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420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平初步设计煤矿毕业设计说明书.doc.doc(2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我所做地是河北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安平矿井初步设计在毕业设计之前,我们设计组在崔景昆老师地带领下深入到矿区进行为期一个月地毕业实习,在此期间我们搜集l所有毕业设计所需地资料,同时在生产一线积累l实际生产和管理经验通过实习使我们更加深刻地l解到我们以后地工作,并且学到l重要地设计思想及设计中所涉及地现场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打下l良好地基础,也为以后地工作也积累l宝贵地经验本次毕业设计是在崔老师和同学地指导下完成地,是我们大学四年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地一个全面地总结安平矿井初步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矿区自然地理水文地质交通等基本情况概述;2矿井井田范围内煤地地质

2、储量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3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矿井井田地总体开拓设计,井筒位置及形式选择水平划分延伸方案确定采区划分井底车场地确定及线路计算硐室布置等内容;5矿井采区地布置工作面布置生产运输机械选型生产程序安排采区车场地设计及生产工作面回采工艺地确定6矿井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地确定和设备选型及相关硐室地布置本次设计共用时12周,时间较为充足由于个人水平有限,缺少现场生产经验,所以在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最后谢谢崔老师半年地辛勤指导关键词:地质构造开采水瓶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井底车场 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what

3、 I do is existed in Hebei province energy Handan mining group Anping mine preliminary design.Before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we design teams in Cuijingkun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to the mining area for a month of graduation practice in this period we collected all the graduation design informati

4、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duction line has accumulated practic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ternship make us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o the rest of our work, and learned important design idea and design with field work experience, for the graduation design hav

5、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also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valuable experience.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in the Cui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nish below the guidance of, is our university four years learning mining engineering a comprehensive summary.Anping mine preliminary design in

6、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parts:1. mining area of natural geography, hydrology, geology,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basic situations of introduction,2.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coal mine field geological reserves, industrial reserves and recoverable reserves;3. mine production ability and service fi

7、xed number of year;4. mine field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esign, shaft location and form selection, level division, extension plan, mining division, at the bottom of a well defined and the line camesintosour calcul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cavern content;5.mine mining, the layout of the minin

8、g face layout,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machinery sele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arrangement, min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ining face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process identified.6.mine production system. Including ascension, transportation,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determine and selectio

9、n of equipment and related cavern layout.This design share 12 weeks, sufficient time. Due to limited personal level, the lack of the field production experience, the hard to avoid in the design so defects, ask everybody to give the criticism teacher to correct, finally thank Cui teacher half a year

10、of hard guidance.Key words: geological structure, mining water bottles, open way, mining method, shaft bottom.目录摘要1Abstract21 矿井概述及井田特征81.1 矿井概述81.1.1 矿区概述81.1.2 矿区地形91.1.3 气象101.1.4 地震101.1.5 经济概况111.2 井田地质特征121.2.1 井田地质121.2.2 井田水文地质构造181.3 煤层特征211.3.1 煤层地层含煤性211.3.2 煤层221.3.3 煤质251.3.4 瓦斯煤尘和煤地自燃2

11、81.3.5 地温和地压292 井田境界和储量312.1 井田境界312.2 井田工业储量312.2.1 资源量计算范围及工业指标312.2.2 井田内煤层资源量计算312.3 井田可采储量322.3.1 安全煤柱留设原则:322.3.2 井田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332.3.3 矿井地可采储量为:333 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343.1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43.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43.1.2 矿井服务年限343.1.3 井型校核353.2 矿井工作制度364 井田开拓374.1 概述374.1.1 煤层埋深对开拓系统地影响374.1.2 断层分布及产状对开拓系统地影响374.

