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348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专题(xin).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专题,贺小荣 2011年7月,绪 论,一、经济现象与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和回答经济问题的。 现象1:为什么要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2: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 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北大

2、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一年的学费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在补贴,这是穷人在补贴富人。为什么不让富人多出些钱呢?比如说,学费就可以收20000元,贫困家庭的孩子就给他全额奖学金,这就是富人补贴穷人了。现在不让富人交钱,当然穷人就上不起学了。 张维迎,现象3:石油价格上涨 。 2001年中国GDP 11万亿人民币,上升至2007年今天GDP达23万亿元人民币,升幅在2倍。而石油价格从2001年25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今天达到近100美元/桶,升幅在4倍。难道是中国需求推升了全球石油价格吗?想必这应该是不合理的说法。因为今天全球每年石油贸易交易300亿桶,中国才占不到1

3、/30。所以如果您从金融霸权、食利者与美元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许多简单与许多中国人都应该面对的问题。 刘军洛(民间经济学家),现象4:应该有人体器官市场吗?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中新增了一个案例研究,讲述一个母亲为了救自己的需要换肾的儿子,将自己的肾(因她的肾与儿子不匹配)捐给了其他人。作为交换,她儿子在等待换肾者的名单上被排在了第一位,并最终换上了肾。曼昆就此发问说:既然这位母亲的这种做法被人们所称赞,那么她用自己的肾换取她儿子免费上学,或者一辆豪华汽车,是否也应受到称赞呢?尽管现行的法律禁止出售人体器官,但在这种交换中可以不出现现金,双方可以以捐献和援助的方式达到这种交换。

4、接着,曼昆进一步说,人的两个肾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闲置,而有另一些人由于换不到肾而死去。如果允许人体器官与其他资源或物品一样自由交易,那么卖肾者得到了收入,虽然只剩一个肾但也能健康地活着,买肾者获得了新生,这不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吗?另外,有些人拥有一个闲置的肾走来走去,而另一些人却因为无肾而死去,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因此,曼昆证明了,允许人体器官的存在,允许人们自由买卖各种器官,既有效率又实现了公平,是自由贸易有利于双方的证明。 原文载于读书2003年第11期,二、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定义 1、一对基本矛盾:资源有限和人的欲望无限 2、稀缺性和选择:生产大炮与生产黄油 3、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

5、源配置及其效率 三、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1、因为它有用,西方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实践所检验。 2、因为它可用,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有些西方经济学理论适合我国国情; (2)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与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 (3)西方经济学是其它许多经济学科的基础,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 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 “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

6、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早期阶段:重商主义 起止时间:15C-17C中期 代表人物:托马斯曼 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主要观点: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的输出,提出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国外商品的购买。,三、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 起止时间:17C中期1870S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代表作:国富论 主要观点:一切物质形态都是财富,积累财富得途径是分工和扩大生产,四、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新古典经济学 起

7、止时间:1870S1930S 代表人物:马歇尔 、门格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的特点: (1)是一些不同学派思想的汇合。 (2)主张经济和谐。 (3)价值论是主观价值论。 (4)研究前提是完全竞争经济。 (5)研究假设是充分就业。 (6)新的分析研究方法边际分析法,五、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起止时间:1930S现在 代表人物:凯恩斯 萨缪尔森 代表作:通论 第一时期:凯恩斯革命 第二时期: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第三时期:自由放任思潮复兴,六、当代经济学 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M. Parkin)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 scho

8、ol),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默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1933),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1940-)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主

9、要流派 一、凯恩斯主义 二、新古典综合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弥合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分歧,遂形成所谓“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繁荣状态,属于微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适用于经济萧条状态,属于宏观经济学。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是这一学派形成的标志,1961年经济学第5版开始使用“新古典综合”一词。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因此政府应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运用财政和货币政

10、策实施干预,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该学派的理论核心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1937年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一文中最早提出,后来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1953年在凯恩斯学说指南中推广的IS-LM模型,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Hicks-Hansen model)。,三、新剑桥学派 又称“凯恩斯左派”、“李嘉图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1903-1983)。从收入分配角度着手,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率,而投资率取决于储蓄率,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储蓄率也分解为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两部分,当利润占

11、的比重提高时,整个储蓄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必然伴随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四、货币主义 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

12、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

13、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五、供给学派 又称“里根经济学”(“供应学派”由美国经济学家裘得万尼斯基在年命名。除了裘得万尼斯基外,罗伯特蒙代尔和亚瑟拉弗尔是另外两位极力推崇“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是著名加拿大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亚瑟拉弗尔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顾问团成员。),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

