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485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概 论1一、地理概况1二、社会环境概况3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预测6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6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7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7四、区域战略地位和作用11五、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3六、产业发展战略13七、产业布局和经济分区20第三章 城镇发展现状分析21一、城镇发展现状21二、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25三、城镇问题的原因分析26第四章 城镇发展战略26一、城镇发展战略意义26二、城镇发展战略27三、城镇化进程预测27第五章 城镇结构规划29一、行政建制调整29二、城镇等级31三、城镇中心职能和经济职能31四、城镇空间结构33五、城镇

2、规模结构33六、主要城镇规划设想33七、农(牧)村新型社区发展设想36第六章 阿坝州城镇风貌规划37一、历史文化环境特征37二、阿坝州景观风貌规划38三、城镇风貌规划38第七章 土地利用协调和空间管治规划40一、土地利用协调40二、州域空间整治规划41第八章 城镇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43一、生态环保规划43二、环卫设施规划61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63四、防灾规划64第九章 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规划69一、交通规划69二、生态能源规划73三、电信工程规划78四、邮政工程规划82五、给水工程规划82六、排水工程规划83七、社会服务设施规划87第十章 旅游发展规划88一、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8

3、8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91三、旅游发展规划92四、阿坝州风景名胜区规划96五、重点旅游城镇规划96六、红色旅游规划98第十一章 近期发展时序99一、社会经济主要指标100二、强化基础设施100三、近期城镇发展应采取的主要行动101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02第十二章 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102一、实施“强化中心城市,发展重点城镇,以资源换资金,以产业促城镇”的城镇体系策略102二、坚持可持续发展102三、大力拓宽城镇融资渠道102四、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103五、体现藏羌民族特色,建设现代化的民族城镇103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工作103七、保障政策配套103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104106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前 言受阿坝州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阿坝州州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工作组于2005年8月进驻现场,在州人民政府领导下,在阿坝州规划建设局的直接参与和有关部门大力配合下,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搜集、分析研究、公众参与,多次方案意见征集、修改方案,形成这次成果。第一章 概 论一、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阿坝藏族羌族目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北邻青海、甘肃两省,东、南、西与绵阳、德阳、成都、雅安等市和甘孜州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10427,北纬30353419,南北长约414千米,东西宽约368千米。2.

5、 地貌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川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唯一的地区,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境内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东南部为高山峡,各约占总面积的50%。高原地形包括丘状高原和山原两种。丘状高原海拔在3500-4000米,地表丘陵起伏,丘谷相间,丘顶浑圆,坡面平缓,谷地宽展,水草丰茂;山原地带河谷较深,谷坡陡峻,从谷底仰视若高山峡谷,但山顶谷宽坡平,起伏和缓,保留高原的特征,低洼处潴水成湖,沼泽、草甸广为密布,“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湖沼面积约有500

6、平方千米,半沼泽地约有2000平方千米。东南部的山地峡谷,山峦起伏,峡谷幽深。岷山纵贯北部,龙门山斜贯东南部,境内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邛徕山、夹金山以及鹧鸪山、虹桥山等海拔都超过4300米;梦笔山横过高原南侧。3. 气候全州基本属高原季风气候,总体特点是冬干夏湿,冬寒夏暖、雨热同季、日差较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2。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阿坝州

7、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丘状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几乎常年无夏,冬季严寒而漫长,降水少,春季风多,夏凉而湿润,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650730毫米,510月为雨季,11次年4月为旱季,无绝对无霜期。山原为半湿润气候,夏秋温凉,冬春严寒,一月平均气温-5.21,七月平均气温13.417.6,年降水量700830毫米。高山峡谷多在金川、小金、汶川、理县、茂县、九寨沟一带,由于纬度偏南,沟谷地势较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1.5,一月均温1.5,七月均温20,无霜期180230天,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山地夹峙呈封闭、半封闭的汶川河谷地带,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呈现出半荒漠景观。4河流及水资源境内

