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225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法第10章失业.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失 业 主讲:甘春华,本章主要内容,失业的测量 失业的类型 失业的原因 中国的失业问题探讨: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失业,本章讨论准备,1、讨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谈谈对策 2、讨论:企业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3、查找近二十年中国的失业率,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制度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内容,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第三节 失业类型 第四节 失业原因 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模型的目的与意义: 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了解劳动力市场中哪一种流量是造成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从而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业水平的

2、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图形表示:,第一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 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 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者; 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 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失业状

3、态; 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国际上的定义 就业者:在调查周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一个人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疾病、天气或罢工而暂时离开也被认为是就业者。 失业者:一个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1)他没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3)他在调查周的前4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 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

4、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 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 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 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运行中实际的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 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我国男子60岁以下,女子5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

5、: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 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 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 农村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第三节 失业类型,1、劳动力供求相等时的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什么叫充分就业?什么叫自

6、然失业率? 2、劳动力供大于求时的失业类型 周期性失业 3、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摩擦性失业,特征: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围的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整个经济而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企业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擦性失业是必要的。,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 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

7、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可见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包括: (1)劳动力市场具有一种内在的动态性; (2)信息是不完全的; (3)失业工人和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在相互搜寻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工作搜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摩擦性失业的形成机理。,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如:促进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发育,改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缩短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时间。 改革失业保险体系。更为慷慨的失业保险福利水平,将意味着工人保留工资的上升,更高的保留工资将会延长失业时间的长度,并且将提高失业时期过后的预期工资率。应适当降低失业保险给付水平,并规定支付期限,且实

8、行不同期限的差别待遇。 采用工作分享计划或通非全时工作/灵活就业等灵活雇用形式减少摩擦性失业。1993 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经验研究(如Holen & Horowitz, 1974)表明,更为慷慨的福利导致更高的失业水平。尽管对于那些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而言,失业保险金被用于生产性的工作搜寻目的,但并不是所有领取者都投入到工作搜寻中(参见Holen & Horowitz)。,为了规避人们的道德风险,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年不足5

9、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同时,条例第十八条还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但现有失业保险制度也有很多问题。,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产生原因: 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不匹配形成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缘于劳动力

10、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的长期不平衡,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在某一既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二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第一种情形是一种职业或工作的不平衡,即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这种不匹配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位置或年龄相关。 第二种情形是一种地区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之所以无法从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的地区向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的地区转移,主要原因包括:(1)信息的不充分。失业工人不清楚其他地区存在就业机会。(2)流动的货币成本过高。包括流动过程的成本,买卖或租赁房屋的交易成本,等等。(3)心理成本过高

11、。长距离的迁移意味着劳动者必须放弃熟悉的朋友、邻居及原有的社区支持系统,结构性失业特点: 倾向于集中在某些确定的群体,如那些易受技术改变影响,或所在企业处于衰退阶段的群体。 失业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减少结构失业的公共政策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免费提供或资助。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 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作为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周期性失业,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在周期中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在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存在于整个经济范围中。,减

12、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企业应对周期性失业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降低工资,但由于工资刚性,企业较少采用。 第二选择是解雇工人,许多企业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 。,失业类型的区分:贝弗里奇曲线,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 横轴:失业人数 45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找工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义上的充分就业。 45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45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 在45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但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如图中的J点,存在着U1的失业人数,K点

13、,存在着U2的失业人数。,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B1、B2,该曲线表明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化。 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J开始 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曲线B1上移至L点,L点的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相对于失业过量, 在经济衰退时,J点向右下方的移动,例如移到M点,M点的失业率为U2, 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J点),那么失业率应该在U1点。 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周期性失业量,其他的失业余值可归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 从J到M点的移动:周期性中失业人

14、数的增加是由于失业者的增加而不是职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 点J向点K的移动: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加是由于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增加造成的。 如何确定该移动是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造成的? 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地区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失业;而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则表示是结构性失业。 方法二:看失业持续时间的统计情况,经历长时间失业人数的比例上升就意味着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变得更严重一些。 点J向点N移动:可能来自需求不足和结构性失业的共同作用。,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第四节 失业原因,4.1 工

