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167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点拨:选择题分类解题基本攻略.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择题分类解题攻略,1、最佳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解题攻略: 攻略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是: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他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如选项中内因、外因同时出现,一般应该选择内因;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同时出现,一般应该选择经济原因;就历史内容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应选择表述更全面、更确切,或对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有决定性作用的选项;就历史影响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应选

2、择主要影响,或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征,体现社会转型的选项。,攻略有的最佳选择题,题干中有较明确的限制词,如时间限制词、地域限制词、类别限制词(阶级、行业)、程度限制词(直接、深远、主要)这对解题十分重要,它为我们的选择起到了提示作用,正确选项必须符合题干中限制词的要求。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画出限制词。 例1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加了鲁国的国力,有利于统一 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解析B项不符合事实,应率先排除;鲁国的初税亩之前,已有齐国的相地衰征,所以,C项也就不正确;A、D两项哪一项更重要

3、呢?D项是一个直接影响,A项是实质性影响,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性影响。答案A。,例2秦朝统一最长远的历史意义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B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正确,但A、C、D三个选项都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具体表现,所以,选B项最合适。在此给你一个提醒:就历史影响而言,在社会变革时期,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最重要;在其他时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最重要。就中国古代史而言,除了坚持以上标准之外,还应把

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标准放在突出位置。答案B。,例3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戊戌变法是 A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步伐的又一次探索 B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C康、梁维新派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的实践活动 D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运动 解析D项明显不正确,可先排除;A、B、C三项从表述本身看都没问题,但入选者必须与题干中强调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联系最密切。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或近代化,A项中的“追赶历史发展步伐”,“追赶”的当然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最先进的东西。所以,应选A项。B项是从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说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不一定就符合历史潮流

5、;C项强调的是富国强兵,此前洋务运动的目的也是富国强兵,但并不符合历史潮流。答案A。,例4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 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 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在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解析题目所给A、B、C三个选项,都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正确选项必须与题词相一致,“军旗”是军队的标志。答案C。,例5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解析

6、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不论是什么思想,都是社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不例外,所以,应选A项。其他三项只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之一,其中B项也是由A项决定的。答案A。,练兵场: 在江苏太仓浏河镇,有一刻着“刘家港”的船锚 造型(如右图),它不仅纪念郑和下西洋这一事 实,而且凝聚着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中华 民族精神。你认为下列较全面地概括了郑和下 西洋所体现的精神的是 A开放交流、友好和平、开拓进取 B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C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D主动外交、敢为先驱 对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表述完整的是 A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

7、要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需要 C世界多极化形势发展的需要 D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A,A,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这种服饰,延续于夏、商、周,直至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对此较全面的认识是( ) A服饰文化包含了人类文化总和 B以中国服饰为中心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C服饰文化体现着先进影响落后 D服饰文化既具传承性又具区域影响性,D,2、反向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或历史逻辑关系或不符合题干限制范围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

8、等词语。 解题攻略: 攻略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攻略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种办法适用于部分选项的知识点超越教材范围或者自己对该知识点有所淡忘的情况。 攻略越限法:注意题干的限制词,分析选项中哪个选项超过限制范围。如果超过限制范围,就算该选项本身表述无误,符合历史事实,它也是不符合题意的,应选择该选项。,例1:下列有关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是 A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江南比北方开发得早 C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D民族融合的加强 解析:本题可采用直选法,中国古代商周秦汉时期江南是蛮荒

9、之地。 例2: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推行国有化政策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解析:本题可采用直选法,将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作对比,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有推行国有化政策,而罗斯福新政没有。,例3、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不包括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与周边的越南、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利用题干的时间限制词“文化大革命期间”即1966-

10、1976年,然后采用排除法,将A项1971年,B、C项1972年排除,即可选出答案为D项。,练兵场: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时,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 A.

1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对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D,A,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 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 D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3.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有些题目的解答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 有的问题涉及到一些历史概念,如宗法制、

12、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民族融合、革命与改革、法治化、工业化与近代化、商品(市场)经济、科举考试与八股取士、资本主义萌芽与手工工场、(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新旧民主革命、“左”倾与右倾、统一战线、一国两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体系、冷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知识经济、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和谐社会等。,解题攻略: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些原理与概念的内涵,由于这些理论与概念数量并不是太多,而且有许多是已经掌握的,因此,对于没有掌握好的应及时补上;在掌握理论与概念的同时,要运用这些理论与概念,分析与理解相关教材内容,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意识与水平;掌

13、握这些理论与概念在解题时的运用技巧与方法,并适当地多作一些相关的训练题。 攻略(1)平时复习时将理论内容精细化、具体化,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便于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历史内容发生联系。如关于生产力,要明确其基本要素:人的积极性、生产工具、生产设施、科学技术等。遇到具体问题时,将相关内容直接与这些要素相联系。我们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就是指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好能将自己平时遇到的一些史学原理和概念收集整理在一起,考前集中温习。,攻略(2)平时复习时将历史具体内容理性化,以便于与相关的理论要素相联系。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农民纳税就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劳动成果交给封建国家,这实