8、主要河流有黄河、岷江、白水江等。黄河流经本州的阿坝、若尔盖两县交界境域,境内流长126千米,其支流白河、黑河由南而北注入黄河;岷江源于九寨沟、松潘交界的弓杠岭,向南流经松潘、茂县、汶川,境内全长341千米,支流黑水河、杂谷脑河,发源于中部山原,向东流入岷江;嘉陵江支流白水江源于九寨沟县西部,由西向东流过九寨沟县境,境内流长170千米;大渡河上游大金川,由青海流经西部阿坝、马尔康、金川,境内流长310千米;梭靡河由红原南流,经马尔康至热足桥与大金川汇合,境内流长158千米;杜柯河流经壤塘,注入大金川,境内流长236千米。抚边河与沃日河横贯小金县,境内流长124千米。各河流量丰沛,河床落差大,水流

9、湍急,极富水力资源。阿坝州境内雪山起伏、草原辽阔、山高坡陡、江河密布、溪河纵横,自然落差大,水量充沛,但分配不均。全州共有溪河530条。全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95.5亿立方米,加上各河流上游省、州外来客水50.5亿立方米,共计水资源总量为446亿立方米。州内有岷江、大渡河、黄河、嘉陵江四大水系,现已查明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4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目前水电开发量仅占可开发量的14.8%。5矿产资源阿坝州矿产资源丰富,汶川、松潘、阿坝、若尔盖有褐煤、烟煤、无烟煤;若尔盖、红原有泥煤;松潘、壤塘有金;金川、小金有石棉、云母;汶川有金砂等。此外,还有锰、铁、铝、锌、铜、银等金属和

10、其他非金属、稀有金属等共数十种矿产。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1。6旅游资源在阿坝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全州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3个: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卡龙沟、叠溪一松坪沟、米亚罗、汶川草坡。州级风景名胜区5个:壤塘香拉东吉圣山(苟拉山)、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梭磨河谷、汶

11、川三江、金川索乌山、金川观音桥。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2。二、社会环境概况1历史沿革及行政辖区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

12、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31个建制镇,204个乡。幅员8.4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500公顷。2005年末阿坝州总人口8508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078人, 占比例20.34%。各民族人口的构成:汉族:200815人,少数民族650032人,其中藏族463482人, 主要分布在高原区,羌族156363人, 主要集中在高山峡谷区的汶川、茂县、理县,回族28254人, 主要在松潘;满族474人,土族206人,苗族245人,彝

13、族541人,其他民族467人。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3、表4。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4.9%;第二产业增加值30.7亿元,增2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41.5%);第三产业增加值29.8亿元,增8.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68.5%和2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1997年的30.4:39.0:30.6调整到了2005年的19.6:40.8:39.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各县国内生产总值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5。2005年

14、,农林牧副渔增加值14.5亿元,较上年增长8.0%。粮食总产量168655吨,增5.8%;油菜籽产量3249吨,增12.6%;蔬菜产量281244吨,增4.6%;水果产量43943吨,增1.7%。年末大牲畜存栏221.1万头,增2%;全年肉类总产量77382吨,增6.5%,其中,牛肉产量42006吨,增7.6%;猪肉产量26585吨,增4%;羊肉产量7529吨,增7.5%。奶类产量9.283吨,增6%。纯羊毛881吨,增12.5%。禽蛋产量853吨,增17.2%。农业主导产品有玉米、小麦、洋芋、杂豆、黄豆、青稞等。经济作物有油杉木、麻类和甜菜。畜牧业在高原地区以饲养绵羊、牦牛为主,马次之;东南

15、河谷以山羊、黄牛、猪为主。汶川的漩口、映秀两镇特产铜羊。本州主要特产有贝母、羌活、麝香、党参、当归、大黄、黄芪等中药材,有花椒、核桃、金川雪梨、香蕉、苹果、粗茶等。到2005年,全州已建立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基地总面积达23.7万亩,占农耕地的28%;23个乡镇通过省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颁布实施了9个无公害牦牛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优质葡萄酒龙头企业2家,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形成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一批优质农畜加工产品崭露头角。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6。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52亿元,较上年增长51.3%。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24亿元;重工业

