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821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安庆市教育局林华亮二00七年四月.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与基础教育发展 安庆市教育局 林华亮 二00七年四月,一、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三、素质教育当前基础教育的重大主题,一、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时代背景 2004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元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办实事、讲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为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正逐步深入人心,推动着中国的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各所学

2、校之中。使每所学校都成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满意”和“幸福”就成为评价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准。 各项工作的结果都要和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联系起来。 评价学校不仅要看办学质量的硬指标,还要看人气指数。社会满意、家长向往、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二)当前教育上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 一、近2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辉煌成就,但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校上,还要上好学校。 而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和高收入群体家庭倾斜的趋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教育的质量、服务水平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而教师和学

3、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并没有缓解,许多人从学校生活中找不到自信,乐趣和成就感,厌学和弃学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的。 前一个问题是群众利益上公平问题,后一个是质量上按教育规律办教育问题。两者缺一不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为什么现在群众对此问题的反应很强烈呢?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财富快速增长,GDP由3624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但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还不均衡,各个群体在收入上的差别明显加大。 二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阶层,也出现一批困难群体。他们都

4、在争夺社会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不和谐。,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我们国家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使经济徘徊不前,社会秩序不稳。 利益冲突中,群众反应最强烈的是收入分配、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生产安全等方面。 从04年开始,社会上有人对改革的目标、动力、前景、矛盾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争论。六中全会的决定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提出来的。,对当前社会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 社会上有三种不同的判断: 一种认为这都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惹的祸,这样的改革还要坚持下去吗?他们要捍卫马克思主义,提出反右防“左”的口号。在教育上还提出大学和社会学科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 一种认为改

5、革发展到今天,由于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的变化。人们对改革的前景和目标已失去了共识和动力疲软,现在应该先放一放,理清思路再走。 一种认为改革方向不可动摇。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央的态度是鲜明的 胡锦涛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温家宝指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温家宝指出: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这三年多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

6、全等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保持清醒头脑、学会高位思考 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不可能攀登事业发展的制高点。 一个没有历史眼光的人,就没有勇气告别昨天,也就不会有机会同明天握手。 一个人的视野有多么开阔,他的想象力空间就有多么大。 研究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 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自身的规律性。,教育优先发展是战略,在战术上还必须考虑条件。 教育事业发展是建立在群众自愿与需要的基础上,政府不能包办代替。 解决教育问题要防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教育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立竿见影。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队伍。 教

7、育要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 教育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能通过控制不断缩小差别,不能消除。,(三)“十一五”至2020年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2020年纲要 主线: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三者相互融合,各有侧重。 主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1、教育正在从社会的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地位,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教育先行,优先发展教育,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决策。,2、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积聚成为国家发展重要目标。 3、在普及教育目标实现以后,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国际教育竞争的焦点,社会关注

8、的热点。 4、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一次性学校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 5、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国际化。 6、信息网络化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刻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基础教育面临四大转折 1、教育投入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人民办”为“人民教育政府办”。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3、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从市场化的路上转回来。 4、过去以“体制改革”为名实行的“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学校要回到公立学校一边来。,“十一五”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1、八字方针 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持续发展 2、两个为本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办学以人才

9、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3、四个统筹 速度质量规模效益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 改革发展稳定 4、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完成三大任务 坚持一个主题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二、关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重大意义: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的里程碑。 为全面普九,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提供 了新的强力的法律保障。 中国义务教育新的历史转折点 。将翻开新的一 页,开创新的发展纪元。 对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保障公民接受 义务教育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实施科教兴国、 人

10、才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 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深远。,主要特点: 鲜明的时代性。在新的时期,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完整的系统性。新的义务教育法63条内容,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法律制度。 明显的针对性。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规范,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很强的操作性。变软法为硬法,新的义务教育法在63条里用10条来规定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使得义务教育的操作性大大增强,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性增强。,2005年12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

11、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为修订打下基础 (1)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的历史沿革 管理体制 1986年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6年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投入体制 “人民教育人民办”阶段: 税费改革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来源于四个渠道:(1)政府拨款;(2)农村教育费附加;(3)教育集资;(4)收费。农民承担了其中的主要部分。 “人民教育政府办”阶段,1999

12、年以后,政府逐渐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投入,农村中小学两个收入渠道:(1) 政府拨款, (2) 收费 政府全面保障阶段:2006年以后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共同负担。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 投入责任不明确; 投入水平低,保障范围窄; 城乡差距大,农民负担重; 问题之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

13、 难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问题之二:财政投入水平偏低,保障范围偏窄 问题之三:城乡、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大、 教育不公平问题凸显 问题之四:农民教育负担较重,因贫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3、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内涵 基本原则 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 四项内容 1)、全部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中央:地方 西部8:2。中部6:4。东部分省确定),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中西部中央全额。东部 地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地方)。 2)、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省定标准。中央地方按上比例分担。在此基础上中央制订全国基准定额。中央地方共同承担。(300元、