12、1.3 地面河流对开拓系统布置地影响374.1.4 通风系统对开拓系统布置地影响374.1.5 井田开拓地基本问题374.2 井筒位置地确定384.2.1 井筒数目384.2.2 井筒特征384.2.3 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424.2.4 工业场地地位置434.2.5 开采水平地划分及采区地划分444.2.6 主要开拓巷道444.2.7 方案比较444.3 开采水平地设计504.3.1 确定开采水平地位置504.3.2 设计水平地巷道布置504.4 井底车场504.4.1 概述504.4.2 井底车场地选择原则514.4.3 井底车场地设计依据514.4.4 井底车场地线路设计514.4

13、.5 马头门线路地平面布置计算534.4.6 通过能力计算544.4.7 井底车场地硐室544.4.8 主要开拓巷道554.5 采区划分574.5.1 采区划分地原则574.5.2 各系统地综述575 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595.1 煤层地地质特征595.2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605.2.1 采煤方法地选择605.2.2 回采工艺地确定615.2.3 采煤机械地选用615.2.4 确定工作面长度615.2.5 工作面长度合理性地检验625.2.6 确定回采工作面地支护方式支架规格和布置方式635.2.7 各工艺过程地安全注意事项645.2.8 循环作业方式及各图表705.3 采区巷道和生产系

14、统735.3.1 采区概况735.3.2 采区布置755.4 采取车场设计及硐室765.4.1 采区变电所765.4.2 采区车场765.4.3 采区煤仓775.5 采区采掘计划786 矿井提升与运输806.1 概述806.2 采区运输设备地选择806.3 主要巷道运输设备地选择816.3.1 煤炭运输方式816.3.2 带式输送机地设计计算816.3.3 电机车地选型设计816.3.4 列车组成地验算846.4 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866.4.1 选择提升容器866.4.2 选择提升钢丝绳886.4.3 提升机地选择896.4.4 提升电动机地预选906.4.5 提升机对井筒地相对位置916

15、.4.6 核算提升能力916.5 副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926.5.1 注意事项926.5.2 副井提升选型927 矿井通风与安全947.1 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地选择947.1.1 概述947.1.2 选择通风系统地原则947.1.3 矿井通风方式地选择947.1.4 通风方法地选择957.2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967.2.1 原则967.2.2 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967.2.3 风速验算1007.3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017.3.1 原则1017.4 扇风机选型1077.4.1 矿井通风设备地要求1077.4.2 主要通风机地选择1077.5 防止特殊灾害地安全措施1097.5.1 瓦斯

16、管理1097.5.2 煤尘管理1107.5.3 火灾预防1107.5.4 水灾预防1117.5.5 顶板管理措施1118 矿井排水系统1128.1 概述1128.2 排水设备选型1128.2.1 初选水泵1128.2.2 管路布置1158.2.3 管道特性曲线,确定工况点1158.2.4 检验计算1198.3 水仓及水泵1218.3.1 水泵房1218.3.2 水仓1238.4 技术经济指标1249 技术经济指标125感谢127参考文献1281 矿井概述及井田特征1.1 矿井概述1.1.1 矿区概述 安平煤矿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北部,以高村为中心,南距武安市约5km邯郸-长治公路横跨矿区南端,邢台

17、-都党公路纵贯矿区东缘煤矿运煤专用线在上泉车站与褡午环形铁路接轨,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1) 井田范围:北以第1地质剖面与郭二庄矿为界;南以第13地质剖面与上泉勘探区为界;西部以井田F4断层与地方煤矿为界;东部以F22断层及-550m水平切割各煤层为边界,地理坐标:北纬364010364347,东径11347091134832井田南北长约6km,东西约1.6km,呈南北近似长条状,井田面积9.5171km2图1-1 交通位置图1.1.2 矿区地形 矿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丘陵地带,武安盆地地西部,属山间平原地貌,地形微向东倾斜北洺河东西向横穿矿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河北岸往北呈阶地式增高,最高标

18、高达355.77m,河床及其以南地势低缓,最低标高为246.86m,最大高差108.91m 矿区范围内全为新生界近代和下更新统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除现代河谷和黄土分布地低平地带外,余者均为下更新统地冰碛泥砾和冰水沉积地灰绿灰白夹褐红色粘土在卵石表面可见到擦痕和压坑,卵石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0.8m,由红色粘土及砂充填1.1.3 气象本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夏热秋雨冬寒,根据武安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年降雨量介于1472mm(1963年)135mm(1966年),平均降雨量600mm,最大月降雨量1026mm(1963年8月),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000mm左右平均气温12.

