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509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2013春.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思考并回答,我为什么要受教育? 教育为什么存在?,教育究竟能够干什么? 教育有什么用?,请你选择 两项 或 排序,我相信你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会逐渐懂得,拥有财富不是幸福的全部,拥有权力也不是幸福的全部,只有乐观豁达才会真正享有幸福。 财富不会永远拥有、权力不会永远拥有,只有乐观豁达的性情才是真正永远属于自己的财富。生活永远不可能完美,生活永远存在缺憾。 说到底,幸福是你自己的人生感悟,是你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你自己的人生修炼,它决定于你思想所达到的境界。,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 教育 人,教育人社会三者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在相互作用中产生,也在相互作用中发展。概括地说:人类建立了社

2、会,也产生了教育,人是社会和教育的主体,同时又是社会和教育的产物;社会决定着人和教育的发展,同时又受制约于人和教育;教育通过培养人为社会服务,又受到人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此认识这三者关系时,不宜将其割裂,孤立地去考察某一个方面,而应当从三者的相互联系中,整体地分析。,社会 教育 人,对社会、社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社会: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传统习俗。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未来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

3、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人类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世界大同。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岁月多么漫长,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活动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共同组成一个大的社会系统,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子系统。 这个大的社会系统又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二、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三、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四、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4、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内涵界定,明确社会系统所包括的内容,为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关系奠定基础。 2、理解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去分析当今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正确理解教育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把握政治对教育的作用和教育对促进政治民主的积极意义。 4、了解教育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思想、哲学观念、道德意识以及宗教、艺术等之间的关系。 5、重点了解和把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学会按照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办事。,社会阶段的划分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原始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生产力 极

5、其低下,手工工具 为标志,工业大机器 为生产工具,工业社会 蒸汽机,后工业社会 电气化 信息化,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剩余劳动数量,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物质的 数量和质量,教育发展的 规模和速度,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教育人口,生产力水平,如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进行测算,1980年65个国家预期的教育年限的均值为9.45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1990年70个国家的均值为10.27年;到1995年,70个国家的均值增至11.46年(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表明近年来各国人口预期教育年限的平均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日本: 1

6、872年学制令,实施义务教育8年, 1880年3年 1886年4年 1907年6年 1941年8年(因战争放弃) 1968年9年 1979年12年,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 在中国,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知多少? 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869.29亿元,比上2010年的19561.85亿元增长22.0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8586.70亿元,比上年的14670.07亿元

7、增长26.70。 据统计,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288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93,比上年的3.65*增加了0.28个百分点。,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而言,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则更大。 例如,在2003年,此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4.7%,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是5.5%,日本是3.65%,韩国是4.62%,美国是5.86%,以色列则达到了7.31%。,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必须

8、达到的下限为4.07%-4.25%。 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而公共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始终处于偏低水平,这势必对于教育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的调整 A.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了当时的教育只能与生产合为一体。 B.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很少需要经过学校的教育和训练。 C.近代社会:大机器工业生产出现,劳动者必须经过学校的培养和训练。,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调整,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调整,蒸汽机,电气化,电子计算机,第一次工业

9、革命时代,小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初中,高中,D.现代社会:新的生产力对于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目的,生产力低下,科技含量极低,培养“政治精英”,生产力发达,科技含量日益增多,劳动力再生产,生产力高度发达,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结构的调整,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经济 结构,产业 结构,人才 结构,教育 结构,生产力 水平,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内容极其贫乏,近代社会,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等,计

10、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 空间科学、新能源、新材料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古代社会,个别教学 耳口相传 单向授受,近代社会,班级授课制 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教学 (代数、三角、物理、化学、 动物学、植物),计算机辅助教学 幻灯机 电影 电视 录音机 录像机 网络 (相对论 量子物理 激光 遗传学 有机化学 航空航天 生命科学),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力水平发达,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4.生产力发展水平促使教育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1、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实现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能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 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2)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劳动力是指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劳动力的转化,可能的劳动力,转化,现实的劳动力,一般的劳动力,经验型劳动力,体力型劳动力,加工,培训,训练,专门的劳动力,科学型劳动力,智力型劳动力,通过教

