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要素禀赋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768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1-3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1-3要素禀赋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要素禀赋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要素禀赋理论.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基本假设 第二节 H-O理论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导入案例:中东石油富国,前言,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俄林(1977年Nobel经济学奖得主)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H-O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

2、,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一、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针对国家而言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判断禀赋差异往往根据经验观察。 到底属于何种禀赋结构还取决于比较对象。,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AB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图 31,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

3、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二、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kx=Kx/Lx ky=Ky/Ly kxky 在w/r相同时比较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图 32,在生产要素可以替代的情况下,比较

4、两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的标准是共同的要素价格。,三、模型基本假设,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X、Y的生产技术不同,假设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第二节 H-O理论,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要素禀赋差异,相对供给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结论

5、: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要素禀赋点,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papb,即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要素禀赋,相对供给差异,相对价格差异,生产技术条件相同,图 35,三、H-O定理,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

6、互需求共同决定。,H-O定理的图形说明,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图 37,H-O定理的文字表述 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即各国要素存量比率不同。 基本内在逻辑关系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产品相对价格差异是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要素价格差异由要素供求决定的。如果收入分配、消费偏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则要素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要素供给,而要素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贸易模式:一国出口相对丰富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H-O模型的基本思想: 贸易起源:生产函数相同,但要素存量不同,可导致生产成本差异。

7、(劳动丰裕,工资低,则劳动密集产品成本低;资本丰裕,利息低,则资本密集产品成本低。) 贸易模式: 生产与出口相对丰裕要素密集产品 贸易结果: 要素价格均等化: 丰裕要素价格低密集使用,需求,要素价格 稀缺要素价格高生产规模减小,需求,要素价格 价格低的,价格高的,贸易对象国情况分析类似 国与国之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结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

8、zation theorem)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的利率相同。 自由贸易后不仅要素价格会实现均等,而且两国在生产中相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资本劳动比)也会相等。 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定理),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

9、。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unit-value isoquant)和单位等成本直线(unit isocost) PxX0=PyY0=1 (3.1) 1=wL+rK (3.2),自由贸易下,两国的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完全相同,所以单位成本线也完全相同,要素价格自然也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有限制条件: 1.要素价格的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 2.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

10、。 现实中,均等化并没有出现,但会有均等化的趋势,如果日本和四小龙工资出现向欧美看齐的趋势 。 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表明:国际商品交换本质上就是要素交换的替代。茅于轼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三、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导入案例:南北贸易及美国工人收入不均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例如,1970年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工资收入处于10%的人之上,90% 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却下降了25%。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使美国的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低收入家庭的工资的降低,使

11、其更难以摆脱贫困,许多家庭收入停滞不前与上层社会收入迅速增长的鲜明对比很可能造成对整个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为什么工资不均的现象在急剧增长呢?很多学者将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中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xMPLX=PYMPLY (3.3) r=PxMPKX=PYMPKY (3.4),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三、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当X的相对价格上升时,X、Y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下降。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资本劳动比例下降时,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的投入减少,所以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12、上升,相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由(3.5)、(3.6)两式,则,r/Px、 r/Py均上升,而,w/Px、w/py均下降,即X相对价格上升后,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结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荷兰病与资源诅咒 “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指

13、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则常常以此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的危险性。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此外,关于矿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除了中短期矿业项目所带来的“新兴都市”效应外,更多的是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简单叫做“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

14、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经验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东亚四小龙资源稀缺的经济体,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四、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

15、i Theorem),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K。,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图示证明:,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为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原来水平不变。由图可知,X部门产出增加了,而Y部门的产出则减少了。,图 39,要素积累与贸易条件,大国情形(假设资本增加,劳动不变),图中,通过Q与Q两生产均衡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 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开放情况下,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

16、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进一步讲,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而对方国家贸易条件则恶化。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出口的增长(export-biased growth);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则称之为偏向进口的增长(import-biased growth)。,小国情形 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17、偏向出口的增长的福利效果(存在正负效应)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 经济增长又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如图,从C到C,纯粹的增长利益 ;从C到C*,贸易条件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所享有 。,悲惨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 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总的福利效果为负。,悲惨增长的前提条件: 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

18、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警惕中国汽车产品出口“贫困化增长” 当我国纺织业出口正在想方设法走出“八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的窘局时,部分汽车企业出口却又面临着“百辆国产越野车换一辆劳斯莱斯”的尴尬境地。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爆炸式增长的美好景象背后,有可能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泥潭。 20022005年,中国汽车和汽车底盘的年出口数量增幅都明显超过出口金额增幅。2002年,出口数量增长90.9%,出口金额增长25.5%;2003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206.7%、56.3%;2004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209.3%和86.9%;2005年,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170.2%和144%。直到200