16、实现增加值11.99亿元。20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个,固定资产净增值年平均余额71.58亿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42.71亿元,实现利税7.25万元。发电量81.11亿度;黄金产量1438千克;铝锭17591吨;水泥29.3万吨:铁合金35088吨;乳制品386吨;中成药2610吨;磷肥2299吨;小型拖拉机1070台;黄金1321千克。工业主导产品有煤、铁、水泥、化肥、金刚砂等,已形成机械、电冶、化工、电子、建材、纺织、乳品、肉食品、皮革等行业。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2亿元,较上年增长20.1%。从行业投资分析,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力度

17、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投资5.52亿元,电力、煤炭及水供应业投资18.22亿元,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8.32亿元。全州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国道213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04亿元,国道317线鹧鸪山公路隧道工程完成投资1.16亿元,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完成投资1.88亿元,姜射坝电站完成投资2.71亿元,天龙湖电站完成投资0.71亿元,金龙潭电站完成投资0.20亿元,狮子坪电站完成投资1.79亿元。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8。2005年阿坝州全州游客接待人数664.7万人,旅游总收入47.8亿元,其中:入境游客32.7万人,外汇收入8775万美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13.

18、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2.1%。2004年,阿坝州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九寨黄龙机场实现了重庆、成都、西安直航,入境游人大幅度增加。2006年10月15日中国四川阿坝第二届熊猫节在九寨沟成功召开,打造出了“大熊猫”旅游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了阿坝旅游形象,拓展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推动了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设进程,进一步壮大了阿坝旅游支柱产业。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全州消费品市场活跃, 服务业发展加快,餐饮、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200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上年增长15.06。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财政支出30.94亿元。年末

1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2005年,全州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634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618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3.58亿元。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3.58亿元,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962元。详见基础资料汇编中表9。3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2005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112公里,其中国道922公里,省道1425公里,县道1610公里:全州省道好路率达85.5%,县道好路率达68.2%。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完成客运量920万人,比上年增长98.3%,客运周转量100660万人公里,客运人次941人次,货运周转量136182万吨公里,货运量107

20、7万吨。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224.4万千瓦,2005年发电量81.11亿度;全州人均装机容量2635瓦,人均发电量9533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大渡河流域和黑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正在进行,装机190万千瓦的大渡河双江口电站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金龙潭、狮子坪、桑坪等中型电站正在建设中,杂谷脑、毛尔盖、黑水河、白水河、大渡河、岷江上游的水电开发正进行。农网改造和地方骨干电网建设初见成效,全州70%的乡通了电。在四川省最早建设地方电网,拥有220千伏线路130公里,110千伏线路916公里,35千伏线路1822公里,10千伏线路4726公里,建成投运110千伏变电站12座,总容量59.9万

21、千伏安,已经形成州内骨干电网,实现了与四川大网联网,四川岷电是四川民族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阿坝州已经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2003年9月,九寨黄龙机场通航。现已开通了成都、重庆、西安至阿坝州的航班。2005年鹧鸪山隧道竣工投产,郎川路、都汶路、若九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巴郎山隧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2005年全州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4401万元,电话固定用户119884户。移动电话用户103055户,联通用户31300户。全州有邮路42条,总长度3195公里。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全州现有大专

22、院校1所,中专4所,年末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5606人;普通中小学1274所,在校学生149039人,专任教师8804人,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91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79.6%。全州有文化管理单位14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乡镇宣传文化站37个。全州有线电视用户达5.5万户,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8075座,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72.3%、93%,实现了广播电视到村。全州卫生机构有314个,病床2798张,卫生技术人员3277人。4土地利用现状阿坝州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统计表明,土地总面积842417

23、5.87公顷。其中,耕地占0.97%,园地占0.17%,林地占37.44%,牧草地占54.50%,其它农用地占0.53%,居民工矿用地占0.14%,交通运输用地占0.06%,水利设施用地占0.002%,未利用土地占6.18%。土地利用构成详见基础资料汇编。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预测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传统的制造业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又是由沿海向内地,东部向西部,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我国加入WTO,使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协作机会越来越多,为阿坝州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间经济竞争日趋激