12、育和训练,劳动能力的增强主要表现为: (1)提高劳动者对生产过程要求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和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 (3)提高劳动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 (4)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可以提高劳动者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和能力。,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在20世纪初:30%的国民收入由高学历的技术员创造。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 生产率 文盲 1 初等教育 1.5倍 中等教育 2倍 高等教育 4倍,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传统经济理论中资本

13、的概念仅包含生产资料和货币,而忽视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能力,这是不全面的,难以对经济增长做出合理的解释。 他认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中包括进力资本的概念,而不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 人们需要有益的技能和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们却不完全知道技能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实质说来是一种计划投资的产物;这种投资在西方社会按着一种比传统的(非人力)投资大得多的速度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恰好是该经济体系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人力资本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

14、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舒尔茨把教育投资看作是整个人力投资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指出: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 教育的作用远远超过被看作是实际价值的建筑、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的资本。,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及布局),教育优先发展是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成功的经济追赶与人力资本积累,主要西方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丹尼森:教育对经济贡献的估算,舒尔茨通过计算美国从1957年到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推算出教育水平的提

15、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丹尼森研究发展1929年到1957年美国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2.93%,其中因教育的作用而增加的收入的年增长率为0.67%,在全部国民收入增长率中占23%;同时因知识进展而增加的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0.59%,在全部国民收入增长率中占20%,其中知识进展的3/5是教育的作用。故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消失的老词汇长江音响 长江音响:在八九十年代,湖北武汉无线电厂生产的长江音响可谓家喻户晓,其生产的长江音响系列产品曾唱遍中华大地的大江南北,它在当时的电子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是当时武汉人的骄傲之一! “长江音响,你的理想!“广告词朗朗上口!让人留下深

16、刻的印象!,沙市活力28曾经的辉煌、衰落的历程和它的现在 “活力28”商标由原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活力28”超浓缩无泡洗衣粉的国内市场份额曾达到76。 “活力28,沙市日化”,在改革开放初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句广告口号被众多消费者熟知。“,活力28”是当时中国日化领域的一面辉煌旗帜:第一个提出超浓缩无泡洗衣粉的概念;第一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洗衣粉品牌;第一个上市的本土日化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树立在香港闹市,展现了非理性状态下的民族自豪的国内企业。这个品牌拥有无可比拟的辉煌经历,但这种经历,更多的是在不经意间形成的。,像大多数当时的

17、中国企业一样,一个产品的短暂成功之后,就变得极度自负,恨不能一夜进入世界五百强之列,这时已成功打造“活力28”品牌的沙市日化也未能幸免,他们认为所有的相关产品都可以借助活力28的品牌取得成功,于是非理性的扩张开始了。 牙膏品牌:中华、两面针、冷酷灵等如是。,教育形成现代经济生活观念,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四个主 要 特 征, 乐于接受新的观念,不因循守旧, 见多识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具有鲜明的社会效能感, 不受传统思想束缚,保持独立和自立,帮助人们

18、形成各种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和变化.,公平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效益的观念、民主的观念,教育是决定着人们社会成就和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教育与劳动者的有形收入:,消费行为的改变; 理财能力的改善; 工作环境的改善; 家居管理方式的改变; 医疗支出的节省; 子女学习的收益; 个人情意特征的转变。,因此,受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 技术水平,改善劳动质量,从而提高受 教育者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教育与劳动者的无形收入:,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收入,扩大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提供社会各阶层均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收入分配