19、6年上半年,两项对比才发生逆转,出口数量增长67.9%,出口金额增长89.8%。 “低价竞争”策略被不少中国汽车厂商看成是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一些企业为拿到出口订单,甚至把原本该得的利润拱手让给了外国人。出现“浮躁症”的中国汽车业正行驶在纺织、玩具等行业出口走过的老路上,很容易陷入“贫困化增长”的泥潭。 从19952004中国出口数据分析来看,价格贸易条件有所恶化,出口数量上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弥补了价格的下降,社会福利总体上升,没有出现贫困化增长,但能维持多久?须重视。,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型态,即以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现在由于经济增长可能变为

20、比较优势;反之,以前处于比较劣势的物品,现在也可能变为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一、里昂惕夫之谜,表3-2 美国国内生产1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1947年),资料来源:W. Leontief(1954):“Domestic Production and Foreign Trade: The American Capital Position Reexamined”, Economia Lnternaionale.,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

21、O理论恰恰相反。,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 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 一般劳动可区分为非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和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两类; 熟练劳动是指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这种技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由于这种后天的努力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

22、行为,所以我们称后一类劳动为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凯恩(Pete B. Kenen)后来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太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23、,X变成劳动密集型,Y变为资本密集型。,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但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的情况下,这可能会造成误会 。,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H-O模型的贡献,第一,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的普遍原理,而俄林

24、等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单个要素生产效率国别比较基础上。要素禀赋理论,重新表述比较优势理论。某种生产活动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它们能否比较密集地利用该国相对丰裕的要素,取决于它们生产成本比例是否与该国要素结构相一致。越是能密集利用一国丰裕要素的生产项目,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越是需要密集投入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生产项目,则越是缺乏比较优势。 由于可以对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的相对丰裕程度进行度量,因而这一理论对利用要素和贸易数据对比较优势原理进行检验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比较优势原理更为完善和更有说服力。,第二

25、,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不是单单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耗费的差异,而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格局,具有实际意义。必须承认,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状况在决定各国的对外贸易上起着重要作用。,第三,H-O模型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阐明贸易会改变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收入分配,这对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资源禀赋理论是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来解释贸易格局,而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则反过来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

26、的发生增加了对相对丰富资源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它的价格,也就是增加了它的报酬,另一方面减少了对相对稀缺要素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它的报酬。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从而使产量增加,收入增加。这些分析对于一国如何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以获得贸易利益,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第四,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仍然是属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范畴,使用的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但是生产要素禀赋的分析更加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H-O模型的局限性,第一,这一理论假定各国所有生产要素在数量上是固定的,质量上是不变的,它们都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要素不存在国际流

27、动性。而事实上,世界经济以迅速变化为特征,各生产要素既非数量固定,亦非质量不变。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跨国公司使生产要素国际流动频繁。,第二,该理论假定各国生产技术是固定的,同种产品生产技术相同,且消费者偏好是固定的,不受生产者的影响。但事实上,各国生产技术并不相同,技术进步亦不同步。发达国家随科技发展和工艺进步,技术、资本替代劳动的空间日益扩展,使发展中国家在要素方面(主要是劳动)的优势正日益被弱化。同时,世界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结构随收入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往往迫使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的选择偏离其要素优势。,第三,该理论假定在国内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能自由流动,整体经

28、济以自由竞争为特征。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结构常常十分僵化,要素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国际贸易格局往往使其只能将资源集中于生产少数产品上。,第四,该理论假定政府在国际贸易中不起作用,从而国际市场价格由供求力量决定。但事实却相反:富国政府往往凭借其经济、政治力量来影响国际经济活动,使国际贸易发生不利于落后国家的变动。如为保护本国的“夕阳工业”,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中要求发展中国家制定劳工标准,提高工人工资,这无疑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是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绩效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前,中国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密集型)的赶超战

29、略,与我国当时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一致。结果是通过计划扭曲资源配置,人为地把大量资源集中到重工业部门。 政策性支持 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 贸易壁垒和垄断 对利率、汇率和其他要素价格的扭曲 价格扭曲和资源的计划、行政配置 违背比较优势原则,结果是资源配置低效率,欲速则不达,没有实现赶超,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制定发展战略是否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是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绩效的关键因素。 同一时期的日本和四小龙,遵循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比较好地发挥了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 5060年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后来经济发展,资本逐步积累,资源禀赋结构提升,逐渐把产业结构

30、提升到资本、技术及至信息密集型产业。 其路径是:比较优势战略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禀赋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提升经济赶超实现。,林毅夫:经济发展战略与比较优势,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因为: 要素禀赋结构在任何一个固定时点是给定的,它同时决定该时点的总预算和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结构从长期动态来说则是可以改变的 要素结构的提升同时会导致技术/产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本章小结,本章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罗伯津斯基定理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 H-O定理: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由罗伯津斯基定理,我们可以依据罗伯津斯基线的方向来判断要素增加国的经济增长类型,对于大国来说,如果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则会恶化增长国的贸易条件,如果经济增长偏向进口部门,则会改善增长国的贸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