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810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j脚池寺水库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道真自治县脚池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道真自治县脚池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浆分部工程)(合同编号:DZJCSSK2013-SG)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施工单位:黔西南州协力建设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九月in the Center in Yibin, bus concentrated on core, core and peripheral (such as the nanxi area, Li Zhuang, field, thinking) contact for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Current core to Li Zhuang, South str

2、eam, there is no bus lines. 2004 transit trip for 9.75%, 37%- 13 -审定:校核:编写:一、概 述1.1、简 述脚池寺水库位于道真县棕坪乡丝栗坪境内,水库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芙蓉江支流,库距县城66Km,距棕坪乡政府15Km。库以上流域内集雨面积0.15km2,引用流域外集雨面积2.67km2,引水流量0.031m3/s,水库总库容10.1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工程。灌溉1个村2个村民组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380亩。该工程于1975年动工兴建,于1978年完工,由原道真县农业局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当地政府组织受益群

3、众投工建成,工程前期无设计资料和施工资料。水库地处天然的洼地,四周高,中间低,两面临山。水库无水库,无溢洪道,放水设施位于水库西北方,为放水隧洞内埋管,放水隧洞为城门洞型,隧洞长52m,洞净宽1.5m,净高2.0m(拱高0.5m);洞内埋管长15m,为200铸铁管,管道出口设闸阀,现在洞内埋设钢管时间较长,锈蚀严重及闸阀锈蚀渗漏,不能正常运行。工程建成正常运行至1995年,库区西南角库底溶蚀通道被击穿漏水,棕坪乡水利站组织受益群众采用块石黄泥堵塞,蓄水运行两年后又被击穿,再堵塞,如此反复四次,2005年第四次堵塞未成功,目前水库只蓄水至死水位,严重影响了正常效益的发挥。根据地表地质调查,水库周

4、围未发现溶蚀发育,只是库区西南方向有一明显渗漏点,由于长期渗漏,已经形成漏水洞,库内水基本从落水洞流走,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本工程为小(2)型水库,工程等级定为等,主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根据规范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P=5%),校核洪水标准按100年一遇(P=1%);本次洪水复核设计标准按20年一遇(P=5%),校核标准按200年一遇(P=0.5%)。1.2、水文地质条件1.2.1水文气象脚池寺水库距道真县城距离约66km,距棕坪乡政府15Km,设计流域内没有水文观测站,距本工程较近的有道真县气象站,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6,北纬2

5、803,具有1957年至1987年、1989年至2005年共计48年的气温、风向、风速、降水、蒸发等观测资料。观测资料精度较高,可靠性较好,年限较长,本次设计采用道真气象站作为本次水文计算的参证站。根据万分之一地形图勾绘,水库库以上流域面积0.15km2,主河道长0.4km,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270,流域内以高山兼谷坝为主,少量岩溶,植被一般,水土流失较轻。由于工程库以上集雨面积较小,来水量有限,工程已建有引水渠道从上游溪沟引水,引水渠长2.0km,断面0.3m0.3m,引水渠取水口以上集雨面积2.67km2。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等值线图,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为:200500t/km2水

6、库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较丰沛,根据道真县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7.4,多年平均无霜期28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年日照时数1139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最大风速9.0m/s。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寒潮、霜冻、冰雹、春旱和夏旱等。1.2.2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库区位于丝栗坪前面(西面)2050m的洼地内,水库形状为近南北向的椭圆形,库区四周植被一般,四周地形坡度1035,局部地段地形坡度大于45,山顶高程800890m,库盆高程785795m,宽2040m,属浅切低山地貌。 (2)地层

7、岩性库区主要出露地层岩性为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组(S2sh)灰岩,下统龙马溪组(S1l)页岩、泥岩及第四系(Q)残坡积层,主要为冲积砂砾石层及残积、残坡积粘土、粘土夹碎石。冲积层主要分布于冲沟、河床一带,残积、残坡积主要分布于宽缓地带。 (3)地质构造库区无断层发育,岩层产状N3075W/NE1421,N6575E/NW1015,以N3075W/NE1421为主要表现,基岩裸露区裂隙较发育,表层基岩稍破碎。(4)边坡稳定性评价两岸地形坡度2045,岩层产状N3075W/NE1421,倾角较平缓,自然边坡为逆向坡,岸坡除第四系残坡积层(Q)零星分布外,无其他较大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自然边坡稳定。 (5

