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3183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 课 “百家争鸣”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各家围绕着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从各方面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途径,互相批评,互相融合。争

2、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什么原因造成的?带来了怎样的结果?,现象:井田制瓦解,开始按田亩收税。,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的被开垦出来。,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崩溃。,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同稀,少有)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

3、,三世希不失矣。 论语季氏,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国统治者重用,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起到什么作用?,反映了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逐渐下移,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4、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孔子画像,孔子塑像,诗经书影,周礼书影,孔子曾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易经书影,春秋书影,尚书书影,论语书影,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

5、(具体内容)。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行为规范,主观自觉,实现仁的途径:克制自己,恢复“礼治”,推己及人。,仁:爱人。是某种和人的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美好的德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之。 论语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政令法制) ,齐(使之齐,整顿)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羞愧);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 论语为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6、颜渊,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周礼。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士“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但是没有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2)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

7、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战国时期,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荀子的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外儒内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万事成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辩证法思想,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抄下来!要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