14、际上就是劳动成果的分配问题,而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很容易地得出了,赋税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生产关系的结论。 攻略(3)将命题涉及的概念与教材相关章节或社会现实相联系。如对命题中的概念不能理解,首先要想到这一概念在历史教材中的出现的情境,如教材根本没有出现这一概念,则现实中可能经常用到这一概念,我们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并注意将题目涉及的问题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或现实情境相联系,注意寻找其中的相似因素。,例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社会的重大进步,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A建立世袭制 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建立了国家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解析解答

15、本题需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夏朝的建立一方面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答案D。 例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结合题目给出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可知“制度创新”应当指戊戌变法,“政策创新”应当指此前的洋务运动。四个选项中A

16、项属外在因素,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可首先排除。B、C当选哪一项呢?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戊戌变法当属上层建筑的变革,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应是经济基础,所以,应选C项。答案C。,例3明清时期的小说多以反封建统治为题材,这反映了下列哪一哲学观点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解析小说及其所体现的反封建思想都属于意识形态,它的出现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及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社会现实,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答案A。 例4陈云在延安整风中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观点,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陈云用十五个字简明、准确

17、地表达了我党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是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反复实践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析解答本题应通过对陈云十五个字的分析得出结论,陈云提的前九个字是原则,后六个字是方法,思想路线应包含在原则中,而“唯实”是前九个字的核心。也可直接去想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教材在论述真理标准讨论意义时,有明确的表述。答案A。,例5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正确解释是: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不起重大作用 英雄人物是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历史人物的行为体现了时代的局限 每个英雄人物的产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 A B C D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承认杰出的历史人物

18、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但决不过分夸大其作用。杰出人物的作用如何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从根本上讲是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的。也就是说是历史造就杰出人物,而不是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至于是谁则是偶然的。答案D。,练兵场: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1958年,中共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19、,D,D,3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A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4以下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大量销售,能反映出“商业革命”的是 A中国茶叶 B美洲烟草 C英国呢绒 D中国丝绸,B,B,4.材料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解题攻略: 攻略(1)解

20、答这材料选择题的关键当然是要读懂材料。怎样才能读懂材料呢?就文字材料而言,在材料本身没有文字障碍的情况下,确立与教材的联系是阅读理解材料的关键,因为只有把材料放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才能真正把握材料的意思。因此,阅读材料时应先抓住材料中包含的人物与事件名称、时间、关键词语等信息,联想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利用教材知识的提示来帮助解答。在阅读材料时,还要将选项与材料相结合,选项往往对材料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有提示作用。,攻略(2)对于图片材料,首先弄清材料的出处,联想教材中有哪些相关表述,再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字、文字、图像、时间等),寻找对解题有关的信息。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

21、来,进行思考。 攻略(3)注意论从史出的原则,材料里面有什么我们就分析什么,不能任意延伸扩大添加,就算选项的结论是符合史实的,只要超过了材料所能支撑的范围,均为错误.,例1明代南都繁会图卷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京的盛况。画面从右至左,由郊区农村田舍开始,以城中的南市街和北市街为中心,表现纵横的街市,市面店铺林立,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车马行人摩肩接踵。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南京等地商业的繁荣 C南京曾是明朝的统治中心 D我国最早的广告在明朝南京出现 解析本题是一图片材料题,解答本题除观察图片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文字提示,并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表

22、述。A、C两项教材中都有明确的表述,B项可通过画面及题干中的表述予以确定。当时南京有许多标牌广告,但并不能证明这是最早的广告,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D。,例2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 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解析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当指太平天国,材料认为太平天国成功对外国人不利,清政府灭亡是外国人的损失,因此,C、D两项是正确的。1853年

23、时,中外矛盾不但没有缓和,而是正在升温,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并没有被打开,外国列强对此不满,1854年提出修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所以,应选B项。答案B。,例3“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苦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其中“开始”应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材料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作了一个形象的说明,过去是经济技术显的特别重要,科学的作用不明显,后来科学的地位突出,对技术起到了引领作用。那么,本题要求我们判断的就是,什么时候开始科学对技术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第二次工

24、业革命有关电、电报与电话等通讯设备的发明,可证实这一点。在教材中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时,也说的比较明确。答案D。,例4外电评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是指他 A继续进行苏美“冷战” B仍然控制东欧各国 C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 D全面贯彻斯大林路线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赫鲁晓夫应是有所改变,但变的不彻底。A、B、D三项都不能体现出“改变”,再联想到教材中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表述,他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小修小补,C项与这一表述相符合。答案C。,练兵场: 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 ( ) 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 C.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 D.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团结 某博物馆藏民国29年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D,C,C,祝高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