衣壳,Dane颗粒 大球形颗粒,乙肝病毒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1、HBs

7、Ag(表面抗原):HBV现症感染的标志。 2、抗-HBs (表面抗体):患者已经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3、HBeAg (E抗原): HBV在肝C内高度复制的标志。 4、抗-HBe (E抗体): HBV复制开始减慢的标志。 5、HBcAg (核心抗原):一般在血标本中检测不到。 6、抗-HBc (核心抗体):HBV既往感染(IgG)或现症感染(IgM) 。,HBV的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各是什么?为什么临床上关于乙肝的免疫学检测是五项,而不是六项(三对)?,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0.00004ml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感染! 传播途径 : 1、血液、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8、 4、其它方式 如口腔粘膜或牙龈破损时,可能经口感染。,其致病机理如何? -最新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肝细胞,1.被HBV感染的肝细胞膜上表达出新抗原-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自身免疫性肝细胞损伤,LSP,2.血液中出现大量免疫复合物 型超敏反应 肝外沉积: 肾小球肾炎/关节炎 肝内沉积: 大量肝细胞坏死(暴发型肝炎) 3. 肝癌:HBV基因组与肝细胞染色体DNA整合后,形成一段X基因。其产物X蛋白(HBxAg),可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引起肝细胞转化。,乙肝的临床实验室检测 (见教材172页),1、写出乙肝五项的名称 2、说出主要用途与意义(172) 3、何谓大三阳、小三阳?说明什么?,表面抗原

9、(HBsAg)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抗原(HBeAg)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抗体(抗-HBe)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症或既往),乙肝五项检查怎么看?,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演变成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小三阳”传染性较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球形、包膜(gp120,gp41)、衣壳 (p24,p14); 核心:2条单股正链RNA, 逆转录酶,两个亚型: HIV-1 全球 HIV-2 西非,教材175页,两个

10、特点 ( CD4?高度变异性?),内衣壳,外衣壳,17,介导穿入,HIV的致病机理,T4细胞,吸附,侵入,逆转录,基因组整合 与表达,复制、装配、释放,三个特性和三种传播途径 1、获得性-艾滋病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后天获得。 2、免疫缺陷-AIDS的发病机理在于,HIV通过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防护功能的减低甚至丧失。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加;易发生恶性肿瘤。 3、综合征-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复杂的伴随症状群。,视网膜弓形虫感染,卡波济氏肉瘤,皮肤,卡氏肺孢菌性肺炎,1、娱乐场所接受有偿性服务,2、经常更换性伴侣,3、一方患有性病时发生

11、性行为,4、男男同性性行为,5、与注射吸毒者发生性行为,6、共用注射器吸毒,7、到非法采血(浆点)卖血,8、受感染的妇女怀孕、分娩和喂母乳, 针对各种病毒蛋白的特异抗体 区分真阳性与假阳性和检测亚型,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法,认真填写各类表格(最好能打印),及时上报。,各筛查实验室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检测数据:,狂犬病病毒 P-177,1、形态和结构 弹状病毒科-子弹状 -ssRNA病毒 2、培养特性 内基氏小体 (negribody) 3、毒力变异 野毒株(街毒株) 固定毒株(疫苗制备),街毒株: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毒株。 固定毒株:将野毒株接种兔脑内,连续传50代以上,可获得对人和犬脑外接种不致病的毒株为固定毒株。,致病性 1、传染源: 野生动物,家畜,狗 2、传播途经 动物咬伤、抓伤、舔伤等 3、临床特点 潜伏期:1860D,长达数年 前驱期:虫爬蚁走 狂躁期:神经兴奋性升高,恐水怕光 麻痹期:昏迷,心衰,呼衰 病死率:100% 4、移行过程:病毒进入人体,先在肌细胞内增殖,随后入侵周围神经,沿神经轴索扩散到CNS。在大脑灰质处复制,通过传出神经,离心性下行到达唾液腺、鼻粘膜、皮肤、肾、肺等器官。,防治原则:伤口处理? + 人工被动免疫? + 人工主动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