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教育心理学1-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2974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教育心理学1-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0教育心理学1-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0教育心理学1-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教育心理学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教育心理学1-2.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主讲人:张更立 博士 2011年11月,为什么学习?,圆“教师梦”! 今日睡觉,你将做梦;今日学习,你将圆梦!,怎样学习?,分析考试 如何出题 如何答题 分析大纲 评价目标 知识结构 具体方法 分清主次 及时复习 理解记忆,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二、研究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 (一)要素,(二)过程,学习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学过程,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一

2、、了解问题 二、指导教学 三、干预学生 四、教学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1913-1914教育心理学大纲 二、发展阶段(20年代50年代末) 三、成熟阶段(60年代70年代末)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极端(20世纪80年代后) 布鲁纳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模拟题】,一、填空: ( 桑代克 )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心理学与教育学 )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

3、起的。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期。,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与教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 )、( )和( )。 1903年( 桑代克 )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20世纪60年纪初(布鲁纳 )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二、选择 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 B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被认为是

4、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是间大致为(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诞生于( A )年。 A.1903 B.1913 C.1924 D.1934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寂 D.廖世承,三、名词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

5、科学。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四、简答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个别差异,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不同系统 不同时期 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童年期(6、7岁-11、12岁) 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期 有具

6、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是个性和品德塑造非常重要的时期 (二)少年期(11、12岁-14、15岁) 半成熟、半幼稚 抽象逻辑思维 随意性,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含义:原有水平新的适应性 2.纵向和横向 3.学习准备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二)关键期 1.劳伦兹 2.含义:早期生命短暂某类刺激敏感 3.关键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狼孩卡玛拉:8年 17岁:3岁儿童的水平,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50个词汇。,02岁 亲子依恋 2岁左右 口语 45岁 书面语 4岁 形状知觉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 5岁以前 音乐学习 10岁以前 动作技能,【模拟题】,一、填空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

7、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 )。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二、判断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三、名词 学习准备 关键期 四、简答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基本观点 认知发展,认知结构,阶段 逻辑思维运算,(二)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02岁) 感觉与运动分化,2.前运算阶段 (27岁) 泛灵论 单维思维 自我中心 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多维思维 可逆 守恒 具体逻辑思维与群集运算 去自我中心,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8、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9、(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群集运算,群集运算的特点 (1)AA =B (2)如果AA=B,那么BA=A (3)(AA)B=A(AB) (4)AA=0 (5)AA=A,4.形式运算阶段(

10、1115) 思维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制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模拟题】,一、填空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 )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二、选择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三、名词 守恒 五、简答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第三节 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含义 (二)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含义:自己关系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

11、监控 (二)发展 1.生理自我:1岁“我”;3岁成熟 2.社会自我:独立评价;少年期成熟 3.心理自我:青春期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三、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认知发展 1、社会性认知 2、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 (二)社会性交往 1、亲子交往 2、同伴交往 3、师生交往,【模拟题】,一、填空 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 社会 )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二、选择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c )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

12、理自我 D、精神自我 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b )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三、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 社会性认知 四、简答题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差异 (一)认知方式 1.含义:认知活动独特稳定风格 2.类型: (1)场独立 场依存 内部参照,认知独立,抽象分析 外部参照,认知依赖,社会信息,(2)沉思型与冲动性 反应时间 准确性 (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 1.智力测量 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 比率智商:IQ=MA/CA 100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学龄

13、前、儿童、成人 同龄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IQ100 15Z,2.智力的差异 个体差异 个体间 个体内 群体差异 性别 年龄 种族,(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二、性格差异 (一)概念:态度行为方式 (二)差异 1.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2.类型差异:内向外向;独立顺从 (三)教育含义,【模拟试题】,一、填空 威特金把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和( 场依存 )。 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 心理学家一般从(态度 )、理智、情绪和意志四个方面来分析性格的特征。,二、选择 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4、称之为( A )。 A.人格 B.性格 C.自我 D.品德 个体在解决问题材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用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认知方式称之为( D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世界人最著名智力量表是( B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勤量表 15. 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B)。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 C )。 A.场依存 B.内在型 C.场独立 D.冲动型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B)。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成人智力量表 三、名词 认知方式 性格 四、简答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简述划分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几个方面。 特殊儿童的教育形式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