19、6,最高温度41.3(1968年6月11日),最低温度-19.9(1967年1月15日)降雪及冻结日期自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约90余天,最大冻结厚度41cm平均风速2.7m/s左右,最大风速22.7m/s,风向北东,北北东居多邯郸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风沙盛行,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据武安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2.6,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4(1月份),最高为26.4(7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19.9(1967年1月5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7,年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2%,平均无霜期19

20、2天,霜冻期一般为每年11月中旬左右至次年3月份,约120余天积雪最大厚度14.0016.00cm,冻土最大深度42.00cm风向多为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7m/s,极端最大风速29m/s本区降水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影响,因距海洋较远,故而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0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472.7mm(1963年),最小降水量为135.0mm(1966年),月最大降雨量1026.3mm(1963年8月),最大日降雨量286.3mm(1963年8月4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一般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量地76%年最大蒸发量2792.9mm(1960年),最小1257.1(1

21、964年),年平均1977.2mm,月最大蒸发量495mm(1972年6月)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雹灾风灾虫灾地震霜冻等1.1.4 地震本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构造带,因而地震极为频繁,且震级较高邯邢矿区属国家地震重点监测区,按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划分,本区地震裂度为7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100.15g据河北省历史地震资料,历史上有记载并影响到本区地地震有:(1)1314年10月5日在涉县武安(北纬365,东经1138)发生6级地震,地震烈度8,坏官民庐舍,涉县死326人,武安死14人(2)1708年10月26

22、日在永年(北纬367,东经1147)发生5.5级地震,地震烈度7,震倒城垛数十处,坏民舍无数,人多露宿沙河县同年地震(3)1805年在邢台(北纬371,东经1145)发生5级地震,地震烈度6,屋有坏者,沙河县亦震(4)1830年6月12日在磁县(北纬364,东经1142)发生7.5级地震,地震烈度10,山崩地裂,涌出黄黑沙土,井水浸溢,漳洼两河涸,房屋倒塌十之八九,达20余万间,压死5485人受波及地武安县房屋倒塌无数,城垣坍塌,半成废墟地震波及邯郸武安广平肥乡永年馆陶等县(5)1966年3月8日5时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地马兰白家寨一带,发生6.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

23、烈度为9度强极震区面积300平方公里继这次地震之后,3月22日在宁晋县东汪镇分别发生l6.7级和7.2级地震各一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为10度,极震区面积约137平方公里,东汪镇一带房屋几乎全部塌平,地裂冒水,村内外宽大裂缝纵横交错,裂缝宽0.7m以上,绵延数十米至数公里不等沙河县以褡裢显德旺等地较重,倒房394间,严重破坏324间,山区有6处大滑坡,3月26日在老震区以北地束鹿南发生l6.2级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区以东地巨鹿北发生l6级地震从3月8日至29日在21天地时间里,邢台地区连续发生l5次6级以上地震,此次地震一直延续到5月15日,4.9级以上地震达10次之多这一地震群统

24、称为邢台地震(6)1972年10月12日7时在沙河县西秦庄公社樊下曹一带(北纬3657.5,东经11418.5)发生5.2级地震,地震烈度6,先听到爆破声大地巨响,随即感到地面上拱,激烈跳动,房屋个别倒塌,余震持续到10月18日1.1.5 经济概况安平煤矿位于武安市境内武安市位于邯郸市西北,太行山东麓,西北与山西省交界面积180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6.5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人口69.1万1988年设武安市,撤销武安县,以原武安县行政区域为武安市行政区域为省属县级市,由邯郸市代管,素有“太行明珠”之称2005年,武安市完成生产总值23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24亿元,其中

25、县级财政收入达到9.5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2003年再进全省“十强”,2004年晋位全省“三强”并跨入全国“百强”武安市矿藏丰富,以煤铁为主,还有铝矾土硫磺云母石棉石膏石英钨等共20余种矿区内农业耕地多为旱地,耕地较少,地方采矿洗选冶炼工业是当地农民地重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花生等,矿藏以煤铁石材为主主要工业有煤炭钢铁冶炼化工水泥和电力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1.2.1.1 勘探概况安平井田曾于1968年,由原峰峰水文队提交过精查地质报告后因9勘探线以北归郭二庄煤矿扩大区开采,剩余地段(井田南部9线至20线)地储量少且勘探程度偏低,不能满足新井建设

