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421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是要用公权力制止“超时加班” 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 所当然,这似乎成了业内行规。治理超时加班问题已经 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近期上海市再出重拳整治 企业超时加班,并拟对违规企业处以重罚,对此措施我 们备感欣慰。,劳动法早就有了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 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加班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 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被迫加入超时加班行列, 个别企业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出现恶意超时 加班的行为,不少企业加班工资标准也大大低于法定标 准或者干脆不支付加班费,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

2、康和权 益,是典型的既违法又短视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 集型企业,从民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其背后的深层原 因值得关注。企业本性是趋利的,为逐利而迫使员工加 班本属情理之中,而员工在目前就业形势下,明知频繁,加班和超时工作会影响身体,却没有多少人坚决拒绝, 相反还常表现为“自愿”承担,确实令人玩味。当员工 为了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而不得 不超时加班时,甚至把“超时加班”与“敬业精神”等 同,形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时,当劳资双方 的利益趋向达成“共识”时,问题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 既然超时加班是违法行为,那么执法者应该站在维护法 律尊严和社

3、会公义的立场上制止超时加班现象对员工的 损害,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市场主体即企业和员工的行 为。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也有必要应用其公权 力对违规进行处理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要遏制超 时加班现象,在加大惩治力度和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当法律严重滞后 甚至空白或不适合现实情况时,很容易给政府相关部门 的权力寻租和不作为创造条件。 既然超时加班是短视行为,企业必定要为此付出代 价。一些企业屡屡超时加班和克扣职工的加班费,一个 重要原因是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重点是要重视加 大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执法力度。劳动保障部门 应保障劳动者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成本

4、维护其合法权益, 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管,做好防范,提高企业违法的成本, 使其不敢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还在于,不少企业 在重罚之下仍顶风作案,原因一是超时加班难以界定,,甚至根本就无从罚起。二是处罚力度难以掌握,对于大 企业区区几十万元的“重罚”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三 是担心处罚过重吓跑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因处罚其超 时加班扬言要将工厂搬出的企业,其实它们并无长远打 算,除了赚取血汗钱外,对地方长远经济发展和增强竞 争力并无帮助,即使搬出也无碍大局。 在相关法律仍存在滞后性的情况下,工会等组织要 充分扮演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和维护者的角色。目前工会 至少可以在确立三条基本底线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一

5、 是每周必须保证工人休息一天,每人每天最多加班3小 时;二是加班必须是工人自愿;三是必须按标准支付加,班费。同时,劳动者自身也应加强维权意识,要从根本 上破除“加班潜规则”,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员工乃 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1.下列不属于“超时加班”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企业出于牟利的需要,员工则想借此赚取加班费或 得到晋升机会,保住自己的职业。 B.企业的违法成本较低,目前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保 护的执法力度不够。 C.超时加班有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从民 工向白领蔓延的趋势。 D.一些企业将生产旺季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视为理 所当然。,解析 不是原因,而是其社会发展现象

6、。,C,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破除这种规则,根本出路在于加大企业的违法成 本和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 B.在有些时候,一些潜规则的作用很大,甚至超过了 法律的地位和影响。 C.因“超时加班”而施重罚吓跑企业,对于当地经济 发展有害无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D.超时加班完全是一种两方情愿行为,他人对此无可 厚非。,解析 要深入理解选项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如“根本”“有害 无益”“无可厚非”,在准确把握了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 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 B,3.你是如何理解“加班潜规则”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 括。 答案 “加班潜规则”是与法律相违背的,并且广泛

7、存 在于当今的企业内部。形成这种潜规则的条件是企业可 从中牟利,员工则可从中得以保住职业、争取晋升机会 或赚取一点加班费。这种潜规则表面上使得双方获益, 从而使双方在利益上达到共识,但实际上对员工造成了 极大影响。(本文反映了一个超时加班的普遍的社会问 题。对此概念的理解可从人、事物产生的原因、特点、 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个案调查报告(节选)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随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的 研究也陆续展开。蒋有慧对江西省4城市的样本进行了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上网情况总体是好的,但确有 一少部分学生,由于

8、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 甚至受到伤害。权朝鲁等对济南样本的研究也得出了类 似的结论。黎嘉敏对广州市样本进行了调查,其结论也 是积极的。这些调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正确看待当 代中学生的网络生存状况,并对中学生上网的动机、上,网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进行分析,为中学网络 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上述调查也部分 涉及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但不够细致深入。对此, 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乃是有关行为问题的 核心。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为网络道德 教育的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参照。 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完全中 学,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在其初中和高

9、中各随机抽 取1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其中 初中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3份,占85.2%;高中回 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1份,占84.2%。,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这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主要了解:中学生对网络 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对待网络不文明行为的态度, 对网络诚信的态度,对网络犯罪行为的态度,对 网络行为的责任感。分别就各问题进行了统计,统计结 果见下表: 表一:对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表二:对聊天骂人行为的态度统计结果,表三:在网上是否使用真实个人资料,表四:对偷看别人邮箱的看法,表五:对在网络上散布假消息的看法,关于中学生对网络文明