19、的差距。,(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经济功能),2.教育能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创造物质 财富,生产实践活动,劳动者的 知识和技能,知识形态 的生产力,转化,直接的 生产力,教育是传播科学技术的手段 科学知识是不断增值的,这种增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知识的生命载体(人脑)向物的载体(书籍资料、技术装备等),又从物的载体向生命载体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 。,(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经济功能),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生产力 系统,教育,生产力 增值,生产实践活动,科学知识,各种实体 因素,非实体 因素,教育,劳动者

20、 增值,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运筹性因素 渗透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等学校由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研究后备力量比较充足,学术思想活跃,信息来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高等学校的拱门是由教学、科研两根立柱和科技开发一根横梁支撑起来的,即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科学研究,并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学校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加强,是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如英国的剑桥大学著称于世,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卡文

21、迪许实验室。 德国从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起,就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教学统一”,二战后,西德重建大学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洪堡式”大学的传统。 世界各国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作为高校办学的基本方针,大学如美国的硅谷大学群,中国的中关村大学群,在创造、发明和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在生产新的科学和新的技术方面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结论: 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说明教育具有经济效益。 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充分证明:现有的经济优势只能繁荣一时,教育的优势则能繁荣一世。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繁荣的有力保证。,共识:21世纪是教育的

22、世纪,谁想成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先必须成为教育大国。 反思问题: 1、 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呢? 2、 如何看待与评价当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进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小结: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的调整。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水平促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与手段的变革。 (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实现劳动

23、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能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二、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机构进行直接领导。 (2)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作用。 (3)社会政治通过教育财政,即经济手段,对教育领导权具有控制作用。 (4)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政治立场,形成受教育者公民意识和行为。,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例如,据美国官方1976年提供的资料表明:平均年

24、收入3000美元以上,30005999美元以下,900010499美元以下,1350014999美元以下和18000美元以上的白人家庭子女在技术学校和各类高等学校注册的人数占收入段家庭子女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31%、43%、50%和65%。 法国工人占总人口的49.8%,工人子女上大学的只占大学生数的10.2%;上层阶级占总人口的4.5%,其子女上大学占大学生数的57%。,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奴隶社会 我国西周的国家规定,只有国子和贵胄之才才能入学;古代印度的法律甚至规定,谁若让低贱的首陀罗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立即处以死刑。,封建社会 我国唐朝“二馆六学”对入学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日

25、本奈良时代京城里设立了一所大学,规定五品以上的贵族官员子弟才有资格入学读书。,资本主义社会 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利平等的法律,但受教育权依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如美国由于公立学校的经费最大部分来自所在地区的税收,而美国社会各阶层在居住上有各自的社区,因而在上层居住多的社区的学校,其教育经费明显高于贫民区的学校,这种差距甚至高达数十倍。,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它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教育阶级属性的基本表现,它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超阶级、超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由于各自追求的政

26、治和经济利益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教育目的决定了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受到什么程度的教育等。比如: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为主 雅典教育: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 中国古代教育:“四书”、“五经” 公民课、宗教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课,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奴隶社会,柏拉图,培养“哲学王”和勇敢的武士,封建社会,孔 子,学而优则仕,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总之,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

27、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大影响作用 (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各级各类政治人才。 2.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推进社会民主化。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小结: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四)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大影响作用 (

28、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 (三)教育通过传授思想、制造舆论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讨论: 1.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2.大学生就业难与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之间有矛盾吗?谈谈你的理由。,决定教育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和生产力。但是,如果企图直接从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中找出影响教育的全部因素,这种认识也是不科学、全面的。应该看到,社会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除了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生产方式外,还有属于精神生活方面的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从根本上要制约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但是,它也要与其它各种形式的精神活动和思想

29、形式发生很密切的联系 。,三、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目的的确定 2.教育内容的构成 3.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铸造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传统对教育产生影响的必然性,从历史的浅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现在的教育必然都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绝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根基而任意创建。 从历史的深层结构来看,文化的传统常以一种“遗传基因”的作用方式渗透于全部的历史