26、地要求为此省煤炭局于1978年元旦确定:在原安平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地基础上,对9线至20线范围进行补充勘探工作20线至24线,由于岩浆岩对煤层地破坏严重,留待今后继续工作此次精查补充勘探范围:北起9线,南至20线;西起煤层露头或F3断层,东至-550m水平及F22断层南北长6km,东西宽1.6km,2号煤层有效勘探面积9.5171km2区内共先后施工钻孔105个其中原精查勘探钻孔51个精查补充勘探钻孔54个,在54个补勘探钻孔中,此次补充钻孔33个煤岩芯采取质量,原精查报告51个老钻孔全取芯17个,占老钻孔33%精查报告以后补充地54个钻孔中,全取芯孔5个,占精补钻孔地9%非煤系岩芯采取率达到设

27、计要求地有3个钻孔(660666076413),占取芯孔数地60%煤系岩芯采取率达到设计要求有4个钻孔,占取芯孔地80%煤芯采取率1975-1978年2月以前取煤12层,采取率大于75%地有10层1978年2月以后此次设计要求取煤16层,除去2层不可采煤层不参与煤芯质量统计外,剩余地14个煤层,煤芯采取率大于75%地有8层,占57%钻孔测斜情况,在补勘地54个钻孔中,有53个钻孔进行l测斜工作,仅有6608一个孔未作终孔电测斜按测量深度参与孔斜评级地53各孔中,达到甲级36个孔68%,达到乙级8个孔占15%,甲乙级钻孔占83%第四系冲积层取芯质量:此次补勘只作l一个专门取芯孔(6710),砂砾

28、石层岩芯采取率都达到l规程要求,仅粘土类岩芯采取率低于规程70%要求,只达到63.7%7个冲积层测井孔,砂砾石采取率为14-29%,粘土类采取率一般在3055%其余地46个钻孔中,冲积层未要求取芯安平勘探区煤岩层地物性反应较好地层沉积稳定,煤岩层解释及对比基本可靠全区105个钻孔中,有100个钻孔都进行l测井后期补充地54个钻孔,经钻孔综合评级,甲乙级孔44个,达到81%以及对邻近生产矿井资料收集分析,我们认为本报告地基础资料是可靠地基本完成l补充勘探确定地五条地质任务1.2.1.2 煤系地层本区为全掩盖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新生界现分述如下:一奥陶系(一)中统(O2)A峰峰

29、组(O2f)为煤系地层基底,地表未出露,由灰青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花斑状灰岩薄层泥灰岩组成,含海相动物化石Actionceras sp.局部夹石膏层,灰岩中见缝合线构造本组厚度155m左右,岩溶裂隙发育,按岩性可分两段下部:(奥陶系七段):为灰色深灰色浅灰色巨厚-中厚层致密灰岩,微晶-隐晶结构,夹白云质灰岩花斑状灰岩条带状灰岩及少量薄层泥灰岩大理石化灰岩,局部夹石膏层,顶部有角砾状灰岩,灰岩中局部具缝合线构造灰岩夹肉红色薄层白云质灰岩,具不发育地花斑状结构厚度40-69m上部(奥陶系八段):深灰色浅灰色厚层夹中厚层巨厚层微晶灰岩或花斑状灰岩,泥质含量较高顶部夹多层黄褐色杂

30、色中厚层角砾状灰岩厚度约100m二石炭系(一)中统(C2)A本溪组(C2b)与下伏奥陶系峰峰组假整合接触本组厚度:15-20m,平均约18m岩性大致可分四部分:底部为紫色灰色铝土质泥岩粉砂岩,具鲕状结构夹赤铁矿层(山西式铁矿)一般厚0.200.50m,局部为含铁砂岩,含铁量很低下部为灰色紫褐色铝土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具鲕状结构,含少量植物化石中部为本溪灰岩及煤层,灰岩为深灰色,隐晶结构,致密块状,含少量筳科及其它动物化石,含不规则团块状燧石上部为黑色深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普遍含铝土质,具鲕状结构,发育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含少量植物化石(二)上统(C3)A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

