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247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几种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简介,第二节 平菇的栽培方法简介,素炒平菇,平菇煮火锅,平菇炒蛋,想一想: 平菇还有哪些菜谱,几种平菇的食用方法,一、品种,平菇又叫凤尾菇,平菇尽管种类繁多 按色泽分为: 深色种(黑色种) 浅色种(浅灰色) 乳白色种,黑色,乳白色,浅灰色,二、平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1、营养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 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秆、大豆秸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等,2、温度 (1)、 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长,203

2、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生长越快,菌盖越薄,色泽越浅 (2)、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 (3)、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 凤尾菇的最适生长温度2527。,3、湿度,(1)、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2)、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4、空气,(1)、平菇是好气性真菌 ,子实体形成、分化和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2)、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

3、丝体的生长,(3)、二氧化碳对其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在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原基不分化,或出现二度分化,或大脚小盖的畸形菇等。,5、光,(1)、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2)、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色泽和柄的长度 。,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色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 光照不足时,子实体色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6、酸碱度(pH值),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部能生长,适宜pH值5.47.5。 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适宜平菇菌丝生长。 实际栽培中,常加入

4、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三、平菇的栽培,(一)常用的栽培原料,1、主要原料 棉籽壳、废棉、稻草或麦秆、木屑、玉米芯,2、辅料 麸皮、细米糠、玉米粉、玉米皮; 花生麸棉籽饼、菜籽饼等;石膏或碳酸钙;糖 过磷酸钙或复合肥;石灰,(二)、常规栽培技术,平菇的常规栽培方式主要有袋栽、床栽、畦栽、箱栽盆栽等 目前,大部分菇农采用熟料袋栽方式,1、熟料袋栽的工艺流程,塑料袋、套环、原料的准备,培养基的调配,接种,菌丝培养,装袋灭菌,出菇管理,采收,清场、废料处理,塑料袋:通常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长45厘米左右,宽2024厘米,厚度 0.04厘米左右,袋两头开

5、口。如果用装袋机装袋则一端开口,且袋口也要小。,套环: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制菌种用的塑料套环和无棉塑料盖,直径约4.5厘米,2、培养基配方,配方一: 棉籽壳90%、麸皮或细米糠5%、磷肥或复合肥1%、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3%,含水量60%,PH值8.09.0,调配时,棉籽壳先用石灰水浸透,捞起堆制发酵25天。然后与其它辅料拌匀。,想一想:培养料太湿了可以怎么处理?,摊开蒸发多余的水分或适当多加些麸皮或细米糠,配方二: 木屑或稻草粉85%、麸皮(或细米糠、玉米皮)7%、花生麸(或玉米粉、菜籽饼、棉籽饼)3%、磷肥或复合肥1%、石膏或碳酸钙1%、糖1%、石灰2%,含水量60%,PH值8.09.0。

6、原、辅料充分拌匀后,边喷水边边翻拌,到含水量60%为止。,3、装袋: 将培养料装入袋中,适当压实,装至离袋口7厘米左右时,将料压平。不能太松,亦不能太紧。若使用装袋机也要达到相应的要求。,4、灭菌: 培养料装好后扎紧袋口,及时搬入灭菌锅灭菌,量大时常用常压蒸气灭菌,量小时可用高压蒸气灭菌。,5、接种,当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近室温时,将料袋搬入接种室。由于量较大,一般不用接种箱。 将菌袋打开,直接用手取少量菌种放入料袋。封好袋口,封袋口的动作要快,尽量缩短袋料暴露的时间。 (接种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和接种用具与环境的消毒与灭菌),6、菌丝培养,(1)、用于培养菌丝的场所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必要的消毒与杀

7、虫处理。培养袋通常采用单排叠堆的方式。堆放的层数及排与排之间的距离视气温而定,温度较低时,菌袋可堆68层,排与排之间距离为15厘米左右。气温高时,通常堆34层,排与排之间相距50厘米左右。 (2)、培养场尽量保持黑暗,接种后10天内要勤检查,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拣出处理。,7、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 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 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8、采收,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这时采收的平菇, 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 紧贴料面处割下。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大约经10天左右, 料面再度长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