10、规范的了解,我们选择了在 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来设计问 题,但从回答情况看,令人担忧:合计有83.6%的初中 生、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 未听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而对于聊天 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 “其他”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 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 骂你,你也可以骂他”。70%或以上的中学生在注册聊 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这反映了网络社 会中的诚信危机。,(二)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中学生主要把网络作为开阔视野、 快捷方便获取信息、与人沟

11、通及展现自我的一条途径。 如有学生说上网“可以透过小小的电脑来了解世界各地 的消息”,“将许多难以实现的事变成了可能”,“可 以享受一种地球村的幸福”,“在文学网站上可随 时发表文章,建立文集,不需等投稿再登的时间”等。 但还有一部分中学生把网络作为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 的舞台。如有的学生说,“上网时没人知道你是谁,你 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心事”,“你在平常不愿做和不敢做 的事情,在网络中都可以尽情发挥”,”不会感到现实 的残酷,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缺陷”等。,4.就选段内容来看,不属于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的调查的积极意义的一项是 ( ) A.有助于人们准确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B

12、.有助于中学生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青少年网 络文明公约”的网络文明规范的了解。 C.为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 据和直接参照。 D.主要是为了就调查报告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 行的建议。 答案 只有D项在原文中没有提到,A、B、C三项在文中 都有具体依据。,D,5.根据调查与统计,对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属于选 段中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 ( ) A.极大部分中学生由于不正确地使用网络影响了身心 健康,甚至受到伤害。 B.中学生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 C.中学生整体的网络道德状况比较令人满意,多数中 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 D.存在不容忽视的

13、问题,中学生对网络法规了解模糊, 法律意识明显淡薄,法律责任感不强。,解析 B项合计有83.6%的初中生、86.2%的高中生对公 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过”。C项对于聊天 时骂人现象的看法,过半数的学生采取反对态度,选 “其他”者除未注明的外,也都持“厌恶”或“远离” 的态度,但还有近2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或者“别人先 骂你,你也可以骂他”。D项由“有83.6%的初中生、 86.2%的高中生对公约的理解是模糊的,甚至从未听 过”“中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比较淡薄”“70%或以上 的中学生在注册聊天时不用或使用半真半假的个人资料, 这反映了网络社会中的诚信危机”“但还有一部分中学 生把网络作为

14、宣泄情感甚至逃避现实的舞台”等可以推 断出来。A项在文中没有提到。 答案 A,6.分析表四、表五的内容,写出结论性的文字。(请参 照画线处“表二”结论文字的写法) 答案 中学生对网络行为的法律意识略显淡薄, 45.2%的初中生和19.8%的高中生认为偷看别人邮箱不 违法;对网络行为的责任感,也有令人担忧之处, 22.8%的初中生和14.7%的高中生觉得“无所谓”,在 网上说什么都行。,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 王 蒙 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 一。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 “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 不

15、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 观众的普遍欢呼。2009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表 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 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 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 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不 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 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 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 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正像金庸为 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

16、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 立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 待。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我们 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我们期 待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 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 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 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 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 启迪。我们需要思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 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

17、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与思考,需要正视 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 解惑释疑、能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 艺术家学者。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是说, 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 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 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 害怕后人的审视。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经预言过:“随着经济 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 潮。”现如今的文化生活格局,比较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大大的丰富多彩了。我们当然会重视普及,重视民 族民间,重视工厂农村连队

18、,同时我们也必然会重视专 家学者,重视大学与科研机构,重视大众也重视小众, 重视大众与小众沟通与互补。以2009年春节文艺活动为 例,在有央视春晚的同时,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 体也分别组织了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节目。它们同样不 乏精彩,同样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切磋。我相信这样 的共识会推动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大提高。,7.下列关于赵本山及其小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赵本山已经成为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 他的小品以农民化的风格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 营造喜乐,赢得所有观众的欢迎。 B.小品不差钱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 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

19、格的表演特色, 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 上主流媒体的酸甜苦辣。 C.知识精英群体中不少人对小品这种文艺形式持不屑 态度,但因为赵本山以其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连续 进入央视文艺殿堂,他们不得不正视“赵本山现象”。,D.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 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赵本山 将喜剧小品提高到了最高的水准。 解析 A项不是“所有观众”,而是“广大观众”。C项曲解 文意,“不无”的意思是“不是没有”,不能和“不少人”对 等。D项不是“最高水准”,而是“骄人的水准”。 答案 B,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本文作者看来,我

20、们之所以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 新人辈出,是因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 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B.2009年春节各种媒体文艺部门与文艺团体分别组织 的不同的春节文艺献礼节目与2009年央视春晚一样 不乏精彩。 C.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适合表现当 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 D.我们期待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指的就是我们更 需要的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解析 A项强加因果。C项“适合”属主观武断。 D项理解片面,“智慧新果实”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 答案 B,9.依据文章内容,试阐述什么是“赵本山现象”及此 种“现象”的意义。 答案 “赵本山现象”指以赵本山为代表的来自基层所 谓“土得掉渣”的文艺成功走入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 艺生活的现象。其意义在于赵本山将未必能登大雅之堂 的 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 文化的普及、热闹和和谐,这种大众化的文化在与主流 文化、精英文化的沟通与互补中,能全面提高人民的文 化素质,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