14、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里根经济学 上世纪年代,“供给学派”能够得势主要归因于两方面,一是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在年代的失败,二是具有保守理念的里根在美国政坛上得势,“供应学派”下的减税的经济政策正好顺应里根低税收的价值观和理念。里根的伟大就在于他能用极通俗的话,并富有感情地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传达给美国大众,即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创造就业,通过经济和财富的增量反而能在低税率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税收,同时增加大众的财富。当时,美国的多数选民接受了减税的“里根经济学”,是因为支持里根的选民在理念和直觉上对里根经济政策有了认同。 与凯恩斯传统“需求”经济

15、理论相反,“供给学派”强调的是,“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供给”一边,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萨伊定律(Says Law) 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Says Law Of Market),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 (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

16、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萨依定律的应用主宰整个古典学派的思想和主流的经济思想至凯恩斯的通论出版,萨依定律的影响力才稍微减退。,六、新制度经济学 该学派主张研究整个社会制度,实际上囊括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派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支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 )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1898-1987)为代表,主张政府干预;另一支以美籍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arr

17、y Coase,1910- )为代表,主张自由放任。 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认为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则只要产权明晰,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来消除外在性现象,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七、公共选择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1962年他与图洛克(Gordon Tullock,1922- )合著同意的计算一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政府行为,认为:政治家是理性经济人,旨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政治活动就是许多不同利益

18、集团出于自利动机进行的交易。政治交易通常通过一定的投票规则进行决策,在民主前提下,政府的决策会反映“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的利益,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政府的决策往往倾向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而特殊利益集团则会有意识地影响政府决策,从中谋取好处,即所谓“寻租”(Rent seeking)。政府的职责本来是代表公共利益,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提供公共物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导致“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或“公共失灵”(Public failure)。因此,对现行民主制度表示怀疑,主张按市场机制思路,完善政府规则,防止滥用权力。经济方面,主张有

19、规则的经济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政策干预。,八、新自由主义学派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狭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仅指以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为主要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要阵地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等,故又称“新奥国学派”、“新维也纳学派”、“伦敦-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等。该学派崇尚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强调个人无需服从任何人,只需服从法律,法治的关键在于保证个人自由。反对人治,认为人治导致权力被

20、滥用,即使权力被思想高尚的人掌握,也会给社会带来祸患。主张思想自由,认为思想国家化是“真理的末日”。主张经济自由和私有制。对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认为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造成的,市场能够自行调节,无需国家干预。对于1960-1970年代发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认为是由于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使市场机制受到干扰,以及政府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因此,主张“货币非国家化”,由私营银行提供竞争性货币。,第三章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评介,广义上说,凯恩斯主义是指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它不仅包括凯恩斯本人的学术成就,还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成果。 凯恩

21、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是“二战”后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凯恩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凯恩斯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及形成 总的来说,凯恩斯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是20世纪2030年代英国、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失灵。 1、空前的大危机以及其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 1929年爆发,持续了5年。各国生产停滞,失业率大增(英国为22.5)。 世界政治经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俄国十月革命(19

22、17年)后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迅速好转,世界影响日益扩大;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年2月罗斯福接任总统,实施“新政”,对财政、金融和其它产业部门进行干预。,2、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失灵 亚当斯密奠定的古典经济学的基本信念:在充分自由竞争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当事人各行其是的理性经济活动,会自然而然地使社会经济生活处于最好地有序状态,而参与经济活动地各方面都会最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就能使经济保持和谐、稳定、协调的发展,大规模的危机就不会发生,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可能出现

23、局部的、偶然的不均衡,但这是暂时的,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很快就能消除。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效仿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任由资本主义经济跨下去?凯恩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资本主义制度坚定的捍卫者,开始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了质疑和动摇,凯恩斯主义产生了。,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说(流行于16、17世纪)。重商主义认为,各国财富都是一定的,要增加本国财富,就必须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取得贸易顺差。为此,国家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尤其要对外贸进行管制。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则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相联系。马

24、在人口原理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将会出现社会的生产能力超过消费的需求能力,从而造成广泛的失业。,三、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在对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和发展中发生了分歧,逐步形成了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他们向“右”转,力图把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结合在一起;另一派是以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她们向“左”转,企图进一步割裂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两派相互对立,对此,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两个剑桥之争”。,第二节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就业理论 1、传统的就业理论

25、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架可以自动调节的机器,充分就业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是一种常态。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传统经济学并不否认失业的存在,他们认为只有两种失业: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与充分就业并不相悖。因此,如果“非自愿失业”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磨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传统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求是由工资决定的。而工资取决于两条原则:其一,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其二,工资的效用等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根据原则一,边际产量递减导致工人工资递减,资本家的利润增