14、500元) 3)、建立农村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分省测定所需资金,中央地方5:5承担。东部地方承担。 4)、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给予支持。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按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四大突破 全面保障;分项目、按比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省统筹。,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初中344所,小学2438所,在校学生872870人,其中:初中298013人,小学574857人;城市65128人,农村807742人。经测算,2007年全市免除杂费资金22410万元;农村特困家庭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2194万元;农村困难住校生生活补助资金19

15、70万元;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3826万元;共计30400万元。,新义务教育法的亮点和重点 1、强调国家行为和政府责任。 国家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三级政府:国务院领导、省级统筹规划、县级政府为主管理。 首次明确免收学杂费。2006年西部。2007年全部农村。城市逐步。 保障经费投入。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三个增长。2010年 小学300元 初中500元,2、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 素质教育理念形成轨迹:经济社会呼唤(改革开 放,国民素质,1985年)学术争论、实践探 索(8793年)形成共识、进入政策议题 (9399年)形成国家级政策(99年)上升为法律规定(

16、2006年) 必然性。现实性。理想性。法定性。 (十多年二十年风雨兼程 步履维艰 每一步都伴随争论),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亮点 1)、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立法宗旨,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2)、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提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定。 根据儿童少年身心状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 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

17、实施素质教育。 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 乐等课外活动。 4)把提高基本质量提到重要位置 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 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7届国际大会的教育质量评估:(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 两性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特别是女童接受中等教育的比例; 社会排斥程度(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一部分人感到受排斥。老师总是感觉一部分学生是可造就的,一部分是不可造就的。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受压抑,不爱学习,游离于集体之外,旷课,甚至吸毒。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是包容的全纳的教育,学校每一个老师

18、都有爱心。社会排斥程度越低,质量越高),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学生不是只会应付考试。更重要看应对生活,甚至灾难的能力。基本权利义务、应对社会挑战,与他人平等相处。过有尊严的生活。持久的、不断接受知识,即终身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终身发展能力。 教师的水平与作用 教师不是教好一门课就行了,而要看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5)、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 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不仅是观念转变和理论、实践探索,上升为国家意志。 不仅是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有了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不仅

19、是教育部门必须做的工作,是全社会必须遵守的准则。,3、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法律。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改善薄弱学校条件。保障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缩小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得分重点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非重点班。 县组织校长教师培训、流动。 县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和薄弱校倾斜外,要均衡安排。 国家和各级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民族地区。,4、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要求更明确。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应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 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

20、平。 政府要加强教师培训发展教师教育。 鼓励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民族地区学校任教。,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是中、 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 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 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 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 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 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 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对 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 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5、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从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来讲,是三个,一个是普及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义

21、务教育;第二个就是强制教育,如果父母和家长、监护人不送孩子上学,那么法律要强迫他履行相应的义务;第三个就是免费教育,义务教育的免费,从我们现在的进程来看,他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今后在经济实力增强以后,逐步实行免除午餐费、校服费、课本费等。这才是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6、法律责任和监督责任更明确。 原法责任缺失。规定了行为规范和要求,但没有 法律责任的规定,违法难纠。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划分重点非重点学校,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挪用经费 乱摊派) 学校教师(违规收费推销商品、服务谋取利益)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

22、护人 教育督导 条例,义务教育法的转折性变化 从民众义务到政府责任 从追求效率(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到追求公平。确认了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包括弱势群体的权利。 从量的追求(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普及)到质的追求(高水平高质量) 从法律规定到法律保障(国家、政府、部门、学校、教师) 法理创新。严肃的法律规定与人本理念结合,世界性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崇高理想。立法理论的重大突破。,三、素质教育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 重大主题 (一)、素质教育当前所处时代背景 两大转型 两大根本性变化 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一次性学历教育终身学习。 整体性的转变(既是制度性的又是文化性

23、的)。 严峻挑战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国民创新能力,与应试教育模式形成尖锐的矛盾。,(二)国际竞争的压力 2006年125个国家地区竞争力报告 瑞士、芬兰、瑞典、丹麦、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英国。 中国:200233位。200446位。200549位。 200654位。 中国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排名很高,名列第六。主要反映在低通胀水平、高储蓄率以及公共债务的管理水平上。 影响最大的是新技术参与度、政府管理负担、公共服务质量、教育和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经济是今天 科技是明天 教育是后天,“新的历史起点”对教育的呼唤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科学发展、 经济发展、