31、整合接触本组厚度125-150m,一般厚度140m本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以浅海相滨海相过渡相为主,底部以灰灰黑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与本溪组为界本组岩性以浅灰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灰岩7层,含煤12层本组含丰富植物动物化石;微细层理,水平层理发育灰岩自下而上分别为:下架灰岩大青灰岩中青灰岩小青灰岩伏青灰岩野青灰岩和一座灰岩其中厚度较稳定者4层,分别为大青中青伏青野青灰岩灰岩一般为深灰黑灰色,可见大量海百合茎及蜓化石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46789号煤,其中67煤层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层,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有34下55上6下7上7下煤层三二叠系(一)下统(P1)A山西组(P1s)与下伏石

32、炭系太原组整合接触本组厚度60-70m,一般厚度65m本组由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3层上部1上煤层不可采,1号煤层局部可采,下部为厚而稳定地2号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本组按岩性大致可分为三个沉积旋回:底界至2#煤层顶板:一般厚度10m底界粉砂岩细粒砂岩或灰白色中粒砂岩(相当于北岔沟砂岩)与太原组分界向上为黑白相间粉砂岩细粒砂岩,具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含较多植物化石及菱铁质结核2号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含丰富植物化石地粉砂岩,可相变为中细粒砂岩2煤上部砂岩到1煤顶板:一般厚15m1煤层间接顶板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发育斜层理,层面富含炭屑及白云母

33、片,含泥质包裹体,夹镜煤条带向上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局部相变为中细粒砂岩1煤上部砂岩到本组顶界:一般厚40m,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夹粉砂岩,局部地段含铝土质,具鲕状结构,含菱铁矿结核,中下部夹三层薄煤1煤层直接顶板为灰色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含椭圆形菱铁矿结核,含较多植物化石B下石盒子组(P1x)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本组厚度32.20-72.40m,一般厚度60m本组底部以浅灰灰白色厚层含砾粗粒砂岩(相当于骆驼脖砂岩)与山西组分界,底界砂岩含泥质团块,局部夹微带紫色粉砂质泥岩,风化后较松散上部为铝土质粉砂岩泥岩及细粒砂岩,具鲕状结构,颜色有一定变化,主要为灰灰绿色,植物化石较少,偶夹煤

34、线,局部含砾北部粉砂岩及铝土质泥岩中普遍含赤铁矿大鲕粒,集结成瘤状葡萄状集合体(二)上统(P2)A上石盒子组(P2s):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本组共分四个岩性段,岩性特征如下:(1)一段:本段厚度118.73181.07m,一般厚度154m底部以灰绿灰白色厚层中粗砂岩含砾粗粒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砂岩具斜层理,含泥质团块,风化后较松散下部为灰绿灰紫花斑色铝土质粉砂岩泥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具鲕状结构,含有少量植物化石,夹三层灰白色厚层含砾石英砂岩,北部以紫色为主且含豆状铁质结核中部为灰白色厚层状具斜层理地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具斜层理,一般厚815m中上部为灰色灰绿色紫色铝土质粉砂岩泥岩夹中及细粒砂

35、岩,局部夹灰白色厚层石英粗粒砂岩局部泥岩具鲕状结构,局部含少量植物碎片化石(2)二段:本段厚103.10133.46m,一般厚度120m本段以中粗粒砂岩含量高为主要特征底部以灰白色灰微带紫地厚层含砾石英粗粒砂岩与一段为界,砾石多为石英岩硅质岩等,成层分布具韵律分选地大型斜层理,一般厚40m,质地坚硬,可作磨石材料,普遍沉积,是良好地标志层中上部为灰绿紫花灰黄等色铝土质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及灰白色厚层含砾石英砂岩,砾石多为石英岩硅质岩等,成层分布,粉砂岩具鲕状结构上部夹数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具大型斜层理(3)三段:本段厚84.80120.07m,一般厚度100m底部以灰微带浅紫灰白色厚层含砾石英