26、加,只要工人的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直至实现充分就业。根据原则二,如果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供给会增加,从而工资降低,工资的效用也降低;反之亦反;所以只有二者相等时,劳动的供给等于需求,达到均衡,没有失业。,2、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凯恩斯否认了传统经济学的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不是一个既定的常量,而是变量。 凯恩斯否认了资本主义制度能自发调节生产,实现充分就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存在着普遍性失业和生产过剩的危机。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第三种失业形式非自愿失业,即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却找不到工作。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

27、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真正的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二)有效需求原理,1、有效需求与就业量的关系 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它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总供给价格是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进行生产时,所要求得到的产品总量的最低卖价;总需求价格是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时,预期社会对产品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凯恩斯认为:就业的数量决定于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决定于社会总需求的大小。他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

28、的总需求一般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因为消费太低和投资萎缩等原因,国家愈富,有效需求愈是不足。,2、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就是国民产出量。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或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就业量,就业量又取决于有效需求量。 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三)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也是失业的根源。 1、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即边际消费递减规律。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r)=C/Y.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消费并没有同比例增

29、加,而是增加的比例逐渐减少。 2、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者增加一笔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它由重置成本和预期收益所决定,并且与重置成本成反方向变化,与预期收益成同方向变化。 3、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即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在所有资产中,货币具有最大的流动性。利息率就是对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愿将货币保留在手中,这被成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四)乘数理论 乘数理论的基础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凯恩斯认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K=1/(1-P) 凯恩斯

30、主张人们要积极消费,反对节俭,认为铺张、豪华能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就业量。)从而扩大国民收入,增加社会财富。反之,节俭会降低有效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和财富,这就是有名的“节约的悖论”。,(五)危机理论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爆发的严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大面积失业和萧条。经济危机报发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其根源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其中又以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为甚。 治理和克服危机的办法:国家干预经济。“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设法由社会来统制投资量,同时用各种政策来增加消费倾向。”正确的医治危机的方法不在于消灭高涨,使我们永久地停滞在半萧条状态,而在于消灭萧条,使我们

31、永远处在准高涨的状态中。,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总体上说,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就是要发挥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实行国家宏观管制。 1、鼓励消费和投资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节约对个人是美德,对社会却有害;浪费对个人是劣行,对社会却有利。他认为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浪费是一种爱国之举,当实现了充分就业,节约的美德又重新恢复了名誉。 “不论什么时候你节约了5先令,你就要使一个人失去一天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不论什么时候你购入了商品,你就促进了就业机会。” 凯恩斯劝说集 为了提高投资需求,凯恩斯主张鼓励私人投资和实行公共投资。,2、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为了刺激需求,政府要扩大支出,举办公共工程进行公共事业投资;同时

32、政府要建立失业、医疗、退休等各种社会保险,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对生活困难和低收入家庭进行救济、补贴。 凯恩斯指出,平衡收支是过时观念,不适合现代资本条件,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要实行赤字财政,实行不平衡预算,因为它可以促成社会繁荣。 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张的政府调节经济政策中最基本的政策。,3、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必然表现为流通中没有足够的货币去购买商品。因为,一是整个经济体系中货币供给量不足;二是由于投机需求造成公众手中持有过多货币,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变慢。 凯恩斯主张,废除金本位制,实行信用本位(要公众相信纸币也是货币)。由政府统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33、和参与公开市场业务等办法来控制货币发行量。,4、适度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认为,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时候,国家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虽然可能导致物价上升,但可以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提高收入,增加就业。 凯恩斯是一个“半通货膨胀”论者,他认为,与通货紧缩相比,通货膨胀的危害要小得多。 5、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 在对外贸易方面,凯恩斯主张贸易顺差政策。因为贸易顺差会增加资本(黄金)流入,从而扩大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并压低国内利率,刺激私人投资,提高国内的有效需求和就业水平。,第三节 简评和启迪,一、对凯恩斯理论的简要评价 (一)积极意义 首先,与笃信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凯 恩斯主义更为现实。

34、其次,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是符合实际的。 再次,对就业问题相当重视,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非自愿失业问题,比前人更为客观。,(二)不足之处 1、在研究方法上,凯恩斯使用比较静态分析法,缺乏动态分析。侧重于研究经济运行的短期均衡。 2、凯恩斯片面强调需求,忽视供给,过于极端化。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出现。 3、把在一定条件下得出的特定人群的心理倾向绝对化,上升为心理定律,未免言过其实。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理决定论。,二、凯恩斯经济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迪 在总体上不能照搬,只能采取辩证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凯恩斯理论的合理部分。 1、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

