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296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是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

3、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4、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根据。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四,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五,邓小平的人格魅力。,(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命题。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

5、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使用了“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突出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即基本理论。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处于核心地位,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 第三,

6、基本路线、基本战略、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形态。,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境界是侧重于思想路线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的思想路线。 第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新水平是侧重于理论内容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胆略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今

7、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判断。新判断是侧重于理论背景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第四,邓小平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新体系是侧重于理论框架上的新。它新就新在,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成熟的科学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

8、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取得成就综合国力、国际地位 发生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 国际竞争加入世贸 第三,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员数量大幅增加 党员结构更加复杂 干部队伍新老交替 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2000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阶段。 第二阶段,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到广东考察至2001年6月七一讲话

9、发表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阶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第三阶段,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讲话至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论证和体系形成的阶段。,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10、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11、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第四阶段,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

12、、理论风格、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学地总结历史的基本经验。它继承并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一系列相关基本问题做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

1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三大文明 三大规律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第一,当

14、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19491978年第一代 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第二代 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95至今第三代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发展目标 发展标准 发展途经 发展重点 发展方式 发展型式 区域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态势 发展层面,工业化 工农业总产值 增长优先 重工业 外延式与粗放式 积累优先 均衡发展 生产关系革命 赶超 经济,四个现代化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为主,发展为辅 工业 外延式与粗放式 积累和消费并举 非均衡发展 体制改革与开放 赶超 经济并兼顾社会,人

15、的全面发展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优先 国民经济与社会 内涵式与集约式 积累和消费并举 协调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和平发展 经济、社会、人、生态,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建国以来,中国发展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从中国领导人的观点以及实际的发展模式中,可以抽象出三代发展观的基本内容,详见下表:,第三,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

16、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7、;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

18、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7年10月,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

19、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

20、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还包括上述各个大的方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要求全面发展所包括的各个大的方面以及各个大方面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都是相互协调的;不仅是同向发展的,而且发展速度或数量比例关系是相互适应的。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强调发展进程的连续性、持久性。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21、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4各方面:,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5.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4各方面:,8.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9.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1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2.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 1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