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579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cture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函.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内涵,The Origin,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y Ju Meiting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一詞的来源 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58,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不断演替至

2、今,大体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这几个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4/58,人类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历史可能同人类文明史一样古老。贝尔纳(Bernal)认为,从远古时代的猎人开始, “人就从事推翻自然界的平衡以利于自己 ”的活动。,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5/58,在采猎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很小。 进入农业文明后,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造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但是,从整体上看,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作用尚未达

3、到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程度,这时,人类的环境意识尚属原始,在宗教中表现为崇拜自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6/58,以牛顿力学和技术革命为先导的工业文明使部分人自认为已经能够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成为主宰地球的精灵。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提出的“驾驱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开始影响全球,这一时代,人们把自然环境同人类社会,把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形而上学地分割开来,没有意识到人类同环境之间存在着协同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不断地在全球显现,这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正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7/58,早在一

4、个多世纪之前,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8/58,无论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各式各样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伴生物。从20世纪中叶以来处理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和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由来,9/58,可待续性的概念源远流长。在中国春秋

5、战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利“永续利用” 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0/58,著名思想家孔子主张“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春秋时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采伐。战国时期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与天地相参”是中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1/58,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althus, 1820年)、 李嘉图(Ricar

6、do,1817年)和穆勒(Mill,1900年) 等的著作中也较早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2/58,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以往对经济增长津津乐道,本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3/58,把经济

7、、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80年代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4/58,1960年,福伊斯特(Forexter)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可惜的是,这篇论文发出的警告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而打入冷宫。,可持续发展

8、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15/58,1972年, 以D.L.Meadows为首的美国、德国、挪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该报告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就此进行了广泛的争论。,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16/58,1980年美国发表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等报告也支持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增长

9、的极限曾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理论基础。,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7/58,另有一些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则认为科学的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典型的乐观派著作有朱利安L.西蒙(Julian L Simon)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即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资源丰富的地球,1984年出版)等。他们认为:生产的不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

10、增长,18/58,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的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提出过“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等各种构想。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 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19/58,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任主席。成员有在科学、教育、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的22位代

11、表,其中14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马世骏教授。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0/58,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

12、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1/5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同上述其它几种构想相比,具有更确切的内涵和更完整的结构。这一思想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2/58,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是对规范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工业应当是高产低耗,能源应当被清洁利用,粮食需要保障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当保持相对

13、平衡等许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3/58,“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一经提出即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认同并成为大众媒介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以前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抛弃,也反映了人类对今后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尽管尚有若干模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4/58,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或至少是持续是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

14、,反思所得的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得到共识和普遍认同的根本原因。,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待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5/58,“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很明显,它包括了两个概念:可持续性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来源:持续(sustain)一词来自于拉丁语sustenere, 意思是“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针对资源与环境,则应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至于因其耗竭而影响

15、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6/5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如何仅将全部资源中的合理的一部分加以收获,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新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例如一定区域内的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就是指鱼类捕捞量适当低于该指定区域内的鱼类年自然繁殖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来源,27/58,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从生态学范畴中引伸而来,当它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时,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也发生过某些混乱,并按照不同的理解被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一

16、词的来源,28/58,传统的狭义的发展(development),指的只是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当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还必须进行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然而,这种改革也只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含义,29/58,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1970年)”开始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概括地提出了:“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这一广为流行的公式,这反映了二次大战后近20年期间对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尚不认识因而也不承认环境本身也具有价值,却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

17、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含义,30/58,随着认识的提高,人们注意到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正如苏珊乔治(Susan George)所指出的,发展是超脱于经济、技术和行政管理的现象。发展不应当狭义地被理解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定义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时也看作是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含义,31/58,低收入国家急需经济增长来促进改善生活质量,但这不是全部目的,也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

18、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 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于是,有些学者把发展描述为人们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更好方向的变化。发展即意味着那些导致改善或进步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含义,32/58,“发展”一词,无论怎样理解,它首先或至少都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群生活条件的提高这些多方面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含义,33/58,通常认为,发展受到3 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因素,即要求效益超过成本,或至少与成本平衡;二是社会因素,要求不违反基于传统、伦理、宗教、习惯等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社会准则,即必须保持在社会反对改变的

19、忍耐力之内;三是生态因素,要求保持好各种陆地的和水体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等生命支持系统以及有关过程的动态平衡。其中生态因素的限制是最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是受限制的,发展的内涵,34/58,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持力量究竟有没有极限呢?这就是“环境承载力”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显然,地球的承载力决不是无限的,因为最基本的一点是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我们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力的极限之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是受限制的,35/58,早期的经济增长模型是以资本为取向的。80年代的事实表明,如果不

20、从环境的角度来管理经济,经济增长就面临着极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内涵,发展是受限制的,36/58,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某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目的,都可以永远继续下去。,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37/58,可持续性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情况是保持自然资源总量存量不变或比现有的水平更高。从经济学角度讲,单纯使用存在银行里的本金所产生的全部利息就是一种可持续的过程,因为它保持了本金的数目不变,而任何比这更高的使用速度则会破坏本金。

