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4849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9.3 高阶有源滤波电路,*9.4 开关电容滤波器,9.5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9.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9.6 RC正弦波振荡电路,9.7 LC正弦波振荡电路,9.8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9.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基本概念,滤波器:是一种能使有用频率信号通过而同时抑制或衰减无 用频率信号的电子装置。,有源滤波器:由有源器件和R、C元件构成的滤波器。,滤波电路传递函数定义:, 相位角,相频响应,9.1 滤波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分类,高通(HPF),低通(LPF),带阻(BEF),带通(BPF),9.2

2、一阶有源滤波电路,传递函数:,故,幅频相应为:,1. 低通滤波电路,9.2 一阶有源滤波电路,一阶有源滤波电路通带外衰减速率慢(-20dB/十倍频程),与理想情况相差较远。一般用在对滤波要求不高的场合。,2. 高通滤波电路,低通电路中的R和C交换位置便构成高通滤波电路。,9.3 高阶有源滤波电路,9.3.2 有源高通滤波电路,9.3.3 有源带通滤波电路,9.3.4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电路,9.3.1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9.3.1 有源低通滤波电路,2. 传递函数,得滤波电路传递函数,(二阶),(同相比例),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电路,2. 传递函数,令,称为通带增益,称为特征角频率,称为等效品

3、质因数,则,2. 传递函数,用 代入,可得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归一化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3. 幅频响应,归一化的幅频响应曲线,4. n阶巴特沃斯传递函数,传递函数为,式中n为阶滤波电路阶数,c为3dB载止角频率,A0为通带电压增益。,9.3.2 有源高通滤波电路,1. 二阶高通滤波电路,将低通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对换,便成为高通电路。,传递函数,归一化的幅频响应,2. 巴特沃斯传递函数及其归一化幅频响应,归一化幅频响应,9.3.3 有源带通滤波电路,1. 电路组成原理,可由低通和高通串联得到,必须满足,低通截止角频率,高通截止角频率,2. 例9.3.2,9.3.3 有源带通滤波电路,3. 二

4、阶有源带通滤波电路,传递函数,得,9.3.4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电路,可由低通和高通并联得到,必须满足,双T选频网络,9.3.4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电路,双T带阻滤波电路,9.3.4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电路,阻滤波电路的幅频特性,9.3.4 二阶有源带阻滤波电路,*9.4 开关电容滤波器,不作要求,振荡器: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就能将直流信号转化为交流信号的电子设备。 分类: 正弦波振荡器;非正弦波振荡器,一、条件,自激振荡的条件:,而,即,(为保证起振,通常要求 ),幅度条件:,相位条件: (n=0,1,2,3,),因为:,9.5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一、条件,二、组成 基本放大器; 反馈网络;

5、 选频网络(为了获得单一频率); 稳幅环节(为了产生稳幅振荡);,若选频网络由RC元件构成RC正弦波振荡器; 若选频网络由LC元件构成LC正弦波振荡器;,一、条件,三、分析方法 1、判断能否产生振荡 (1)检查电路是否具备振荡电路的组成部分; (2)检查放大电路的Q点是否能够保证放大器正常工作; (3)分析电路是否满足振荡条件。主要是分析相位条件,至于幅度条件一般容易满足。 2、求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 振荡频率由相位条件决定; 起振条件由幅度条件求得;,二、组成,1:如何起振?,Uo 是振荡器的电压输出幅度,B是要求输出的幅度。起振时Uo=0,达到稳定振荡时Uo=B。,放大电路中存在噪声即瞬态扰

6、动,这些扰动可分解为各种频率的分量,其中也包括有fo分量。,选频网络:把fo分量选出,把其他频率的分量衰减掉。这时,只要:,|AF|1,且A+ B =2n,即可起振。,四、说明,2:如何稳幅?,起振后,输出将逐渐增大,若不采取稳幅,这时若|AF|仍大于1,则输出将会饱和失真。,四、说明,达到需要的幅值后,将参数调整为AF=1,即可稳幅。,具体方法将在后面具体电路中介绍。,起振并能稳定振荡的条件:,9.6 RC正弦波振荡电路,1. 电路组成,2.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3. 振荡电路工作原理,4. 稳幅措施,1. 电路组成,反馈网络兼做选频网络,RC桥式振荡电路,反馈系数,2. RC串并

7、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幅频响应,又,且令,则,相频响应,2.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当,幅频响应有最大值,相频响应,3. 振荡电路工作原理,此时若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为,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可知,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则振荡电路满足振幅平衡条件,电路可以输出频率为 的正弦波,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于产生频率低于 1 MHz 的正弦波,采用非线性元件,4. 稳幅措施,热敏元件,热敏电阻,起振时,,即,热敏电阻的作用,采用非线性元件,4. 稳幅措施,场效应管(JFET),稳幅原理,整流滤波,T 压控电阻,采用非线性元件,二极管,稳幅原理,起振时,4. 稳幅措施,输出频率的调整:,通过调整R或/