8、)防渗处理 由于该水库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中统石牛栏组(S2sh)灰岩强岩溶层,下统龙马溪组(S1l)页岩、泥岩相对隔水层,而两组分别存在于K1落水洞南北两侧,地层分界线呈N35W,故在两组地层之间采取帷幕灌浆将其分隔,使其具备蓄水能力。建议帷幕灌浆的底部深入相对不透水层5m。根据地表地质调查,水库周围未发现溶蚀发育,只是库区西南方向有一明显渗漏点,由于长期渗漏,已经形成漏水洞,库内水基本从落水洞流走,水库不能正常蓄水。对此土体防渗处理采用充填灌浆防渗,对基岩防渗处理采用帷幕灌浆处理,截断基岩及土体渗漏通道,达到防渗目的。1.3、水库帷幕灌浆防渗标准、参数及灌浆压力1、水库帷幕灌浆防渗标准:透水率

9、:q10Lu;渗透系数k=10-4cm/s10-5cm/s。2、水库帷幕灌浆防渗参数:水库帷幕及充填一排,两个灌浆平台。 幕深:d10.033.3m;排数:N1排 ;孔距:a2.0m。 3、灌浆压力 土体灌浆压力:P=0.050.15Mpa; 接触段灌浆压力:P=0.1Mpa0.2Mpa; 基岩段灌浆压力控制在11.5倍坝前水头,接触段以下钻孔每增加1m压力增加0.05Mpa,并随深度视地质情况酌情增加,总之既要达到防渗目的,又不至于破坏土体与基岩岩体。1.4、帷幕灌浆主要工程量及工期安排 1、主要工程量本工程帷幕灌浆分为一号灌浆平台,二号灌浆平台。其中一号灌浆平台帷幕线长度168m、共85个

10、孔,二号灌浆平台帷幕线长度24m、共13个孔;另外,一号灌浆平台检查孔共10个,二号灌浆平台检查孔共1个;灌浆总进尺2130.6m(帷幕孔1896.4m、检查孔234.2m)。帷幕灌浆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帷幕灌浆工程量统计表单元编号钻孔深度(m)注灰量(kg)封孔 (kg)单耗(kg/m)备注无效段灌浆段合计ZK1ZK1012.2156.7168.913278.3 84.7 一号平台ZK11ZK207.5192.9200.417834.7 92.5 一号平台ZK21ZK302130.0 132.0 7725.9 59.4 一号平台ZK31ZK402.5169.1171.66180.2 36.5 一

11、号平台ZK41ZK500.1292.4292.517570.4 60.1 一号平台ZK51ZK600 261.9261.939216.8 149.7 一号平台ZK61ZK700225.4225.411314.8 50.2 一号平台ZK71ZK800185.9185.96843.3 36.8 一号平台ZK81ZK85095.795.75644.0 59.0 一号平台ZK1ZK130162.1162.12544.2 15.7 二号平台合计24.31872.11896.4128152.6 64.5 说明:检查孔另计。2、施工工期:水库帷幕及充填灌浆2014年1月5日2014年8月20日。二、施工布置

12、2.1、施工道路水库帷幕及充填灌浆施工道路均利用水库周围填筑时已形成的道路及平台开挖道路。 2.2、施工供水施工用水主要为钻孔、灌浆用水,在水库旁边布置3m的水箱,采用水泵从水库抽取供给,从水箱至工作面主管采用橡胶管分支向各作业面供水。为了保证施工作业面所需水压力,从水箱至工作面的钢管上增设一台增压泵。2.3、施工用电及照明水库帷幕及充填灌浆施工用电由自带柴油发电机供应。2.4、施工通讯施工时采用手机联系。2.5、制浆系统水库帷幕及充填灌浆施工设一个制浆站,制浆站拌制标准浓浆输送至1台200L搅拌桶,1台SGB610型灌浆泵。2.6、废渣废水处理施工废水、废浆和岩粉等通过临时排水沟引至集水坑,

