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456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二.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教职工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主编:冷余生 解飞厚,第二讲: 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内容要点: 一、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 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四、高校培养目标调整 五、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六、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的高等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 3.实施的途径,(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中国宪法规定“

2、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法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过,1999.1.1. 起施行。 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

3、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如下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教育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目

4、的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之所以必须作出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为受教育者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将这方面的规定表述为服务方向。 其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素质,或者说培养具有何种质量规格的人。这种规定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其结构提出总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将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二)教育目的的性质 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反映了人们

5、的教育理想,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对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定向、引航作用。 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教育目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育目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而同时是一个教育事实与价值的理论问题。它不仅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在环节,而且与教育价值观密切相联,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往往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以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的一种自觉意识和反映,是对教育功效的一种评价和追求。因此,教育目的又与教育的本质、职能和主体利益、需要的客观事实及其认识相关。 教育目的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另一方

6、面又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教育目的包括四个方面的目标: (1)自我实现的目标; (2)人际关系的目标; (3)经济效率的目标; (4)公民责任的目标。 英国强调“绅士”教育,比较重视人文素养,教育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德国教育偏重科学技术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教育目的的修正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现代人的标准: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 指出个人的“现代性”是很多性质的综合体,而非某一单纯的特质。 他从12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一个现代人的形象: (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

7、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路开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 (4)注意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力求办事效率; (6)善制定计划; (7)尊重事实和验证,愿意吸取新的知识; (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 (9)重视专门技术; (10)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敢于挑战; (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12)了解生产及过程。,(三)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 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 区别: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 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

8、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相联的,但不能相互取代。,教育目标的规定性: (1)具体身份的规定;(特别是高等教育) (2)质量规定; (3)时间规定; (4)层次类型规定。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与方法以及其他教育条件,并对教育过程起直接的调控作用,我们所要建立的教育目标系统,也就是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三、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

9、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可理解为一种教育意志、教育理想;而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的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一)制订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要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要符合高等教育的性质并能实现高等教育的任务; 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要与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衔接并涵盖或基本涵盖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教育。,高校培养目标: 高教法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

10、必须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意义 1.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努力方向 2.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 按照培养目标编制教学大纲 按照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材料 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工作的行动指南 培养目标是部署学校工作的必要前提 培养目标是开展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培养目标是检查学校工作的主要尺度,(三)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思想品德目标 4.体质目标 (四)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 1.基本素质 (1)基本的科学素养 (2)必要的人文素

11、质 2.专业素质,制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应处理的的几个关系: 1.德与才的关系 2.身与心的关系(心理发展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身心发展与单纯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 “中小学生”近视率升高 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比例增大,学生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学历越高,体质越差。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四、高校培养目标的调整 1989.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开会,对2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目标。 OECD提出:大学生进入社会,要三张通行证:1.学术性;2.个性能力;3.事业心,开拓精神。 21世纪对新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四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1.学会认识(learning to known)

12、2.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4.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10.08.科技小组) 提出的实施的五大工程,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二、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 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五、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世界各国都把教育目标的调整作为教育的重要工作。 在新的一千年开始之际,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协会向一个由55位教育、商业、政府、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

13、人口统计学等领域的著名专家组成的小组进行咨询,请他们列出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个项目的研究结论如下: 1.进行有效交流的写作技能; 2.泛读和理解技巧; 3.运用数学、逻辑学和推理技能,熟练运用读写的能力,以及通晓统计学; 4.包括应用科学在内的科学基础知识; 5.运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技能; 6.利用技术进行有效信息存取和处理的技能; 7.开展研究以及解释和运用数据的能力; 8.本国历史知识以及政府在民主社会中的职责; 9.世界历史和国际事务; 10.世界地理知识;,11.外语知识; 12.口头和书面表达技能; 13.严谨的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14.自律、

14、对行为负责,运用伦理准则,以及制定和评价目标的能力; 15.适应性和灵活性; 16.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说、听以及成为集体一部分的能力; 17.尊重劳动的价值,了解职业道德以及个人贡献和自律的必要性;,18.乐观看待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19.了解多元文化,包括对多样性的深刻了解,以及加强国际观念的必要性; 20.解决纠纷和谈判的技能; 21.做人诚实正直,遵守“为人准则”,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22.理解并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欣赏多样性; 23.勇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五、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 第一,人的全面发

15、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第二,人向什么方面发展,怎样发展,发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体力劳动与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第四,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第五,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第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了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1.教学活动基本途径 2.科研训练重要途径 3.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必要途径,六、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

16、题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高教活动的两种模式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平等与效益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 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及理论依据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高等教育价值的不同追求: (一)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

17、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种目的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教活动的两种模式 通才教育旨在培养知识面宽,社会适应性广的教育。强调科学与文化的基础学科及其基本理论的教育,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和相互渗透。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宽口径,厚基础”提法,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推到研究生阶段。,国内的实践,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复旦学院”,每一届本科新生均不分专

18、业全部进入“复旦学院”进行通识教育,每年每生要求完成通识教育学分至少分,直到大二时再分专业。 2006年起,进入浙江大学的全部本科生将用一年或一年半时间学习通识课。长江大学新生实行一年的集中教学、集中管理 . 2007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成立。元培计划于2001年启动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该计划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坚持“学生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为他们未来在完成整个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

19、Martm Trow)用在校学生占适龄人口比重作为区别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 5%-15% 英才教育 15%-50%大众化教育 50%以上 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一)世界及我国的高教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二)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美国20世纪末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共计4009所高校,其中 四年制高校2267所 57% 公立1742所 42% 两年制高校1742所 43% 私立2307所 58% 在校人数1459万人 公立占78% 私立占22% 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的扩展 私立占73% 国家对

20、私立高校的投资占整个高校投资的40%,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益的关系 平等与效益是一对矛盾的范畴 平等与效益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现实选择效益优先,兼顾平等 教育平等也即教育机会均等,是从社会平等的角度出发,将受教育看作一种应得的权利,要求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不受限制享受这种权利。 教育效率,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与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 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思考题: 结合“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主张,评析一下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