8、和C来调整频率。,C:双联可调电容,改变C,用于细调振荡频率。,K:双联波段开关,切换R,用于粗调振荡频率。,用运放组成的RC振荡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电子琴的振荡电路电路:,用运放组成的RC振荡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用分立元件组成的RC振荡器,ube,RC网络正反馈,RF、RE1组成负反馈,调整到合适的参数则可产生振荡。负反馈使电路工作稳定。,RC文氏桥式振荡器,I、LC并联谐振回路 一、谐振频率与谐振电阻,1、谐振的概念:AB间的阻抗最大,且呈纯电阻的状态谐振状态。 2、谐振频率:,当 时呈谐振状态,此时,或,I、LC并联谐振回路 一、谐振频率与谐振电阻,3、谐振电阻,4、理想电路,L

9、、C为理想电抗件,R0体现了损耗,I、LC并联谐振回路 一、谐振频率与谐振电阻,5、特点,(1)谐振频率:,(2)谐振时总的容抗等于感抗:,两端呈纯电阻。,(3)谐振时总电流与总电压同相,支路电流比总电流大。,电感支路:,电容支路:,I、LC并联谐振回路 二、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定义:谐振时电路的电抗(0L或 )与等效损耗电阻r之比。,Q0的大小标志着谐振质量的优劣。Q0损耗越小。 Q0通常在30200之间。,I、LC并联谐振回路 三、谐振曲线,1、谐振曲线,2、通用谐振方程,I、LC并联谐振回路 三、谐振曲线,2、通用谐振方程,或,在f=f0f的情况下:,则,其中,相对失谐量,描述了f偏离f

10、0的程度。,I、LC并联谐振回路 三、谐振曲线,3、通频带,相减得,可见Q0愈大,通频带愈窄。,I、LC并联谐振回路,四、信号源和负载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连接,令,则,而,结论:Rs和RL的接入,使回路的损耗增加,通频带变宽。,I、LC并联谐振回路,五、改变并联谐振回路阻抗的办法,1、电感中间抽头,谐振频率,谐振阻抗,忽略两线圈间的互感和R的影响,I、LC并联谐振回路,五、改变并联谐振回路阻抗的办法,忽略r的影响,2、电容中间抽头,谐振频率,谐振阻抗,I、LC并联谐振回路,五、改变并联谐振回路阻抗的办法,3、结论,谐振频率仅仅决定于回路的总电感L和总电容C,与抽头位置无关。,谐振阻抗与抽头的位置有

11、关。,、 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或,谐振阻抗: Z=R (此时阻抗很小),品质因数:,9.7 LC振荡电路,LC 振荡电路的选频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可以产生高频振荡。放大电路可用高频运放,也可用分离元件组成。本节只对 LC振荡电路做一简单介绍,重点掌握相位条件的判别。,电容电路:电流超前电压90o,电感电路:电压超前电流90o,一、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相位条件,电路满足相位条件。,3、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振荡频率:,起振条件:,为总的损耗电阻,得,一、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4、特点 (1)很容易起振; (2)调节频率方便,通常采用可变电容; (3)一般用于产生几十MH

12、z以下的频率; (4)由于Uf取自L2(电感),输出波形中有高次谐波,故波形较差。,二、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相位条件,电路满足相位条件。,3、振荡频率和起振条件,振荡频率:,起振条件:,为总的损耗电阻,得,4、特点 (1)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对振荡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2)调节频率不方便,适用于产生固定频率; (3)一般用于产生几百MHz以上的频率,很高; (4)由于Uf取自C2(电容),故波形较好。,若为三点式振荡器,可用“射同基反”的原则,判断相位条件: “射同”振荡电路与T的发射极相连的两个电抗性质相同; “基反”振荡电路与T的基极相连的两个电抗性质相反;,二、电容三点式振

13、荡电路,三点式LC振荡电路相位关系判断,A. 若中间点交流接地,则首端与尾端 相位相反。,三点的相位关系,B. 若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则其他两 端相位相同。,例1:,正反馈,频率由C 、 L1 、 L2谐振网络决定。,设uB ,uC ,uD ,uB ,uL2 ,ube ,uL1 ,D,三、三点式振荡电路举例,例2:,+,+,+,正反馈,反相,+,振荡频率:,M为两线圈的互感,uo,三、三点式振荡电路举例,+,+,例3:,正反馈,振荡频率:,三、三点式振荡电路举例,例4:,+,ube增加,正反馈,三、三点式振荡电路举例,磁棒,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同极性端,四、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1、变压器同极性

14、端的问题,四、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2、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起振条件:,优点:易于起振 调节频率方便 缺点:输出波形不好,例1:,+,+,+,正反馈,判断是否是正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断,振荡频率:,uo,利用1:晶体管共射极放大器,集电极电位变化与基极反相,发射极与基极同相。,利用2:互感线圈的同极性端电位变化相位相同。,四、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2、变压器耦合振荡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2、影响振荡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参数的变化等,频率稳定度=,1、对于振荡器的振荡频率,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石英晶体的物理特性极其等效电路 石英晶体是SiO2的一种

