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55678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越远方的大山》说课.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跨越远方的大山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说 课 设 计,2,1,教学程序与评价,学情、学法与教法,教材与目标,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以“写人”为主题。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跨越远方的大山则使我们感受刘翔不畏艰难、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懂得只要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教 材 分 析,2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课文按照作者的发展轨迹,抓住作者的心理变化写作的方法。 4 、学习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知识与技能;过程

2、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 材 分 析,(1)从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体验等语言文字中学习刘翔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进取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1)深入理解体会第11自然段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刘翔的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教 材 分 析,3,说 课 设 计,2,1,教材与目标,学情、学法与教法,教学程序与评价,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逐渐从直观的、感性的水平向词语的、理性的水平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差异。,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

3、生已有了一定的写人题材课文的积累,对本课所要揭示的人物的进取、超越、为梦想不断努力的精神比较有认同感。,学情、学法与教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采用主动设疑、抓关键词句自主品读、合作交流的方法,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和揭示的深刻道理。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借此领悟课文内容,培养综合素养。,学情、学法与教法,采用“整体入手质疑品读、感悟朗读回到整体拓展”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分析,学情、学法与教法,3,教学程序与评价,说 课 设 计,2,1,教材与目标,学情、学法与教法,教学程序与评价,教 学

4、 程 序,1图片激趣,导入课题,1图片激趣,导入课题,设计意图:展示投影刘翔跨栏的精彩图片,旨在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齐读课题,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刘翔的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展示图片, 课题 (2)学生简介刘翔,引出,2检查字词 ,落实基础,设计意图:这是田字格中的生字所含的词语,需要学生会读会写。其中,“跨”“赛”“栏”这三个字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就会很快地确定字义并记住字形,减少书写时的偏旁错误。,成绩 纪录 呐喊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跨(跨栏 ) 赛(决赛) 栏(跨栏 ) 垮( ) 塞( ) 拦( ) 挎( ) 寒( ) 烂(

5、),gun 冠:在顶上的东西;帽子,gu n 冠:居第一位,冠军 张冠李戴 夺冠 鸡冠,gun,gun,gu n,gu n,设计意图: “冠” 是多音字,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辨析读音,及时反馈答案,就巩固了根据字义确定读音的学习方法。,2检查字词 ,落实基础,zho ch 遥不可及 有朝一日 风驰电掣 sh 奢望 遗憾,设计意图: 这些是要求只读不写和课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语。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读准它们,并联系课文说说意思,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基础得到了落实,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2检查字词 ,落实基础,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6、,f,3精读品味 ,体悟情感,设计意图:依据“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原则,我引导学生直奔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抓住本文的中心句组织教学,较好地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1、由课题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朗读质疑。 2、老师罗列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1)“远方的大山 ”指的是什么? (2)“我”什么时候才终于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我”为什么能翻越远方的大山 ?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以中心句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学生质疑的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教学,以表格归纳主要内容的直观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探究刘翔能够翻

7、越大山的原因,较好地体现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由对“语言内容”的感悟过渡到对“语言形式”的领悟,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讨论交流上述四个问题,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小组合作完成上述表格的填空。 2、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3、重点交流问题三:我为什么能翻越远方的大山 ?引导学生边交流边将第8至10自然段的内容与第3至7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性地进行朗读、圈画、批注、想象,再结合表格内容,细心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使学生明白刘翔逐步接近最终翻越大山的深层原因。,3精读品味 ,体悟情感,设计意图:这项设计,仍然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在想象

8、与表达的过程中,具体形象直观地体会刘翔成功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体悟并真正去学习刘翔的进取精神。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训练。,3精读品味 ,体悟情感,1、想象说话或写话:刘翔在接近大山的过程中,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狂风暴雨中,他( ); 严寒酷暑中,他( ); 身体不适时,他( ); 他人休息时,他( ); ( )时,他(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山!,1、再次出示中心句,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2、齐读中心句。 3、谈谈你对中心句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远方的大山”不只是指约翰逊这个人,更是指刘翔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4、

9、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中心句。,设计意图:课的设计从整体入手,由这个中心句切入,最终再回到整体中心句上,让学生发散的思维归于集中,对所学内容作出了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再一次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4感情朗读,深化主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丰富了学习资源,强化了学生有梦想,有追求,遇到困难不灰心,敢于拼搏,勇于超越,直到成功的意识。,5搜集资料,拓展延伸,1、课后搜集刘翔的精彩小故事。 2、搜集自己喜欢的其他运动员的感人 小故事。,本节课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通过搜集资料、拓展延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渗透了学法指导,使阅读教学课堂结构更加优化。,本节课以让学生主动设疑,共同探索、解决问题为主线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他们自己感知、揣摩、想象、体验、领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摸课文整体,自主把握文本精髓,汲取精神营养,获取很好的效益 。,评价分析,教学程序与评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