15、作搜寻理论 4.2 刚性工资理论 4.3 效率工资理论,4.1 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理论: 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做出了解释。 分析了决定某一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水平是由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和失业者找到并接受工作的速度,和影响这种速度的因素。 包括斯蒂格勒模型和麦柯尔模型。,27,4.1 工作搜寻理论,一、工作搜寻方式 正式搜寻:通过组织机构搜寻就业信息 非正式搜寻:亲友介绍、毛遂自荐 二、工作搜寻模型 1、工作搜寻的成本与收益 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收益:高于目前工作收入的部分 搜寻次数的决定,工作搜寻,2、保留工资(Reservation Wage)的确定 人们进行工作

16、搜寻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分布的有关信息大致估计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报价,即保留工资。 为什么招聘会上许多人不愿投简历? 农民工与大学生的保留各自差距有多大? 你的保留工资是多少?决定因素?,29,工作搜寻,三、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贝弗里奇曲线: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的关系,斯蒂格勒模型:工作搜寻最优次数的决策遵循边际收益法则。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就达到了工作搜寻的最优次数。 如右图,求职者应该联系N2家企业,即当MBA=MCA时。,4.1 工作搜寻理论,麦柯尔模型: 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策,当遇到第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

17、受该份工作。 最低可接受工资(保留工资):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这是麦柯尔模型的关键值的概念。,4.1 工作搜寻理论,关于麦柯尔模型的分析 求职者A用可接受工资作为标准做出接受或拒绝某项工作的决策,并预期在某一确定时间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果该时间后求职者A没有找到工作,这种不一致将会导致工作搜寻者降低f(w)的估计值和最低的可接受工资。 当可接受工资降低到某一点时,就会找到可接受的工作,但这种搜寻过程要比如果一开始就正确估计f(w)时所用的时间长得多。,4

18、.1 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 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 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 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如失业补偿金)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 对经济周期中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随着经济周期上升或下降,工资频率分布曲线f(w)将向右或向左移动。失业人数或失业的持续时间都将变化。减少或增加。,4.1 工作搜寻理论,4.2 刚性工资理论,刚性工资理论: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 假设消费需求减少,初始影响使企业减少雇用水平,劳动力

19、需求曲线向左移到D2。 如果货币工资可以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将使货币工资下降直到建立新的均衡,这时实际工资率为W2,供给和需求再次相等(即点C)。 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不能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在实际工资为w1和非自愿失业为(L1L3)处。,4.2 刚性工资理论,一、 失业的原因: 说法一:劳动力供求失衡 劳动力供求为什么会失衡? 劳动力供给增加 劳动力需求不足 思考:如果看不见的手是万能的,有无失业呢?,如果看不见的手是万能的,如果工资可以灵活调整,那么 假设消费需求减少,初始影响使企业减少雇用水平,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到D2。 如果货币工资可以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

20、供给将使货币工资下降直到建立新的均衡,这时实际工资率为W2,供给和需求再次相等(即点C)。 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不能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在实际工资为w1和非自愿失业为(L1L3)处。,古典失业论:失业源于工资水平超过均衡工资,只要工资能灵活调整,失业就可消除? 凯恩斯失业论:工资具有粘性,不可能通过降低工资消除失业。 混合失业论:由于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总是高于均衡工资,二级劳动力市场一般等于均衡工资。经济不景气时,一级劳动力市场进行数量调整,二级劳动力市场进行价格调整。,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 工资刚性的解释,一、工资粘性概念(工资刚性) 工资不能随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21、的变动而相应调整。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工资粘性?,工资粘性的原因之一:谈判理论(议价理论) 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任何影响工资的均衡点? 工资粘性的原因之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零薪酬就业情况?难道求职的大学生真的比企业内部任何一个员工都差吗?,对刚性工资存在原因的解释: 工会和最低工资法 隐含合同理论: 从市场不存在工会的假定下解释工资刚性。工人和企业间存在着一份非书面的、心照不宣的或隐含合同,这种隐含合同要求企业和工人遵循工资削减政策优于辞退政策(如万科的政策)。在萧条时期,年轻和没有经验的工人首先被企业解雇。雇主优先保证有资历和有经验工人的稳定收入。,4.2 刚性工

22、资理论,4.3 效率工资理论,关键假设:雇员的工作努力或“效率”是工资率的函数,雇主支付的工资越高,雇员工作就越努力。 前提条件:雇主无法对工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完全的监督。 主要观点: 高工资可以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因为雇员会更加看重工作的价值并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 通过将工资增加到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企业提高了那些在工作中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工人的成本,从而诱导工人付出更大的工作努力。,4.3 效率工资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 从每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失业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对现有雇员的工作有激励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工资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如果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支

