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4001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理解心理学的意义,了解心理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初步懂得运用心理科学与封建迷信作斗争。 2、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掌握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3、理解心理的实质。,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本 章 学 习 要 点,教学重点: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人的心理的实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 信号系统的辨别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心理的实质,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人 心理现象 动物 二、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有两个侧面。

2、心理内容 人的心理 心理形式 思考:为什么心理学研究心理形式而非心理内容? 三、心理学的内容与基本结构 内容与基本结构,桑代克问题箱图示,桑代克问题箱图示,心理现象,猩猩能“顿悟” 1913年至1917年,苛勒在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表现。,心理内容与心理形式,心理内容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 心理形式 是指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结构。 例如: 我们看到了一面红旗,它在头脑中的形象是心理的内容,而“看到”则是心理形式。,思考:为什么心理学研究心理形式而非心理内

3、容?,第一、心理内容所反映的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是无法穷尽的。 第二、心理内容千变万化,具有相当大的情境性与主观性。心理形式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共同性。 第三、只有撇开内容研究形式才能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开展心理形式的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下面这个生活片断中包括哪些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小张清晨醒来,看到光亮照进屋子,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 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 她还记得, 花园里有许多花,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

4、惬意啊!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持写完。想到这里,她很快收拾了一下,吃过早饭就开始写稿了,看到、听到、感到、嗅到,记得、想起,猜想、盘算,高兴、惬意、喜欢,忍耐、坚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内容。,气质,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感觉、知觉,记 忆,思维、想象,心理状态,注 意,个 性,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等),性格,能力,心理现象,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认识与控制他人的心理活动 2.解释与

5、说明社会心理现象 3.帮助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优势 例如:学习(遗忘曲线)、商业活动(广告、消费等)、人格完善(心理障碍的治疗 生物反馈仪),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二、心理学的分类,普通心理学,基础领域,应用领域,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二、心理学的分支发展及其意义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阐明心理现象中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心理学概论”、“心理学导引”、“普通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过

6、程及其规律的学科。狭义的发展心理是指儿童心理学,即探讨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儿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如幼儿在注意力、语言理解能力等方面与成人的区别。,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二、心理学的分支发展及其意义 3、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如皮格马列翁效应。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如:踏进门技术(foot in door)与送上门技术(door in the face)。,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皮格马列翁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美

7、国的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实验:从1至6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对18个班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随机抽出20%的学生,对老师说,这些学生发展的潜力最大。8个月后,研究者又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他们确定的20%的学生成绩提高比其他学生快。这个著名的实验后来被称为皮格马列翁效应。 罗森塔尔借名于现象相类同的皮格马列翁神话,称这种效应为“皮格马列翁效应“,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三、心理学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了解) 1、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必须了解心理学。 掌握不同阶段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促进学生发展,教育工作更自觉有效。 2、结合教育实际开展研究,有助于心理学

8、的发展。 艾宾浩斯 采用实验法研究记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深入探索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即是提高教育质量也促进了心理学发展。 3、心理学与教学改革 布鲁纳的发现法,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布鲁纳的发现法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发现学科知识的结构。 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为自己发现的去学习,去概括出原则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满足,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只是也会深刻不易遗忘。,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分类及与教育的关系,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赞科夫是前苏联著名

9、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以研究“教学与发展”问题闻名于世,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研究的开拓者。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下功夫”,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用知识、技能武装学生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是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过程。 “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即儿童的整个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既要指向智力发展,也要指向情感、意志品质、行为动机、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被称作“心灵”的方面,并且要这些方面的发展在儿童的个性发展中和谐地结合起来。,1、认识与控制他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的科学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分析来认识他人的心理活动, 人的坐、立、卧、行都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

10、立姿: 前叉 表示紧张 一般前叉,高兴中的不安(男女都有) 前叉握臂,缺乏自信的紧张(女性多见) 前叉抱臂,攻击性的表示(男性多见) 后叉 后叉+昂首挺胸,权威 后叉+低头(平视),镇定 插袋,狂放、高傲、强悍,2、解释与说明社会心理现象,许多社会现象需要依赖心理科学的知识和原理加以解释,否则就会陷入封建迷信的深渊。 如:暗示、幻听、幻视等。,催眠,思考:心理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唯心论: 庸俗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灵魂的表现是心理现象。,认为心理是物质的产物,大脑产生思想等同于肝脏分泌胆汁。,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第三节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心理是脑的

11、机能 三、人的心理的能动性,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 人的心理实质: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1.反映?,反映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物体: 无机物生物(植物、单细胞动物)生物(多细胞动物)人,(1)无机物的反映形式,机械的反映形式,物理的反映形式,化学的反映形式,(2)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即对能维持生存的物质作出反应的能力. 举例:,感应性,生物的反映形式是,(4)人的反映形式:意识(反映的最高形式),(3)动物的反映形式 (动物心理),(1)感觉阶段 (2)知觉阶段 (3)初级思维,动物的反映形式是感受性,在神经系统的专

12、门控制下对内外刺激作出反映,不仅可反映直接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物,还能反映间接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心理现象,就其内容来说,从最简单到复杂都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些不现实的幻景、奇想,这些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吗?,“鱼牛”的童话,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去。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

13、” 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海中的“牛”,从鱼牛的故事中可以知道:即使是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些不现实的幻景、奇想,其素材与促其发生加工的原因也都来之于外部的客观物质世界。,总之,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心理的的确确是客观世界的映象,是外界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器官:脑与神经系统,脑的构

