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445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 有关情况介绍,基础教育司德育与校外教育处 吕 同 舟 2006年7月 天津,关于高中思想政课程改革的背景,建国以来政治设置的基本沿革 这次改革时代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沿革,新中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源发于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教育。由国家颁布始于1950年。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除各科均应贯彻政治思想教育外,初高中个学年仍设政治科目,以加强现阶段中学政治思想教育。” 1951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改定中学政治课名称、教学时数及教材的通知,规定:“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设社会科学基础知识,高三下学期设共同纲领,每周2课时。 1953年7月

2、,颁发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规定:“高中一二年级设社会科学基本知识,高三设共同纲领”,也相继对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和教育重点作出规定。,从1950年开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大体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6;本阶段的教育核心内容是改造国民政府时期的学校旧道德,创建社会主义新道德,并结合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对民族资本家的改造,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如:废除国民党的“党义课”; 1951年11月,下发关于中学”政治课“略有变更的通知,规定: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个学年增设”时事政策“一科,每周1小时”,加大时事政策教育的内容。 1953年2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时事政策课应如何

3、改进的指示。,第二阶段:从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陈云、彭真、陆定一等同志,提出:“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 1957年 6月8日教育部下发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中增设政治课,并提出“教材由各地编写,我部将发讲授要点,供各地参考”。 1957年8月17日印发关于中学、师范学校设置政治课的通知,规定:“课程总称为政治课。高一高二讲社会科学常识,高三讲社会主义建设。”,第三阶段: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的

4、时期。中小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政治课程内容设置极端不合理。中小学的政治语文课合并,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教材。 如:北京市1972年一1973年开设的“政治”课,内容为选辑的毛泽东著作。初一为一、二册,初二为三、四册,初三为五、六册,高一为七、八册,高二为九、十册。1974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的“政治”课内容为毛泽东我的一点意见等三篇著作,还有马、恩、列、斯、毛语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文章、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张铁生答卷等。 1975年初一,二年级“政治”课学习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马、恩、列、斯三十三条语录

5、、四届人大文件、毛泽东三项指示等。初三内容增加了哥达纲领批判、反桂林论、国家与革命,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高一、二年级内容与初三相同,只是高一增加政治经济学学习问题解惑,高二增加青年运动的方向。1976高一增加政治经济学学习问答,高二增加共产党宣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拨乱反正,逐步恢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也可以分为四个下的阶段: 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这是一个拨乱反正,从新强调又红又专的时期,也是德育课程重新确立地位的时

6、期。,1980年9月12日,教育发出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要求从: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改进课程设置和教材;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对政治课教学的领导等五个方面改进和加强政治课。提出:“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贯彻德智体教育方针的主要标志。” 初一开设青少年修养 初二开设政治常识 初三开设社会发展简史 高一开设政治经济常识 高二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教学时间为每周2课时,另外还有时事政治教育的时间,每周1课时。,教育部于1982年1月12日,下发关于1982年秋季中学政治课教学用书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学教授:

7、 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常识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为中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教材,为中学思想政治科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第二个阶段:,1986年到1992年。这是一个建立制度、探索规范的时期。 1985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重新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阶段明确了各自的教育内容和目标,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有序斜街和螺旋上升,对饱受“文革”破坏的学校政治课,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同时,针对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明确把民主法制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作为学校政治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导向。

8、,第三个阶段:,1992年以后,进入了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时期 。 这一时期,党中央根据新形势又进一步制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学校德育的社会背景和内在要求基本清晰。特别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强烈需求。,第四个阶段:,1999年10月,中央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

9、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本次课程改革的依据即为该文件),结论:,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是基本规律。 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治教育的形势联系紧密。 重点是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本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论的发展需要及时地体现在国家课程计划之中。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发展的新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化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等。,文化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把握先进文化方向,积极发展新进文化。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1、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有关德育课改的国际背景,1996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习:内在的财富。把“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四大支柱,成为现代人学习的动机和目标。 在上个世纪末国际课程改革中将德育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美国提出塑造具有凝聚力的“美利坚精神”,并把公民学 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广。 法国倡导现代公民教育,把个人道德、国家和社会公民 教育、国际公民教育融为一体。 日本提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 学校德育

12、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关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到1999年成为真个教育发展旗帜,从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探索到全面推进,代表着我们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认识不断进步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征: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观念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比学习能力更加重要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程学习不是学习的全部,生活和实践是更加重要的学习; 学习和过程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小学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 高中开

13、设思想政治课。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的选修课。 课程要有助于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关于课程结构的变化 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根据新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高中课改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思想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隶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 安排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4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学习方式的变化:,高中课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

14、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生学习以学分和学时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8个。这8个学分是学生在高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学分,也是高中毕业需要的基本学分。(在116个学分中,各科目所占分值如下:语数外各占10学分,思想政治、技术各占8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各占6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 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后,学生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所有的学科课程都承担德育的功能和任务。 学校的德育工作既包含课程主渠道的内容,也包含其它德育活动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德育的体系是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只是一个方

15、面,但是,它是进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设计与实施建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课程设计与内容的确定 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建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素质教育思想和国家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体现大中小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有效衔接和历史社会语文等相关课程相互补充,基本思路1,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设计,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设置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必修课程模块。 增加 “文化生活”的内容和要求。 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衔接 与大学政治理论

16、课的衔接 强调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寓于案例中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思路2,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注重思想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基本思路3,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既体现国家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增强选择性。,基本思路4,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路,课程的框架结构,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物质文明) 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政治文明) 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思想政治3 文

17、化生活 (精神文明) 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必修课程的框架结构,选修课程的安排,课程目标和内容要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 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关于确定内容要点的考虑:,以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重点。经济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政治生活重点是民主政治的内容,文化生活重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

18、概念和其它学科中已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以突出教育重点。 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而注重生活中典型案例与相关知识的结合,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运用知识。,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银行存贷;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创业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的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WTO及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等。,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国家机构的职能;政府依法履行职权

19、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等。,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文化现象的特点;文化生活的表现及意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哲学的含义及作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

20、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的方法;创新意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其辩证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和差异;价值选择的过程和方法;“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等。,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选修课程的安排,“经济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对当时及后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21、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经济学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政治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着眼于“三个面向”的要求,较为具体地介绍不同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介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拓展课程。主要介绍思维的特点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科学思维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在初中学生已有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22、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武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活中的法律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文化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公民道德及价值的意义,提升道德境界。,公民道德与伦理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针对每一个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的思想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探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专题,选修课程的安排,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区域试验、分步推进; 加强教师培训,送配下乡; 积极开展以校本教研加专家指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师研修活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