24、 改革开放、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6847亿美元,人均2042美元。总量占世界第四位。(相当于美20%,日本55%,德国94%)。 人均排第110位,比2005年进了18位。(美国排第四、日本排第五。德国排十六位) 能源消耗:每创造1美圆能源消耗量是欧美国家的410倍。,我国生产和出口占世界份额:冰箱20%、洗衣机30%、袜子40%、摩托车50%、青霉素60%、钟表75%、拖拉机80%、纽扣95%、电视30%、钢铁15%、手表85%、照相机85%、玩具40%、电脑30%、手提电脑25%。世界上每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江苏,每台可赚10个苹果的钱。(利润大头英特尔、微软)

25、国产手机售价20%、数控机床2040%向国外交专利费。 8亿件衬衣换一架空客A380。 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加工车间。走到了发展的极限。环境、资源破坏。地区、城乡差别将无法缩小。,我对外的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日5%) 我国设备投资60%靠进口 神六逃逸塔航天员生命之塔美全面技术封锁。俄开价2500万美元,且只卖产品不卖技术。 我国自然科学一等奖9801四年空缺,04、05又空缺,06年一等奖两项。 必须依靠创新。依靠创新型人才。 必须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 新浙商的启示:理念新、品牌意识强、学习意识强、胆子大、勇于冒险、有魄力。“责任放中间,利字摆两边”。“最关键是家族企业必须社会化”

26、。,(三)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们的教育仍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阻碍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大问题,即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或应试教育倾向及其所带来的涉及面很大的负面影响。” 学生负担奇重 睡眠不足 文体活动被挤掉 身心健康受损 近视率高 考试作弊 智育也受到影响 偏离了 教育方针 总书记重要批示 素质教育大讨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综合性: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全面性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经常性:根据学生长期学习表现决定成绩。(温总理) (四)科学发展观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

27、体现(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 为什么发展 为谁发展 发展什么 怎么发展 用什么策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四项基本原则: 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目的是全面发展 基本原则是协调发展 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发展 总体要求和实施战略是统筹兼顾 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进素质教育 1)教育工作更要强调以人为本 为人民服务。 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以教师、学生为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2)教育必须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性: 教育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而不是只着眼于其某一方面的素质,从而造成个人发展的失衡。 全面素质的基点、核心和灵魂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心理健康、人格

28、健全,情感、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比知识更重要;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身体、认知、社交、审美、灵性等内在潜能的充分发展。,3)教育要均衡和协调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受教育者实施良好教育,而不只是对部分受教育者实施良好教育。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重点关注弱势地区、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 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儿童、下岗职工子女、 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等。 数量巨大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发展, 共同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4)教育要可持续发展 合理使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 人的智慧和人体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也需

29、要科 学地开发利用。今天的教育教学不应透支儿童的 需要,冲减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后要讲的 内容不要拿到现在来讲,预支儿童明天的兴趣。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信心,教师的一言一行不要给学生以后的发展留 下遗憾。 怎样认识学生的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 管,而是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温总理) 过量的是负担 适量的是动力 被动的是负担 主动的是享受 无用的是负担 有用的是财富 必然的是负担 自由的是效率 我们目前难以改变教育的现实,但必须改变对教育的看

30、法。不能因为现实难改变就观念也不改变。只有改变看法,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引导教育去体现科学发展观,去逐步削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人民。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绩应是促进这样的发展。” 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 树立正确的“教绩观” 既要看分数、升学率,更要看学生是否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少数人发展,更要看全 体学生的发展;既要看今天发展,更要看发展的 可持续性

31、;既要看卷子上的显绩,更要看 潜 绩;既要看学生的主观努力,还要看学校的客观 条件等。,知识的价值与能力的培养 “知识凌驾于一切之上” “教育就是教知识” 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在的爱,自由、强劲和无休止的追求。 知识的真正价值不在继承而在创新。在学习已有 知识过程中探索新知。 好奇心和兴趣至上。只有在愉悦的心境中才能学 有所获。永葆乐趣是通往成功之门。 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 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重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处理与自然和社会关 系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教育成功的标志是智慧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智慧。 没有知识不可能有智

32、慧,仅有知识却可能仍没有 智慧。 智慧是对知识的掌握或掌握知识的方式。 智慧高于知识。 只注重知识灌输 ,忽视智慧启迪必然造成大量 书呆子,甚至根本无知识可言。,教育活动要区分两种人: “拥有许多知识的人”(装知识的容器)和 “睿智的人”(承认并接受知识,但把知识视作生命抵达自由之境的基石)(杜威) “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智慧沦落、教育理想消失,“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怀特海),智慧人类特有的属性。属于思维领域。 思维有两类(不产生新思想、产生新思想)。 智慧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越弱或不能产