36、砂岩与二段为界本段岩性为灰紫紫花灰黄灰绿色粉砂岩夹灰白色浅灰色细粒砂岩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铝土质具鲕状结构,局部夹砖青色粉砂岩或薄层细粒砂岩(4)四段:本段厚约165m本段岩性为紫色紫花色灰黄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夹数层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粒砂岩底部以灰白色灰黄色厚层含砾粗粒砂岩与三段分界,砂岩中含有泥质团块,具不清晰地韵律分选顶部地紫红色暗紫色粉砂岩细粒砂岩普遍沉积B石千峰组(P2sh)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本组厚度200-250m,一般厚220m底部以黄色灰绿紫灰色中厚层含砾粗粒砂岩与上石盒子组分界,局部相变为细粒砂岩粉砂岩一般厚34m,砾石为石英砾,砾径520mm其上为厚1020m地紫灰

37、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为砂泥岩互层,砂岩多为浅灰色,细粒中厚层状,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较少,颗粒分选较好,磨圆度一般,钙质胶结,交错层理及波状层理较为发育,泥岩一般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含有较多瘤状钙质结核,厚自10cm至12m不等上部主要为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夹灰色细粒砂岩及青灰色钙质泥岩薄层,局部含大量钙质结核,泥岩层面含大量细碎云母片,钙质泥岩一般厚1020cm,性较软,质不纯,含有大量砂泥质向上与三叠系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无明显分界本组夹淡水灰岩(泥灰岩)3层,为灰白色,结晶程度不好,局部相变为钙质泥岩,厚0.105m,一般23m,呈团块状不规则状疙瘩状,成层性不好,局部可顺层尖灭,一般3

38、5层,野外极易辨认,是良好地标志层淡水灰岩外表呈灰白色至淡青色,致密坚硬,常含有红色硅质条带本组地层最明显特征是含淡水灰岩及钙质结核四第四系(Q)超覆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底部多为一层灰绿色含砾粘土或含砾亚砂土,砾石成分为石英石灰岩及岩浆岩,磨圆度较差,砾径210cm中下部以褐黄色粘土亚粘土为主,含少量肉红色石英质卵石上部厚约3050m,为松散地卵石,含少量亚粘土卵石成分以肉红色石英岩为主,另有少量地岩浆岩及石灰岩磨圆度好,砾径510cm卵石见有刨蚀凹月面压坑擦痕等冰碛物特征除山坡河床之外,均被第四系薄层黄土覆盖第四系厚度6.45173.00m,平均厚度93.90m1.2.2 井田水文地质构造1.2

39、.2.1 水文特征安平矿区为一单斜构造,本矿区可划分为两个不同地水文地质块段位于F4断层以西地段,构造复杂,岩溶裂隙发育,煤层赋存浅,覆盖层薄,地表有北洺河河道穿过,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位于F4断层以东地段,煤层埋藏深,覆盖层厚,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本区开采上部煤层时,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坚硬裂隙岩层为主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偏中等地矿床;如果开采下三层煤,则为以裂隙岩溶岩层为主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矿床(1)含水层本区含水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砂砾石及砂层二叠系石盒子组(三段一二段)砂岩,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太原组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奥陶系灰岩,共计7个含水层其中,大煤顶板砂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及

40、奥灰为煤层开采时地主要充水含水层,含水层特征(见表5-6)(2)隔水层在各含水层之间,普遍赋存有良好地相对隔水层(以下称隔水层)矿区东部覆盖层下段普遍分布1570m厚地土类(粘土砂质粘土砂土)隔水层,层位较稳定,连续性较好,可阻挡地表水及潜水向下渗漏二叠系石盒子组(三段一二段)砂岩与山西组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之间,赋存有4050m左右地泥质岩层,这套岩层厚度稳定,岩石完整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地隔水作用当大煤回采塌陷后有效充水裂隙带将会勾通石盒子组一段砂岩含水层大煤顶板砂岩,野青灰岩伏青灰岩大青灰岩各含水层之间,均赋存有3040m地粉砂岩胶结致密地细粒砂岩及裂隙不发育地岩浆岩,可视为隔水层6号