13、经沉淀后排放,集水坑内沉积物定期清理并运至指定弃渣场。三、施工工艺及方法3.1、钻孔1、孔位布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位置进行布孔,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10cm。如有特殊原因需调整孔位时,报经监理人批准后实施,并记录实际孔位、孔深。2、钻孔设备帷幕灌浆孔采用2台回转式地质钻机配人造金刚石钻头进行钻孔。钻机固定:水平段沿坝轴线铺设轨道,即在浇筑混凝土平台时预埋插筋与槽钢焊接固定,地质钻机座在槽钢上用螺杆固定。斜坡段的采用钢角架搭设施工平台进行施工。3、钻孔顺序孔口装置帷幕灌浆序孔序孔序孔检查孔。4、钻孔孔径和钻孔深度帷幕灌浆孔钻孔孔径均为91mm。帷幕灌浆孔孔深达到弱风化岩石下带。5、孔向

14、、孔斜控制(1)钻孔时钻机固定平稳并用罗盘量测钻机立轴角度,使之符合设计孔向。(2)深孔钻进时,应严格控制孔深的偏差。6、钻孔记录钻孔时,对孔内情况(如钻孔漏水、涌水、塌孔、掉块、掉钻、回水颜色等)按要求进行详细记录。7、特殊处理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难以钻进时,先进行灌浆处理,再行钻进。如发现集中涌水,应查明情况、分析原因,经处理后再行钻进。8、钻孔冲洗各类钻孔钻进结束之后对钻孔进行冲洗,将孔内钻孔岩粉冲洗出孔外,直至回水澄清,洗孔结束后孔内残留岩粉在孔底的沉淀厚度不大于20cm。9、孔口保护钻孔结束待灌或灌浆结束待钻孔,孔口均加木塞妥善保护,以防其他杂物掉入孔内。3.2、裂隙冲洗及压水试

15、验1、裂隙冲洗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孔(段)在灌浆前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各灌浆孔可在灌浆前全孔进行一次裂隙冲洗。对岩溶、断层、大型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以及设计有专门要求的地段,裂隙冲洗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帷幕灌浆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试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2、压水试验帷幕灌浆先导孔、检查孔采用五点法压水试验,特殊部位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一般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在灌浆前采用简易压水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循环式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

16、进行帷幕灌浆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简易压水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0.3MPa,压水时间1220min,每3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终读数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的计算值。(单点法及五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的压力下,每3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4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u,以最终读数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的计算值。)在岩溶泥质充填物和遇水性能易恶化的岩层中进行灌浆时,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也宜少做或不做压水试验。在进行简易压水试验和灌浆施工过程中进行抬动变形监测,观测成果报送监理,抬动变形值超过设计值

17、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报请设计、监理研究处理措施。3.3、灌浆材料及制浆水库帷幕灌浆采用Po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GB175的规定,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水泥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速凝剂、减水剂、稳定剂等外加剂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和保存。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水库帷幕灌浆一般使用纯水泥浆液,制浆材料必须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法计量。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集中制浆站宜制备水灰比为0.5:l的纯水泥浆液。输送

18、浆液的管道流速宜为1.4m/s2.0m/s,各灌浆地点测定从制浆站或输浆站输送来的浆液密度,然后调制使用。纯水泥浆液的搅拌时间,使用高速搅拌机时应大于30s;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大于3min,浆液在使用前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宜大于4h。拌制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应使用高速搅拌机并加入减水剂,搅拌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细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小于2h。水库充填灌浆为红粘土,符合规范要求,浆液密度在1.31.6之间,胶泥材料含量不大于15%。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及数量,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特殊地质条件下,根据需要通过现场灌浆试验,并经监理工程批准后,可使用其