33、生新 思想,只能进行重复性、再造性思维智慧低 或无智慧。 反之,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越强,数量越多, 质量越好,智慧水平就越高。,智慧 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或创造思维能力。 智慧的三个要素: 1、一定的知识。相关的、高层次的。 2、非逻辑思维能力。悟性。 3、逻辑思维能力。 智慧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1、增长知识。 2、培养训练非逻辑思维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智慧的反面“愚蠢”。 应试教育是训练愚蠢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贝斯特教育的荒地) “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 智慧美德为支撑 能力为核心 科学人文素养 人只

34、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激发智慧。 “ 悠闲出智慧”(希腊谚语) “惊奇是智慧之母,怀疑是智慧之父”,智者总是快乐的,“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娱、幸福。”(西班牙西蒙 潘尼卡) 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智慧的学生 有德,才有真智大智远智 在某种意义上,随着智慧增长,知识可能会减少。 当我们摆脱了教科书,烧掉了笔记本,忘记了为 考试而背得滚瓜烂熟的细节知识时 ,换言之, 当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奴隶,学会了积极的创造和 运用知识时 ,我们才最终拥有了智慧 ,教育才 最终获得了成功。,教 学 环 境 三中心(教师、知 识、教室) 教学环境有空间限制主要局限在教室 课堂是一个物质空间的概念 教 学 环 境 无空间限制

35、为学生创造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景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大课堂 让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求知、探索,什么是一堂好课 学生喜欢的爱听的课(引起兴趣、好奇心) 确实能学到东西的课(有效性、高效益) 千改万改要改出成效来 追求真实的收效不要自欺欺人 形式主义课改的大敌 形式和实效、热闹和安静、紧张和停顿、活跃和思考、体动和心动、密度和效度、好看和好用、绚烂和平静、问题和挑战、真问题和假问题、程式和机变。 拒绝表面的浮华,追求生命深处的崇高 表面沉默静谧,实质上思维含量知识质量极高 悸动是互动的至高表现形式,注意课改中的几个倾向 (1)创新和继承 课改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但不是对原有教育的全面否定。而是在继承优

36、秀传统基础上克服弊端,走向完善。近百年来改革探索不断进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改使这种探索进入新的阶段,这是改革的延续,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是革命,不是推翻传统的教育。是“扬弃”,反对改革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守正、出新” :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2)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 过去曾试验过设计教学,道尔顿制等,但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楚怡小学,受杜威来华讲学影响,试行道尔顿制,片面强调学生自学,放松打好知识基础。“在这所小学里,我可以自由地学习,得到不少进步。年长以后,才感到在小学阶段未能把读、写、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打扎实,这与道尔顿制有关。这也使我对美国的进步教育持保留的态度,甚至加以批

37、判。”(刘佛年) 探究式和接受式 误区:新课程就是表演和游戏 许多游戏、表演与课堂教学无关。,(3)讲授和提问、讨论 “讲完新教材以后,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使教室里保持安静,让学生想一想老师讲过的东西。 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弄懂教师所讲的东西。” “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材,是课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讲完新教材以后,急于提问学生,让复述教师讲过的东西,这是不必要的。,应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思路不同的异向问题。 学生的发言或行动,都有自己的逻辑世界。应把探究学生的独特的逻辑世界作为课题。要问他“你这个想法是那里来的?”教室里的交往就会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反之,如果教

38、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不敏感,教学只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交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变得非常浮浅和单薄。,教师提什么问题 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 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 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 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 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防止形式主义文化 忽视知识、忽视学科素养、非学者化、热热闹闹无收获、甚至有错误 重理论研究不重行动研究 重方式方法不重教学内容 重赛课不重常态,教学成就了几位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三维目标不能靠一节好课体现,教改不需要赛课 重答题,不重提出问题,生成性问题 快文化的影响,按规划培养名师违背规律造星运动,素质教育四个关键环节: 德育核心 课改主阵地。(

39、独立思考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教师保障。(校长是灵魂、旗手) 考试评价关键。 每个环节都渗透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因工程。,松下幸之助(1894-1989 )的“不学而胜”之道 在当今社会,组织的运作涉及的问题相当庞杂,非领导者个人所能全面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身为领导者注重在组织中创造学习的气氛,为员工们注入学习的动力,从而充分发挥出部属和员工们的作用和内在潜力,要比自己学习强不知多少倍。 若让员工一味按命令去做,是完成“作业”,可是,员工们若能同时想着所做的事情能否进一步改善,“作业”就会变成“工作”。这种态度的转变,就把人的自主性发挥了出来。 “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松下幸之助先生穷七十余年功力而悟出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市场经济下的思维方式 善于把问题转化为机会。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会存在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新的问题的出现,给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在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看来,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管理的精粹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