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137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国利剑中国最先进洲际导弹df5b 东风-5b是首次于1984年亮相的东风5导弹的最新改进型产品,于2006年成功试射.这是df5b首次公开亮相,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重型洲际导弹.df-5b可以携带10枚核弹头,采用陆基固定发射井发射,射程可达1.5万公里,是中国唯一一款可以直接打击美国全境的洲际导弹,堪称中国最重要的杀手锏.,第19课,先学自研,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 2.我国航天事业仍大大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 ( ) 3.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及1965年中国研究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 ),小组合作 全

2、班展示 互动释疑,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准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东方红一号” 卫星,1970年,载人航天,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1999年起,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两弹 一星,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五”,2003年,秦山、大亚湾核电站,1991年,199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年,地位、意义,成就,时间,为国民提供电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2年,载人飞船计划决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东方

3、红一号卫星,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1966年10月27日,1970年4月24日,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4、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新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 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形成核威胁; 中苏关系恶化;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家有什么感想?,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尸横遍野,大亚湾核电站 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可以说,核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中国发展核事业有人说: 中国是

5、热爱和平的,而原子弹、氢弹等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祖辈父辈不会那么贫穷。,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因为研制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须的,因为那时美国拥有核武器,一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也曾与中国为敌。因此,正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中国才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核武器。只有这样,才使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不敢欺负我们,我们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谈得上进行经济建设。何况,中国承诺无

6、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表明我们是真正热爱和平的国家。,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生物技术,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南优二号,1973年,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世纪末,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巨型计算机“银河-号”,1983年,计算机技术,巨型计算机“银河- 号”,1993年,地位、意义,成就,时间,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1973年-南优二号,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

7、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垂死的女人,饥饿的女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月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8、。可以说,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

9、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生物技术,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鸣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10、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根据材料请思考: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

11、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自测互评 请同学们打开资料对应内容,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后,同桌互评。,课堂小结: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影响,开辟的时代 (世界第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生物 技术,大大提高 有助于解决,杂交水稻南优二号,1973,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20世纪末,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巨型计算机“银河-号”,1983,计算机技术,巨型计算机“银河-号”,1993,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东方红一号” 卫星,1970,航天 技术,加强了打破,提高。和平

12、利用核能已经取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导弹、 原子弹,世界第三个,提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2003- 2008,秦山、大亚湾核电站,1991-1994,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4,地位、意义,成就,时间,年月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个领域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知识拓展,“星火计划”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