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218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克和千克”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浙江省编教材的编排是在二(上)年级学习“千克”的基础上,二(下)学习“克的认识”。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在二(下)年级将二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 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 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 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靠观察得到, 因此,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

2、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3)培养估测意识。,第二部分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

3、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温馨提示: 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到商店、超市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重量,并掂一掂, 把这些物品的重量记在心里。学生积累了有关重量的生活体验之后,再来学习新课, 就得心应手多了。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授课, 这样既便于准备学具, 同时可以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1、关于主题图的教学,教材第85页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

4、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片段,探究新知 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 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 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2、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1)教学克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

5、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教学时,主要是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 (2)教学千克时,教师要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来感知1千克有多重,帮助学生形成千克的观念。为了使学生对1千克有较深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教学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可以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1袋砂糖重500克,2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让学生把两袋砂糖放在1只手上掂一掂,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记住1千克=1000克。

6、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还可以准备重1克、10克、100克和1000克的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3、关于认识常见的秤的教学,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再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注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4、关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