19、他类型的浆液。3.4、灌浆程序及施工方法1、灌浆试验为了确定灌浆施工参数及工艺,在灌浆施工前进行生产性灌浆试验。灌浆试验包括浆液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试验场地布置在水库旁。(1)浆液材料试验 施工之前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对不同水灰比、不同掺合料和不同外加剂的浆液进行下列项目的试验:浆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浆液密度或比重测定;浆液流动性或流变参数;浆液的沉淀稳定性;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或终凝时间;浆液结石的容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其它试验内容。 用于现场灌浆试验的浆液水灰比以及掺合料、外加剂等的品种及其掺量要通过浆液试验选择,并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2)生产性灌浆试验

20、灌浆试验的要求: 灌浆试验结束后,及时进行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并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根据灌浆施工图纸的要求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定进行验证性生产试验,验证内容为灌浆分段、灌浆压力及浆液配比等施工参数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在试验区内,按拟定的施工程序、方法进行试验,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各序孔的透水率、单位耗灰量等的试验资料,以便检查灌浆的效果。2、灌浆施工程序水库帷幕灌浆为一排孔,先灌注基岩段,再灌注坝体,即分三个次序施工,先施工序孔,后施工序孔,再施工序孔。帷幕灌浆单孔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3、灌浆施工方法(1)灌浆方法水库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式灌浆,并根据现场实际

21、地质情况主要采取自下而上分段灌浆。(当岩石破碎、孔壁不稳,裂隙发育,渗漏严重时,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当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渗漏不严重时,也可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孔口无涌水孔段,灌浆结束后不待凝,直接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待凝后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待凝时间一般为24h,另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要确定。(2)孔口管安装灌浆孔口管埋入岩石1m,并在坝上加强牢固。(3)灌浆段长灌浆段长经灌浆试验确定,、次序孔灌浆段每段长为5m。各次序段长视地质情况可适当加长。帷幕灌浆单孔施工工艺流程冲孔、实测孔深阻塞灌浆段裂隙冲洗压水试验灌浆扫孔、实测孔深埋设孔口管、

22、待凝钻进下一段冲洗、压水试验灌浆终孔后封孔钻孔(第一段)图1(4)灌浆塞和射浆管位置:若采用非孔口封闭灌浆法时,浆塞应阻塞在灌浆段段顶以上0.5m 处,以防漏灌;射浆管距段底距离不大于0.5m。(5)灌浆压力: 坝体灌浆压力:P=0.050.1Mpa;接触段灌浆压力:P=0.1Mpa0.2Mpa;基岩段灌浆压力控制在11.5倍坝前水头,接触段以下钻孔每增加1m压力增加0.05Mpa,并随深度视地质情况酌情增加,总之既要达到防渗目的,又不至于破坏坝体与基岩岩体。现场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灌浆试验成果确定。采用循环式灌浆时压力表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压力值宜读取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指针摆动范围应小

23、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范围宜做记录。如采用灌浆自动记录仪时,自动记录仪应能测记间隔时段内灌浆压力的平均值和最大值。灌浆时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灌浆过程中注入率较大时,采用分级升压或间歇升压法灌注,使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相适应。水库帷幕灌浆各灌浆段压力划分见表3帷幕灌浆各灌浆段压力划分表表3孔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及以下各段备注0.050.1MPa0.15MPa0.3MPa0.4MPa第一段土体灌浆第二段接触灌浆以下为基岩灌浆0.050.1MPa0.15MPa0.3MPa0.4MPa0.050.1MPa0.15MPa0.3MPa0.4MPa(6)浆液配比和变浆标准:灌浆浆液按现场灌浆试验确定。水库

24、帷幕灌浆浆液配比拟采用5:1、3:1、2:1、l:1、0.8:1、0.6:1(或0.5:l)等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取5:l。特殊情况下可采用特殊水泥浆液,并使用前报监理人,经批准后使用。按灌浆试验确定的或监理人批准的水灰比施灌,浆液按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越级变浓。(7)灌浆结束标准: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

25、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浆即可结束;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即可结束 当灌浆孔段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时,报请设计和监理工程师,并按其指示或批准的措施处理。(8)封孔:每个帷幕灌浆孔全孔灌浆结束后,会同监理人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封孔。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采用 “全孔灌浆封孔法”封孔;若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四、特殊情况处理4.1、灌浆过程中,每隔1530min测记一次浆液浓度,当发现回浆失水变浓(回浓一个比级)时,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