15、结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特性。 在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切下的薄片晶片。,1、基本特性 (1)石英晶体振荡器在电路中之所以能够代替LC谐振回路是具有压电效应。 石英振荡器中,正负压电效应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当晶体上有外加电场时,晶片发生形变,形变又引起电荷和电场的产生,由于晶体的机械限制,最后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一、石英晶体的物理特性极其等效电路,1、基本特性 (2)若在晶片上外加交变电压,由于压电效应,从外电路来看,相当于有交流通过晶片。 外加电压频率石英晶体的固有机械谐振频率时,压电电流滞后外加电压 外加电压频率=石英晶体的固有机械谐振频率时,压电电流最大压电谐振,一、石英晶体的物理特性

16、极其等效电路,感性,2、等效电路,等效电路,阻抗特性,C0静态电容。即两极板之间的电容,与晶片的几何尺寸、极板面积有关, 几PF几十PF。,L机械振荡的惯性。 10-3102H C晶片的弹性 10-410-1PF R晶片振动时因摩擦而造成的损耗 102 L大,C小,R小, 很大 104106,另一方面,晶片本身的固有频率只与晶片的几何尺寸有关,所以很稳定,而且可以做得很精确。,一、石英晶体的物理特性极其等效电路,感性,2、等效电路,3、谐振频率(忽略R),特点:(1)一个晶体有两个谐振频率。,即,串联谐振频率(阻抗最小),即,并联谐振频率(阻抗最大),(2)fPfS,但由于CC0,fP、fS非

17、常接近,(3)晶体振荡器是将晶片作为一个电感元件来使用的。,二、石英晶体振荡器,1、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工作在谐振频率fP和fS之间,石英晶体呈电感性,作为振荡器回路的一个电感与电路的其他元件组成三点式振荡器。,由于CC0+C,因此,在回路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由于C很稳定,所以振荡频率的稳定度很高。,其中,二、石英晶体振荡器,2、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利用f=fS时石英晶体呈纯阻性,相移为零的特性构成正弦波振荡器。,9.8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9.8.2 方波产生电路,9.8.3 锯齿波产生电路,9.8.1 电压比较器,单门限电压比较器,迟滞比较器,集成电压比较器,9.8.1 电压比较器,,

18、由于|vO |不可能超过VM ,,特点:,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1)过零比较器,开环,虚短不成立,增益A0大于105,(忽略了放大器输出级的饱和压降),所以,当 |+VCC | = |-VEE | =VM = 15V,A0=105 时,,可以认为,vI 0 时, vOmax = +VCC,vI 0 时, vOmax = -VEE,(过零比较器),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下,9.8.1 电压比较器,特点:,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1)过零比较器,开环,虚短不成立,增益A0大于105,输入为正负对称的正弦波时,输出为方波。,电压传输特性,9.8.1 电压比较器,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2

19、)门限电压不为零的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门限电压为VREF),9.8.1 电压比较器,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2)门限电压不为零的比较器,(门限电压为VREF),(a) VREF0时,(b) VREF2V时,(c) VREF4V时,vI为峰值6V的三角波,设VCC12V,运放为理想器件。,解:,例,图示为另一种形式的单门限电压比较器,试求出其门限电压(阈值电压)VT,画出其电压传输特性。设运放输出的高、低电平分别为VOH和VOL。,利用叠加原理可得,理想情况下,输出电压发生跳变时对应的vPvN0,即,门限电压,单门限比较器的抗干扰能力,9.8.1 电压比较器,2. 迟滞比较器,(1)电路组

20、成,(2)门限电压,门限电压,上门限电压,下门限电压,回差电压,9.8.1 电压比较器,2. 迟滞比较器,(3)传输特性,解:,(1)门限电压,(3)输出电压波形,例,电路如图所示,试求门限电压,画出传输特性和图c所示输入信号下的输出电压波形。,(2)传输特性,通过上述几种电压比较器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用于电压比较器的运放,通常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和非线性区,其输出电压只有高电平VOH和低电VOL两种情况。,(2)一般用电压传输特性来描述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函数关系。,(3)电压传输特性的关键要素 输出电压的高电平VOH和低电平VOL 门限电压 输出电压的跳变方向,令vPvN所求

21、出的vI就是门限电压 vI等于门限电压时输出电压发生跳变 跳变方向取决于是同相输入方式还是反相输入方式,9.8.1 电压比较器,3. 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电压比较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比较: 开环增益低、失调电压大、共模抑制比小,灵敏度往往不如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比较器高。,但集成电压比较器中无频率补偿电容,因此转换速率高,改变输出状态的典型响应时间是30200ns。,相同条件下74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响应时间为30s左右。,9.8.2 方波产生电路,1. 电路组成(多谐振荡电路),稳压管双向限幅,9.8.2 方波产生电路,2. 工作原理,由于迟滞比较器中正反馈的作用,电源接通后瞬间,输出便进入饱和状态。,假设为正向饱和状态,3. 占空比可变的方波产生电路,9.8.2 方波产生电路,9.8.3 锯齿波产生电路,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积分电路,充放电时间常数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