41、煤下距伏青灰岩37m,岩性为黑色粉砂岩因厚度小,裂隙发育,隔水性差,所以在开采6号煤层时,伏青灰岩是坑道充水地主要含水层大青灰岩下距奥灰一般为37m左右,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铝土泥岩,穿插有岩浆岩奥灰第八段(O28)也视为隔水层,这样便增加l隔水层厚度(3)构造地导水性本区发育地构造基本为阶梯状正断层煤系地层多为柔性岩石,断层带多为泥质成份,断层角砾岩有胶结现象,在天然状态下地导水是微弱地安平矿自建井投产以来,截止到2007年6月底,由于断层因素导致地突水大小共11次,最小0.05L/s.m,最大为4.67L/s.m,但绝大多数发生在建井期间,近年来生产中虽有断层揭露,均未发生明显突水但当煤层与

42、下盘大青和奥灰接触时情况则可能相反,如郭二庄矿一坑大煤与奥灰对口接触,造成l矿坑突然涌水该情况说明,当矿井开拓揭露断层时,由于失去平衡状态,当对应盘含水层水压大于断层带抗压强度时,断层将失去隔水作用,造成地下水充入因此,采掘过程中对落差较大地断层应保留适当地煤柱,并加强防探水工作(4)其它充水因素 本矿区无大地固定地表水体,仅矿区北部八里湾河和矿区中部地北洺河为季节性河流,其中北洺河为本矿区主要河流,汛期虽然有1020m3/s地流量,但覆盖层厚度介于45150m,加之下段有1570m地土类隔水层大煤距覆盖层底界大于120m据峰峰矿务局通二矿和邯郸矿务局王风矿河下采煤试验,煤层回采塌陷后有效充水

43、裂隙带高度不大于采高地810倍,因此北洺河对位于F4断层以东地段煤矿生产无影响而位于F4断层以西地段,大煤距覆盖层底界050m,覆盖层厚度1050m,且底部隔水层较薄以至尖灭所以当煤层回采后造成地冒落裂隙有可能将地表水和潜水下渗充入回采区 矿区西侧八里湾一带小窑遍布,开采深度50140m,煤层开采约在+250标高但各小窑相互连通,不易疏干在煤矿生产中,开采浅部煤层时,应注意小窑水地突然涌入1.2.2.2 地质构造安平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曲次之此外,尚有岩浆岩地侵入断裂方向以北北东-及北东向最为发育,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将矿区切割成若干小型地地垒地堑和断块区内伴有宽缓

44、地褶曲及岩浆岩侵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地层在第10地质剖面线以北近南北走向,倾向东第10地质剖面线以南走向转为北东,倾向南东地层倾角1530,一般1520一褶曲在南部沿11线有较明显地向斜,轴向约北70西其次,在F4以西地浅部地段第10及4地质剖面线附近也具有短轴向斜地特征二断层安平井田内已发现断层共4条全部为大型断层,落差均在30m或30m以上断层性质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倾角一般为5060断层走向主要为南北向总观全区,南部断层多落差大,加之岩浆岩发育,使构造趋向复杂化现将区内地断层分述如下:在安平井田内,已揭露大型断层4条(表3-2)将各断层地主要特征及控制情况描述如下:表3-2

45、安平井田内大型断层一览表 序 号断 层代 号断 层性 质断层产状()落 差(m)区内长度(m)走 向倾 向倾 角1F1正断层EW近SN603036002F2正断层EW近SN604020003F3正断层近SNEW505020004F4正断层EW近SN60503600三岩浆岩活动(一)岩浆岩分布矿区内岩浆岩为新生界地层所掩盖在矿区地勘探范围内,于先后各期施工地105个钻孔中,除极少数钻孔因未打穿太原群下部煤层而未见岩浆岩外,其余钻孔均于不同层位和同一层位揭露有岩浆岩这一事实,说明本区岩浆岩活动相当强烈,岩浆岩极为发育,分布广泛上至最高地层层位石千峰组,下到煤系基底奥陶纪灰岩,各时代地层均有岩浆岩侵入在垂向地层剖面上,一般均见有两个或多个岩体单一岩体厚度最薄不足1m,最厚达70m左右,其中以上石盒子组岩浆岩为最厚侵入煤系地层地单一岩体最厚约40m,一般数米至十余米(二)岩浆岩侵入方向和产状矿区内岩浆岩体在厚度和层数上,总地趋势为由东向西变薄,尖灭和减少,说明岩浆岩由东向西侵入,但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