14、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后脑、中脑和前脑。后脑包括 小脑和延髓,中脑包括脑干的一部分。前脑的主体是大脑,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大脑的表层是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的功能与心理,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其上覆盖着皮质,皮质按其功能可以相对地分为各种感觉区、运动区以及联合区。 人在12岁前后,左右两半球会形成不同功能的优势。左半球善于言语、抽象概括思维的功能。右半球是感性认识的优势半球,执行着直观思维。 如果这些区域由于某种原因(疾病、手术或跌撞等)而受到损伤,就会出现有关的心理障碍。,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1860年,布洛卡发现,左半

15、球额叶损伤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20世纪60年代,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结论: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也称 “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补充:利手简易观察法,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优势半球在哪一侧?这有一个小窍门,就是看这个人写字时握笔的方式。如果语言加工的优势半球在左脑,一个右利手者握笔用的是直握方式,而一个左利手者则用钩握方式。反之,当半球优势在右脑时,右利手者一般采用钩握方式,而左利手者采用直握方式。当然,这只是一种普遍现象。要想确切知道一个人的脑优势半球

16、在哪一侧,还需要进行医学检查。,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主要由无数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神经元,Basic Units of the Nervous System,刺激,不仅会由树突向轴突传播而且也会由轴突传给与它邻接的其它神经元,神经冲动,反应功能的形式 传导功能,兴奋,抑制,突触,2、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反映被称为反射,参与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肌肉运动与腺体分泌),是一种细胞,能感受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一种细胞,能接

17、受神经冲动并转化为肌肉运动或腺体分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先天具有的不需后天学习和训练就掌握的反射。,无条件反射的主要类型 食物性无条件反射 防御性无条件反射 朝向反应(转向刺激源) 性反射新生儿特有的无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 个体在后天学习获得的反射。 是当原来的无条件刺激物被无关刺激物替代后,经学习个体能对这一无关刺激物作出相应的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及,两种信号系统,生理机制,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抓握反射(grasping ref

18、lex),又叫达尔文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身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摩罗反射(moro reflex),又叫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约在出生6个月以后消失。,强直性颈部反射(tonic nec

19、k reflex),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蜷曲起来。实际上,这个反射约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无条件反射,食物(肉),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物,先天,不需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食物(肉),条件反射之前,无条件刺激物,先天,不需学习,铃声,无关刺激物,条件反射期间,食物(肉),铃声,无条件刺激物,中性刺激物,铃声,条件刺激物,条件反射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食物,味传入神经,味感受器,味兴奋灶,铃声,听感受器,听传入神经,听兴奋灶,味传出神经,听传出神经,味效应器,听效应器,唾液分泌,耳肌运动,同时出现,(强化),食

20、物 铃声,味感受器 听感受器,味传入神经 听传入神经,味兴奋灶 听兴奋灶,铃声,听感受器,听传入神经,听兴奋灶,味兴奋灶,味传出神经,味效应器,唾液分泌,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具体事物的物理特性,如声音、颜色、形状、气味等)作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二信号(抽象的语词含义)作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eg. 小孩听到要打针就害怕;看了悲剧小说就感到难过,实例辨别: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例如: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人看红灯停,3、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兴奋和抑制,兴奋 是指神经元受到刺激时,有关大脑皮层区域及相应器官机能由相对静止状态

21、转向活动状态。比如学生昏睡时听到教师喊叫会醒。 抑制 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域及器官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静止状态。比如课间活动量太大上课便想睡觉。,4、高级神经活动规律,(1)扩散与集中。 扩散是指大脑皮层上某一点产生兴奋或抑制后并不总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向邻近部位散布开去。但散布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向原出发点聚合,这便是集中。 比如:刚学一个体育动作会有很多多余动作,这便是兴奋的扩散;但经练习后准确性提高,这便是兴奋的集中。看书时间太长后会全身心都疲乏,这是抑制的扩散。,(2)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的产生会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相反的神经过程。 诱导可以分为: 正诱导:由抑制引起兴奋。 负

22、诱导:由兴奋引起抑制。 同时性诱导: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同时产生的诱导。 继时性诱导:大脑皮层同一部位继时产生的诱导 实例辨别:动物剧烈奔跑后的假死 小孩闹觉,三、人的心理的能动性,1、人的心理的能动性 人的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不仅可以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可以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事物。,1、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的心理不可能获得任何发展(人将不人) 2、正常的成年人也不能脱离人类社会 3、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人的不同的心理,2人的心理具有社会制约性,1920年印度人辛格在狼窝中发现两个小女孩,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取名卡玛拉。 由

23、于卡玛拉在幼年离开人群与野兽生活在一起,她四肢爬行,只吃丢在地上的肉,怕水,怕火,夜间视觉敏锐,白天蜷伏在角落睡觉。 脱离了人类社会这个客观现实,客观世界,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离开了社会环境,人的心理不可能获得任何发展,正常的成年人脱离了人类社会会怎么样?,举例:刘连仁 白毛女 鲁滨逊,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刘连仁的青年被抓到日本当苦力,后来他逃到北海道深山老林里,过了13年茹毛饮血、与世隔绝的穴居野人生活。当被人发现时,既听不懂也不会说话,没有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当他回到人类社会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训练,慢慢恢复了正常。可见,成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生活,也会使原已形成的人的正常心理失常,通过

24、教育和训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人的不同的心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异;地区人格;性别差异心理;,行为模式,情感表达,对问题的看法,谦虚是美德,自信很重要,三、人的心理的能动性,人的心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不仅可以有选择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可以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事物。,四、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但是,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