35、运行稳定。 2、加强供给和需求管理,提高微观经济运行效率。 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约翰加尔布雷斯(美),第四章 经济危机理论 第一节 2008美国金融危机,一、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 1,对2008美国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 。 次级贷款又名次级抵押贷款和次级按揭贷款,英文写作subprime mortgage loan。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次级贷款等级共有六个:premierplus、premier、A-、B、C、C-。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

36、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2,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的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1)杠杆 (2)CDS合同 (3)CDS市场 (4)次贷 (5)次贷危机 (6)金融危机 (7)美元危机,3,我们认为,本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均衡发展,财富被少数人垄断,富人太少,穷人太多,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 美国的贫富差

37、距:据美国预算与政策优先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所2006年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年时间里,美国最贫困阶层家庭和最富裕阶层家庭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据美联社报道,报告说,占全美国比例的最贫困家庭在过去年的收入平均仅增长了美元,增长幅度为;而占全美比例的最富裕家庭的收入平均增长了.万美元,增长幅度为;而处在中间的其他美国家庭的收入平均增长了.万美元,增长幅度为。数据显示,在年至年期间,占全美国五分之一比例的最贫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美元;而同样占五分之一比例的最富裕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万美元,是前者的倍多;中等收入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美元。,中国的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

38、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初是0.29,2003年达到了0.47。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林毅夫,二,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观点一: 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彻底解决公平与效率、贸易自由与政府监管等发展伦理

39、问题。 观点二:“剪羊毛”理论。大意是以低息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大量流动性,全面推升资产价值,引起投资热;将资产和资本泡沫吹大,形成投机狂热后,制造各种危机或猛然抽紧银根,迫使资产超速贬值;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市场价格几分之一甚至百分之几时,资本玩家们能够以非常低廉价格收购这些优质资产。中国是不是下一只“羊”?,三,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危机的真正解决,只能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重新平衡发展与效率的关系。 策略一: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自我修复,经济泡沫破灭本身也大大降低了富人阶层的财富规模。 策略二:是一些明智政府在市场自我修复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即所谓“凯恩斯主义”,但能够成功

40、干预的衡量标准,仍然还要看政府是否做到了对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重新平衡,而不是仅仅是强行输血或大举投资。“罗斯福新政” 。 策略三:是马克思的做法,彻底否定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制度,将孩子与脏水一并倒掉。,第二节 经济危机理论,一,经济危机的概念。 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经济危机表现为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

41、,利率下降,物价上涨,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破产等。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二战”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 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

42、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联邦德国 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国 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国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2008年爆发的目前仍处于金融危机阶段),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1、有效需求不足。1820 年

43、,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2、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以及资本积累量都大大增加,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导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固然,新兴的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将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毕竟不能全部抵消由新技术革命所抛出的产业后备大军。失业的增加

44、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引起新的动荡,而且还将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减少,加剧了生产的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经济危机的产生并趋于深化。,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资产阶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或将要爆发时,各国政府就在财政上和货币金融上实行膨胀政策,如增加预算开支,大搞公共工程,增加货币发行量等等,同时还用减免税收、降低贴现率、放宽房屋抵押贷款条件等措施去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这些措施人为地激发起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时地缓和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这些措施,从短期来看

45、,有时固然能够延缓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从长期来看,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加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轮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4、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战后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上这些因素终于阻止不了经济危机向世界同期性发展。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于危机之中,谁也救不了谁,而且还互相转嫁危机,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使危机的时间延长。,5、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

46、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三、经济危机的特点 1、生产过剩、破坏严重。1929年的经济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

47、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19731975年的危机,是战后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英国下降11.2,法国下降16.3。,2、周期性强,部分表现为非周期性。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时曾说过:“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 。马克思

48、关于周期将逐渐缩短的论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否仍然有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初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 年,37年间全世界共发生6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7年。以美国为例,从1948 年到1980年,32年发生7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约为5年零4个月。19731975年的危机以后,只相隔4年多一点就爆发了19801982年的危机,这是周期缩短的最近证明。但从19571958年的危机起到19801982年的危机爆发止,23年间发生三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11年。,3、经济发展的曲折性。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国家经济的原有发展进程会被打破,从而呈现出曲折性。常见的形状有“V”形、“U”形、“L”形,也有一些罕见的特殊形状,比如“W”形和锯齿形。“W”形即在同一次危机中,国家的经济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过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19801982年经济危机中的美国、加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