23、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非自愿失业者。这种失业类型被称为“等待性失业”。 对货币工资率表面上的向下刚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即使失业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可能会由于削减工资雇用这些失业工人而失去利润,因为雇员的努力和生产率将会下降。,4.3 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解释 如果其他要素保持不变,不同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地区失业率越高,平均工资率越低,反之则反是。 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可以用工资曲线来进行描述。,理论应用,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能够以以下途径准确地考评行员工作绩效水平与质量,并由此提升

24、企业的竞争优势(Lawrence S. Kleiman,1997): (1)激励员工行为趋向于组织目标; (2)监督员工行为以确保所定目标的实现;(3)稳定员工队伍,把工作不满意和人才流失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上述三个方面又都是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该激励效果必然是由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薪酬制度所引发的。,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5.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 5.2 中国目前的失业原因分析,5.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计划经济时期的就业特点: 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权力集中,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了统包统配、城乡分割、国家就业工作重点在城镇的就业体制。 由于户籍制度和单位

25、制的控制,导致城乡分割、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现象,劳动力流动性小。 城镇名义的就业率高,隐性失业率高,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新增劳动力规模大,总就业压力大。,5.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国民经济总量来拉动就业需求。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和就业规模的扩张 建立适合国情的培训就业制度 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5.2 中国目前的失业原因分析,5.2.1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 5.2.2 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 5.2.3 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5.2.1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人

26、口数量 按收入组划分的世界劳动力供给人口数及比重,资料来源: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1997.The World Bank,1997,5.2.1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劳动力素质结构 我国文盲人口比例持续明显下降, 2000年文盲人口比例为6.7,与1982年相比已积累下降了16.1个百分点;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明显增加,上升了17个百分点,达到总人口的13; 高中人口提高了4.5,已经达到了11.1; 平均受教育年数由4.61年提高到7.11年。 我国劳动力文化程度虽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2.1

27、 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年龄结构: 概念:劳动者的年龄结构是指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各年龄组就业人口的分布状态。 我国劳动者的年龄结构特点: 第一,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构成比较年轻,1524岁就业比例高,这反映了我国青年过早离开学校进入就业,加剧了劳动力之间的竞争。 第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过高,人为地加剧了就业竞争。 第三,我国妇女就业参与率过高,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5.2.2 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经济增长: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本驱动型,物质资本增长率大大超过劳动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增长率。 经济转型时期: 在转型期间,国有经济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下降,非国有经济比

28、重开始上升,但还无法吸纳从国有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全部失业人口,总失业率明显上升,5.2.2 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资本有机构成: 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由于竞争造成的技术进步的原因。技术进步会加剧结构性失业,结构变动较快时期正是失业率高峰期。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结构调整过程中。 产业结构变动: 农业部门由新增就业机会主渠道之一变为排斥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 就业结构变动呈加速过程。 制造业已由“短缺经济”向“供大于求”类型转变,5.2.3 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工业化,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统计,过去20年共有8000万到1亿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也在迅速扩大,8

29、0年代达每年几百万,目前达每年1000万左右。据估计,农民工占城镇劳动力的1/4左右。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表现为城市劳动力的过剩。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涉及隐性失业显形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量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显现出来。从19952000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减少了3159万人,下降了28.1;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648万人,下降了52.4;两者合计减少了4807万人。,资料:国外的失业保险制度,美国失业率的7个统计指标U1-U7,案例1:失业保险和季节性失业:历史回顾,背景: 当经济多元化的一段时间,季节性失业在下降,但在雇主把解雇当作一种惩罚的措施的工厂,季节性失业下降的更快。

30、 而且研究表明就业增长率的季节性差异,在那些经验等级最高的国家下降的最快。 加拿大失业保险制度是没有经验等级的。加拿大季节性的建筑行业在1929和19471963年间下降了一半。而美国的季节性行业下降的就更多,接近2/3。,建议: 经济学家约翰考门斯主张建立一个包括对高失业率的工厂惩罚措施的立法。他认为雇主有很多办法去减少季节性失业和其它大量的失业现象,并且他支持建立避免高失业的激励制度。 最终他的这一计划在大多数州采用。,案例1:失业保险和季节性失业:历史回顾,复习思考题,1简述存量流量模型的主要内容? 2发达国家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国失业统计的主要问题为何? 3失业分为哪几种类型? 4简述工作搜寻模型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失业成因解释的含义? 5简述刚性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失业成因解释的含义? 6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失业成因解释的含义? 7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特点为何? 8影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的因素为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