24、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又给以传统农牧业为主的阿坝州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一些不利因素。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阿坝州的发展提供历史性了机遇。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阿坝州有独特的民族因素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优惠的政策有助于全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的开发。3国家城镇化战略和政策,为加强全州城镇发展的进一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发挥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第三产业的规模效应,拉动城镇增长。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全州水电建设新上一个台阶。福堂电站、牧区电网二期工程、天龙湖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狮子坪、姜射坝、桑坪电站等工程进展顺利,双江口、毛尔盖电

25、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全州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九寨黄龙机场通航。2005年鹧鸪山隧道竣工投产,郎川路、都汶路、若九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巴郎山隧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全州邮政已经实现了县以上固定电话交换程控化,通信传输数字化,阿坝移动、阿坝电信解决了42个不通电话乡的通信问题。邮政部门切实履行了通信普遍服务义务。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2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提高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防线,是世界屋脊“气候调节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域,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国家禁止天然林采伐,

26、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开始启动,并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产业结构应从以前的“木材经济”向以旅游、绿色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经济”转移。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无产业依托的农牧民将实行生态移民,改善其生活环境,减少或杜绝高原病的发展蔓延,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加快生态环境治理步伐。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分析(1)宏观地缘优势相对突出,发展意义重大阿坝州地处川、甘、青交界处,紧靠成都、德阳、绵阳等工业城市,北靠大西北,是地域物资交流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是大西南连接大西北的重要陆上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丰富的自然优势相结合,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阿坝州是长江、黄河

27、上游的生态屏障,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功能对成都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阿坝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是我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加快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政治和现实意义。当年红军长征在我州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奇迹,阿坝州因此被称为“雪山草地”。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16个月,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发展意义重大。(2)阿坝州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高耗能工业基地、水电基地和川西北旅游基地之一。

28、2005年全州各类生畜存栏量221.1万头,肉类产量77382吨,奶类量90283吨,绵羊毛量881吨。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州1998年8月设置了四川省能源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区,地处汶川县范围,规划面积4.78平方公里,区内已基本形成以水电为龙头,建立高耗能企业的工业格局,形成以旅游资源为主导,集中药材、畜牧业资源开发为一体的经济区,使阿坝州电冶结合,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005年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189万千瓦,2005年发电81.11亿度;人均发电量9533度,大大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阿坝州已经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阿坝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阿坝州被世界旅

29、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2005年阿坝州全年接待游客6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8亿元,其中:入境游客32.7万人,外汇收入8775万美元。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旅游经济拉动了全州经济发展。(3)拥有四大优势自然资源一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集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保护区三项顶级桂冠的风景区九寨沟、黄龙,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卧龙。有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若尔盖辖曼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黄龙、白羊、勿角、白河、铁布、宝顶、米亚罗、草坡、曼则塘、三打古、南莫且等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

30、.8万公顷,占全州幅员面积的14.3%。有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米亚罗、叠溪松平沟、三江、九顶山文镇沟大峡谷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马尔康松岗直波碉群、松潘古城墙和壤塘棒托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红军长征留下的众多革命遗迹和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二是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阿坝州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占四川省水能蕴藏量的14%;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0.53%;水能资源特点是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各类电站单位造价低,平均单位千瓦造价3500元,州内工业用

31、电每度0.219元。三是生物资源丰富:阿坝州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草地植物资源、名贵中草药资源和野生食用菌资源、农牧资源,为绿色食品、中药材制造等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阿坝州是成都平原及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著名的“珍贵生物基因宝库”,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金川雪梨、小金苹果、汶川甜樱桃以及无公害蔬菜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有优质天然草场422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麦洼牦牛、贾洛藏系绵羊、河曲马、汶川三江铜羊、黄牛等畜种是全国、全省的著名优良畜种,以半野生、半野味、纯天然、无污染著称,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阿坝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2.8

