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3998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必修3.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P129)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

2、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民族文化(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问题探究1:中华文化一直是辉煌的,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中华文化并非一直都是辉煌的。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在近代中国,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

4、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问题探究2: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的个性逐渐丧失吗? 提示: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并不是“全盘外化”,而是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不仅不会使民族文化丧失个性,还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

5、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问题探究3:从哲学上来说,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130) 要点一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从发展历程看) (1)源远流长的表现: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虽历经沧桑却始终不曾中断。 (2)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2博大精深(从内涵上看),3.源

6、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在解题过程中,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有如下方法: 根据材料中表示延续性和时间久远的词语,如“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几千年”“古老”等可以判断该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材料中如果出现“精彩”“独到”等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词语时,多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很多时候材料会同时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例1 (2011广东文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

7、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解析 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力量,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点拨 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关键把握材料中的转折术语。本题易错选D。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材料的重点。,(2011泉州质检)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

8、大精深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 B C D,解析 本题以国画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理解。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故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故与题意无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B。 答案 B 点拨 本题造成错选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区分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要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如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

9、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甚至把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包容性的一个很好注释。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2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3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

10、大精深,除了它不断创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之外,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判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二是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在判断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时候,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例2 (2011原创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篇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 文

11、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 B C D,解析 本题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载体,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两个知识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在于它吸收、借鉴了不同的优秀文化成果,这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正确;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确;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需要走向世界,但不能因此就说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说法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错选D,其原因在于未认识到、说法错误。,(2011合肥质检)通观

12、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无论是水、船、帆、木棉花等具体的物象,还是歌、乐、舞等艺术表现形式,无不渗透着岭南文化的元素,体现着岭南文化“开放进取、兼容并收”的精神内涵。这说明( ) A岭南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具有独特性 B广州亚运会是展示岭南文化特色的最好形式 C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解析 A错,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B说法太绝对,广州亚运会是展示岭南文化特色的形式之一,但并非最好。D错,我国各民族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并非完全不同。C说法正确,答案选C。,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B。其原

13、因是未认识到B本身说法不恰当。,(对应学生用书P131) 易错点: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理论分析: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典例 (2010江苏单科)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

14、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错因分析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但不能认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观点错误。 正确解答 材料列举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并指出这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与我国的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体现了两者的统一,正确;多种民族文化并存并在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正确;材料中所列举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正确;中的“差异逐步消失”是错误的。选C。,(2011山东实验中学)“文化多元添魅力,一个音符无法演绎优美的旋律”。上海世博会中国地区

15、馆里,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大省通过世博会这个大舞台,向中外游客展现了各自省份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向世界表明了( )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B C D,解析 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故答案为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主要是指文化发展中的取长补短,此题无涉及,排除。此题只涉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体现源远流长,排除。 答案 C,(对应学生用书P131),(对

16、应学生用书P131) 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背景材料 材料一: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10年7月8日至11日在广州召开,结出22条共同建议的丰盛果实,两岸文化交流的内容在22条共同建议中也有可观的比重,两岸新闻机构互设常驻机构、打造中华语文云技术数据库、推动两岸学历互认、鼓励两岸学生互至对岸研修等。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利于两岸人民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也有利于两岸人民感情的融合和更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材料二: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人们看到,几

17、年来,两岸涉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文物、民俗等诸多领域的交流更加活跃而积极。事实雄辩证明,5年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深得民心、顺应大潮,有力推动了海峡两岸的各项交流,海峡两岸的民族血脉更加浓烈,民族情怀更加密切。中华儿女心心相印、血脉相连、手足情深,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意志和决心,是任何外来阻力都阻挡不了的。,角度分析 1.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共同建议,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

18、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成共同建议,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练习提升 (2011创新题)2011年6月1日,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材料表明(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海峡两岸

19、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 B C D,解析 合璧展出传世名画,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这说明可选。与题意无关。 答案 B,(对应学生用书P132) 1(2011南京模拟)下图呈现了汉字“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启示我们( ) 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 A B C D,解析 说法太绝对了,汉字的延续有利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符合题意,答案选A。 答

20、案 A,2(2011福建福州)汉字至少有五千年历史,它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这说明汉字( ) A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发展 C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D证明了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解析 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说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切题,答案选A。题干未涉及区域文化,故B不切题。创造文化辉煌的是人,不是文字,故C说法错误。D错,文字不能证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答案 A,3(2011江苏无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 A薪火相传 B一脉相承 C它所特有的独创性 D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切题,答案选D。 答案 D,4(2011北京西城区)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大屏幕上,一群中国人正在中国红的底色中,向着熙来攘往的路人微笑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片集纳了来自中国的59个人物,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这一做法有利于( ) A促使世界认同中华文化 B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C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解析 “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目的是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切题,A、B、D不切题,答案选C。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