21、,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8/58,1986年,彼得.维托塞克(Peter Vitousek)等人在发表于生命科学上的一篇文章中估计,目前, 地球上所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 (net primary production)的40% 直接或间接地已经被人类利用了。因此,假定地球上人口增加到现在的3倍, 而生产和消费模式仍不加以改变的话,人类将会耗尽地球上全部的净初级生产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净初级生产量”看作本金所产生的利息,那么,“净初级生产量”便提供了理解可持续性一个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

22、39/58,人们认识到可持续性牵涉到生物地球物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的目标,对可持续性可以有经济的、生态(生物物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这3种主要的不同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40/58,从经济学观念对于可持续性的追求基于希克斯.林达尔(Hicks Lindahl)的概述, 即以最小量的资本投入获取最大量的收益。 从生态学观点看可持续性,问题则集中在生物物理系统的稳定性,从全球看,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关键。 可持续性的社会文化概念则试图保持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包括减少它们之间的毁灭性碰撞。保持全球文化多样性,

23、促进代内和代际公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的理由,我们也要尽力保护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41/58,反映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有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指标有:(1)土地的组成和特性;(2)商品和服务的能力;(3)生物多样性;(4)供水的质量和数量;(5)土壤资产;(6)能量流和营养流;(7)大气组成;(8)气候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于可持续性内涵的讨论,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42/58,要给可持续性精确地下定义是相当困难的,客观存在着内涵不很明确和容易引起岐义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普遍意义上说

24、,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它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 通常所讲的持续,只是在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上的可预见的“持续”,现实世界还有许多不确定和尚未为人所知的东西。因此,对可持续性的定义不应拘泥于当前的状态,而应定义出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定义,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43/58,(1)皮尔斯(Pearce)和特纳(Tuner)在1990年给可持续性下的定义是:“在维持动态服务和自然质量的约束条件下, 它是经济发展净收益的最大化”。 (2)国际自然保护同盟 (IUCN)在1991年的定义是:“可持续地使用

25、是指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或其它可再生资源在其可再生能力 (速度)的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性的定义,44/58,(3)生物地球物理的可持续性是“维持或提高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完整性”。包括: 提供足够的措施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使用生物圈的大气、水和土地资源,并保持其完整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种多样性阈值,如果其中一个物种数量减少到低于其阈值,整个系统的自组织就可能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性的定义,45/58,(4)摩翰穆纳辛格和杰利A.麦克尼利(Jeffrey A.Mcneely)将可持续定义为:“动态的、人类的经济

26、体系同更大的、动态的、但通常变化较慢的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此关系之下,人类生命可以无限延续;人类个体可以充分发展;人类文化可以展。但是为了不破坏生命支持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性的定义,46/58,(5)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格丁(Ismail Sarageldin)给出的定义是:“可待续性系指留给后代人不少于当代人所拥有的机会。” 然而,如何测定机会?在经济学中,人们可以使用“资本” (capital)这个概念来表示“机会”。以消耗资本换来的收入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应当称为收入。从经济学角

27、度讲,保持人均资本拥有量不变或使其更多,就意味着为后代人提供了不少于我们所拥有的机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性的定义,47/58,为了理解可持续性的核心内涵,萨拉格丁认为必须扩大对资本的理解。至少有四种类型的资本:人造资本(man-made capital),通常被认为是财政和经济; 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自然资源等;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对个人的教育、卫生健康和营养方面的投入;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一个社会发挥作用的文化基础和制度等。例如:机器、工厂、道路是人造资本,知识和技能则属于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

28、的内涵,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可持续性的定义,48/58,(1)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较普遍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 “在连续的基础上保持或提高生活质量”。一个较狭义的定义则是:“人均收入和福利随时间不变或者是增加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49/58,(2)从经济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最初由希克斯大达尔提出,表述为“在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时,从资产中可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其他经济学家(穆拉辛格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 “在保持能够从自然资源中不断得到服务的情况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最大化”。 这就要求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小于或等于其再生速度,并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最有效率的使用,同

29、时,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速度应当不超过环境自净或消纳的速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0/58,(3)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1/58,(4) 美国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表述同WECD相似:满足现在的需求而不损害下一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 (5)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91年共同发表

30、的保护地球 可持续生存战略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是: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2/58,(6)普朗克(Pronk)和哈克(haq) 在1992年所作的定义是: “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而提供公平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世界自然资源的绝对量和涵容能力。” (8)世界银行在199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中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3/58,(9)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31、会(UNCED)的里约宣言中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4/5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55/58,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以及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可持续

32、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56/58,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57/58,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求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革,即利用现行经济活动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再投资于其它生产活动,而不是被盲目地消耗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概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