32、 %,有林业用地444.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88.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4.1亿立方米。阿坝州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重点普查中药材年生长量8.5万吨,川贝母、虫草、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刀党是古代上贡朝廷的佳品,松贝、当归、红芪、红毛五加等道地药材自古闻名。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大:已探明矿种59种,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24处,优势矿种有金、铀、锂、硅、铁、锰。泥炭储量7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储量逾3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500吨,近期储量270吨,已建成年产万两矿一处。大理石、花岗石储量丰富。2004年8月 3日上午,在若

33、尔盖县唐克乡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阿坝州第一口油气探井“红参一井”的开钻仪式,掀开了阿坝州石油天然气发展史崭新的篇章。(4)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旅游业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75.2亿元,位于全省第20位,增速位居四川省21个市州的第一位。人均GDP8493元,位于全省第8位。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3%、12.6%,位于全省第4位和第6位,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21.5:41.9:36.6,与全省9.5:57.9:32.6的三产业结构相比,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带动全州国民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农业开始向现代化、集约化、

34、效益型转变。新技术、新品种不断得到推广和利用。目前,全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10个,产品35个,基地总面积达23万亩,占全州农耕地的26%。工业由当初唯一的木材加工业,发展为以水电、高耗能、民族产品、农牧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且逐步呈现向园区集约发展的趋势。旅游业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的五大精品,阿坝州占了两个;提升的四大遗产,阿坝州占了两个;开发的五大片区,阿坝州占有大九寨国际旅游区这个面积最大的片区。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上个世纪阿坝州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采伐和林产品加工工业。实施“天保”工程后,阿坝

35、州政府提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建立旅游高地来带动全州的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旅游业已基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阿坝州旅游业及带动的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实现旅游收入39.4亿元,在旅游经济的拉动下,全州消费品市场活跃,服务业发展加快,餐饮、通信等消费热点持续旺盛。2不利因素(1)经济总量低,财政困难2005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为75.2亿元,人均GDP8838元,总体经济实力较低。GDP总量在四川省21个地(市、州)级行政区中排名倒数第二。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73亿元,预算支出30.94亿元,是典型的“补贴财政”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36、。专业化、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工业尚处于粗放式“资源开发型”阶段,以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农牧产品的加工为主,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深度加工水平很低。缺乏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和效益好的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低下。商贸和服务业虽有传统优势和地域特色,但由于区域整体社会经济发育不成熟,居民购买力有限,致使商业贸易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状态。(2)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阿坝州处于黄河、长江上游河源区。上游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上游地区的林区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而阿坝州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300

37、0米,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山地坡度大,地表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高寒干旱,经常遭受春寒、雪灾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过度的森林采伐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降水减少、湿地萎缩、森林线后退、森林面积锐减、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但对本区持续发展影响重大,而且对中下流区域将构成巨大的威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与加快发展的短期利益之间仍存在着矛盾冲突。(3)基础设施落后阿坝州地处四川西部高原,地处偏远。境内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受经济和区域大环境影响,阿坝州的交通、能源、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信息闭塞。近年来交通条件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经常受滑坡、

38、泥石流、冻土等的限制,通行能力较差,一年中主要公路往往因自然灾害而要中断12个月左右的时间。邮电通信设施滞后,邮电业务量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小,电话普及率低,城市电话普及率为1.5%,农村仅为0.3%。基础设施发展落后,极大地限制了经济技术的对外联系。(4)观念陈旧,贫困人口多,人口素质低由于区位、历史、发展基础等因素限制,阿坝州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社会观念陈旧,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经济落后又限制了观念的更新。时至今日,阿坝州仍是西部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地区。全州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尚有一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边远高山区,作为地区基础产业的畜牧

39、业经常遭受雪灾等自然灾害严重打击,农牧民因灾返贫现象突出,稳定和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任务难巨。生存与发展中的矛盾严峻。由于国民收入低,教育投入不足,因而人口素质低下。阿坝州四个牧区县文盲率达50%以上。受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许多大中专生也流向外区,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州内出现“文化荒漠化”现象。四、区域战略地位和作用1区域战略地位与作用(1)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山地峡谷的交错地带。是大西南连接大西北的重要陆上交通要道。(2)阿坝州既是我国第二大藏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发展意义重大。(3)阿坝州是长江经济带、成都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上