26、浆进行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延续灌注30min,报监理人批准后,停止灌注或按监理人指示执行。4.2、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待凝等方法进行处理。4.3、帷幕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以同时进行灌浆,应一泵灌一孔,否则将串浆孔用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并待凝24h后,串浆孔再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4.4、对孔口有涌水的孔段,根据涌水情况,按下述方法处理:(1)自上而下分段灌浆;(2)缩短段长,对涌水段单独灌注;(3)相应提高灌浆压力,一般按设计灌浆压力+涌水压力作为实际灌浆压力控制;(4)灌浆结束后采

27、取屏浆措施,屏浆时间不少于1h;(5)闭浆待凝48h;(6)进行纯压式灌浆;(7)灌注浓浆;(8)根据实际情况,掺加速凝剂;(9)采用分段灌浆封孔法或全孔封孔灌浆法封孔涌水孔段按上述方法处理后,重新扫孔至该段孔底,观测涌水情况。如无涌水,可直接进行下段钻灌;如仍有涌水,再次测记涌水流量、涌水压力,并进行复灌。4.5、灌浆工作须保持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应尽早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行扫孔,再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

28、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4.6、对注入量单耗大于1000kg/m灌浆难以结束的孔段的孔段,采用降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或浆液中掺加速凝剂等方法处理,必要时,报监理人批准后,采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灌注;对注入量单耗大于3000kg/m灌浆难以结束的孔段的孔段,立即报告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并按监理人的指示处理。五、帷幕灌浆质量检查5.1、帷幕灌浆质量检查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施工记录、成果资料和检验测试资料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5.2、检查孔布置(1)帷幕中心线上;(2)断层、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强岩溶等地质条件复杂的部位;(3)

29、末序孔注入量大的孔段附近;(4)钻孔偏斜过大、灌浆过程不正常等经分析资料认为可能对帷幕质量有影响的部位。5.3、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可为灌浆孔总数的10左右,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布置一个检查孔。5.4、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5.5、各类检查孔检查工作结束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封孔。5.6、帷幕灌浆的封孔质量逐孔进行检查。六、质量安全保证措施6.1质量保证措施1、水库帷幕及充填灌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2、施工前有技术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技术交底;3、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发证后上岗;4、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检制”组织验收;5

30、、在已完成或正在灌浆的地区,其附近30m以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若因施工需要进行爆破作业时,严格控制爆破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避免爆破影响;6、帷幕及充填灌浆施工原始记录必须完整、准确、齐全,具有可追溯性。6.2安全保证措施1、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2、施工现场设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按照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作业人员按要求配戴好劳动保护用品;3、机械操作人员熟悉机械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4、施工现场由专职安全员负责检查,及时有效的排除安全隐患。七、施工安全及质量验收情况7.1、施工安全情况本分部工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7.2、质量验收及控制情况1、施工过

31、程质量检查本工程原材料质量经抽检全部符合质量要求,灌浆压水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及渗透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最大值10.4 Lu,最小值3.95 Lu,平均值5.64 7.17Lu。详见下表:单元孔号孔深(m)段次透水率(Lu)平均备注1J117.118.615.8一号灌浆平台24.8434.1945.552J222.219.127.1727.0535.333J317.01105.6424.4134.144.044J415.3110.46.4224.634.275J531.019.516.6225.2535.16J627.119.126.8226.2435.16J727.119

32、.645.8523.9733.957J823.119.826.6425.334.88J918.618.35.6924.334.469J1021.6110.16.3424.3934.5210J114.118.335.74二号灌浆平台24.6334.272、质量评定情况水库灌浆工程共有10个单元,合格率为100%,故本分部工程评定为合格。八、分部工程资料验收整理情况8.1、综合资料:1、灌浆分部工程施工管理报告及相关资料;2、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已装在质量保证资料);8.2、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九、结束语本分部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技术方案核定单、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批准的方案,在业主和设计、监理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下,严密组织,精心施工、确保了该分部工程顺利完工,各项技术、质量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各项验收、检验资料齐全,具备分部工程验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