30、过程,也作用于现实的教育。,看一看想一想:在两张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渗透在民族心理素质、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 有人认为构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民族创造力的表现形态; 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 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民族所特有的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与变异,认知方式:循例从众 表现:1、保守狭隘,固步自封 2、扼杀人的创造性 3、权势即真理,人情即王法 情感方式:拘谨自制 表现:1、使人浑噩,不易振奋 2、使人磨平棱角,泯灭个性 3、使人心胸狭窄,妒忌成性,评价方式:重义轻利 1、孕育出一大

31、批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男盗女娼的两面人、伪君子。 2、养成不讲效益的社会风气。 行为方式:循规蹈矩 1、中庸折中 2、敷衍拖拉 3、缺乏竞争心,1.教育目的的确定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 。它明确了在一个文化系统中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制约作用非常之明显。 日本人把教育作为兴国富民之本,因此有了战后的举债兴学; 中国人将读书视为出人头地之手段,因此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热闹。 在我国文凭和官位哪怕出现很少一点的分离,读书无用论便会雀起。,2.教育内容的构成 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其一

32、是内容的丰富;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传授的内容,就只能无所事事。 其二是课程结构的更新。 如以“四书五经”为教育的主要内容。,3.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 经院主义的教学方法 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二)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1.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加强联系,(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小结: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一)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二)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教育对

33、文化的传递、保存 (二)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交流 (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四、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除了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政治与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外,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先于生产力发展),知识、经验,个体的 精神财富,转化,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不同,教育是转化活动,教育的历史继承性, 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中国语文教学的诵读传统; 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六三三”的学制传统。,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例如: 社

34、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封建教育思想残余;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当前出现的有的地区“富经济穷教育”,有的地区“富教育穷经济”的现象.,否认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两种错误倾向,无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文革” 用政治规律代替教育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 “ 把教育推向市场”。 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成绝对独立性 国民政府时期 蔡元培的“大学区制”改革,提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总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把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考察教育的全部。当然

35、,还应该看到,教育的这种独立性又是相对的,归根到底,教育还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的。教育虽然有它的继承性,但一个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时代的教育中继承些什么舍弃些什么,还要由当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需要来决定。因此,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各种表现,实际上都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因素作为根据,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相对独立性,又不能把相对当作绝对。,五、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二)普及教育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教育适度

36、超前发展战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教育先行观)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提出教育的发展速度要略高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的观点。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教育适度超前跨越式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三)科教兴国战略

37、是教育发展的选择,1、现代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现代生产与现代科学的产物. 2、科技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及布局)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们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新的视角.,社会现代化呼唤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手段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思考题,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如何?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怎样?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4.试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5

38、.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6. 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教育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系。 7.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现实生活中教育不平等的种种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本章结束,温馨提示: 课后及时复习 完成心得反思 谢 谢 !,教育救国论,教育救国论:中国近代主张以教育拯救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潮。盛行

39、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批知识分子和开明人士曾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没有文化,缺少教育,科学落后,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戊戌变法时期,严复认为首先必须兴办教育,开通民智,然后才能实行君主立宪,救我中华。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科学救国”的主张既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救国论,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

40、、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 黄炎培于1917年起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倡职业教育(见职业教育论),认为职业教育是“救国要图”。还认为中国最困难、最重要的问题是生计,解决生计问题唯有教育。他主张以职业教育来解决生计问题,最后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创办刊物,设立学校,进行试验,在全国宣传和推广职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陶行知于1920年建立了中华教育改进社,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企图通过教育的力量去“沟通”阶级关系,改良社会。他决心筹募100万元基金,召集100万位同志,创办,教育救国论,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认为建立 100万所乡村学校就可以拯救国家的厄运,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给后代。他还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身体力行,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的原则,希望通过教育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教育救国论者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民族文化和人的素质,并为此而奋斗,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没有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而把中国落后的一切原因都归咎为教育不良,企图通过发展教育的办法来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救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