40、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4)阿坝州是我国第三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片区的主体组成部分;四川省重要的水力能源资源开发和高耗能工业基地。(5)阿坝州是我国发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是国家和省发展的重点旅游精品区,珍稀动植物重点保护区。2阿坝州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发展地位在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中,规划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为47%50%,城镇人口46484945万,四川省城镇发展以成都市为核心,以宝成、成昆、成渝、成达四条交通干线构成的城镇发展轴线。以成都平原城镇连绵区、川南城镇群密集区和攀西城镇区为战略重点,在努力提升成都特大城市现代化水平基础上,着力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41、的形成和重点小城镇的发展,并注意扶持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镇的建立。 在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共划分了六大城市经济区:成都城市经济区、川南城市经济区、川西南城市经济区、川东城市经济区、川东北城市经济区、川西北城市经济区。阿坝州和甘孜州组成川西北民族特殊经济区,其主要发展指标有:(1)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2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90万左右。(2)以马尔康、康定为中心,国道317、318为主轴线。发展马尔康、康定和九寨沟三个小城市,并以县城为依托,建设一批工业小区,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核,建立据点式城镇空间结构布局。(3)以冶金、电力、林果牧和旅游业为支柱,加快加工业和

42、第三产业的发展。3. 发展策略第一,加强318、317、213国道的改造,特别是与内地的联系和通往风景区的道路改造建设,建设马尔康、康定等旅游机场,形成旅游环线。第二,实行“以开明促开发,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的方针,切实加强农牧业、林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三,加强城镇建设,重点发展2个中心城市和九寨沟、汶川等一些区位条件好、交通方便、有一定基础和资源条件,因而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城,实现据点式开发,迁移人口下山,建设牧民新村,壮大中心规模。第四,保护好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生态林区,严禁破坏生态环境。4. 中心城市为马

43、尔康、康定。马尔康的发展是:第一,确立为以林、畜加工和民族工业等为主导的阿坝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大力改善进出交通条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功能。五、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发展思路“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农牧稳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文化扬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的总体思路,落实“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生态阿坝、富强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发展战略以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结构调整、科教兴州。以农牧民

44、产业化为途径,建立绿色经济区,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建设旅游经济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水电工业为龙头,建设能源经济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夯实科教、交通、能源、通信、生态基础,建立绿色、旅游水电高地,建成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发展总体目标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即把我州建设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最大的牦牛产品生产加工区、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和最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为建设模范自治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45、村。使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比率大幅度下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4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到2010年均递增11%以上,达到130亿元以上。比2000年翻两番。2010年至2020年十年年均递增10%,2020年达到340亿元。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15:40:45。2020年力争达到12:33:5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2010年达到1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达到2900元。六、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46、为基础;以水电为龙头,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产业结构发展与调整要发展产业,优化结构,首先必须高瞻远瞩,站在国内乃至国际统一大市场的宏观高度上,按照社会主义劳动地域分工要求和市场规律,按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与周边区域及州内各类型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利益相连、互动发展的格局。在调整经济结构当中,关键是培育经济增长点,延长优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本区的比较优势是畜牧、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及水电开发。在确保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前提下,发展高效集约畜牧业,提高产品开发程度,加强与成都平原之畜产品加工业之间的

47、联系,引导该类企业向本区顺延;其次大力培养和开发生物资源及药材资源,促进本区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及中药产业;第三,发挥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精品区。第四,发挥水电优势,大力建设不同规模的水电站,带动高耗能工业发展。1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对农牧主导、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系,从而使农牧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1)调整优化结构调整农林牧渔结构,着力提高畜牧业和林业比重,突出林牧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强草地及生态建设,缓解草畜矛盾,狠抓畜禽良繁工程建设,提高生产性能,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搞好商品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全面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建设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为目标,实现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立足退耕还林后有限的耕地资源,加大中低产地改造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基本稳定。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加速品种更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和品质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全面推广“粮-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